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日本经济动态

(一)韩大企业今上半年投资额同比增4.6%

在韩国500强企业中,有332家企业今年上半年总投资额为82.8102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570亿元),同比增加4.6%,较2019年同期增加12.6%。按行业看,IT和电机电子行业的投资额增幅为23.5%。三星电子今年上半年投资额同比增加26.7%,为25万亿韩元,创历年同期新高。同期,SK海力士投资额同比增加40.5%,为7.4万亿韩元。零售业、制药业、食品和饮品和服务业等11种行业的上半年投资额同比增加。相反,LG化学的总投资额同比减少18.1%,现代汽车的总投资额也同比减少13.6%。

(二)三星宣布今后三年投资1.3万亿雇佣4万人

三星电子等公布投资、雇佣计划:到2023年,对半导体、生物等战略业务投资240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3万亿元),并直接雇佣4万人。其中180万亿将投资国内,主要扩大在系统半导体领域投资,投资14纳米以下的DRAM和200层以上V-NAND闪存等新一代产品;开发系统存储器尖端工艺,确保产品竞争力;今后3年至少投资50万亿韩元在美国建晶圆厂;加速企业并购。该投资计划反映了三星集中培育芯片和生物领域,把第五代通信(5G)、人工智能(AI)、电动汽车等未来产业的核心材料——芯片和生物产业培养成为韩国经济的两大支柱。

在生物制药领域,三星计划通过三星生物制剂和三星Bioepis扩大产能和产品全球竞争力,在医药定制研发生产(CDMO)领域扩建工厂,确立生物医药品生产的枢纽地位。

(三)文在寅表示力争将韩国发展成为风投强国

文在寅总统就扶持风险投资产业表示,政府将在企业的创业、发展、回收和再挑战过程中提供全方位支持,使韩国跃升为全球风投四大强国之一。技术创业方面,迅速构建各地区创业集群工业园区;吸引人才和资金方面,将大幅降低股权激励税负以使奖励落到实处,新设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5亿元)规模的专用基金以扩大对初创企业的投资;还将新设2000亿韩元的M&A专用基金。

(四)三星LG电视上半上全球市场占有率合计50%

据统计,随着高端电视的热销,三星电子、LG电子电视机上半年全球市场占有率合计达50%,分别以31%(2103万台)和19%(1356万台)位居世界前二。

(五)在韩买房外国人中中国人连续9年占比最高。

韩国租房平台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人在韩购入房地产的外国人中的占比最高,达62.5%,自2013年(36.48%)后连续9年领跑。其后依次为美国(16.66%)和加拿大(5.06%)。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带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海外房地产进行投资。加上,韩中地理相邻,这些因素都推高购入韩国房地产的中国人占比。

(六)今明两年韩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2%

韩国银行(央行)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1—2022年韩国经济平均潜在增长率为2%。报告中指出,潜在经济增长率下滑,除了劳动适龄人口减少等在疫情发生前已显现的结构性因素产生之外,疫情下接触性服务业低迷、就业市场恶化、服务业生产力低下等成为主因。

(七)韩国推造船业发展战略:增员8000人提效30%

韩国政府至明年将新培养8000名造船业生产、技术人才,以增强造船厂的智能及数字化生产能力,争取到2030年将造船业生产效率提高30%。政府有关部门发布了“K-造船再腾飞战略”,提出建设绿色船舶、无人驾驶船舶市场份额分别达到75%、50%的世界第一造船强国的目标。当前世界船舶市场朝着高附加值、绿色转型的方向复苏,韩国造船业的业绩也在好转,政府希望抓住机遇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造船强国。今年前7个月,世界新船订单量为3021万修正总吨(CGT),其中韩国新接订单1285万修正总吨,占总量的42%,创下2006至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特别是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舶63%的新订单。

(八)在华韩企份额利润销售全亮红灯

韩国全国经济人联合会(全经联)表示,对2016年以来在华投资的韩企业绩进行分析后发现,30家大型企业去年的在华销售额为117.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546亿元),较2016年下滑6.9%。在华韩企的销售总额由2016年的1870亿美元降至2019年的1475亿美元,下滑21.1%。去年韩国的对华直接投资同比下滑23.1%。全经联分析称,2018年打响的中美贸易战导致华为等中国企业采购韩国半导体的需求和内需减少,而当地竞争加剧也是韩企销售下滑的原因。

近年来,韩国汽车、智能手机、化妆品的在华市场份额不断下滑。韩系乘用车在华市场份额由2016年的7.7%降至2020年的4%,韩产手机在华份额由2016年的4.9%降至2019年以后的1%以下。全经联表示,将支持韩企在文创、氢能、生物工程等新增长点上挖掘在华新商机。

