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喂鱼养虾促增收 机械化种植降成本经济参考网

化肥、农药等农资成本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开支,关系到种粮农民的切身利益。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

当下正是春耕备耕时节,记者在产粮大省江西的农村地区调研了解到,近两年来由于一些农资价格保持高位运行,种粮成本持续攀升。对此,在中央和地方各项保供稳价政策支持下,各地农民也在通过积极探索提高有机肥使用量、改变单一种植模式、提高机械化率等手段降成本,为提高种粮效益提供了有益借鉴。

3月16日,在位于南昌市安义县鼎湖镇的绿能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内,工作人员在为秧田施肥。新华社记者周密摄

地方积极应对农资价格高位运行

“这几年复合肥涨得挺多,前年每吨1900元,今年我订了200吨,每吨涨到了3400元。”抚州市东乡区小璜镇的种粮大户邹情伟掰着手指头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承包了6000亩土地种植水稻,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挤压了种粮的利润空间,“仅仅是复合肥这一项,2021年的亩均每季成本摊下来是110元,现在涨到了160元”。

当前正是春耕备耕时节,记者在江西多个种粮大县走访发现,许多农村地区已经开始采购农资,准备早稻育秧。不少种粮大户、农资经销商和农业部门负责人向记者反映,虽然今年的农资价格和去年相比略有回调,但依然保持高位运行。

货车正在运输江西玉春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有机肥料。记者崔璐摄

万载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负责人朱业斌表示,2020年,含氮量46%的尿素价格还是每吨2000元,今年每吨则是3200元。“钾肥的价格也一直在涨。进口白钾一般是每吨3300元,今年竟然涨到每吨5000元。”万载县村淘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常垂明说。

不光是化肥,农药的价格也在上涨。“作为除草剂的草甘膦用得相对较多,去年最高时甚至涨到了每吨近3万元,现在因为还没到打药高峰期,价格有所回落,但每吨也在1.8万元左右,高于2021年每吨1.4万元的价格。”丰城市种粮大户夏文平表示,随着接下来用药需求提升,估计价格还会上涨。

高安市农业农村局二级主任科员漆文龙表示,这几年农资价格和人工价格快速上涨,平均种粮成本每亩每季要增加200多元,再加上自然灾害,种植风险增大。

春节刚过,江西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就召开农资保供专题会议,并下发文件对全省供销系统做好春耕农资保供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建立了农资价格半月调度机制,向全社会公布了93家系统内的重点农资保供企业。

江西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采购方面,省供销社建立与上游化肥生产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加大向工厂直采、调运力度,减少中间环节流转,确保货源充足。在储备方面,全面落实淡季化肥储备制度,按时完成供销社系统承担的50.4万吨储备肥任务,及时投入市场。在销售方面。坚持保本微利、让利于农,把化肥进销差率控制在8%以内。在服务方面,配合有关部门推广有机肥,积极开展土地托管、测土施肥、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等农事服务,推行延长购肥还款周期、送货进村到户、下调农化服务费用等措施,减少农户农业生产成本。

多因素影响农资价格

记者调研了解到,近两年来农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一方面在于国际市场动荡,导致化肥等农资的进口价格上涨,同时也受到国内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攀升等因素共同作用。

原材料和运输成本上涨是造成农资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江西展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化肥生产企业,每天生产能力可达800吨,公司总经理高昕表示,煤炭、天然气作为化肥生产的重要能源,其价格上涨会直接影响氮、磷、钾等原材料价格,叠加油价上调导致运费成本上升,从而传导到化肥价格上,“从生产端到消费终端,多个环节的成本在上涨,这是导致化肥价格上涨的直接原因。”高昕表示。

国际形势变化也一定程度影响进口价格,进而促成农资价格上涨。我国是全球最主要的钾肥消费国和进口国之一,钾肥对外依存度高,国内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有业内人士分析,国际市场上钾肥出口减少,钾肥在一定时期内仍将面临供给紧张的局面,价格保持高位运行。

“农药也有不少来自进口,比如草甘膦、草铵膦等,我们只能被动接受涨价。”万载县的农资经销商王洪清表示。

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也让部分生产企业不敢满负荷运转,影响产能释放。高昕告诉记者,对于生产企业而言,下游订单的价格是提前定好的,一旦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这中间的差价就需要企业自行承担。面对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部分化肥企业不敢满负荷生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上的化肥产能释放。

降种粮成本有“实招”

