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不能再丑了

你或许没听过他的名字,但一定看过他笔下流光溢彩的汽车:1981年的AudiQuartzconcept、1981年的FiatCoupéBrioconcept、1982年的AlfaRomeo164、1987年的AlfaRomeoGTVandSpider和1988年FerrariF90等。

中国人自己的汽车设计水平,实在是差到离谱。

它就是主打一个随心所欲的东风轿跑车。

按照当年东风汽车的说法,这台车:

“保留了一般跑车共有的特征和风格,同时进行了多项创新”

“是一款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型,填补了我国轿跑车的空白”

“整车形体流畅、前卫大方、时尚新潮,突破了传统的跑车设计思维定势”

“在车身后部采用举升机构和可伸缩围蓬,将后备厢盖举起,车尾还不失流畅圆润的风格”

听听听听,有一句像人话吗?

看到这些层出不穷的“丑八怪”,相信你跟我有一样的疑问:

中国车企,到底什么时候,能设计出让中国人觉得好看的车?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要先明确一点,就是汽车设计对销量产生的影响,是决定性的。

根据汽车之家车主口碑模块对畅销车型的评分,无论是轿车还是SUV,畅销车型的外观评分在各维度评价中评分最高。这意味着,汽车外观造型设计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调研咨询机构J.D.Power通过对潜在购车者未来6个月的跟踪调查,也验证了这一点:“车辆外形好看/设计造型有吸引力”是影响95后购车的首要因素,有7%的受访者会因为长得好看而选购一台车。特别是在选购新能源车型时,好看远比智能,更是硬通货。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直被认为是95后最看重的“智能”(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因素,并未排进购车要素前五。

“颜值定生死”,对中国汽车品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优势是,跨国汽车品牌肯定不能比生于斯、长于斯,且不需要背着厚重历史包袱、坚守“百年家族式设计”的中国汽车品牌,更了解中国人喜欢的车,长什么样。

劣势是,本土汽车设计人才严重不足,导致中国本土设计师搞出来的汽车,对中国人一点吸引力没有。

那这个钱,都砸中国品牌脸上了,总不能不赚吧?聪明的中国品牌想出来一招:让外来的和尚念经。

最经典,也最有“抄作业”价值的案例就是比亚迪。

2016年,国际知名设计大师、前奥迪设计总监沃尔夫冈·艾格入职比亚迪,担任全球设计总监。在沃尔夫冈的带动下,前奔驰内饰设计总监米开勒·帕加内蒂与前法拉利外形设计总监胡安马·洛佩兹陆续加入比亚迪,分别担任全球外饰设计总监和全球内饰设计总监,与沃尔夫冈形成“老外铁三角”。

这三个人,先用一支画笔,改变了比亚迪的气质。再用同样的画笔,改变了比亚迪的命运。

加入公司不到半年,艾格就对外输出了一套名为“DragonFace龙颜”的完整设计语言。半年后,比亚迪就把这套全新外观设计用在了“王朝”概念车上。

有了DragonFace设计加持的唐、宋、秦、元、汉,无一不是销量口碑双丰收。中国车竟然也可以靠脸,而不是靠堆配置吃饭了。

而且,“比亚迪+艾格”这条“外国人管设计,中国人管制造”的实操路径,对每家中国汽车品牌来说,都是可以快速复用并立竿见影的。

红旗找来前劳斯莱斯设计师贾尔斯·泰勒;长城找来前宝马设计师皮埃尔·勒克莱克、路虎设计师菲尔·西蒙斯和保时捷设计师艾蒙·德尔塔;长安找来前马自达设计师山田敦彦;极氪找来前宾利设计师史蒂芬·西拉夫;蔚来找来前宝马设计师KrisTomasson;阿维塔找来前宝马设计师NaderFaghihzadeh……

这些引入了国外知名设计师与先进设计理念和方法的中国汽车品牌,或许销量没有一飞冲天,但至少实现了两个突破:

第一,让中国人牢牢记住自己这张“新面孔”;

第二,让品牌跟高端(premium)搭上点边;

相反,由本土设计师执掌画笔的中国车企,比如广汽(张帆)和上汽(邵景峰),依然没有逃出性价比换销量的老把式,且在品牌高端化上,始终停滞不前。

现在的你,会认为蔚来、阿维塔、极氪挺高端,或者至少有点高端。但你会觉得埃安、名爵、荣威高端吗?

