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检查组提取进行检测的“特效绿豆芽生长剂”。
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正在该作坊进行检查。
日前有媒体报道东莞出现“化学剂催熟豆芽”,并销往多个菜市场和工厂饭堂
添加剂是否有害仍待检测;上周送检的两批涉嫌“催熟豆芽”的农业检测结果显示:
不过,东城区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此结果并不能百分百肯定这种豆芽对人体绝对无害。为慎重起见,东城区多个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再次到达涉事豆芽作坊,并取走多种添加剂进行进一步检验。
文、图/记者钟达文
●记者走访:
作坊用增白剂使豆芽白净
记者昨日来到大塘头松毛岭街的这家豆芽作坊。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家作坊大约100平方米,全部用石棉瓦搭建而成,老板一家三口的饮食起居也就在这家作坊解决。作坊的大部分区域都堆满了正在制作豆芽的桶,大约有五六十个。据老板吴先生介绍,他经营这个小作坊已有七八年之久,一天就能产出大约1600斤豆芽,主要销往附近的主山市场和细村市场。
一走进作坊,记者便闻到了一股浓烈的漂白粉味道。吴先生向记者解释,这些漂白粉并没有放到豆芽里,而是用于地面和豆芽桶的消毒清洁。不过吴先生也坦承,他们也有使用增白剂,这些增白剂主要从浙江邮购过来。“用了增白剂,豆芽看起来就会白净光亮一些啦,否则豆芽很容易就发黄了,发黄了就没人买了”,吴先生说,“我们不懂这些增白剂的原理,是其他做豆芽的同乡告诉我们的。”
吴先生还告诉记者,在发豆芽的过程中还会添加所谓的“无根素”,这种添加剂可以抑制豆芽根部的生长,“那些拿货的老板见到多根的都不要,所以也必须要用到。”另外,豆芽作坊还会用到头孢来防止豆芽的腐烂。
●作坊老板:
“这豆芽我们自己都常吃”
日前有媒体报道,该作坊生产的豆芽还会添加“催熟剂”。不过,吴先生昨日却向本报记者否定了这一点,“我们没有用催熟药物。”吴先生还向记者展示了发豆芽几个阶段不同的桶,“这是今天刚放下去发的,那边是前两天发的。你看,这只发了两天的豆芽根本不成形,怎么可能卖得出去呢?”吴先生捧起一把未发育成熟的豆芽对记者说。“一般冬天需要7~8天才能发好,现在夏天也要4天左右。”
吴先生也坚决否认他的豆芽对人体有害。“怎么可能有害呢?我们自己都经常吃,最近叶菜这么贵,我们今晚就准备炒豆芽吃!”
有关部门
东城区农办:该批豆芽未违规或超量使用农药
昨日下午,记者从东城区农业办公室拿到了一份“检测结果报告”。该报告显示,东城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对6月24日送检的两批豆芽进行了检验,抽送基数是500公斤,其检测的主要数据——“抑制率”分别为12.4%和6.8%。
东城食安办:是否对人体有害还需进一步检验
东城区食品安全办公室负责人则表示,农业办公室的这一检测结果仅仅能表明这两批豆芽的农药施放合格,但还不能直接证明其完全无害。因此,东城区的食品安全办公室、工商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局、公安分局、农业办公室、综合执法分局等多个部门组成了一个联合调查组,于昨日下午再次来到大塘头松毛岭的这个豆芽作坊,对豆芽的制作过程再次进行了检查。
农业办公室再次抽取了少量豆芽进行检验。“这次我们抽取了这个作坊发豆芽的五个阶段的五批豆芽进行检查,希望能得到更加准确的检验结果。”而联合调查组还首次把作坊使用的几种添加剂进行了取样。
记者在检查现场看到,联合调查组抽取的添加剂包括“特效绿豆芽生长剂”、“咪鲜胺”、“复方横胺甲噁唑片”等。东城区农业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中的“咪鲜胺”是一种低毒性的杀菌剂,对人体无害,但“特效绿豆芽生长剂”以及“复方横胺甲噁唑片”等,就连现场检查组的工作人员都无一能说明白是什么了,其中“特效绿豆芽生长剂”的包装袋上更是没有任何其组成成分的标识。
戏剧性一幕
多个部门曾一时无法确定添加剂由谁检验
经过近半个小时的沟通协调,检查组最后商定这批添加剂将会送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检测,主要检验这些添加剂的真伪,以及是否对人体有害。
检查组方面还表示,不能确定对这些添加剂的检测什么时候能出最终结果,但检测结果一出来,就会及时向当事作坊和媒体进行通报。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