我的兄弟是修车的,他说国产车外表光鲜亮丽、性价比极高,实际上开了几年之后就会问题不断,不是漏水就是生锈。在这里,我奉劝那些想买国产车的朋友要三思,只要了解了自己的用车需求以及车子的优缺点,你才能买车不后悔!
但是,只要这些问题出现在国产车上面,他们就会觉得无法忍受,如果这些问题出现在合资车上,他们就会默默忍受,然后找4S店偷偷修理好,这就是典型的双标。
在这里,我想告诉广大读者们,汽车销量的高低与口碑好坏是没有直接关联的。
销量好,并不代表它的口碑就好。这就好比现在的丰田汽车,很多人都抱怨丰田车动力不足、车皮薄,但是不影响它在国内的销量。
而口碑好,也不代表销量就好。这点可以看看汽车界的“理工男”——奇瑞,奇瑞自主研发的能力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而且拥有不少拥趸,但是销量上面却远不如长城、长安、吉利等国产品牌,跟别说与大众、丰田这种巨头相比了,所以说,口头上的支持,并不代表销量好。
十几年前的国产车给人的印象就是抄袭、模仿、质量差、技术落后,五年前的国产车大问题没有,小问题却不断,生锈、异响、故障率高等问题频发。现在的国产车,我不敢说绝对没有一点问题,但是完全自主、进步迅速,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稍微懂车的人在买车的时候,不光要考虑配置、外观、油耗,还要考虑“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的问题。十几年前的国产车“三大件”主要依靠进口和逆向研发,如今不少自主品牌已经拥有了完全自主研发的实力,发动机和变速箱的技术实力也逐渐赶上国外老牌车企,但是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
最近几年,只要有新的国产发动机发布,我都会留意一下,做一些功课,一方面是工作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想要了解国产技术的发展程度。
一、长城最新长城EB系列发动机
目前长城汽车在售的主流车型包括哈弗H6、H9、F5、F7、F7X等,这些车型都是出至于长城自家的第二代平台,而长城全新的第三代柠檬平台和坦克平台也早已亮相,这也是长城目前规模化的平台之一。柠檬与坦克是长城旗下的两大平台,其中柠檬平台为承载式车身平台,坦克平台为非承载式车身平台。
第三代哈弗H6和大狗是基于第三代柠檬平台打造的,而坦克300和坦克500是基于坦克平台打造的,目前已经进入市场销售。
第二代哈弗系列发动机采用了长城自研的CVVL技术,而第三代哈弗则使用了新一代自研发动机EB系列。
汽油内燃机的热效率一般达到41%就已经是世界一流水准了,长城新一代EB系列发动机的热效率也已经达到了38%,可以说正在逐步追赶业界顶尖水平。而且长城还拥有4N20平台的2.0T引擎,其中EY26的柴油版本热效率高达50%,也是非常强大的一款动力核心。
二、东风风神C15TDR
我找了目前市场上主流的六款1.5T发动机,其中前四款是自主品牌,后两款是合资品牌,一个是德系,一个日系。我自上而下给他们做了一个综合性能排序,在升功率、升扭矩以及热效率这三块数据中,靠前的两个机型是自主A和自主B。
自主A升功率高达102kW/L,升扭矩高达217Nm/L,热效率也达到了39%,自主B热效率尽然高达41.07%!需要大家注意的是,这里的升功率“破百”并不是指马力破百,而是指功率破百,这一数据已经基本吊打所有同级别的发动机了。
读者们一定非常好奇,这两款发动机是哪个厂商生产的?其实它们都出自同一个厂家——东风!而且这款发动机也是同一款,只不过是两个版本——动力版和高效版,它就是东风风神C15TDR。
高效版本的东风风神C15TDR热效率达到了41.07%是什么概念?我上面也说过,目前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最高热效率也不过在41%左右,而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热效率普遍也就在36%左右,东风风神C15TDR的热效率几乎碾压所有同级别的发动机了。
很多人都认为发动机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就是说油耗低和动力足很难同时兼顾,但是东风风神C15TDR作为增压发动机却做到了这一点,不仅动力强劲,而且还省油!
