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三》教案及反思(通用7篇)

《语文园地三》教案及反思(通用7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反思意为自我反省。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园地三》教案及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究和发现的能力。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展开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互相交流金秋时节所做的事情,让人受到感染,感受其中的快乐。

(2)通过习作练习,加强学生平时积累词句的实践运用。

(3)学习描写颜色的词语,增加词汇量。

(4)通过学习对子,加强学习语言的积累,承袭中华民族文化精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喜爱。

(2)从习作中体会写作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给所选择的图画配上内容。

2、练习对对子。

教学难点:

练习表达秋天所做的事。

教学课时:

四课时

课前准备

1、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2、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1、创设情境。

b、师生共同制订快乐展示会的规则:

◇把事情过程说清楚。

◇讲的时候要有感情,把心中的快乐表现出来,使听的人受到感染。

2.快乐展示。

a、展示自己在秋天里所拍的照片或亲手所画的图画,可以张贴在教室四周墙上,全班学生一起观看、欣赏。

b、分组介绍:

◇按照展示规则评选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

c、课堂展示:

◇各小组代表参与课堂展示,可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照片或图画,有感情地讲解。

◇评选最佳展示员。

第二课时

习作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a、语言引述:我们学了秋天的课文,读了秋天的小诗,还交流了在秋天中感受到的快乐,下面我们要做一个游戏,看谁了解的秋天最多。

b、比一比谁搜集的描写秋天的词句最多。引导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回顾积累的词句。

c、比一比谁搜集或画的秋天

的图画最美。展示图画,为学生习作做准备。

2、由说到写,完成习作。

a、说一说你搜集或画的秋天的图画美在哪里。

b、同学们对秋天这么喜欢,那么就用自己的笔写下对秋天的喜欢吧!

c、学生习作,可以用上课文中学到的词语、句子。

3、朗读欣赏,修改习作。

a、完成习作后,同桌间互相朗读自己的习作,欣赏同伴的习作并提出修改意见。

b、各人修改自己的习作。

4、课后活动。

举行一次歌颂秋天的习作展或画展。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教师引趣: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

2、教师可先将"黄色"和"绿色"这两组词语卡贴在黑板上,并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各读一组词语,看谁先有所发现。

3、学生交流发现:"黄色"一组词语是由"事物+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语是在"绿"字前加上表示颜色深浅的词。再让学生按这两个特点分别组词,丰富词汇。

4、让学生读"红色"与"蓝色"两组词语,说说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5、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说"黄、红、绿、蓝"颜色的词,看哪一组说的词最多。

二、读读背背

1、教师引述: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成对的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先来看看语文园地里的对子歌。

2、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这两段文字,激发学生兴趣。

3、引导学生发现哪些词语是相对的。

4、让学生再读这两段文字,并说说读后产生怎样的感受。

5、试着背诵对子歌。

第四课时

一、我会填

1、口头填空"匆匆地()""快活地()".通过交流,激发兴趣,开启思路。

2、各人在书上填写。

3、读读各人填写的词语,适当组织评议。

二、趣味语文

1、绕口令比赛。

a、教师引言:下面我们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比赛的要求是看谁的口令绕得最准、最快。

c、在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二名最佳选手。

d、各组推出的选手上台开展绕口令比赛。

e、评比后授奖。

2、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课余搜集绕口令,并熟读成诵,在下一次绕口令比赛中再一显身手。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1.交流平台

在教学“交流平台”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呈现例文,让学生找出例文中的总起句,了解一段话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到深,由课内到课外,迁移运用;由说到写,层层深入,将写作方法的训练落到实处。

2.识字加油站

3.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指向实践运用:第一题教会我们如何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书写手工活动过程;第二题在表达上运用了排比的句式,详细地写清楚了一个主体。教学时,可以先呈现示范语段,引导学生发现其规律,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值得思考的生活现象,并提出问题。运用范例中习得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4.日积月累

引导学生借助拼音将四字词语读正确,并思考这些词语的意思,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两篇课文重点部分的学习过程,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认识。

2.学会观察,在日常生活中多识字,掌握生字新词,提升语文素养。

3.仿照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写句子,了解认识先总说后分说的段式,并在口语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4.了解和背诵“日积月累”中的知识,积累文化常识,增强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2.仿照本组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写句子,了解认识先总说后分说的段式,并在口语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回顾知识,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一共学习了哪几篇课文?

(2)回顾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什么?(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交流平台。

(1)课文中哪些段落是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自读课文,寻找案例。

(3)反馈交流。

预设1:《赵州桥》第3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美观。第一句话既总结了前一个自然段的内容是写赵州桥的坚固,又提示大家这个自然段要讲的是赵州桥的美观。

课件出示《赵州桥》的第3自然段。

课件出示: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师:赵州桥的美观体现在哪些地方?

