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旧衣新穿:农业电商平台改变农产品交易模式
据说,近日又有一些农业电商平台要在农产品交易模式上有所作为了,农产品交易模式的改变本就不易,更别说在这块烫手山芋上做出突破性的发展了,即使不至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最怕的还是半途而废的黯然结束。
一、农产品交易模式浅析
先纵观农产品交易模式的发展历程,交易模式是指交易主体为了顺利完成一笔买卖,根据交易客体的不同而采用的一些具体的做法和形式。一般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交易主体、交易客体、交易关系。顾名思义,农产品交易模式,即以农副产品为交易客体,买卖双方(不限于人,包括农批市场和电商平台等交易载体)为交易主体,主客体在交易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发展至今,农产品交易的主要模式包括以下几种:
合同(契约)交易模式:以交易双方签订合同或定下契约的交易模式。这主要是指买卖双方签订合同或契约,提前销售农产品的行为。这种交易模式的产生,往往是带动着另一类人的产生——农村经纪人或经销商。这种交易模式的优点就是,帮助偏远或没有销售渠道的农民或种植户销售农产品。但这也是双刃剑,缺点很明显,经纪人或者经销商中不少压低采购价、抬高销售价格,形成两端瘦中间肥的局面。
拍卖交易模式:以公开竞价的形式进行农产品交易。拍卖是高效透明的农产品交易模式。但是目前为止,我国的拍卖模式还并不成熟,暂时未形成专业、标准化、成功的拍卖机制。如韩国可乐洞市场、日本驻地的拍卖是闻名世界的农产品拍卖模式。拍卖的优点是,信息完全公开、交易过程公平透明,交易效率高。
线上(网上)交易模式:这种交易模式主要是伴随着电商平台的出现而产生的。特别是农业电商的兴起,让线上交易变得更加的可实现性。线上交易具有高效率、透明性高、信息量更广,并且近年来国家政策利好,政府对线上交易都是支持鼓励态度。线上交易模式在我国的发展进程还比较慢,还处于摸索和实验阶段。所以这种模式虽然优点多,但是运用范围不普遍。
农产品交易模式转变必要性
在上文中,我们浅析了4种拍卖模式的优缺点,线上交易和拍卖模式是目前为止最优的农产品交易模式之一。商务部曾发布《关于“十二五”期间促进拍卖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农产品拍卖,并且制定出相应鼓励政策。同时商务部关于印发《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发展行动计划》,并且近年来国家频繁推出支持农业电商发展的政策与计划。
所以农产品交易模式是否需要改变,同时是否需要农业电商的参与来助力其转变,这个答案就是显而易见的了。第一、传统交易模式痛点太多,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农产品交易的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升级的一个绊脚石。第二、政策利好,国家大力支持农业电商助力农业产业的升级。第三、互联网浪潮推动下,农业电商这片蓝海吸引了更多的企业来探索这个事情。
农产品交易模式如何转变
除开去年农业电商行业的“刷单”黑新闻,总的来说农产品交易模式的转变仍然是朝着光明的大道上前进着,并且这个方向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如果你要问我,提出比较先进性的农产品交易模式理念的农业电商平台,那我这里还真要给你提一下谷登电商。
谷登电商作为一个农产品综合交易平台,通过其产品“农商友”APP推出完善的线上交易系统,实现农批线上交易。或许这几句概念性的介绍同时也可以运用到多家电商平台身上,但是谷登电商在2016年1月,成功成为了实现农批市场交易线上流水的专业电商平台。并且据悉现在日交易流水直逼2千万。而对于农产品拍卖理念,谷登电商提出以农批市场为载体的线上、线下拍卖模式,同时还提出网上预售拍卖,最大限度的优化农产品交易环节。
回到重点,农产品交易模式的转变,重点还是在于发展线上交易和拍卖交易。并且要充分利用农业电商这个平台,提高农产品交易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农产品滞销、浪费,更重要的在营造一个公开、透明、公平的交易环境的同时,起到了规范农产品市场交易秩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