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类比推理涉及的逻辑关系比较多,要想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必须注意以下四个问题。
1.两组类比对象的共有属性越多,则据此推出的另一对相似词的可靠性越高
两组类比对象的相同属性越多,意味着两组对象在类与类的关系中就越接近,因此就越能排除迷惑项,类推出的结论也就越可能符合题干部分词语要考查的逻辑关系。如果两组类比对象之间没有足够的共同属性,比较起来就可能不伦不类,即由两个已知词的逻辑关系推出的另一组具有相同逻辑关系的两个词,就很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
例如:南京∶金陵
A.昆明∶春城B.广州∶穗
C.太原∶晋D.北京∶蓟
2.类比对象相同的本质属性越多,则结论的可靠程度越高
在事物的众多属性中,本质属性决定着非本质属性。如果两组对象的共有属性是本质方面的,并且这种共同本质属性越多,那么得到的结论正确率就越高。例如:金刚石∶石墨
A.氧气∶氮气B.生石灰∶熟石灰
C.红磷∶白磷D.二氧化碳∶干冰
3.类比对象的共有属性与推出的一对词语间的联系越紧密,则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还取决于共有属性与推出的一对词语之间的联系程度。如果共有属性与推出的词语之间联系紧密,结论的可靠程度就大;如果进行类比的对象,其属性与推出词语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就有可能是属性与词语的生硬搭配,并无必然联系,那么结论的可靠性就不大。例如:水果∶苹果
A.鱼∶鲸鱼B.粮食∶蔬菜
C.花卉∶兰花D.大豆∶高粱
4.进行类比推理时,要注意避免犯“机械类比”的错误
所谓“机械类比”是仅仅依据对象间表面相似或偶然相似进行类比,从而得出荒谬结论的推理方式。
例如:工匠∶钟表A.飞鸟∶飞机B.上帝∶世界
C.建筑工人∶楼房D.蜜蜂∶蜂巢
二、类比推理的题型分类
1、原因与结果
1)例题讲解
例题:努力∶成功
A.原告∶被告B.耕耘∶收获
C.城市∶福利D.扩招∶失业
2)典型练习
①生病∶吃药
A.上课∶请假B.经商∶结婚
C.桌子∶风扇D.游泳∶更衣
②洪水∶防汛
A.下雨∶哭泣B.春暖∶花开
C.出国∶谈判D.发言∶健忘
2、属种关系与种属关系
在逻辑学中将外延较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属种关系是指外延较大的属概念对于外延较小的种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关系),例如“动物”与“脊椎动物”,“劳动者”与“农民”。种属关系是指外延较小的种概念对于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于关系),例如:“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在这一对关系中,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但有的脊椎动物不是哺乳动物,这样,“哺乳动物”对于“脊椎动物”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1)例题讲解
例题:修辞∶比喻
A.书籍∶报纸B.文艺∶宗教
①仿宋∶字体
A.知识∶书籍B.黑体∶字号
C.葡萄∶水果D.钢笔∶墨水
②岛屿∶格陵兰岛
A.湖∶黑海B.黄果树瀑布∶瀑布
C.尼罗河∶海洋D.山脉∶阿尔卑斯山3、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
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同一事物会有截然不同的称谓。例如,“河北∶冀”、“马铃薯∶土豆”、“夫妻∶伉俪”、“蛐蛐∶蟋蟀”等等。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也是逻辑关系的一种。同一事物具有两个不称谓的构成原因主要有,口语与书面语、全称与简称、历史传统、习惯等。
例题:桂圆∶龙眼
A.桔∶柚B.桂皮∶陈皮
C.芒果∶荔枝D.大料∶八角
①公孙树∶银杏
A.白杨树∶香蕉B.天敌∶敌人
C.红苕∶甘薯D.汉奸∶叛徒
②桂冠∶冠军
A.衮服∶礼服B.红豆∶相思子
C.贵妃∶皇后D.季风∶风洞
4、并列关系
本类试题所考查的逻辑关系,通常为同一类属下相互并列的概念,同时包括了对比关系、相邻关系等。例如:男人与女人、老师与学生、中子与电子等。
例题:法院∶检察院
A.农业部∶商务部B.职工∶员工C.法官∶检察官D.工厂∶工人
①廉颇∶蔺相如
A.尉迟公∶秦琼B.杨继业∶寇准
C.秦桧∶岳飞D.孙膑∶庞涓
②农业∶工业
A.劳动∶工资B.复印机∶电脑
C.高级∶职称D.土地∶果实
5、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在中外历,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食粮,这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这些文化由人们所创作,用某种形式来表现,包括文学、绘画、音乐、雕塑、建筑等,这些创作的人与其创造的表现形式就构成了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这也是类比推理可能会涉及到的一种关系。
例题:范晔∶《后汉书》A.罗贯中∶《三国志》B.魏征∶《通典》
C.孔子∶《论语》D.徐光启∶《农政全书》①《资治通鉴》∶司马光
A.《史记》∶司马迁B.《汉书》∶班超
C.《战国策》∶左丘明D.《春秋》∶老子
②凡高∶《向日葵》A.河流∶树木B.鲁迅∶《呐喊》
C.尼采∶哲学家D.《八骏图》∶齐白石试题类编1.水壶∶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