预设2:为了写清楚赵州桥的美观,作者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

预设3:《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描写人物的词语“形态各异”,用得特别好,具体写了这几种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课件出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第3自然段。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①写了各种各样的店铺,还写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清楚地写出了“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4)同步练习:学习课文中的两种表达方法,活学活用,读写结合。

预设:春天来了,公园里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迎春花黄色的蓓蕾在绿叶中若隐若现;桃花粉红的脸蛋惹人喜爱;梨花雪白的花瓣随风起舞……

(5)学习小结:今后我们可以把“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运用到我们的习作中。

板块二

联系生活,自主识字

1.我们走在大街上,可以随处见到各种各样的标牌,今天我们来看看课本上的几个标牌。

(1)课件出示语文园地中的标牌。

(2)指名说一说这些都是什么场所的标牌。

2.认读标牌。

税务局

档案馆

咖啡馆

阅览室

废品收购站

农贸市场

(1)学生练读标牌,相互正音。

税(shuì)务局

档(dànɡ)案馆

咖(kā)啡(fēi)馆

阅(yuè)览室

废(fèi)品收购站

农贸(mào)市场

(2)课件出示生字。

Shuì

dànɡ

fēi

yuè

fèi

mào

点拨:“税”是翘舌音;“档”是后鼻音;“咖”读“kā”,不能读成“jiā”;“废品”不能写成“费品”。

(3)认读汉字。

(4)交流识记方法。

“税”:古时候老百姓庄稼收获后,官府回来征收。“禾”代表庄稼。“兑”读“duì”。

3.说说标牌。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标牌?

书店

商店

大饭店

公园

医院

电影院

社区

超市

幼儿园

公司

银行

公交站

4.结合语境练习。

今天,奶奶提着篮子去菜市场买了鸡、鲫鱼、豆腐、青菜。

每天晚饭后,爸爸、妈妈都要去公园锻炼身体。

星期天,我们几个小伙伴经常去图书馆看书。

【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注重教授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识字加油站”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对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识字。学贵有疑,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创新精神。

第2课时

1.仿照课文内的句子或段落写句子,品析排比修辞手法的妙处,并在口语交流中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读、写、练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中积累,在积累中锻炼。

2.了解和背诵“日积月累”中的知识,积累文化常识,增强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自主探究,学习写法

1.读语段,说步骤。

(1)说说蔡伦造纸分为哪几步。

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造纸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2)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剪碎或切断→浸→捣→捞→晒

(3)利用动词说说蔡伦是怎样造纸的。

2.品味动词之妙。

(1)这一连串动词的使用,你觉得有什么好处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小结:连贯的动词再现了蔡伦造纸的整个过程,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3.以剪纸为例,介绍制作过程。

(1)播放一段剪纸的视频。

首先,教师把准备的剪刀、彩色纸拿出来,做了剪纸的示范。教师先把粉红色的纸剪成正方形,把纸对着角折三次;再用剪刀顺着纸顶端边上剪成锯齿形或半圆形;然后,在折叠的边上剪成波浪形、花草或鸟兽;最后展开来就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剪纸图案。

(2)仔细观察,用图示的方法呈现剪纸的过程。课件先出示空白流程图,点击后再出现答案。

展开

(3)通过图示,同桌之间说一说剪纸过程。

(4)指名交流,学生听后评价。课件出示评价要点。

剪纸的活动步骤是否说清楚了。

所用的动词是否准确。

介绍时的语言是否连贯。

4.运用方法,迁移练习。照样子口头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如剪纸、捏泥人、拼装玩具、编花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例文中提炼要点,梳理图示,再根据图示,做好能力跨越的支架,为学生最后运用方法介绍手工活动的过程打下基础。

比较发现,仿写练习

1.读一读,找共同点。

(1)指名读,想一想下面的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2.交流: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特点?

(1)学生反馈,教师点拨。

(2)归纳小结。

①这两段话都是先概括写出事物的特点,再具体描述,都是总—分结构。

②这两段话都运用了“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

3.迁移写法,仿写练习。

(1)课件出示话题。

春天来了,公园的景色可真美呀……

天空的云真是千姿百态……

公园里的猴子真有趣……

(2)课件出示要求。

选择你感兴趣的话题,运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写一段话。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4)组织评价。

【设计意图】此环节,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两段话的相同点是先总说后分说的段式;再迁移写法,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将语文能力的提升真正落到实处。

板块三

积累知识,品味文化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的内容。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2.学生自读四组短语。正音:雅人四好(hào)。

3.组织交流理解。

(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①课件出示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的图片。

②说说观看完图片有了什么想法。

(2)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①读准字音。

②交流理解。在古代,弹琴(多指弹奏古琴)、弈棋(多指中国象棋和围棋)、书法和绘画都是文人修身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3)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①对号入座。

②拓展理解。梅花、兰花、竹子、菊花,被人称为“四君子”。

(4)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①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

②与中医有关的四字词语:妙手回春、悬壶济世、药到病除。

4.拓展类似的词语。(课件出示词语)

