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新中国宣告成立。当年,历经西方近百年殖民侵略和数十年国内战乱,全国满目疮痍、百废待举。其中,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工业基础几乎为零,工业增加值仅为数十亿元:包括钢铁产量15.8万吨,原油产量12万吨,发电量43.08亿千瓦时等。这在全球都属于极为落后国家之列。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然而,70年后的今天,中国已焕然一新:工业增加值突破3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且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而在500多个工业门类中,有220个产量世界第一。那么,从破败凋敝、举步维艰到冠绝全球,中国科技工业经历了哪些激动人心的时刻?
东风轿车:一汽人纯手工打造
东风牌CA71轿车
当年5月21日下午2点,毛主席亲自参观并在林伯渠秘书长的陪同下坐进东风轿车,轿车围绕中南海怀仁堂花园跑了两圈。下车后,毛主席高兴地说:“好呀,坐上我们自己制造的小汽车了。”在北京期间,刘少奇、周恩来、朱德、贺龙、陈毅等中央领导先后参观、乘坐东风轿车,都给予很高的评价与期望。
毛主席在怀仁堂视察东风轿车
大庆油田:王进喜以身制服井喷
1959年9月25日,中国石油勘探队在松辽盆地中发现了工业性油流。次日,松基三井石油喷涌而出。时值国庆10周年,这个油田被以“大庆”命名。1960年2月,中央批准了原石油工业部关于组织大庆石油会战的报告,随后玉门、四川、新疆、青海等地石油厂矿、科研部门和院校37个单位,共计约4万人奔赴大庆。
1960年4月29日,在萨尔图草原上举行的万人誓师大会
1960年3月25日,王进喜从玉门油田带领1205钻井队来到大庆油田。4月29日,1205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的右腿被砸伤,但他坚持在井场工作。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水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水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
“铁人”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泥浆
原子弹:邓稼先“大爱无私”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整,一声巨响响彻罗布泊,同时伴有的炽热火焰、万米高的蘑菇云,见证着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至此,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法国、英国之后,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试爆后,《人民日报》随即发出号外新闻,向中国人民宣告了这一好消息。
1964年10月16日的《人民日报》“号外”(图右)
许鹿希与邓稼先
氢弹:“于敏架构”独树一帜
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轰-6甲飞机平稳地飞到位于罗布泊的靶标上空,成功地将我国第一颗氢弹投下,氢弹在距离靶心315米、距地面2960米的高度成功爆炸,实测当量330万吨。中国由此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之后,世界上第四个独立掌握氢弹技术,且是研制出氢弹速度最快的国家。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后形成的硕大白色蘑菇云
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的新模型,解决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据美国方面的分析,于敏提出的氢弹结构原理,与当时其他国家的泰勒-乌拉姆结构类似,但于敏提出X射线透镜而非X射线反射镜来实现从初级到次级的能量传送,在设计上更有先进性。此后,全世界氢弹只有2种结构类型,t-u构型和于敏构架。
中年时期的于敏,后被尊称为“氢弹之父”
人造卫星:钱学森归来筑梦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在甘肃酒泉,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卫星重达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频率,在太空中播送《东方红》乐曲。这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从而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1956年2月1日,毛主席设宴款待全国政协委员,特意安排钱学森坐在自己身边。
核潜艇:黄旭华30年“移孝为忠”
2017年4月23日,“长征1号”核潜艇亮相青岛中国海军博物馆,向公众开放。该艇于1970年12月26日下水。
中国核潜艇工程项目于1958年春由中央批准启动。黄旭华等29人被秘密地召集至北京“开会”,在这次会议上,年仅32岁的黄旭华被任命为核潜艇研制总工程师。“到了北京才知道,我们不回原单位了。”就这样匆匆一别,30年,黄旭华没有再回家及告诉家人工作内容;30年,只留下了一个神秘的145信箱……他认为,“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2019年9月17日,习主席签署主席令,93岁的黄旭华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正负电子对撞机:“不再犹豫”定乾坤
1988年10月16日清晨5点56分,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首次对撞成功。这是我国继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卫星之后,在高科技领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开启了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研究的新篇章。BEPC由长202米的直线加速器、输运线、周长240米的圆型加速器等部分组成,外型犹如一只硕大的羽毛球拍。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2009年
八十年代恰逢我国国民经济调整、基建收缩时期,国家计委决定停止“高能物理实验中心”的筹备及停止拨款。“这项工程已进行到这个程度,不宜中断,我赞成加以批准,不再犹豫。”1981年12月22日,邓小平总书记在一份“紧急报告”上作出以上批示。这份来自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的报告中写道:“请求中央批准我们12月5日上报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
1984年10月7日,邓小平在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奠基典礼上为基石培上第一锹土。
秦山核电站:举家迁徙建“荣光”
1991年12月15日凌晨零点14分,在浙江海盐县,中国大陆第一座30万千瓦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历史,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英国、法国、前苏联、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7个能够自行设计、建造核电站的国家。该电站系中国核电“母机”,被誉为“国之光荣”。当时满功率发电后,它每年可向华东电网输送核电15亿千瓦时。
秦山核电站一期发电纪念明信片
秦山核电站的建设者不乏一批跨越天南海北奔赴的志士。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央频繁释放建设核电站信号,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205教研室反应堆控制教研组教员缪鸿兴和研究室的伙伴们,主动撰写了一份报告请缨参加核电站一线建设。获批同意后,205教研室教员及其家属23人决定举家集体南迁,到上海参加728工程。此后,他们成为中国第一代核电站建设的骨干力量。
