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海珠区阅江中路382号,闻名中外的广交会展馆气势恢宏。几天来,5万余名采购商汇聚于此,选品洽谈、产销对接。一直以来,农交会都是我国农业农村领域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综合性展会。
广州海珠区阅江中路382号,闻名中外的广交会展馆气势恢宏。
本届农交会上,乡村产业帮扶被摆在了突出的位置,从专门的乡村帮扶产业精品展区,到2024全国脱贫地区“土特产”走进大湾区推介周活动,但最值得注意的还属帮扶产业服务需求对接活动。
该活动由农业农村部帮扶司指导,广东省农业对外经济与农民合作促进中心牵头组织,邀请能在生产、运输、品牌、金融等方面提供相应需求服务的企业,助力脱贫地区企业以市场化方式解决发展难题。
11月29日上午,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走访乡村帮扶产业精品展区。
来自脱贫地区企业的呼唤
“我们最主要的问题是剁椒产品的保质保鲜。”贵州大地源丰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汶岭告诉记者,市场反馈回来,消费者更希望剁椒等产品中减少防腐剂的使用,于是就有了引进绿色加工方式进行防腐保鲜的技术需求。该公司来自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从事辣椒深加工产业,带动223户农户种植辣椒。
“我们的位置比较偏远,物流成本比较高,渠道拓展也十分吃力。”广西天等县安立天一茶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陈丽丽说,她希望寻找一个具备相应运输能力、价格比较适中的物流运输企业。在脱贫攻坚时期,安立天一茶业带动21户贫困家庭脱贫,现在还与6户具有返贫风险的家庭建档立卡。
“我们希望开发更多、更美味的黄精深加工产品,将更多的黄精卖出去。”怒江昂可达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高星述说着公司的需求。该公司是怒江首家轻工业升规企业,累计发放农民工工资近200万元,每年可带动当地群众临时就业20000人次。
……
帮扶产业服务需求对接活动现场。
2021年,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一座座新居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蜿蜒伸展,但最重要的,是脱贫地区找到了发展方向,出现了一批欣欣向荣的企业。特别是在农业领域,不少脱贫地区企业依靠卓越的自然禀赋,在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等领域展现出生机与活力。然而,因区位而造成的技术、交通、市场等限制仍在束缚他们的发展。
去年以来,越来越多地方组织需求对接服务,但大多都是金融服务。诚然,资金保障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对于处在蓬勃发展中的企业而言,技术、品牌、渠道等方面的助力显然更加重要。
需求提出与解决的双向奔赴
“企业的技术需求,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以下简称“加工所”)是帮扶产业服务需求对接活动邀请的技术服务单位之一,负责组织参会的陈井旺博士鼓励参会队员们,不仅要仔细记录咨询企业的痛点问题,还要主动地去了解参展企业可能存在的技术需求。
11月29日,在2024脱贫地区“土特产”走进大湾区推介周启动暨全国农产品采购商联盟成立活动上,6位需求服务供给单位代表与脱贫地区企业进行意向签约,在产品开发、运输流通、品牌打造、金融服务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签约环节。
针对剁椒产品保质期短的问题,加工所初步给出微生物发酵等方法代替防腐剂并进一步提升产品风味,在合作签约后进行可行性研究;针对黄精的深加工,加工所计划从现有黄精产品品质提升、有效成分提取以及与其他食物营养搭配等方面进行研究……加工所是此次活动中成功洽谈服务对接最多的单位。
对于安立天一茶业的需求,广东京邦达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东物流(广东)”〕的工作人员建议其选择供应链一体化的服务,该服务能帮助其销往大湾区的产品从广西干线运往大湾区仓库,再根据其订单分送至消费者手中。
在洽谈活动中,京东物流(广东)对接了山东、江苏等十多个省份企业的咨询,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为其产品进入大湾区市场提供了不同的物流方案。
“对于京东物流来说,需求对接不仅是一种利他的行为,对于京东物流而言,通过不断收集需求,其服务模式、质量也将不断优化。”京东物流此次参展的负责人尚先生说。
尚先生告诉记者,在洽谈区现场,他和同事们能够深切感受到脱贫地区政府部门和企业解决产业痛点问题的强烈意愿。“其实有些问题不是有多难,而是无法找到合适的解决者,这个活动则提供了这个平台,让帮扶以一种市场化的方式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