三、比亚迪骁云1.5TI高功率动力总成
第二十三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比亚迪携手旗下发动机制造商弗迪动力,正式发布了全新一代骁云1.5TI高功率动力总成。这款全新的动力总成一经面世就被冠以“中国机皇”的头衔。
骁云1.5TI高功率动力总成包含了476QZD发动机和7DT28变速箱。在技术层面上,已经算得上是发动机行业的顶尖技术了,凭借着优秀的动力输出、NVH综合性能、燃油经济理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都能与欧美来拍车企一教高下,并且在某些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这款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136kW,峰值扭矩288N·m,油耗比上一代下降了近15%,可以说骁云1.5TI是一台全能之王的动力总成!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款代表国内顶尖技术的发动机,还有像奇瑞F4J20、吉利JLH-4G20TD、长安第二代蓝鲸NE、上汽荣威第二代蓝芯NetBlue等,都是非常优秀的国产发动机,都获得了2020年我国十佳发动机的荣誉称号。
如果将发动机比喻成心脏,那么变速箱就是大脑。
发动机就算动力再强、热效率再高,如果没有一台好的变速箱配合,那么就好比是一匹蒙上双眼的野马,抱头乱窜。
变速箱分为手动和自动,手动变速箱技术门槛低,自主车企基本都能够独立生产,但是能够独立掌握自动变速箱技术的自主车企几乎是凤毛麟角。
自动变速箱主要分为AT、CVT以及DCT三种,很多自主车企都得依赖国外变速箱供应商,像变速箱龙头企业——格特拉克、爱信、采埃孚等。
那么国产自动变速箱就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吗?那可不一定!
一、一汽奔腾——盛瑞8AT变速箱
盛瑞8AT变速箱对于整个国内汽车行业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那就是它打破了国外企业对AT变速箱的技术垄断。在此之前,自主品牌想要发展自动变速箱,都不得不绕开AT变速箱,因为它的绝大部分专利都被国外企业掌控,如果不缴纳大额的专利费用,想要在研发上面有所突破是极其困难的事。
所以,当时的自主品牌都把变速箱的研发方向放在了CVT和DVT上面,例如万里扬的CVT变速箱、比亚迪的DCT变速箱等等。
只有盛瑞传动逆流而上、披荆斩棘,不仅攻破了8AT变速箱的技术难关,目前还着手开始研发10AT以及13AT变速箱,这样的工匠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二、广汽传祺——祺盛动力7DCT变速箱
这款变速箱的核心零部件其实还是采购的博格华纳和舍弗勒的,但是也属于自主研发,毕竟变速箱贴标上面没有这两家供应商的信息。
DCT双离合变速箱的技术核心就是双离合模块,这两个模块又分为干式和湿式,两者的专利分别在舍弗勒和博格华纳手中,所以想要生产DCT双离合变速箱,就不得不面对这两座“大山”。
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产变速箱想要突破双离合变速箱的核心技术,这条从下往上的道路必然艰辛无比!
三、吉利星越PHEV——吉利混动7DCT变速箱
吉利这款变速箱不仅可以用在传统燃油车上,还可以用在插电混动汽车上,集成度非常高,也符合当下节能减排的时代潮流。哪怕在未来,燃油车受到更大限制,那么这款双离合变速箱仍然可以在新能源汽车上面继续发光发热。
这款变速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17年,吉利集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去研发它,当时定下的目标就是进入世界前十!这款变速箱具备了电子换挡技术,理论使用寿命超过了35万公里,而欧美日变速箱理论使用寿命只有24万公里。
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获得了沃尔沃先进且严格的制造工艺,使得这款变速箱的综合效率高达97%!目前在世界上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能够入选世界十佳是理所当然的。
此外,还有其它一些自主品牌的优秀变速箱,例如奇瑞旗下的万里扬CVT变速箱、长城蜂巢易创7DCT湿式双离合变速箱等,因为篇幅有限,我就不一一介绍了。
很多人买车只关心发动机和变速箱,往往会忽略底盘悬架。汽车底盘就好比人的骨架,汽车底盘决定了车身的稳定性、操控性、刚性以及安全性,直接影响了驾乘感受、通过性以及支撑性。
最近几年,自主品牌在发动机和变速箱领域都有所突破,但唯独在底盘这一块却显得无所适从,几乎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到目前为止都是依靠逆向研发。