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

生活四事:衣食住行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5.熟读成诵。

(1)指名朗读。

(2)同桌互读。

(3)相互抽背。

6.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课后可以根据我们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收集更多有关传统节日的知识,补充、阅读更多古诗词,积累更多字词,并在以后的习作中多运用修辞手法,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日积月累”意在引导学生收集更多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补充、阅读更多古诗词,积累更多字词,了解文化常识,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反思】

1.以学生兴趣为抓手。

在“识字加油站”板块,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识字方法,增强学生识字的兴趣。在“日积月累”板块,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交流探讨等多种形式进行理解,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以合作探究为形式。

在教学“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习,在交流、碰撞中感悟学习方法,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水平。

3.以落实目标为宗旨。

在教学时紧紧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中采用交流、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适时引导,让学生在交流和练习中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自主感悟,既锻炼学生写作的能力,又加深了对板块内容的理解。“识字加油站”中的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所以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日积月累”中引导学生了解、积累文化常识,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使用字典,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找生字,学习独立认字。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习惯。

2、能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赠汪伦》并背诵,能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知道要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

难点:熟练朗读古诗和短文,理解其内容。

[教学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不认识的字有很多,那么碰到不认识的字怎样才能最快、最准确地知道它怎么拼读呢?对了,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字典来帮助自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查字典。

二、认识字典

1、课前布置作业,这节课每位同学准备一本字典。拿出字典,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字典里有目录、页码、音节表……

2、了解查字典的几种方法。(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笔画查字法)

三、教学音序查字法

1、出示“厨”。当我们知道一个字的读音但不会写这个字,不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时候,我们可以用音序查字法。

2、以“厨”为例,学习“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第一步:从“汉语拼音音节索引”里面找到大写字母“C”;

第二步:在大写字母“C”下面找到音节“chu”,在正文第××页;

第三步:翻到正文的页数,找到“chu”,在二声那部分找到“厨”。(指导学生快速翻阅字典正文页码的方法。比如,先根据页码数字的大小来进行大致判断,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翻页,如一页一页地翻,一叠一叠地翻。)

3、实战操作。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刚刚学习的步骤查找汉字“厨”,不会的可以举手寻求帮助。

4、口诀练习。

音序查字法口诀

音序查字要记牢,先把首个字母找。

字母下面找音节,看看它在第几页。

熟读熟记音序查字法口诀,做到人人会背。

5、比一比。用音序查字法查找“池”“首”“漂”“机”,看谁又对又快。

四、课堂小结

1、指名朗诵口诀。

2、教师总结音序查字法的步骤。

一、学习日积月累

1、导入:今天我们要和一位熟悉的老朋友见面了,他就是大诗人李白。李白留下了大量的诗歌作品,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首送别诗《赠汪伦》。

2、初读古诗。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诗句读流畅。强调读准“赠”“汪”“乘”“行”“声”“情”等后鼻音的字。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自己读不准的字,并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4、学生自由读读这首诗,思考这首诗写了哪些人和事物。

(李白、舟、歌声、桃花潭水、汪伦)

5、教师解释词语,让学生把词语意思串联起来,理解整句诗句。

(译文:李白刚想要坐船离开,突然听见岸边传来踏歌之声。潭水上漂着片片桃花,潭水有几千尺那么深啊,可是也都比不上我的好友汪伦来送别我的情意深啊。)

6、揭示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表达了李白和朋友之间深深的情意以及离别时的不舍)

7、齐声诵读,把体会到的`这种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

8、全班一起齐读古诗。会背的同学踊跃举手,展示自己。

二、和大人一起读

1、教师领读短文,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思考:兰兰画了那么多的画,为什么爸爸只贴这一张画了兰兰胖乎乎的小手的画呢?

(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即可:因为这双胖乎乎的小手帮爸爸拿过拖鞋,帮妈妈洗过手绢,帮姥姥挠过痒痒。)

3、兰兰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大家都喜欢我这双能做事又勤劳的手,我以后还会帮助家人做更多的事。)

4、分小组合作读短文。

5、学生齐读短文。

6、大家为什么喜欢兰兰的小手?

三、小结

1、全班一起背诵古诗《赠汪伦》。

2、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把短文读给家长听,并用你们自己的小手,帮助家人做一件事。

[教学板书]

语文园地三

查字典音序查字法

《赠汪伦》李白

手——劳动

[教学反思]

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一个全新的内容就是查字典,我简单地介绍了字典的结构和查字典的三种方法,并重点地讲解了音序查字法。通过带领着大家一起查字典,让学生熟悉查字典的流程和方法,并进行课堂练习,学生在实践中能更加熟练地掌握查字典的方法。本课通过学习《赠汪伦》这首诗,加深了我们对李白的了解。我让学生自由讨论古诗的意象,让学生充分理解友人分别时的场景,体会朋友之间即将分别的依依不舍之情。熟读并背诵古诗,也是我们这一节课的目标,也落实在了课堂上。