农资是粮食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成本,关系到农户的种粮收益,农资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将挤压本就不高的种粮利润。对此,中央和地方出台多项政策,协调解决农资保供稳价、运输、销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日前印发通知,要求积极稳妥推动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通知从稳定化肥生产和要素供应、提高化肥流通效率、积极稳妥做好储备和进出口调节、规范化肥市场生产经营秩序、提升肥料施用水平五方面对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并要求各地高度重视春耕化肥保供稳价工作,加大统筹协调力度,集中分析研判本地区春耕化肥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主动协调解决化肥生产、运输、储备、销售、使用等环节存在的问题。

多地农民也探索多种方式,努力降低成本、提升种粮效益。

多位受访种粮大户表示,因地制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夯实施肥情况调查、营养诊断、田间试验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推进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生物固氮等多元替代化肥方式,可以提升施肥专业化、集约化水平和肥料的利用率,减少不合理养分投入和农用化肥施用总量。

改变过去单一种植水稻的模式,通过发展稻虾、稻鱼等种植模式也成为一些农民降低种粮成本的“窍门”。从事稻虾种养已有5年的万载县双桥镇龙田村种植大户周德文告诉记者,稻虾种养是提高种粮效益的有益途径,一年有两次收益,大大超过单一种植水稻的模式。“在水稻产量方面,稻虾养殖比规模化种粮要低一点,利润基本持平,但是虾的收益很高,每亩纯利润上千元,可以大大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周德文说。

此外,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通过探索工厂化育秧、机插、机防等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降低水稻种植成本。抚州市东乡区的种粮大户邹情伟的合作社不仅有两条工厂化育秧的流水线,还有各式农机50余台,不仅可以满足自己承包的6000余亩土地的种植需求,还能为周边农户提供育秧、植保、粮食收购等服务,“光是工厂化育秧这一项,每亩成本就可以降低15元。推广全程机械化不仅可以降低人工成本,也能减轻农资涨价带来的影响,从而提升种粮收益。”

记者在江西多个种粮大县走访发现,许多农村地区已经开始采购农资,准备早稻育秧。

位于西安大雁塔脚下的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里,“锦衣霓裳·游长安”主题活动还原了古时踏青赏花风俗。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63072334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57号