(九)SK创新将在美投资44.5亿美元新建电池生产线

韩国SK创新决定与在美国成立的合资企业“BlueOvalSK”共同投资44.5亿美元以新建电池生产线。SK创新今年5月宣布与福特汽车在美国成立合资企业BlueOvalSK,两家公司分别投资3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64亿元)打造年产能为60吉瓦时(GWh)的电池厂。此次SK创新决定增资2万亿韩元以上,加快电池产业的全方位投资。

(十一)SK创新正式成立电池和石油业务子公司

SK创新召开理事会,审议批准成立“SKon”和“SKearthon”两家子公司,分别负责电池和石油勘探开发业务。电池子公司以SKon命名,意指“开启”和“继续”。公司方面表示,争取十年内成为全球第一大电池公司,计划将年产能从40吉瓦时(GWh)到2025年提升至220吉瓦时,到2030年超过500吉瓦时。“SKearthon”计划在继续发展现有石油勘探、生产业务的同时,扩大利用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致力于减少碳排放。

二、中韩投资合作

(一)韩中合资企业SC将在新万金产业园建厂

全罗北道政府表示,韩中合资企业SC和韩企JPoly两家公司将斥资465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8亿元)在位于全罗北道的新万金国家产业园区建厂。根据协议,工厂计划分别于明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竣工。新厂竣工后,SC将量产超薄玻璃的尖端设备,JPoly将生产功能性复合树脂尖端材料。SC是由韩国软件公司(SW)SOFTCEN与江苏苏钏科技合资成立的公司。

(二)POSCOCHEMICAL在华投建3万吨规模动力电池材料厂

POSCOCHEMICAL(浦项化学)表示,公司董事会决定向POSCO集团和中国华友钴业在华合资建设的电池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生产线投资281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5.6亿元)。POSCO和华友钴业2018年3月在浙江省桐乡市设厂,目前两家工厂年产能各达5000吨。POSCOCHEMICAL将在此基础上投资新建年产3万吨规模的三元前驱体/正极材料生产工厂,将产能提高至3.5万吨。工厂将于今年下半年动工,从2023年起生产电动汽车高镍三元材料。3.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可供39万辆电动汽车使用。

(三)韩中自贸协定贸易技术壁垒委会议在线举行

(四)SK创新拟在盐城独资建设在华第四家电池厂

SK创新决定投资10.6亿美元在华建设第4家汽车电池厂。

资金从今年至2024年12月分期投放。SK创新已在常州、盐城、惠州投产年产7GWh、10GWh、10GWh的动力电池厂,常州厂与北京汽车合资建设,盐城厂、惠州厂与亿纬锂能合资设立。据悉,在盐城建设的第四家在华电池厂由SK独资投建,产能将超过前三家。

(五)LG能源以2亿元收购中国格派镍钴4.8%股份

LG能源解决方案表示,公司将斥资35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91亿元)认购中国镍钴冶炼专门企业“上海格派镍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派镍钴”)4.8%的股份,确保电池核心材料稳定供应。

格派镍钴正在中国当地建硫酸镍提炼厂,争取在2023年实现电动电池量产。两家公司签订了长期采购合同,格派镍钴将从2023年起6年间向LG能源解决方案供应2万吨镍。由此,LG能源解决方案得以确保电池核心材料的稳定供应,有效应对全球电池需求。

(六)韩国首对华出口发电用氢燃料电池

据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消息,韩国生产的发电用氢燃料电池首次出口至中国。此次出口的电池由斗山燃料电池(DoosanFuelCell)生产,共4组,总规模达1.8兆瓦(MW),价值1300万美元,将用于为广东省佛山市的公寓和1栋商业楼供电并提供冷暖气。韩政府人士表示,今后将大幅改善氢燃料电池的能效,并通过原材料和零部件开发到2040年将主要设备的单价降低至现在的三分之一左右。

三、日本经济动态及中日经济合作

(一)伊藤忠携手中企在东南亚开展电动汽车租赁业务

日本伊藤忠商事发布消息称,将与中国新兴企业地上铁租车(深圳)有限公司合作,在日本和东南亚启动商用纯电动汽车(EV)租赁业务。主要面向物流企业提供纯电动卡车的引进和运营管理服务,包括纯电动物流卡车、小型厢式货车等的租赁业务。地上铁纯电动汽车租赁业务在中国覆盖约200座城市,地上铁租车还将向物流企业提供充电设备和车辆管理系统,以及电力采购建议等。

伊藤忠称,目前已开始在日本和新加坡选择合作企业并进行试验,到本世纪中期,将把服务范围扩大到东盟各国,与物流、电力、推广充电桩的企业等合作,建立引进商用纯电动汽车的机制。