教学设计:

1、以童话为内容进行交流,要讲清童话的特点,感受童话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从中受到的启发。

2、通过“减一减”的方法,认识一些新字。能自己发现这些字在读音和字形上的特点。

3、通过“读一读”对学生写字进行巩固,并能够自己发现这些生字与偏旁之间的关系。

4、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试着修改自己的习作。

5、积累一些谚语。

教学重难点:

1、能感受童话的'奇特,和同学交流童话带给你的启示。

2、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与同学们交流童话的特点。

(1)童话世界里的人物、动物、植物都会说话。

(2)童话世界里的居民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

2、说一说,在这些童话里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3、读完童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你打算在生活中怎么去做?

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

(1)同桌之间读一读。

(2)齐读。

(3)指明读。

2、如果去掉这些生字的读音,你还认识它们吗?

3、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读读这些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a、小组交流。

b、全班汇报。

这些字都有“口”字旁,说明都与口有关系。

c、你能在写几个这样的字吗?请你写一写。

d、比一比,看谁写得多。

2、学习修改符号。

a、认识什么是修改符号。

b、明确修改符号的具体意义。

c、学会运用修改符号。

3、巩固练习,修改符号的用法。

(1)爸爸尚班走了。

(2)妈妈穿着一件红裙子,一顶帽子。

(3)果园里有许多水果:苹果、鸭梨、黄瓜和桃子。

a、学生练习修改,并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b、小组内交流

c、全班交流

d、展示、评价。

4、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

(2)学生随教师诵读。

(3)说一说,你对这些话的理解。

b、汇报。

(4)生诵读。

(5)尝试背诵。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议论、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从而使学生体验发现的快乐,感受汉语的丰富。引导发现时不必用准确的术语来表述,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即可。“日积月累”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并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

3、会抓住童话的特点编、写童话。

4、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展示自己在童话故事方面的收获。

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

在听、说、读、写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入

最近,我们在课内外阅读了一些童话故事,学习童话的兴趣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自己讲讲童话吧!

二、交流步骤

1、自己准备故事内容。

2、小组内讲童话故事,选出最佳故事大王。

3、请每组的故事大王上台讲,集体评议,选出班级的故事大王和最佳自编童话。交际例文:

朱文佳:我要给同学们讲的是俄国作家普希金写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有这样一对贫穷的夫妇,他们虽然靠捕鱼为生,但也过得很快乐。忽然有一天,一条能满足他们任何愿望的金鱼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破盆变成了木盆、破房子变成了木房子、木房子变成了宫殿,渔妇变成了女皇。信守承诺的金鱼一次又一次地满足了老太婆的要求。就在老太婆痴心妄想地要做海上女霸王的时候,她的愿望不但没有被满足,反而失去了她曾经得到的一切。

孙高奕:今天我要讲的是《格林童话》中的《老祖父和孙子》的故事。从前,有位老人,他的儿子、媳妇嫌他又老又脏,每天让他用破碗在房间的角落里吃饭。忽然有一天,夫妻俩发现他们四岁大的儿子在为他们准备和老人一样的破碗时,才猛然醒悟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从此以后,他们改变了对老人的态度,日子过得很快乐。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孝敬老人,从现在做起。

4、自由组合,演优秀的童话。组内排练,上台表演,评出最佳演员。

5、制作小组的童话故事集,展示。

三、布置作业

1、写出自己所看过的童话故事书。

2、办童话故事的墙报。

【第二课时】

(习作)

本次写作训练是编写童话,可以续编《小木偶的故事》,也可以自编童话。选择续编童话的同学,一定要多读几遍《小木偶的故事》,展开合理的想象,再进行续编。选择自编童话的同学,可选择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以它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

二、写作指导

1、写童话和写作文是一样的,就是要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本次习作有两项内容,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一个:

(1)编写童话:根据《小木偶的故事》结尾,续编童话。

(2)编写童话:自己构思一个童话故事,按照童话的写法,编写一篇童话。

2、续编童话指导。

(1)出示《小木偶的故事》最后两段话:

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向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2)展开想象: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和课文中的遭遇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请联系这个童话的内容,从最后两句话展开想象。注意童话故事的特点:内容生动、神奇;想象奇特、夸张;包含做人的道理。题目自定,要吸引人。

(3)学生练习说话。教师提示:想象要丰富,也要合理。想象奇特,夸张。

3、编写童话指导。

(1)选择自己最喜爱并熟悉的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

(2)展开想象,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

(3)编写童话故事,可以自己一个人编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编写。在写之前,最好同桌或小组之间先交流一下,试编一个,互相启发,确定写作内容。

(4)同桌或小组交流,提示:编童话故事与记事作文一样,要说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习作交流与评定

