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肉牛市场下行是牛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肉牛市场已经从此前持续多年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需平衡并进一步趋向宽松,这一转变在2021-2023年逐步完成,牛周期已经处于下行阶段。
在这个牛周期的下行过程中,集约化牛场和技术型养殖会得到管理层和业内更多的重视,并有望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同时牛肉进口将继续减速,尤其是走私活动会遭到更严厉的打击,以减缓对国内市场的供应压力。
SPRINGHASARRIVED
获取更多畜牧养殖业报告
自2022年末以来,牛肉价格的下行阶段已经持续一年有余,是最近15年里最长的价格下行走势。截止3月中旬,国内牛肉批发均价跌至68元/公斤左右,同比跌幅超11%,为2019年以来的最低点。
零售价方面,按农业农村部公布的全国500个县集贸市场和采集点的监测结果,3月中旬全国牛肉平均零售价78.26元/公斤,同比跌幅10.0%,相比2022年初的历史高点,已经跌了15%左右。最糟糕的是,目前还看不到企稳回升的迹象。
目前的市场下行是牛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从上图可以看出,国内牛肉价格在2008-2021年经历了超长期的上涨,其间的价格下跌都是年内的季节性回撤,每一年的价格高点都明显超越了上一年,完全没有改变价格上涨的大趋势。2021-2022年,市场进入了高位盘整阶段,从2022年底开启了价格下行通道。这个价格走势的基本面背景,是牛肉供需状况在最近3年来发生的实质性反转。
从供应端来看,国内牛肉长期供不应求,推动牛价和肉价的长期走高,反过来又刺激了国内生产和进口的增长。2008年牛肉市场的表观供给能力(产量+进口量)只稍稍超过600万吨,而2021、2022和2023年分别达到930万吨、990万吨和1050万吨,15年中增长了60-70%。再加上百万吨级的走私渠道(走私活牛和牛肉活动正是在最近10-15年里逐步兴起并形成规模的),实际供应量几乎翻了一番,牛肉市场供需缺口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有效弥补。
除了高品质牛肉(特别是一部分进口牛肉)对西餐、料理、特色餐饮等消费场景的供应仍然较为紧张(这种紧张也有从业者为打造品牌主动减量或者饥饿营销的因素),中低端牛肉的供应实际上已经告别了短缺时代。
从需求端来看,在前期疫情和目前经济下行的冲击下,人口规模缩减,老龄化加速而城镇化失速,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慢,消费降级现象弥漫于各个行业领域,牛肉作为改善型消费的主要食品,所受到的不利影响首当其冲:
作为最重要的肉类产品,猪肉对其他牛肉消费的影响力自不待言。尽管牛肉价格已经出现明显下跌,但最近三年来猪价跌幅明显更大,导致牛肉/猪肉比价关系向着不利于牛肉消费的方向转变。
2021-2022年牛肉/猪肉比价一度接近4.0,为历史最高水平;截止2024年初,仍停留在3.1-3.2左右,与2014年同期大体相同。越来越多消费者倾向于食用猪肉或更便宜的禽肉而非牛肉,肉牛在肉类整体需求结构中的地位呈现下降趋势。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肉牛市场已经从此前持续多年的供不应求转变为供需平衡并进一步趋向宽松,这一转变在2021-2023年逐步完成,牛周期已经处于下行阶段。
从养殖成本收益角度分析,2023年育肥牛价格破位下跌,自4月份以后一直30元/公斤以下区间徘徊,其中6月份跌至25元/公斤,年均价30.02元/公斤,为过去5年的最低点。这导致养殖户的育肥牛头均销售收入缩水了10%以上,少于16000元/头。
而养殖成本中占比最大的犊牛采购成本则因2022年行情看好而出现高位接盘的现象,250公斤犊牛单价最高达到60元/公斤;精饲料和饲草价格也居高不下,因此2023年养殖成本突破14000元/头,继续同比上升。两者相减,育肥牛养殖平均净利润在2023年跌至2000元/头以下,为2012年以来新低。
而这只是全行业的年均利润数据,实际上2023年4月份以后出栏的育肥牛多数都是赔钱的,全年估算,处于亏损状态的养殖主体至少占一半。
2024年的肉牛养殖成本因犊牛价格跳水(公犊牛单价为25-45元/公斤,母犊牛单价为18-40元/公斤)和粮食价格稳中走跌的影响,预期将出现明显下降。但育肥牛价格限于供需过剩的格局,仍将继续下行,年均价格约为25元/公斤,很可能跌至成本线附近,因此预期2024年养殖利润将进一步缩水,实际亏损面将继续扩大。在亏损的压力下,控制不好成本和扛不住亏损的养殖主体会逐步被淘汰,国内肉牛产能进入缓慢的调减期。
阅读更多内容点击下方链接
想持续了解更多资讯
进群互动交流
推荐阅读
Q:你理解的农业大数据是什么?
如果您对布瑞克农业大数据有需求/兴趣
请联系:400-16988-02
202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及两会都强调了“乡村振兴”,在新时期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义更重。布瑞克农业大数据始终以“数据开放,数据兴农”的理念,来全面助力三农工作,推进大数据与农业的发展,有助于破解乡村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和不足,推动两者在融合中发力,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