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恒林副教授裴雪军教授SeeKyeYak教授
李虹陈恒林裴雪军SeeKyeYak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和EMC同仁:
预祝大家会议期间收获新的友情,碰撞新的灵感!
会议注册
1.会议期间,餐饮统一安排,住宿自理,不安排接送。
会议注册费用请见下表:
3.会议酒店为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参会代表订房享受会议协议价。酒店预留房间数量有限,参会人员在线注册会议时可在官网中及早预订。
特邀大会报告
大会报告一:非匀速运动物体系统的动生麦克斯韦方程组理论
王中林,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王教授是2023年全球能源奖(GlobalEnergyPrize),2019年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EinsteinWorldAwardofScience)、2018年埃尼奖(ENIaward–The“Nobelprize”forEnergy,能源界最高奖)、与2015年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等四大国际大奖获得者。他是美国物理学会JamesC.McGroddy新材料奖、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和2011年美国材料学会奖章(MRSMedal)等国际奖得主。他是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工程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国际院士,韩国科学与技术院外籍院士、国际纳米能源领域著名刊物NanoEnergy的创刊主编和现任主编。
大会报告二:量子力学是如何创立的
大会报告三:射频干扰的基本原理、仿真建模与消减
范峻,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终身教授,IEEEFellow,密苏里科技大学电磁兼容实验室主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NSF)产学联合电磁兼容研究中心主任。
范峻教授在电磁兼容、高速电路设计、功率传输网络等领域是世界著名的专家,他目前担任IEEE电磁兼容学会董事会董事,IEEETransactionson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学报副主编,IEEEEMC杂志副主编,并担任过IEEE电磁兼容会议论文评审主席,IEEE信号与电源完整性国际会议会议主席,IEEE电磁兼容学会的技术委员会主席、新兴无线技术电磁兼容SC-4专门委员会创始主席等职位。同时,范教授为IEEEElectromagneticCompatibility、MicrowaveTheoryandTechniques、PowerElectronics、AdvancedPackaging等多个顶尖学术杂志担任评审。因其对印刷电路设计中功率传输网络的开创性研究,2009年获IEEE电磁兼容学会技术成就奖,并被选为2016年度IEEEFellow,2022年获得IEEE电磁兼容学会最高技术奖RichardR.StoddartAwardforOutstandingPerformance。此外,范教授获IEEE国际会议最佳论文等超过30个学术奖项及荣誉以及14项美国专利,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或会议中发表过超过300篇论文。他指导的研究生也多次在国际会议中获得最佳学生论文等荣誉。
大会报告四:TopologicalElectromagneticWaveguiding
张柏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与数学学院物理与应用物理系教授,物理与数学学院助理院长,物理与应用物理系副系主任。2003和2006年获清华大学本科和硕士学位,2009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2009~2011年为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联盟研究与技术中心博士后,2011年加入南洋理工大学任助理教授,2017年升任副教授,2021年升任教授。张柏乐教授目前的研究方向包括电磁波理论、隐形隐身、超材料、光子和声子晶体。
报告一:电力电子传导电磁干扰的系统性仿真建模与应用
报告二:SystematicEMIfilterdesigntopreventbearingdegradationinmotordrivesystems
报告三:电磁敏感性测试的思考和探索
报告四:大功率逆变装置的强弱电耦合建模预测及干扰抑制
裴雪军,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台达科教发展基金重点项目和企业应用项目多项。在IEEETransactiononPowerElectronic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获得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台达电力电子中达青年学者奖、华中卓越学者等。担任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委会副主任、IEEEP2956标准委员会副主席、武汉电源学会理事长、IEEETransactionsonPowerElectronics、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等多个国际/国内期刊审稿人。
报告五:有源EMI滤波技术的研究进展
孟进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二级教授、兴华人才计划杰出学者,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IEEEFellow,中国电源学会会士,丁颖科技奖、广东杰出发明人奖、中国电力科技优秀工作者、中达学者。曾任中国电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业委员会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现任中国电源学会副监事长、IEEEPELS广州分会主席、中国电源学会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无线电能传输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电源学会理事长、广东省电力电子系统和设备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广东省电源行业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府参事。
章进法博士
报告一:GIS变电站特快速瞬态电磁骚扰研究
赵军,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全国无线电干扰委员会电磁兼容评估分委会委员。主要从事电网电磁兼容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4项。获省部/行业级科技奖励5项,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
报告二:高压电控系统对车辆EMC性能的影响及挑战
邵长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福田汽车集团新能源系统副总工程师。在车载电力电子产品、新能源商用车的充电系统、电驱动系统、电控系统设计和测试具有多年的研发经验。对电动汽车高压电控技术、电驱动技术、电磁兼容技术有较深入的研究和前瞻性,近两年一直在研究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电控策略、车辆电磁兼容与功能安全等方向。近年来,牵头多项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发表《电动汽车提升电压平台的利弊分析》、《车载多合一电源模块电磁兼容问题分析及整改案例》等多篇学术论文。担任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全国无线电干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车辆分委会(D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电磁兼容分委会第二届委员,能源领域行业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标委员会换电设施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报告三:工业机器人无线充电技术应用的电磁兼容问题研究