1、修改评价。

(2)复习童话写作的要求:内容生动、神奇;想象奇特、夸张;拟人手法;包含做人的道理。

2、合作评改。

(1)出示一至两篇例文,师生合作评改。

(2)对照上述要求,阅读例文逐项评改,指出写得好的地方,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做上记号。

(3)师生合作,边议边改,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修改童话。

(4)同桌交流,互相评议。

(5)自我评议,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做上记号。

(6)修改习作,誊写成文。

四、习作例文

蝴蝶选美从前,有一个蝴蝶谷,里面住着许多美丽的蝴蝶。他们相亲相爱,幸福地生活着。

一次,蝴蝶们决定举行一次选美比赛,每只蝴蝶都出去打扮自己。十天后,谁最美,谁就当蝴蝶王。

蝴蝶们高兴地飞了出去,去打扮自己。一只蝴蝶飞到凤凰身上,翅膀印上了凤凰的花纹,成了一只美丽的凤凰蝶;一只蝴蝶飞到了孔雀身上,翅膀印上了孔雀的花纹,成了一只漂亮的孔雀蝶;还有一只蝴蝶飞到梅花鹿的身上,翅膀印上了梅花鹿花纹,成了一只俊俏的梅花蝶……

一只小蝴蝶飞出去,刚来到一个出口,突然一位妇女的尖叫声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急忙过去一看,呀!一只金钱豹正叼着一个小男孩狂奔着,那男孩的妈妈哭着,喊着:“孩子,我的孩子……”小蝴蝶一惊,看到旁边有一丛刺玫瑰,便等金钱豹冲过来时,猛地把刺玫瑰一摇,一下子,金钱豹的眼睛被刺瞎了。他大吼一声,扔下男孩,逃跑了。

男孩得救了,但他的伤势很重,必须用鱼鹰岩上的灵芝草才能治好。小蝴蝶二话没说,向鱼鹰岩飞去。他飞了三天三夜终于衔来了灵芝草,治好了男孩儿的伤,又帮助男孩的妈妈精心照料孩子。就这样,十天很快就过去了。

到了选蝴蝶王的那天,小蝴蝶一点儿也没有打扮,身着旧衣来参加选美。男孩赶去把前因后果告诉了大家,最后大家一致选小蝴蝶为王。

评析:小作者写了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它告诉我们:心灵的美比外表的美更重要。只有心灵美的人,才能赢得大家的尊敬和爱戴。全篇文笔优美,内容丰满,小蝴蝶豹口救人的情节,设计得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第三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展示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童话具有想象丰富、故事有趣、含有深刻的道理、事物拟人化的特点,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2、结合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童话的认识和感受。

3、根据学生的讨论,揭示要点:

(1)童话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神仙精灵、妖魔鬼怪、鸟兽虫鱼。(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2)它们都有神奇的魔力,还能像人一样说话。

明确:这些生物本身是不会说话的,童话使它们能说话,实际上表现的是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3)童话想象丰富,故事有趣。

明确:这是童话的鲜明特点,也是童话最吸引人的地方。

(4)童话既引人入胜,又给我们有益的启示。明确:说明童话不是没有目的乱编的,好的童话实际上在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引导学生举例说一说)

4、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谁来将你最喜欢的童话讲给大家听一听?(学生可自由发言)

5、学生讲童话故事。同学听后评一评,怎样的童话最能吸引人?

明确:想象夸张却合理,情节曲折却有意义,描写生动传神的童话最吸引人。

二、日积月累

1、幻想、夸张、拟人构成了有趣的童话故事,读着它,心也会随之飞扬。童话故事的形式有好多种,除了课文中的一些童话故事外,还有许多用诗歌形式写的童话,叫童话诗。

2、教师示范朗读或配乐朗诵《雨中的森林》。

3、说说你听了这首诗的感觉。

4、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点评,再读。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三、展示台

1、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加学习成果展。

4、教师评价。

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说的那样,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青蛙击鼓跳舞,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小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人间。

教后反思:

本次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展示台”几个栏目。课上我带领学生重点学习体会了《雨中的树林》这篇优美的诗歌。这篇诗歌是结合本单元的童话这个特色展开的。这种诗歌,我觉得不适合提太多的问题,不能把这样美的诗歌肢解开来学习,而是应该重在感悟。学习这篇诗歌就应该品味“雨中树林”的神奇,让学生自己找神奇,并读出神奇、有趣的味道来。课外让同学们多阅读一些童话,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精心准备,练习讲一讲,或演一演;结合课堂学习,了解童话特点,为续编童话和自编童话做好准备。

【课型】

复习

1课时。

1、认识“宽、穷、贱、减”等9个认读字,积累几组意思相反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会正确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贵贱”的意思,以及我的发现中词语的词性。

【教学方法】

讲授发、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想去那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游玩吗?瞧,草原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草原的景象。)

2、我们来到这美丽的大草原,那就赶快去参加有趣的活动吧!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边欣赏草原的风光片,边倾听悠扬的草原之歌,使学生感到仿佛来到草原中,为以下的几个活动的展开打下了扎实的情感铺垫。〉

(二)、游戏(我的发现)

1、第一个活动草丛寻宝,赶快到草丛中去找一找。你们找到了什么?(学生到草丛中寻找,交流并把找到的词语贴到黑板上。)

2、找到的宝贝是两个字词语的,请赶快贴上去。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这些词语呢?