让中国设计师说话

不过,采用中国本土设计团队的广汽和上汽,不如采用外国设计团队的比亚迪、红旗、蔚来、极氪走得顺,不代表中国本土设计团队不行,只能说这两家企业的本土设计团队不行。

因为,中国本土设计团队有行的啊。比如来自吉利的陈政,最近就挺支棱。

怎么个支棱法?作品说话。我们来看吉利银河E8。

要设计一台轿车,对实战经验极为丰富的陈政来说,不难。但要设计一台吉利牌、纯电动、旗舰轿车,对陈政来说,还是挺有挑战的。

原因有三:

陈政的答案是:一体式发光前脸。

在前保险杠的位置,融入一排律动的“光之涟漪”,让不同的光,成为银河E8的表情。

这涟漪吧,在电脑上画画,确实简单,但真正量产起来,工艺达不到。目前市面上,几乎找不到能100%还原设计概念的理想工艺,因为“光之涟漪”有22列共158个发光窗口,每一个发光窗口,又由100多个微孔组成。实现起来,很像在前保险杠上做针灸,有些工艺只限定于黑色车漆,否则会有明显瑕疵;有的强度不达标,无法通过车规级挑战。

最终,吉利自研出了微孔镭雕发光技术,在前保险杠的三层材质上,用激光蚀刻两层,雕出直径0.2毫米的小孔,然后附上一层特制清漆,既不露出基底颜色,又能均匀透光。

“光之涟漪”解决了一个纠葛了造车界多年的史诗级难题:设计师和工程师,到底怎么在一张桌子上吃饭,还不打架。

陈政认为,设计师的天性是追究不确定性,工程师的天性是追求确定性,本来就是两类人。所有的技术,不管是什么技术,发展到最后的结果,从参数性能上一定是趋同的。而设计可以保持品牌的独特性、差异性,两者结合,才能实现效能最大化。

其次,对纯电车来说,风阻系数是决定续航里程的核心指标,但追求风阻系数低,势必就要在外观设计上,做一些妥协。我们知道,水滴形风阻最小,把后视镜、车轮藏起来,风阻一定低。但这样会让实用性和美观大打折扣。如何拿捏好风阻-外观两者间的平衡,陈政想到了四个字:

中国智慧。

第一步,前圆后方。车头轮廓圆润,降低风阻,车尾稍宽,减少乱流;第二步,伏虎之姿。即让整台车尽可能地实现俯冲姿态,以此来缩小正投影面积;第三步,学习国产大飞机。前大灯的灯角,末梢向上翘起,像飞机的机翼末端那样,有效减少空气涡流。

最后,是银河E8座舱内那块尺寸达到45英寸的无界大屏。从硬件上看,这块屏幕长1130毫米,高138毫米,厚度只有9.8毫米,亮度1500尼特,屏占比98%,视域界限88度。但只有硬件,这不过是块死气沉沉的屏幕,只有贴合用户喜好的交互,才能让这块屏幕活起来。

对此,陈政综合驾驶和路面信息区的“着眼率”和盲操区的“就手率”,总结了四个设计维度:屏幕高度、纵深深度、适配角度、响应速度。

举两个例子:

在银河E8的大屏上,核心驾驶信息被布置在了与路面趋近的高度上,用户想获取这些信息时,只需要稍稍低眼瞄一下就行,无需大幅转移视线,最大限度保证了驾驶者的视线处于正前方。