THE END
1.中华合作时报《中华合作时报》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主管主办,中华合作时报社编辑出版,创刊于1995年10月6日,是我国唯一一份服务于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报纸,也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共建共享的主流舆论阵地,办报宗旨是“宣传合作经济,关注‘三农’问题,沟通城乡市场。”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12-16个版面,包含了综合新闻、农村金融、茶http://www.zh-hz.com/index.html
2.北方农资周刊销售不合格肥料,农资店被罚款! 2024-11-08 14:28 减产11%?!主要钾肥生产商减产或推高价格! 2024-11-08 14:27 创新绿色 高质共赢|第二十四届磷复肥会传递了什么信息? 2024-11-07 22:10 组建全国农资保供平台,推进智慧农资应用,这届农资经销商年会干货满满! https://www.163.com/dy/media/T1473305575266.html
3.中国农药杂志中国农药杂志社中国农药杂志简介 《中国农药》于2005年创办,全刊信息多却有条有理,坚持打造交流思想和经验共享的主流平台,创刊多年来受到许多读者的支持和喜爱。 《中国农药》适用于有关国际农药组织、国内外农药管理机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工业企业、进出口公司、经销商、植保和农资系统的广大读者。 https://www.ifabiao.com/zhongguonongyao/
4.致广大顾客的感谢信(通用15篇)当前, 正处春耕备耕大忙时节, 全省正在开展宣传贯彻《条例》和进行农资打假活动。我们殷切希望, 广大农民朋友认真遵守《条例》, 为争取今年农业生产有个好收成, 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打好基础。 祝全省农民朋友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生活美满! 篇4:蓝盾杂志社致全国广大读者感谢信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za0zb8mk.html
5.好农资网农资价格这年头,粮食价格不高,农资价格却死贵。农民没有钱,买农资赊账的又多了起来,同样,农资生意也.. 拖欠化肥款不还?经销商可以这样维权! 近期,青州法院通过诉前调解的方式,快速调处了9起索要化肥款的案件。其中,4起案件当场履行并.. 在步履艰难的今天,农资经销商如何才能挖掘到更多客户? 累积客户资源一直是大多数农http://www.haonongzi.com/
6.致全市农民朋友农资经营商的一封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此春耕备耕关键时期,为保障全市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农民群众买到质量可靠的农用物资,特发此信给全市广大农民朋友、农资从业者,希望广大农民朋友做好田间管理,科学选购农资产品;希望农资经销商充足供应优质农资产品,保障农资质量和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NDk4OTAwMA==&mid=2653350257&idx=3&sn=f22b381195b51fb6e5b02bdb27e5bea2&chksm=bc72bbe31ef81467a92d989f143aca4e3b8bfead176d1513114347724975cf827d58a888ffa0&scene=27
7.中国兽药行业研究报告8篇(全文)面对省市级总代理大众化营销中竞争成本的升高, 总代理-经销商-兽医-养殖户传统渠道压力的增大, 会展、期刊、报纸、电视、广播传媒广告效果的下降, GMP产能的超倍扩增, 业界纷纷对传统的大众营销理念提出质疑。市场环境的变化, 营销主体的变更, 行业发展的要求, 使得与此相对应的渠道精耕细作的理念被更多实践。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1shqt1k2.html
8.中国蔬菜投稿须知官网杂志社审稿多久见刊版面费多少《中国蔬菜》蔬菜科技人员、推广人员、菜农和农资经销商和蔬菜科研、技术、生产人员以及农业院校师生提供蔬菜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贮藏加工等方面的新成果和新技术,受到了相关人士的喜爱和支持。 曾用刊名:中国蔬菜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主办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https://www.91xueshu.com/q-zhgsc/news/
9.《销售与市场》销售与市场杂志订阅河南销售与市场杂志社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率属于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国有独资公司。由销售与市场杂志社2008年12月改制而成。旗下“4刊一报”,包括居国内发行量前列的营销杂志《销售与市场》,以及《北大商业评论》、《营销界》(周刊:化妆品观察、食品营销、农资与市场、烟草专刊)、《商业2.0-豫商》、http://item.zazhipu.com/2002440.html
10.孙子兵法与营销管理PPT课件.ppt经销商如何打造高效团队我国除草剂行业发展趋势农药企业如何定位产品经理中国民营制剂企业的困惑和出路普天盖地的品牌故事2008年后期制剂企业面临的问题品牌 农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009年农药市场动态专著 除草剂培训教材兼任社会职务 杂草与科学杂志理事国内多家杂志专家作者 4 农资经销商杂志高端访谈采访首位职业经理人 5 https://m.renrendoc.com/p-41011567.html
11.绥化庆绥大庆化肥经销有限公司绥化庆绥大庆化肥经销有限公司是集贸易、生产、研发、农化服务为一体的股份制化肥企业。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5000万元,现年经营各类肥料60万吨,销售收入12亿元,是黑龙江省化肥供应主渠道之一,绥化市最大化肥经销企业。被中华合作时报社、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中国农资杂志社评为“全国百佳(优秀)农资经销商”,http://ijzt.china9.cn/component/jwpagefactory/?view=page&id=NTMwMzc=&company_id=2993&site_id=2926&layout_id=6733
12.求推荐经济学类国家或省级普刊,版面费低(1000左右),且不怎么水的行业营销专家针对市场一线焦点难点问题展开市场论道,渠道及企业成长案例为厂家销售人员及经销商打造实战成长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1168237/answer/3135586059
13.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2023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企业动态本《报告》是对公司股东、合伙人、员工、经销商、供应商、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积极承担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体现。 报告组织范围:贵州西洋实业有限公司及下属机构。 报告时间范围:2023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部分内容超出上述范围。 报告发布周期:1年/次。 报告数据说明:本报告披露的财务数据如与年报有所出入,https://gzxysy.cn/amp.php?type=newsinfo&S_id=263
14.王同简介,王同联系方式市场营销培训讲师王老师注重营销理论积累与研究:现任职中国管理研究院渠道管理研究所所长,著有畅销书《顶尖导购这样做》(北京大学出版社)、《赢在大卖场——商超渠道管理与维护》(广东经济出版社)。曾在《销售与市场》等多家知名杂志发表论文数上百篇,以及多家网站上设有专栏。 http://www.purise.com/lector/16769.html
15.长春农机化信息网二是农民购机的时候一定要到企业确定的补贴产品经销商那里购买。这个经销商是生产企业提供并经农机管理部门公布的,这个名单可以在网络上、当地报刊杂志上和农机管理部门查到,一定要到有资格的经销商那里购买才能享受到补贴。 三是农民可以谈价议价。2010年补贴目录中没有明确最高限价,价格由市场形成,根据供求关系确定,http://cc.jlnongji.cn/njdh/2011-12-12/57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