(学生读找到的词语)

3、能为这些词语分别找找朋友?(举例:照相)为什么?齐读

4、其实这些宝贝我是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中找到的,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54页,读读这六组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六组词语)

5、学生交流发现成果。(发现加了一个字后意思就不一样了,)交流完后贴一帖。

6、一起读读这六组词语,瞧,我们祖国的`文字多奇妙呀!加了一个字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学生齐读)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

方法让学生发现词语的规律。而且采用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游戏(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认认)

1、大家的词汇量可真丰富,看来,这些词语中藏着的秘密就是宝贝呀!瞧,连牛羊们也想来凑热闹和我们交朋友,你能交到几个朋友呢?请你读读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认认(出示9个生字)来,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读读记记生字。(贴在黑板上。)

2、看谁交到的朋友多?(抽个别读)

3、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大家的识字方法可真多,接下来咱们开火车组词读。(开火车组词读)

5、刚才许多同学采用反义词组词,快找到反义词朋友来贴一贴。(看看你的椅子,找到的快来贴一贴。)

〈多种方式识字,结合生活识字,联系以往学过的内容,学练结合。〉

6、读反义词,我们怎样记住这些反义词?你有好方法吗?

7、让我们来玩玩你说我对的游戏。(教师示范,我来和你对对反义词。)。赶快找你的朋友对一对。大家可以离开座位。)

〈通过玩“对对子”的游戏中记住反义词,使学生在轻轻松松、快快乐乐中完成积累的任务。〉

(四)、民歌导入(诗歌敕勒歌)

1、对对子是我们最喜欢的游戏,生活在草原上的敕勒族人他们最喜欢唱歌跳舞,让我们一起来学唱他们的民歌。可以自己轻轻的哼一哼。(播放这首民歌)。

2、咱们先来学会这些歌词吧!(要读准字音。)(刚才听到有同学提出“见”在这里怎么读现呢?“见”通“现”。)板书(见—现)

3、谁来读?一起来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那苍茫辽阔的大草原吗?)来跟着唱一唱,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随机指导“四野、穹庐”。)随机教学敕勒族。〈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诗歌所描写的情景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其实无论是想象也好,描述也罢,都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锻炼。又随机增加了敕勒族的知识,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来,让我们跟着能歌善舞的敕勒族人边歌边舞吧!

<将敕勒歌配上曲子编成一首动听的歌曲,让学生边唱边舞,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五)、做导游介绍宁波。(我会填)

1、热情的敕勒人向我们展示了大草原的风土人情,咱们是不是也应该把我们的家乡介绍给他们呢!

2、来,咱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齐读)

3、你能给这些词语找找朋友吗?请先和小组同学交流。

4、选你最拿手的来和大家交流交流。(抽个别学生交流)

5、你们可真会动脑筋,瞧,这些景色是哪里呢,可以边看边交流。

6、能用上这六个词语,来介绍宁波的风景吗?(学生交流)

7、这个内容就是日积月累“我会填”。接下来,咱们就动笔完成我会填。写完后请你把这些内容连起来,当当小导游介绍宁波。(学生填写)

8、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介绍呢?(抽学生来当小导游)

〈把日积月累中的内容与口语交际进行有机地整合,并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大量的图片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文中的词语,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感受语文的乐趣。〉

(六)、小结:

刚才大家介绍了宁波的迷人风光,其实宁波还有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文化,那让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中再来畅谈我们美丽的家乡------宁波。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抓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体现语文的人文性,并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通过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如何成为一名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好少年。

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是一则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墨画,山水相衬,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底”“斜刀头”两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2.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2.画上都有什么?(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把话说完整“我看到画的上面有……,下面有……”)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画导入,旨在让学生了解观察顺序,同时为本课学习谜语诗做铺垫。也可以用谜语儿歌来导入,调动学生猜谜的积极性。因为本课的内容是学生喜欢的题材,所以导入部分的设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初读故事,提出学习要求:边读边圈出生字。

2.指名读课文。

3.缩小语境识字。

选看近听有色无声春去人来

(1)拼读词语,读不好的字多读几遍。

(2)小老师带读。(正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

(3)说说记字方法。

4.(出示课文)填空。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5.学习反义词。

(1)远--近有--无来--去

(2)演一演“远”和“近”。

(3)举例说明“有”和“无”。

(4)演一演“来”和“去”。

(5)你还知道哪些反义词?