“秦山一期核电”副总设计师缪鸿兴
三峡工程:两年设计“人造江底”保截流
1997年11月8日下午3时30分,随着最后一车石料倾入江中,李鹏总理宣布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截流,一派欢呼和锣鼓声齐响。该截流创造了截流流量每秒8480-11600立方米、水深60米,戗堤进占24小时抛投强度19.4万立方米等多项世界纪录。大江截流成功,标志着三峡工程一期工程顺利完成,并转入二期施工,是三峡工程第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三峡工程截流现场
1994年11月,郑守仁与王家柱在导流基坑开挖现场
“神五”载人航天:主席眼含热泪送行
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发射成功。火箭在震天憾地的轰鸣中腾空而起,急速飞向太空。9时10分左右,飞船进入预定轨道。从这一刻起,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迎来的第一位中国访客,中国千年飞天梦实现。同时,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在新世纪翻开航天事业新篇章。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第一代航天员,杨利伟肩负光荣任务,但风险压力巨大。“神州”五号发射当日清晨,胡锦涛主席来到指挥中心,亲自为执行首飞的杨利伟送行。而让他心灵震动的是,看到胡锦涛主席眼里饱含着热泪。“这是对中国航天科技寄予厚望,是对中华民族实现飞天梦想的期望,也是对我们航天人的关切!”杨利伟曾深情地回忆说。
2003年10月16日6时51分,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舱口向大家招手,神态自若。
“天河一号”超算:首次问鼎全球第一
2009年10月29日,中国“天河一号”研制成功,自此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天河一号”由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面积700平方米,部署在天津国家超算中心,其测试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2570万亿次,列2010年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行榜第一,这是国产超级计算机首次问鼎世界桂冠,打破了美国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部署在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
“天河一号”部分采用了国防科大自主研制的“飞腾-1000”CPU芯片
中国高铁:CRH380科研人员过万
2011年6月30日15时,鸣笛响起,如箭发射,两列300公里时速的高速列车满载旅客,分别从北京和上海相对驶出,宣告这条当时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铁顺利通车。京沪高铁全长1318多公里,开行列车为国产CRH380系列六种型号动车组。它的建成和运营,不仅完善了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也使我国高铁运营管理水平大幅提升。
CRH380A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运营试验
中车长客轨道股份公司“复兴号”的生产线,2019年内京沪高铁本线车全部更换复兴号。
辽宁舰:“不当上舰长,绝不结婚!”
2012年9月25日上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按计划完成建造和试验试航工作,正式交付海军,命名为“辽宁舰”,舷号为“16”。“辽宁舰”的前身是苏联“瓦格良号”航母,原建成度68%。历史将记住这一天,中国海军从此迈入航母时代。而第一艘航空母舰顺利交接入列,对于提高我军现代化水平,促进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进步和能力建设,增强国防实力和综合国力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在中船重工大连造船厂正式交付海军。
辽宁舰首位舰长为张峥大校。一天深夜,他像往常一样翻阅战友们汇总的航母资料,看完几百页的资料已是凌晨五点。但他推开会议室的门发现,十几名战友围着一张图纸,争论得不可开交,桌上是一堆早已冷了的泡面。这一幕在他眼里印象深刻。另外,在大学时,张峥就是一个海军迷。他1995年从大连舰院研究生班毕业时,曾对一位将军下保证:“不当上舰长,我绝不结婚!”
辽宁舰首位舰长为张峥
月球探测:嫦娥三号首次证明月球没有水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12月14日21时11分,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15日完成着陆器巡视器分离,并陆续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的科学探测和其它预定任务。这标志我国已成为继前苏联、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彰显技术实力和民族自豪。
“玉兔”号月球车全景相机拍摄的嫦娥三号着陆器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好奇月球上到底有没有水。对于这个问题,嫦娥三号月基光学望远镜给出的答案是:没有。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魏建彦称:“我们测量了月球地表层以上水的含量,得到了有史以来最低的一个测量值,这个测量值符合预期。”这是首次明确证明月球上没有水。
月基光学望远镜工作
C919大型客机:首飞四千多人激动欢呼
2017年5月5日,C919大型客机的101号机在上海浦东机场圆满首飞。过程中,首飞机长蔡俊、试飞员吴鑫驾驶着首次飞上蓝天的C919飞机,在江苏南通东南3000米高度规定空域内巡航平稳飞行1小时19分钟,完成预定试飞科目。飞机安全返航着陆、舱门打开,蔡俊和C919飞机总设计师吴光辉紧紧相拥,现场4000多人发出激动的欢呼声,许多人难抑热泪。
C919大型客机,座级158-168座,航程4075-5555公里。截至2018年2月26日,累计获28家客户815架订单。
据统计,国内有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了C919大型客机的研制。报告文学作家刘斌表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C919是中国制造。而它的首飞成功,意味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难探索,中国实现了民机技术集群式突破,及具备了研制现代干线飞机的核心能力。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将迎来全新发展阶段。
港珠澳大桥:将为大湾区带来几十万亿经济效益
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大桥东连香港,西接珠海、澳门,是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并被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将大大缩短香港到珠海、澳门三地的时空距离,从香港到珠海澳门驱车仅需30分钟的车程,形成“半小时经济圈”。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总设计师孟凡超2004年开始主持港珠澳大桥的可行性研究,2009年12月完成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他又主持完成了港珠澳大桥深水区桥梁工程施工图设计。孟凡超表示,港珠澳大桥对大湾区经济增长有重大的支撑作用,经济价值远超大桥本身1000多亿元港币的投资,并会为区内经济产生几十万亿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