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再度降价,7万级别电车来了!2024汽车价格战将进入白热化? (图片来自海洛) 7.98万, 比亚迪 电车开回家。 电车居然比油车便宜,而且是 比亚迪 ,你没看错。 从去年的“油电同... 

有分析称,2023是汽车行业价格战元年,2024将是进入白热化的一年。

//7.98万,电车比油车便宜//

//电车市场价格战一触即发//

(图片来自中国基金报)

根据两份公开信内容,何小鹏和淦家阅均认为,2024年将迎来更为激烈的车市竞争。比如何小鹏表示,今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淦家阅也在开工信中指出,2024年将卷价格、卷产品、卷服务、卷流量,将是一个“最卷”的年。

在新年公开信中,何小鹏同样提到海外战略。他表示,除了扩张产品阵容、增大研发力度外,小鹏汽车将在2024年开始加速海外布局。

此前,小鹏汽车已经进入了挪威、瑞典、丹麦、荷兰等欧洲国家市场。据他表示,2024年开始小鹏汽车将在欧洲、东盟、中东、拉美、大洋洲等区域布局核心市场,深化产品的智能化优势,加强产品的本地化适配(包括左舵、右舵)。

THE END
1.图汉目前售价17万起直降3万深圳优惠促销由于比亚迪汉EV的旗舰定位,因此其整体配置水平相当高。其中,2024款为新增车型,虽然只是标准续航版本,但506km的NEDC续航里程也已经足以满足日常使用。客观来说,就算是售价最低的入门版车型,其配置表现也并不寒酸,例如可开启全景天窗、LED大灯、自动空调、15.6英寸中控屏、全速自适应巡航以及主动刹车等均为全系标配,整体https://news.16888.com/a/2024/1202/23223495.html
2.要求供应商降价10%?比亚迪回应乘用车新能源汽车李云飞比亚迪11月27日,就网传一封有关比亚迪乘用车要求供应商降价的邮件,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其社交媒体表示,“与供应商的年度议价是汽车行业的惯例。我们基于规模化大量采购,对供应商提出降价目标,非强制要求,大家可协商推进。” 此前,一封有关比亚迪乘用车要求供应商降价的邮件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网传邮件显示,比亚https://m.163.com/dy/article/JI0S697H0512D3VJ.html
3.华强产研电子产业运行动态观察——企业动态(08期)据报道,上游供应链最新消息称,高通为了清库存,将会对旗下处理器进行降价,主要是针对中低端5G芯片市场,这无疑也会让联发科带入降价的节奏。据说高通降价力度不小,会在20%左右。 高通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营收84.51亿美元,同比下滑23%,净利润18.03亿美元,同比下滑52%。高通最大的部门QCT销售智能手机、汽车和其他https://www.eet-china.com/mp/a247852.html
4.2024年汽车市场降价潮来袭,奔驰比亚迪等主流品牌纷纷降价播放失败 使用百度APP播放更流畅 奔驰EQS @wslfy12345672024年汽车市场降价潮来袭,奔驰、比亚迪等主流品牌纷纷降价相关搜索·2024汽车销量排行榜最新点赞评论分享https://m.yoojia.com/video/5274612971621170076.html?from_src=biji_tab
5.要求供应商降价10%?比亚迪回应……比亚迪方面要求供应商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同时,该邮件还要求供应商团队尽快对接比亚迪资源开发团队,并于2024年12月15日之前通过SRM系统将降后价格报给比亚迪。 对此,多家媒体联系了比亚迪的工作人员,比亚迪方面则回应称“正在核实”。 达成2024年销量目标难度不大 https://www.esmchina.com/news/12533.html
6.2024首波降价车型汇总,感谢比亚迪,让我们可以买到更便宜的车随着比亚迪宣布推出7.98万的荣耀版秦PLUS和驱逐舰05,同一天里,反映最迅速的就是五菱星光,随后哪吒、长安启源,最后就是现代伊兰特(图片|配置|询价)。虽然高合Y没有加入卷价格的队列,但是因为某些原因,也有20万元的清仓价消息流出。 都是大幅度降价,今天就来一起盘点一下,这些降价的车型会不会比秦PLUS更有性价比的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337856142892581395
7.比亚迪要求供应商降价10%,汽车行业“大决战”来了?耀腾车社价格战在汽车行业中犹如一把双刃剑,既带来了消费者购车成本的下降,但也暴露出以次充好的风险。从消费者角度看,降价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能够降低购车门槛,减少购车支出成本。但是对于汽车主机厂而言,过度追求降本增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数据显示,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已从2020年的6.2%下滑至2024年前9个月的4.6%,显示http://www.auto-first.cn/news/story_280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