6.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卡片“水、去、来、不”。

(2)认读,观察字形。

(3)教师范写。

水:第一笔竖钩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不要写成两笔。第三笔和第四笔不能一笔写成。

去:第三笔为长横,在横中线上;第四笔撇折,在田字格中间起笔。

不: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

来:左右对称,书写要在竖中线上。两横之间距离要适中,不要过远或过近。

三、细读古诗,体会感情

1.自由读诗,喜欢的诗句多读几遍。

2.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诗句大意)。

3.诗里的景色美吗?谁能读出这种美来?

4.注意学习诗歌的停顿(断句)和语气。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5.为什么“近听水无声”呢?

6.春天过去了,花儿却没凋落。鸟儿在枝头看到有人过来也不飞走。谁能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7.原来这都是画上的景物啊!所以这首诗就叫做《画》,既是题目,也是谜底。

8.比一比,谁能把诗当场背下来。

9.拓展延伸。

(1)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摇摆。(鹅)

(2)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设计意图】既然是“谜语诗”,就需要找到诗句中透露的.信息,猜出谜底。在理解布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由远及近”。联系生活实际,这首诗奇怪的地方在哪儿呢?“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里的水、花和鸟与生活中的有何不同?学生一步步去探究便能找到“画”的原因,理解“画”的意思,从中得到探索的乐趣!

四、板书设计

6.画

远看

近听

由远→近的顺序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语文教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今天这节语文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到“拼音王国”去游玩,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乘上小火车出发吧!(播放音乐《火车开了》)

设计意图:再次把学生带入童话情境,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这样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二、复习声母

1.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拼音王国”的门口,听,门卫好像有话要对我们说!

(课件显示情境,给门卫配音:对不起,尊贵的客人,要进我们国家必须先过“声母”关!)

2.孩子们,怎么办?你们能顺利过关吗?

3.点击课件,出示声母表。

学生自由读、组长检查读,然后由组长汇报哪些声母组员在认读的时候有困难,教师相机指导。

4.指名读。(多给学生机会)

5.开火车读、齐读。

强调:声母共23个,我们最好把它背下来,并能按顺序默写下来。

设计意图: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以过关的形式复习声母表,能激发学生复习的内驱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复习韵母与整体认读音节

过渡:孩子们,你们太棒了!轻松通过了关卡,现在我们可以在拼音王国尽情地游玩了!(课件显示:大门打开,游戏项目出现。)

1.游戏:“打气球”。

红色的气球上都是单韵母,黄色的气球上是普通的复韵母。读对一个,气球就爆一个。(爆炸后可重复出现)

(1)学生自由读,想读哪种颜色的气球就读哪种颜色的气球。

(2)观察不同颜色的气球上的字母各是什么韵母?分类记忆与认读。

(3)冠军争夺赛:一次性把气球“打”完,看谁读得又对又快。强调共24个韵母。

2.游戏:“挖地雷”。

共16把小锹,每个小锹上有一个整体认读音节,读对一个,就安全挖出一个地雷;如果读错,地雷就会爆炸。

①学生先在小组内练读。

②指名读--“挖地雷”,教师于易错处加强指导。

③整体识记这16个整体认读音节。

④冠军争夺赛:一个人挖出16个地雷,看谁挖得又对又快。

⑤按顺序背诵整体认读音节表。(小组内背,个人汇报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

四、复习拼读

游戏:碰碰车

红色的车上有声母卡片,绿色的车上有带调韵母的卡片,两车一碰,迅速拼出音节。

1.指名玩,个人拼读或直呼。

2.集体游戏,齐读,直呼。

设计意图:练习正确拼读或直呼,为接下来的“与家长一起读儿歌”铺设脚手架。

五、复习生字“车”

1.看,什么开来了?(课件出示一辆车)

2.出示“车”字,齐读、指名读。

3.车和哪些字是好伙伴呢?(扩词)

4.出示词语,齐读、领读、指名读。

5.你能用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设计意图:出示一辆车,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扩展词语,丰富词汇量,为今后的学习做铺垫。

六、复习写字

指导孩子正确书写生字“口、日、目、田”。先观察字形特点,再书写。注意写字执笔的姿势。写后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全班评价。

七、读儿歌

1.课件显示“拼音国王”,配音:孩子们,欢迎你们到我的国家来玩儿!你们的拼音学得很棒,鉴于大家的优秀表现,我要奖励大家一首儿歌(课件出示《小鸟念书》)。你可以和大人一起读,也可以自己一个人完成朗读。孩子们,再见,下次来的时候不要忘记给我读这首儿歌哟!

2.指名试着拼读。

3.教师提示:要一句一句拼读,遇到标点符号要停顿一下,最好直呼。

4.提出要求:在看图的基础上熟读,要读出感情。

设计意图:以奖励的形式布置读儿歌任务,学生乐于接受,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八、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孩子们,这节语文课你玩得开心吗?拼音王国还有许多好玩的游戏,只要你拼音学得好,老师就常带你去玩,好吗?