下面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主流国产车的底盘情况。
一、吉利博越
吉利博越是吉利旗下最具代表性的紧凑型SUV,该车被成为“最美国产车”,但是在底盘方面的表现却一塌糊涂。
我之前亲自驾驶过博越,说实话,他的驾驶手感、路况反馈以及韧性都还不错,但是抬起车子之后,引入眼帘的就是杂乱无章的底盘设计,业内人士称其为“猪大肠设计”,而且还有个致命的BUG,那就是油箱的位置非常容易被击穿。
吉利博越的底盘明显是逆向研发的丰田RAV4荣放,经过了自己的一些细节优化处理,但是依旧不是自己的技术。老实说,吉利真的没有自主研发底盘的技术实力。
二、比亚迪宋PLUS
比亚迪最近几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说是一骑绝尘,不仅取得了世界第一的销售成绩,而且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也是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当然也包括了宋PLUS这款车型。
这款车型销售成绩也非常突出,但是在底盘方面与吉利博越一样,都是模仿的丰田RAV4荣放,比亚迪几乎是一比一模仿的,一点自己的创新都没有。
现在还能看到如此杂乱无章的底盘系统,真的是罕见。从驾乘感受来讲,这款车就显得非常的笨重,操纵感不如同级别的其它车型来得敏锐。
三、长城哈弗H6
作为蝉联了多年的SUV销量冠军,哈弗H6的底盘系统明显要好于前面两家,主要是因为长城选择了一个更加优秀的模仿对象,那就是本田CRV。没错,还是模仿,但是相对于“猪大肠式”的RAV4荣放底盘来说,本田CRV的底盘整体上就规整了不少,而且长城还加入了不少自己的设计理念以及优化技术,使得底盘纵梁的连贯性更优秀了。
虽然哈弗H6在驾驶操控性上表现得一般,但是底盘足够稳定、足够安全。不过话说回来,长城的底盘也是模仿,也没有独立研发底盘的技术和实力。
四、奇瑞瑞虎7
奇瑞应该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能够自主研发底盘系统的车企了。它的底盘原创实力基本都体现在了瑞虎7上。
瑞虎7的底盘是基于T1X平台搭建的,整个底盘堆成布局、结构规整,让人看起来赏心悦目,突破了很多设计上的难点。
从我亲自试驾之后的感觉上来说,这款车的手感非常好,路况反馈和韧性表现得都非常不错,丝毫不逊色于合资车,奇瑞在底盘技术方面是目前国内唯一能拿得出手的车企。
此外,还有一汽红旗的H5、H7在底盘技术方面也可圈可点,用料扎实、讲究,做工细腻。
总的来说,吉利、奇瑞、长城、长安、比亚迪、传祺、红旗、宝骏等国内大部分车企都有自己的“三大件”技术积累,不少公司也有完全自主研发的实力。如果非要说国产“三大件”哪里不行,那么底盘技术与合资车相比,确实存在一定差距。
国产车起步较晚,以前国产车外观、内饰给人的印象就是难看、山寨模仿。既然自己设计不会,那就花重金从国外大品牌挖人。
一汽红旗挖来了前劳斯莱斯设计总监贾尔斯·泰勒,重新设计了红旗H系列车型,如果不看车标,你还以为是一辆劳斯莱斯,豪华感和档次感提升了不止一星半点。
吉利汽车聘请了前沃尔沃设计副总裁彼得·霍布里,参与设计了吉利博越、星越等车型外观,前者还获得了最美国产车的称号。
长城汽车聘请了前宝马首席设计师皮埃尔·勒克莱克,参与设计了魏派VV5、VV6以及VV7等车型外观。VV7刚上市的时候,还有点宝马X4的感觉,外形让人惊喜。
比亚迪挖来了前奥迪、奔驰、法拉利的设计师沃尔夫冈·艾格,其带领比亚迪年轻设计团队主导设计的DragonFace(龙脸)为比亚迪汉等车型外观强势赋能,获得了市场的良好反响。
长安汽车挖来了前马自达设计总监山田敦彦,其领导设计了马自达“流”(FLOW)设计理念下的先驱(SENKU)、大気(TAIKI)两款概念车,并作为前瞻领导协助Mazda2、Mazda6以及CX-9等量产项目的设计研发。他加入长安之后,参与设计的改款长安CS75PLUS以及长安逸动,获得了销量与口碑双丰收。
舍得花钱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直接让国产车的外观、内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甚至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者的目光。
作为红旗SUV系列的开山之作,红旗HS5有着“中国首款豪华B级SUV”的美誉,在它身上汇聚了一汽红旗最强的技术实力。
从外观设计上来看,新上市的红旗HS5完全摒弃了红旗品牌中庸保守的设计理念。整体外观设计更加年轻、运动化,同时保留了红旗经典的造型元素。红旗HS5在传统扇面进气格栅中,融入了高山飞瀑的古典元素,并且加入了两侧与前大灯融为一体的飞翼设计。
内饰方面,红旗HS5采用了仪表板与门板环抱式设计,凸显出红旗内饰豪华大气的风格。虽然评价一辆车的颜值是比较主观的事情,但是这款车给绝大部分消费者的感受就是“不便宜”。运动的方向盘以及青春洋溢的仪表盘,再加上时尚的触控液晶中控屏,可以说非常契合时下的流行元素,很能抓住年轻消费者的眼球。
