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互联网预言家凯文·凯利曾表示:汽车最终会变成一台“会走的电脑”,一个能够随时随地处理各种任务的移动终端。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汽车的普及,不难发现,汽车不再是单纯的交通工具,而逐渐演变为智能空间。与此同时,声音进化为重要的人车交互方式。所以,音乐APP与车机之间的联动,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文丨智驾网王硕奇
在汽车中,音频和导航是车主在驾车过程中一直高居榜首的两大需求。但伴随座舱日益智能化,车载音频应用正替代传统的交通、音乐广播形式,成为车主最主要的音频使用形式。
据易观咨询发布的《2020年车载音频市场价值洞察》显示,到2020年,智能车载音频的普及率仍然较低,只有31.5%。
但一年之后,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在线音乐车载端应用价值探析专题研究报告》称:“各出行场景中,受访网民均主要使用音频形式获取内容,其中在车载端该部分用户占比最高,达到68.8%。”
今天我们《智驾相对论》就来横评一下这四款车载音乐APP在车内的表现。
如何判断车载音乐APP是否好用?在智驾君看来,主要考量三个层面:
1、优化与适配
2、交互逻辑
3、音质与音效
为了横评的标准统一,我们测试车型选择了中国自主电动汽车品牌比亚迪旗舰车型——比亚迪汉,它的车机配置高,并且开放程度也高,可以同时装载这四款APP。
下面就来开启我们的测试,看看在这款比亚迪汉的中控大屏上,哪一款APP的表现更好。
底层数据打通才是最好的优化
首先进行开启测试。
而其他三款应用酷我音乐、酷狗音乐和网易云音乐均为车机版,并且适配屏幕旋转,可以断定这三家APP都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但优化的程度并不相同。
我们通过观测数字仪表盘上的歌曲显示,发现仅能显示酷我音乐,而通过车内语音指令,在打开任意一种音乐APP时,都会直接跳转和搜索酷我音乐。
很显然,在这台比亚迪汉的车机上,只有酷我音乐和比亚迪的底层数据进行了打通,这也是目前音乐APP在面对车机触控、语音、方向盘等多维操控时,实现了更加深层的融合。毫无疑问,在UI优化与适配环节,酷我音乐取得了胜利。
好产品定义:内容丰富与交互逻辑一致
其中,为区别不同音乐风格和歌手,酷我音乐采用了不同颜色的蒙层,视觉感知明确。
选择进入推荐歌单之后,这部分需要竖方向滑动来选择具体歌曲,左右方向则可以切换歌曲风格。
我们猜测,酷狗音乐可能希望在不同的分区,采用不同滑动方式来实现区分,但这样的逻辑在具体使用层面容易让用户产生困扰。
以上,我们可以说酷我音乐在车机端的用心态度,也直接影响了使用便利程度和交互逻辑。
音质音效对比
先来看购买会员以及会员权益。
我们了解到,酷我音乐的手机端会员可以支持在车端播放会员歌曲,用户即使不购买车载会员,听歌时也能享有与手机端同样的权益。
而车机端会员则在正版曲库的前提下,提供了无损音质、车载专属内容、车载音效和专有皮肤等更多权益。
而在酷狗音乐内,一旦你选择播放会员专属音乐,APP则会提示用户到手机端购买会员。
在购买所有VIP之后,我们测试了几款产品音质和音效的区别。
网易云音乐的音质选择在个人设置中,但没有车内音效。
酷狗音乐播放页面内的右下方图标,可以看到它提供6款蝰蛇音效,但音质在单一歌曲播放页面不能选择,需要退回到主页面的设置环节进行统一更改,一共有3种选择。
在酷我音乐的播放页面,我们可以看到,在滚动歌词的上方,有音质和音效两个选项,目前酷我音乐可以提供包括无损、超品和高品三种音质,以及20款车内音效和3款蝰蛇音效,相对于酷狗,酷我调节蝰蛇音质的选择更加简便。
此外还了解到,酷我音乐在某些车型中配备了黑胶音乐版块,与手机移动端相比,车内昂贵的音响可谓有了用武之地,随时随地可以感受高规格音乐会。
占有率就是体验的答卷
据了解,目前酷我音乐车载用户已超过6000万,月活用户超过3000万,和60多家汽车品牌达成了战略合作,其市场占有率超过了80%以上。同时,酷我音乐也是业内第一个布局车载领域的音乐APP。车机端成为了移动互联网的全新入口,酷我音乐也凭借先发制人的优势,逐渐呈现出领跑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