2.布置作业:回家和大人一起读《小鸟念书》,最好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下来。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应是学生快乐学习语文的百花园;应是学生进行多种动态言语实践,提高语言能力的操练场;应是学生自主、自悟、合作、交流、探究的大平台。鉴于此,在“语文园地三”中我把汉语拼音的复习渗透到每个环节,生动演绎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进入有趣的天地,在玩中学,学中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发展的世界。

THE END
1.车加各读什么车加各读什么 “车”字旁加“各”字是“辂”字,读作lù。辂有以下两种释义: - 古代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 - 古代的一种大车。 打开易车App,进入“易车榜”,查看最新最全汽车产业数据https://m.yiche.com/baike/5362.htm
2.网页设计CSS基础全面入门css网页设计什么是浮动? 浮动详细内幕特性 清除浮动 为什么要清除浮动 清除浮动本质 清除浮动的方法 额外标签法 父级添加overflow属性方法 使用after伪元素清除浮动 使用before和after双伪元素清除浮动 版心和布局流程 布局流程 一列固定宽度且居中 两列左窄右宽型 通栏平均分布型 https://blog.csdn.net/qq_43466457/article/details/94831244
3.元宵灯谜大全及答案简单100个谜语28.中国人最早的姓氏是什么?(答案:姓善) 29.火烬炉冷平添意马心猿,猜一个字——驴 30.—无聊的时候,开车游车河时,叫做什么?答案:白花油 元宵灯谜简单 1.大红脸蛋圆又圆,酸酸甜甜好口味,熟了能当炒菜吃,生吃味道更加鲜。(打一植物)——谜底:番茄 https://www.027art.com/fanwen/miyu/13609713.html
4.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八、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十六字方针” 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九、更高水平法治中国的“动员令” 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十、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则法必不能济 坚持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 十一、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https://www.xlgy.com/100/133/content_55697.html
5.www.scmc免费下载车黄片 6天前 欧美性爱肏老肥屄 多毛b熟妇大屁股丰满 2天前 jizz6仙踪林 天天干干天天爱视 3天前 494949最快开奖今晚开什么 美女裸体永久免费看 3天前 艳母在线观看视频 女女一区 0天前 簧片午夜视频 被粗大jib狂捣出白浆男男 9天前 的亚洲城人人妻少妇被粗大爽979P,,, 蜜颠AV 4天http://www.scmc-xa.com/xxxr19655674.shtml
6.100句上古神文案,文案入门必读汽车的品类关键词很多离不开“驾驶”、“驾驭”,比如奔驰“领导时代,驾驭未来”,而这句就用了最原始的“车”字,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霸气。 55 百闻不如一键,不打不相识 出自: 爱普生打字机 两句成语就搞定,上个世纪很多文案,都是这种成语的化用造成戏剧冲突。这种创意手法后来也就被用烂了。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58931-1.html
7.闪耀暖暖联盟答题答案都有什么联盟题目及答案介绍闪耀暖暖9.比火车还长的车叫什么车? 塞车 10.曹操字孟德刘备字玄德那伍佰呢? 五百字心得、字心得、五佰字心得心 11.超人保护地球,那谁保护城市? 屏幕、荧幕 12.第一次到暖暖家里,她穿的套装名称是? 欲望之音 13故年清梦的设计师? 秦衣 14.海哲创立的服装店全名是? https://a.9game.cn/synn/8297997.html
8.真车主无充值XO狒狒3000字体验报告:别买第一批车!1、上下各占一半,也就是天地之间1:1的比例 2、左3/4右1/4(1/4面积靠近胳膊)。 这样就可以调整到最大的视野和合适观察角度。 这种手把镜好看是好看,但是上路你看镜子需要低头,确实需要适应一下。 这个车是没有USB的,和450SR一样,只预留了一个USB口,如果想用的话,原厂有一个99块钱的配件,自己买! https://www.qingdan.com/post/264517
9.80后的动画收藏(个人小时候看过的)172. 快乐家家车(1997)√ 173. 玩具之家(1996)√ 174. 猛兽侠(1999)√ 175. 鬼马小精灵(1995)√ 176. 爱心熊(1986)√ 177. 安童生童话( )√ 178. 格林童话( )√ 179. 逮捕令(1986)√ 180. 乌龙派出所(1996)√ 181. 机动警察(1989)?(日语+部分国语) https://www.douban.com/note/789884856/
10.智慧树知到《中国饮食文化》章节测试答案车轮 D. 车马 3【多选题】(10分) 车字的正确读音是: A. Jū B. Cē C. Chē D. Zhū 4【多选题】(10分) 人类早期发明车的主要动机是: A. 力量 B. 虚荣 C. 装饰 D. 速度 5【单选题】(10分) 我国最早的指南车诞生于: A. 冀州之战 B. 涿鹿之战 C. 阪泉之战 D. 共工之战 第二章单元https://www.360docs.net/doc/7c11666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