在用料方面,红旗HS5也是特别的给力,各个部位的软质包裹都做到非常到位。而且用的都是环保材料,新车拿过来基本没有异味,只有一点点的新皮革味道,这一点做得还是非常不错的。
如今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买车不能只看品牌、动力性能、外观、内饰以及省油等问题,安全性能同样重要,毕竟生命财产安全都是首要的。
下面我就介绍几款安全性能比较优秀的国产品牌。
一、比亚迪
比亚迪可以说是国产品牌中安全系数最高的车企了,在车友圈里,比亚迪的汽车有着“公路坦克”的称号。旗下的S6、S7、比亚迪宋、比亚迪唐等车型的钣金厚度、整车的车架坚固程度都表现的非常优秀。在安全配置方面,比亚迪的安全气囊是同价位车型中配备最多的,所以,比亚迪也被誉为国产车中安全系数最高的汽车品牌。
以比亚迪唐为例:比亚迪唐是比亚迪旗下的一款中高端SUV,其安全系数相当高。
作为一款中大型SUV,其入门车型的指导价格只有12.99万,优惠后只需要10万元左右。就是这样一款十万元价位的SUV,安全配置却极其丰富,像是主副安全气囊、前排侧气囊等一应俱全,全方位保障了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还有胎压监测系统、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等,为车主日常出行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障。
二、吉利
吉利旗下的博瑞、博越等中高端车型,获得了碰撞5星安全认证,况且吉利与沃尔沃强强联合,在拥有沃尔沃的安全技术之后,吉利已经成为国产车的标杆,毕竟沃尔沃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最强大的汽车安全系统。
以吉利博瑞为例:吉利博瑞是吉利旗下的一款中型轿车,因为其优美的车身造型、舒适的驾乘感以及优秀的安全性能,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但是吉利博瑞的最大缺点就是油耗太高。
吉利博瑞作为一款中高端轿车,不仅在外观设计方面可圈可点,而且在安全性配置方面也绝不马虎。入门级车型,指导价格13.18万元,优惠后不足10万元。就是这么一款10万元的中级车,安全配置方面也是相当的齐全,像主副驾驶安全气囊、前排侧气囊等均有配置,另外该车还配备了ESP车身稳定系统、碰撞预警主动刹车系统以及胎压检测功能,极大的提高了日常出行的安全性。前后辅助倒车雷达系统,也让新手司机不再为停车而烦恼。
三、奇瑞
以瑞虎8PLUS为例:瑞虎8PLUS不仅拥有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就连安全系统配置方面都做得十分优秀。
瑞虎8PLUS高强度的车架和钣金,在碰撞测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而且瑞虎8PLUS的刹车踏板不仅轻盈,而且制动力也十分强劲,在百公里车速的刹车距离测试中,取得了39.72m的优异成绩,在同级别车型中绝对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国产车在安全方面是值得称赞的,在中保研的测试中,总体成绩基本靠前,对驾驶员和乘客的保护非常到位。我认为汽车只是代步工具,还是要做到以人为本,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认为国产车故障率高、质量差、容易生锈,估计他们都是十几年前的老车主,因为有过那么一段难受的经历,所以之后换车也就没有考虑过国产车,也没有没有机会体验最新的国产车。说实话,曾经的国产车确实伤了不少人的心。
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之前的经历历历在目,很难简简单单的就改变他们对国产车的观念。
也有很多汽修厂的修车师傅吐槽国产车质量差、故障率高、容易生锈,这其实是正常情况。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呢?因为修车师傅每天都是面对着故障车,很且十年、五年的国产车也不在少数,这些车确实存在一定的工艺水平较差的问题,所以经常光顾汽修厂也就成了常事。
而最近几年国产车的制造工艺突飞猛进,故障率已经比大部分合资车都要低,车身生锈的问题早就已经不复存在了,而这些车也不会经常光顾汽修厂。
综合以上两个观点,这才是造成了修车师傅错误地认为国产车故障率高、车身容易生锈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还用十几年前的观念来看待国产车,那么对努力研发,为国内消费者带来性价比更高,质量更好的自主品牌车企来说是不公平的。希望大家多去试驾,给国产车一个机会,或许你会发现另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