(二)软银携手中企向欧美推广中国送餐机器人

日本软银集团旗下的软银机器人(SoftBankRobotics)与中国的送餐机器人企业上海擎朗智能科技展开了合作,把擎朗的机器人与软银自身的咨询服务等结合起来,力争拓展欧美等市场。擎朗在送餐机器人领域拥有中国最大市场份额。软银机器人将通过长租和短租等方式向餐厅提供擎朗的机器人,并针对客户企业的经营效率提供建议。新加坡的高档中餐厅企业等已决定引进。

(三)东芝开发出容量提高至1.5倍的锂电池试制品

(四)日本船企制造氨燃料船向中韩发起反攻

日本最大造船企业今治造船将开始建造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氨燃料船。目前还没有以氨气为燃料的船舶问世,今治造船将与欧美的海事机构合作,制定安全使用氨气的规则。该公司希望在从开发“环保技术”到制定规则等各个方面抢占先机,以价格竞争力为武器,向掌握全球7成份额的中韩企业发起反攻。

氨罐需要很强的密封性,因此氨燃料船的建造成本估计比重油燃料船高出3成以上。尽管如此,货主和海运企业仍十分重视运输时的二氧化碳减排效果,今治造船认为需求很大。日本各家海运企业也出现了引进氨燃料船的动向。商船三井计划从2028年开始引进氨燃料船,并在2035年之前投入9000亿日元资金,引进110艘使用氨气等新一代燃料的船舶。货主今后很有可能会要求进一步脱碳化,海运企业和造船企业需要提前应对。

目前,在船舶的环保对策方面,液化天然气燃料船的使用正在扩大。这是因为燃烧液化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重油少2~3成。中国已逐渐普及液化天然气燃料船,并确立了低价制造液化天然气储气罐的技术,日本企业难以在短期内扭转局势。

(五)日企业在纯电动汽车及半导体高科技领域发展尖端材料

日本的半导体及家电失去优势的背景下,材料产业保持着全球竞争力。在中美经济摩擦之下,对于夹在中间的日本而言,材料成为经济安保的重要王牌。

住友矿山将从2021年度开始供应用于控制电力的半导体基板——晶圆。晶圆材料采用碳化硅(SiC)。与原产品相比,可以将电力损耗减少大约1成,并延长EV的续航距离。价格也可以降低1~2成。日本制纸将把改良的纸原料的电池用“羧甲基纤维素(CMC)”的产能提高到2020年度的约5倍。因为面向EV电池的主要零部件“负极”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王子控股(HD)也决定将车载用薄膜电容器材料增产6成。

(六)中国产松茸在日本涨价2成

(七)旭化成与中企合资在华生产蓄电池隔膜

日企旭化成将与中国大企业合资,从2022年上半年开始在中国生产锂电池隔膜。该公司认为,在中国,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迅速普及,储存剩余电力的蓄电池需求将扩大。该公司将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抓住全球最大的中国市场。旭化成将与全球最大隔膜厂商上海恩捷新材料科技合作,于2022年在中国江西省建设工厂。新工厂将面向大型蓄电系统生产低成本隔膜,计划到2028年提高到年产10亿平方米。

矢野经济研究所预计,全球隔膜供货量到2024年将从2020年的40亿平方米扩大到61亿平方米。过去一直是电动车及电子产品拉动隔膜市场。今后如果可再生能源的发电规模进一步增加,将产生新的隔膜需求。

(八)罗森拟在中国开1万家便利店

罗森正在中国地方城市大幅增加店铺数量。计划到2025年把东北地区的店铺数量增至2.5倍,上海周边也将扩大至约2倍。罗森的目标是在中国达到1万家店。随着持续积极开店,罗森的店铺数量在中国有可能排到第4名。截至2021年7月,罗森在东北地区辽宁省大连市和沈阳市共有400家店,到2025年将增至1000家店。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将从2042家店增至共计4000家店。武汉市、重庆市、北京市等其他地区也将由1420家店增至共计3700家店。

(九)TDK高管:面向中国增产电池

由于汽车生产从新冠疫情中恢复,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TDK的业绩正在增长。TDK高管表示,今后3年该公司的投资额将超过5500亿日元,其中约一半投向电池,用于增产在中国扩大的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踏板摩托车用电池以及日本国内也将增长的家用蓄电池等高功率产品。TDK已在中国获得了增设工厂用的土地。