胡晓磊,XnergyAutonomousPowerTechnologies联合创始人,CTO。胡晓磊博士1984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于2006年和2008年分别获得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士与硕士学位。2015年获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博士学位。在电力电子、电源开发领域已有近十五年丰富沉淀。2008年加入上海台达电子并担任电气研发工程师,负责设计模块化交直流不间断电源(UPS)的控制算法,并在次年领导团队进行公司的第一代兆瓦级风机变流器控制研发。2014年到2015年,加入劳斯莱斯-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实验室,领导团队主持公司首代船用中压变频器研发,完成平台的搭建以及控制验证。之后加入新加坡惠普(HPE)公司,作为电源系统专家,独立设计了公司下一代企业高速交换机产品的电源系统,并完成认证。随后作为技术总监加入南洋理工大学技术研究院,负责新技术的开发以及商业化。于2018年创立XnergyAutonomousPowerTechnologies(犀能新能源科技),为移动机器人和电动汽车开发大功率无线充电系统和云端调控平台。2021年成立犀能新能源(苏州)有限公司,并荣获苏州工业园区重大领军人才称号,姑苏领军人才称号,先后在知名期刊上发表多篇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
报告四:硅基三维微互连的电磁建模与电磁仿测协同验证
报告五:电感偏差对交错图腾PFC传导噪音的影响
报告六:电器技术发展趋势与EMC仿真技术应用
齐东亚,高级工程师,在松下电器企业从事电器产品设计开发及管理工作20余年。长期致力于电器产品电磁兼容理论及实践的应用,采用低成本,高效率创新手段解决复杂的电磁兼容设计问题以快速推出迭代产品。在静电放电抗扰度,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浪涌(冲击)抗扰度,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及谐波,骚扰电压,骚扰功率等具体项目中有丰富经验。杭州市钱塘区制造业工程技术人员工程师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杭州市E类级高级人才,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专家,浙智会智能制造分会专家委员,“中国设计与人工智能良渚智库”专家委员。
报告七: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的电磁兼容验证方法及失效案例分析
王伟,现就职于上海机动车检测中心,即国家机动车质量检验中心,任电磁兼容技术专家。长期从事于整车电磁兼容的研发,包括整车,系统,电子零件的开发。有丰富的一线开发经验。曾就职于蔚来汽车,任副总监兼技术专家,专门负责电磁兼容。多年从事蔚来汽车、沃尔沃汽车、荣威和MG汽车的电器EMC研发。
报告八:光储产品的EMC设计与挑战
肖文峰,目前任职阳光电源公司技术平台EMC设计部经理,EMC专家。从事EMC设计工作20年,参与EMC设计的电源种类涵盖微逆~MW级别光储产品、UPS、通讯电源、充电桩、OBC、手机适配器、电源砖,主导过几家头部企业的电源EMC设计、验收规范开发,尤其擅长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解决棘手问题。
报告九:基于新型拓扑和算法的EMI抑制方法
袁科亮,工学博士,201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车株洲所高级工程师,从事轨道交通、新能源、工业传动领域EMC技术研究。
报告十:通信电源及远程核容运行风险分析探索
卢永强,研发总监,电力通信行业10多年从业经验,长期从事通信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及研究工作,参与电源及远程核容技术、配电数据通信网管理技术、光纤分布式监测技术等多个通信网络技术研究、通信网络系统及通信设备研发工作。
主要内容
2024年8月16日(周五)
12:00-22:00
会议报到
18:00-19:00
晚餐
19:30-21:00
电磁兼容专委会委员工作会议
2024年8月17日(周六)
8:00-8:40
开幕式、领导致辞、参会代表合影
8:40-12:00
大会特邀报告
8:40-9:25
大会特邀报告Ⅰ
9:25-10:10
大会特邀报告Ⅱ
10:10-10:30
茶歇
10:30-11:15
大会特邀报告Ⅲ
11:15-12:00
大会特邀报告Ⅳ
12:00-13:30
午餐
14:00-18:00
专题报告和圆桌论坛
14:00-14:30
专题报告Ⅰ
14:30-15:00
专题报告Ⅱ
15:00-15:30
专题报告Ⅲ
15:30-16:00
专题报告Ⅳ
16:00-16:30
专题报告Ⅴ
16:45-18:00
圆桌论坛
18:30-21:00
晚宴
2024年8月18日(周日)
8:30-12:10
工业论坛与学术论文分会场报告
8:30-10:10
工业论坛分会场
论文分会场Ⅰ
论文分会场Ⅱ
论文分会场Ⅲ
论文分会场Ⅳ
墙报交流
10:30-12:00
会议结束,参会代表返程
同期将举办2024第一届电源电磁兼容大赛决赛。
银牌合作单位:杭州云牧科技有限公司、松下家电(中国)有限公司、成都天大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敏业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江西艾特磁材有限公司、惠州佳扬电子科技公司、南京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泰思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知用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明石科技、南京纳特通信电子有限公司、南京悠阔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三普科技有限公司
苏东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尔平,浙江大学刘进军,西安交通大学徐德鸿,浙江大学张波,华南理工大学范峻,宁波德图科技有限公司王硕,佛罗里达大学
李虹,北京交通大学
大会共同主席陈恒林,浙江大学SeeKyeYak,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裴雪军,华中科技大学技术委员会
孟进,海军工程大学
陈文洁,西安交通大学
陈亚洲,陆军工程大学
戴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孟萃,浙江大学
和军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张卫东,华北电力大学
余占清,清华大学
赵震宇,新加坡国立大学
高先科,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江彦伟,福州大学
刘艺涛,深圳大学
管乐诗,哈尔滨工业大学
丘东元,华南理工大学
吴红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组织委员会
高思平,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主办单位
中国电源学会电磁兼容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协办单位
IEEEEMCSocietySingaporeChapter
会议秘书处
联系人:朱自立,王涛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应电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