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截至11月25日,整体车市的折扣率仍维持在24.1%左右,表明厂家为了刺激销售而延续的优惠政策并未显著改变,已有超15家车企通过推出直降、新车降价、置换补贴,甚至定金优惠等形式“花式送福利”。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极氪汽车最高优惠达11万元。
降还是不降?依旧是车市绕不开的话题。
降价,保销量
2024年,汽车“价格战”来得更加凶猛。
1.零跑
11月1日—30日,零跑汽车旗下C16、C10、C11、C01和T03五款全系车型,至高可节省43630元。其中,国家置换补贴和品牌增换购补贴合计2.9万元,其余优惠包括金融政策、选装配件、充电服务等。
2.吉利
3.极氪
11月1日—30日,旗下全系车型可享限时购车政策,包括最高价值29511元的0首付0利息、政府置换补贴限时最高1.8万元、最高价值6.32万元的限时购车权益、最快当天提车等,至高可省11万元。
4.哈弗
5.领克
6.比亚迪
7.长城炮
8.小米汽车
9.鸿蒙智行
10.一汽大众
11.上汽大众
12.大众安徽
11月8日—12月31日,大众安徽ID.与众推出最新购车权益,全系直降4万元,用户还可享受0首付0利息金融方案、首年免费基础保养、免费维保取送车、以及整车质保等用车权益。
13.一汽丰田
14.东风本田
15.上汽通用五菱
16.上汽通用雪佛兰
涨价,保利润
目前,车企们的态度分为了两派。一派车企积极应对选择“降价”,认为内卷是行业竞争的必然结果;另一派车企保守抵制选择“保价”,认为无休止地内卷会压缩企业生存空间。
价格战,为何会打?
首先,材料降价。现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已降到10万元/吨,而碳酸锂价格每下降10万元/吨,每千瓦时电可减少50元的成本,为新能源车企提供了降价的空间。随着新能源汽车成本下降、实行价格战,燃油车也只能依赖于优惠的价格来持续吸引客户。
其次,头部引领。两位“大魔王”比亚迪与特斯拉自去年起,接连不断的几次推波助澜,不惜损失毛利来换取丰厚的订单。再加之小米SU7开售之后,吸走了整个车圈流量,第二、各大汽车产商已经坐不住了。
最后,政策支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汽车以旧换新有关工作的通知》的发布,明确提及“开展汽车以旧换新”活动。其中,对新能源乘用车补贴2万元,对燃油乘用车补贴1.5万元。
价格战,有何影响?
前三季度,汽车行业收入达到73593亿元,同比微增3%;成本为64531亿元,同比增长3%;利润为3360亿元,同比下降1.2%。相较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6.1%的平均水平,汽车行业4.6%的利润率明显偏低,依然处于偏下位置。
现阶段,在燃油车老旧产能出清、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稳定之前。头部公司降价可以摊销成本、提高份额,但尚未盈利的车企尤其是弱势品牌卷入价格战,将会加速淘汰。并传导到整个产业链,压缩上游供应链成本,给下游经销商带来较大经济负担。
价格战,何时结束?
早些时候,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访谈时指出,“价格战的后遗症将持续六七年,这种杀伤力是毁灭性的。价格战短期内看似消费者受益,但一旦企业爆雷,最终买单的还是消费者。当前的内卷实际上是恶意竞争,无底线地低于成本价卖车。”
在业内人士看来,汽车价格的下降可以刺激需求,从而短期内增加车企的销售额和收入。如果持续很久,将对整个行业不利。由于产品高度同质化,加上内需相对乏力,价格战或将持续到今年底或明年初。
随着2024年渐入尾声,市场迎来了冲刺阶段。
分析人士预测,11月的狭义乘用车零售市场将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预计整个市场销售量将达到240万辆,同比增长15.4%,环比增长6.1%。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预计零售销量将高达128万辆,渗透率更是超过了53.3%,继续巩固了其在市场中不可替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