转自:中国亚洲经济发展协会《亚洲经济动态(韩国、日本)总第十三期20211030》

THE END
1.12万元新能源电动汽车哪个牌子好在1-2万元的预算范围内,您可以选择几款性价比较高的新能源汽车。以下是其中的一些建议: 1. 开云电皮卡:这款电动汽车来自开云汽车品牌,是一款自主皮卡。它的厂商指导价为1.68万元,非常适合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开云电皮卡采用电动机驱动,拥有110km的纯电续航里程,适合短途代步和物品运输。虽然动力表现微弱,但其轻便https://m.yiche.com/baike/436877.htm
2.1一2万电动汽车推荐1万至2万左右的电动轿车1一2万电动汽车推荐-1万至2万左右的电动轿车 1-2万元的新能源电动车基本上是找不到的,最低价格基本都要到3万以上。3万以上选择性就多很多了,比如五菱,长安和奇瑞等,这些车企造车经验丰富,旗下车型都经过了长期的市场考验,对得起消费者信任,大家可以。https://www.hfjzb.com/qczx/192587.html
3.吉利2万一3万电动汽车吉利新能源汽车多少钱汽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电动汽车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在众多电动汽车品牌中,吉利汽车凭借其出色的性能和亲民的价格,成为了许多消费者的首选,本文将重点介绍吉利2万到3万价格的电动汽车,探讨其性价比及作为经济实惠出行方式的优势。 https://www.shanxiol.com/post/258713.html
4.3一5万电动汽车大全3一5万电动汽车大全 导读在预算范围内(3-5万),有多款电动汽车可供选择。以下是部分电动汽车的详细介绍:1. 五菱宏光MINI EV:这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一款高品质微 在预算范围内(3-5万),有多款电动汽车可供选择。以下是部分电动汽车的详细介绍: 1. 五菱宏光MINI EV:这是上汽通用五菱的一款高品质微型纯电动https://www.ndcgxx.cn/yczx/202411/93660.html
5.一万三的电动四轮汽车(一万块钱的电动四轮车)1万一3万电动汽车 里程:通常情况下,1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较短,约为100英里到150英里之间。而3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一般为200英里左右。如果你需要经常长途驾驶,那么3万电动汽车可能更适合你。 广汽本田飞度自动挡:这款车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飞度作为一款热门车型,自然也有自动挡版本。新一代飞度搭载了5L自然吸气http://www.985582.com/p/22472.html
6.3万一5万新能源电动汽车,3万内的新能源电动轿车新能源汽车前十名品牌10万以内:1、 宝骏E200官方指导价:5.48-12.80万级别:微型轿车宝骏E200是一款微型纯电动汽车,它的整体造型与E100一样小巧精致,行驶在路上拉风的外观可以获得不少的回头率。 由于这款车采用三门两座的设计,注定这款车只属于一些特定人群,便捷的代步能力让这款车非常适合作为家庭用户的第二辆车https://blog.csdn.net/mynote/article/details/126166968
7.电动汽车价格及图片,国产电动轿车图片6,3万左右的电动汽车买哪个牌子的好 3万左右纯电动车,哪个品牌好?随着国家对电动车的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人都选择购买电动车。但是电动车的品牌实在是太多了,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选择。在同等价位中,就有许多品牌的电动车,让人挑的眼花缭乱。那么3万左右的纯电动车到底哪个品牌好呢?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http://www.jiebohui.com/znjj/jjzs/183033.html
8.10万辆!电动车史上最大订单!特斯拉一夜暴涨12%市值首破1万亿美元赫兹在公告中表示,这笔订单将在2022年底前完成,同时自11月起赫兹租车在美国主要市场和部分欧洲市场也将开始提供Model 3出租。消费者除了可以使用特斯拉的超充网络外,赫兹租车也在建设自己的充电网络。 这笔订单也是赫兹电动化战略的一部分,意味着后续该公司近五十万汽车和卡车都将被电动化产品取代。这项计划也是今年六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10262154349264.html
9.3万块值得买的电动四轮车,金彭新能源实力请战汽车频道由于低廉的使用成本,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正在逐年迅速扩张,而较低的购入门槛,又使低速电动汽车的消费群体日渐扩大。本篇为大家推荐低速纯电动汽车头部品牌金彭新能源旗下3万左右的热门车款,看看哪款更对你的胃口。 1、潜力新秀——金彭艾咪AMY 今年微型纯电动车销量增势可观,成为新能源车市增长最为迅猛的力量之一。而http://auto.youth.cn/xw/202108/t20210826_13189059.htm
10.电动汽车35万元3-5万电动汽车大全:性价比之选,绿色出行新篇章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选。在3-5万元的价格区间,市场上有众多性价比极高的电动汽车供消费者选择。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一价格区间的电动汽车大全,助您轻松选购心仪的绿色出行伙伴。 http://www.wdcmw.com/z/fNvOYfkz.html
11.2024年10月452024年10月,一场汽车市场的激战已经尘埃落定。现在,众车网为您揭示这场战斗的战果,以及未来的可能走势。据我们最新数据显示,10月国内乘用车市场销量达到155.36万辆,同比下降13.08%,环比增长3.82%。在各个细分市场中,2024年10月45-50万纯电动车的销量排行榜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那么,哪些车型能在这一细分市场中脱https://m.zhongche.com/news/373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