其次,尽管语音控制做得很不错,但银河E8没有取消所有的物理按键,位于中控储物格后侧的水晶旋钮,就是为了让用户,可以用最简单的旋转输入方式,完成氛围灯、香氛、声音、温度等功能的精准盲操。

“吉利的大美中国车策略,公司内部叫DNA3.0,我现在这个,叫DNA4.0+,是吉利产品设计语言切换的第一站和转折点。”陈政告诉虎嗅。

但陈政的目标,远不止设计一台车或一系列车,那么简单。

他更想做的,是让中国汽车设计从单点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最终“构建中国汽车设计的话语体系”。

写在最后

构建中国汽车设计的话语体系,在燃油车时代,已经被证实,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是欧洲车、德国车、日本车、美国车卖爆的年代,自然也是意大利设计、德国设计、法国设计、美国设计、日本设计轮流当权的年代。

但新能源车,特别是纯电动车时代,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车企,已经证明自己是“杂牌”,产品不行,销量就不行,能见度和辨识度就低,设计自然也就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新能源时代下的中国车企,如日中天,不仅统治了中国市场,还通过出海,在一步步把中国车卖到全世界各个角落。

当下的全球汽车工业,是中国车企说了算,那当下的汽车审美,自然是中国本土设计师说了算,外国车企想把车在中国市场卖掉,得听中国设计师的。想把车在其它国家市场卖掉,还得听中国设计师的。

我想,这大概就是陈政“构建中国汽车设计的话语体系”的终极愿景吧。

按照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加速度,这个愿景实现起来,或许连三年都不要。

THE END
1.5大新车内饰颜值大比拼,哪款是你的菜?丰田中控仪表盘广州车展看完新能源内饰,再看看燃油车内饰。其实现在油车内饰也开始慢慢变得更具科技感了。像全新大众探岳L,内饰就搭载3块大屏设计,而且还搭载IQ.Pilot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相信未来燃油车内饰的智能化会越来越高,不然就难办了。 总评 怎么样,这些车型的内饰看着如何,哪款觉得更好看一些?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JQ7OQQ0553TDSE.html
2.汽车内饰品十大品牌排行榜导语:奇优手机最新版官网是一家备受瞩目的体育平台,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赛事和刺激的游戏体验。如果您想加入奇优手机最新版官网的大家庭,参与其中的乐趣,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奇优手机最新版官网的注册流程,让您轻松开启精彩的体育之旅。 第一步:访问奇优手机最新版官网官网 https://www.paizi10.com/paihang/qicheneishipin.html
3.内饰蜡品牌排行榜十大品牌京东JD.COM为您提供内饰蜡排行榜、内饰蜡哪个牌子好、内饰蜡十大品牌等相关资讯,从内饰蜡价格、评价、图片等多方便比较,为您推荐品牌内饰蜡,网购内饰蜡上京东,放心又轻松!https://www.jd.com/phb/6728f5d3299f4679e2de.html
4.十大汽车用品品牌汽车内饰品牌2024年汽车用品十大品牌最新发布,汽车用品排行榜前十名品牌有3M、嘉实多、壳牌、龙蟠、龙膜、卡仕达、威固、龟牌、保赐利、征服者。汽车用品10大品牌排行榜由品牌研究部门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帮助你了解汽车用品哪个牌子好。https://www.maigoo.com/news/654427.html
5.2022年汽车脚垫排行榜10强十大品牌汽车脚垫哪个品牌好,汽车脚垫是集吸水、吸尘、去污、隔音、保护主机毯五大主要功能为一体的一种环保汽车内饰零部件。汽车脚垫属于内部装饰品,保护车里车外的洁净,起到美观舒适点缀的作用。建议选用原装专车专用脚垫——脚垫能与底盘型腔紧密贴合,更好保护主地毯和达到隔音、防滑作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各方面情况汽车厂都https://www.chinapp.com/shidapinpai/153323/
6.汽车坐垫的种类哪种材质好怎么安装汽车坐垫哪个品牌好 牧宝 牧宝始创于1956年,汽车后市场车居用品领军企业,集汽车坐垫、汽车脚垫、车内饰、安全鞋等系列功能型车居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集团,致力于为健康车居提供了整体解决方案。其产品畅销国内,并远销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16个国家和地区。 https://www.cnpp.cn/focus/27148.html
7.图片各品牌车内饰欧洲卡车模拟2吧各品牌车内饰..人菜 开的快 车还总爱坏,车再快 皮再帅 不如内饰来的实在,最不喜欢依维柯大金杯和奔驰的内饰,太太太塑料,还是出租车上的那种塑料https://tieba.baidu.com/p/7841138867
8.2024年汽车内饰十大品牌排行榜汽车内饰品牌有哪些中国报告大厅网讯,根据2024年汽车内饰十大品牌排行榜数据了解,汽车内饰十大品牌排名为众晟、酷斯特、宝磊、欧铂、橙杏茶、佰达饰、SNBLO、天安祥、凯诺思、英得尔。以下是汽车内饰十大品牌排名详细名单。 2024-2029年中国汽车内饰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分析报告显示,全球与中国汽车内饰市场在2023年的市场规模分别https://m.chinabgao.com/brand/76400.html
9.汽车坐垫什么牌子好?10大汽车坐垫品牌排行榜五福金牛系列产品是广州车邦公司生产的汽车内饰品,五福金牛有四个旗下分品牌,有如意牛,拓荒牛,好运牛和招财牛系列。 五福金牛立体全包围脚垫具有防滑耐磨、立体全包围、多层结构、防滑卡扣等优点。五福金牛汽车皮脚垫采用了新的皮革材质,令您脚感更舒适。 https://www.zhizhizhi.com/g/5ivdt
10.盘点常见的法系车品牌法系车的特点是驾驶舱的通透性比较好,驾驶视野比较好,内饰设计与其他汽车很不一样。对于法系车,人们的褒贬不一。有些消费者认为法系车的设计有点奇葩,例如内饰,各种功能按键,发动机舱等,有些消费者就是喜欢法系车奇葩的设计。 法系车喜欢在后悬架中使用扭力梁,这样可以降低成本。 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156799956831961607
11.汉腾首款MPV四月上市尺寸超宋MAX,内饰享受奔驰S级!其中,今天举行的品牌宣讲将占据中国皮卡年度车型评测总分5%分值比例。好的品牌宣讲,不仅影响现场的评委团队,也是国内皮卡制造企业互相了解各自产品特点优势,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升的机会。 品牌宣讲环节,长城、江铃、福特、江淮、江西五十铃、上汽大通、郑州日产、长安、雷达,来自不同厂家,不同岗位的车企领导对自家车型进行介https://k.sina.cn/article_6533988025_18574beb900100dkzo.html
12.汽车靠垫哪个牌子好?2024汽车靠垫十大品牌排行榜汽车靠垫什么牌子好?汽车靠垫十大品牌排行榜有哪些品牌?2024优秀的汽车靠垫品牌分别有爱车屋、皇饰族、卡奇诺、尼罗河、乔氏、英得尔、海瑶时代、GiGi、斯麦欧、夕夕多等。挑选品牌汽车靠垫选大品牌质量好,更放心!海量热卖名牌汽车靠垫,多种风格多种选择!http://10pinping.com/rank/qichekaodian/
13.10万左右口碑最好的车suv排行榜10万左右口碑最好的车suv排行榜长安CS75 Plus 所属品牌:长安 参考价:9.99-13.39万 668 推荐理由:这是一款于2019年8月推出,一经推出,就创下了不错销量记录的A+级国产SUV,不管是动力性能、驾乘感受、内饰配置还是安全标准均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除了消费者以外,在近些年先后斩获了大量的国内外奖项,匹配的变速https://web.phb123.com/hangye/qiche/vtcexk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