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农产品+电商”,这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和一个高大上的行业相融合的。本来是两个不相干的行业,在电商的催化剂下,和政府的推动下,现在电商行业逐步的兴起。而且农产品电商其实门槛并不高,很低。所以现在入这个行的人也很多,就像雨后春笋一般。当然最后也有很多电商就放弃,或者是倒下,农产品电商看我们的话语来说“远看很美,近看很惨”,就是说做得很多,但是失败的也很多。
从我们的统计来说,也不是很权威的,做纯农产品电商的平台的大概现在全国有三万多家,但是做农产品电商的现在有三千多家。但是能盈利的,也就占1%左右,基本上99%都是亏损的或者是持平的状态,这是农产品电商。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分析了很多原因。接下来我给大家讲讲我们认为中的电商存在一些问题,就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
第一个,在种植方面缺乏规模化,我们叫小生产、大流通。现在中国的农业还是每家每户的种植过程中,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没有规模化种植后的话就没法谈了。
第二个,标准化。所谓的标准化,你都没有规模化种植,那就肯定没有标准化。标准化不管是产品的标准化,还是规格的标准化,还是包装标准化,还是配送标准化,最后验收标准化,从农产品来说是没有的。
第四,就是附加值低。农产品从中国农产品来说,附加值确实很低,而且变化很大。咱们跟国外不一样,国外如果你一年买过一次菜,基本上哪一天一问你,假如说黄瓜多少钱一斤,根据这一年当中你买过一次菜的价格,上下波动不会太大。但是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别说一年,就是一天当中就有很多的价格,尤其是批发市场,我们做批发市场的也知道一天早晨什么价、夜里什么价,到了下午又是什么价,价格波动非常大。中国没有标准化种植,没有规模化种植,没有标准化的,没有品牌化的情况下,你很难保持价格的平稳性,所以说价格还是波动比较大的。
最后一个就是,物流的成本过高,物流成本过高就代表基础设施不完善。现在据我们统计,目前国内有冷藏车的大概是7万辆,平均合两万人一辆。而在日本有15万辆,比咱们多一,美国有25万辆冷藏车。他们合多少呢,合800到1200人一辆。所以说咱们从运输过程中,就跟人差很多。而且咱们中国的运输大部分是长途运输。首先对于北京来说,北京自给率并不高。北京市农委的统计自给率是20%,大部分靠全国来供给北京。尤其到冬季,咱们北京吃的菜大部分是南方菜为主,海南、云南、广东、广西、四川,基本上都是长途运输。这两年逐步在发展一些冷链运输,前两年基本上靠盖棉被,在运输过程中到哪个地点,先买棉被了,该盖棉被了,都有规律了。农产品的销售人员每辆车到什么位置,怎么来指挥,他们都是利用自己的经验来盖的。其实还有一个,这里我没写到的,因为PPT修改了一下就是咱们缺专业的人员。我刚才说到农产品是一个很低端的农产品,是属于农民自发种植的,懂农业的不懂电商,懂电商的不懂农业。所以说要让这两个行业相结合,确实很难。所以说我们分析的是人员短缺。
通过这几个方面,大家能感觉到,我们分析总结不难看出,没有放心的产品是白谈,有了放心产品但没有标准化也是白搭。有了放心产品形成了标准化,但又不能保证运输和配送,还是徒劳。这都有了,咱们服务还要跟上去。所以说决定农产品电商的出路就是从质量、标准、配诵,加服务这几个行业相结合起来,才能做得更好。
我个人建议,我总结了几点,就是几点做好了咱们电商才能做得更好:
如果标准化种植了有品牌化了,咱们再加一些净菜和标准化,还有半成品菜就可以使附加值提升,有了提升电商才更好做。
第四,物流。这个也需要政府去做的。企业也在做,一个是加大设施的建设和农产品物流的运输上的渠道。还有一点就是消费者会感觉到,今年11月份到今年4月份,农产品价格特别高,消费者喊了“价格太高了,接受不了”。其实对农民来说,农民一半是减量,虽说价格高了,但是对他来说,并没有利润有多少。所以说对农民来说,增产并不丰收。农民致富在于什么,农民致富在于受灾,一部分受灾了一部分人就高兴了,价格高了。所以说农民致富在于收灾,因为咱们农产品有些时候还是过剩的生产。每年都有很多品种,不同的品种,有些过剩,有些缺少。所以说每年都会发现有一些品种很高有一些品种很低,有一部分品种很高,都会存在这种事。
第五,人员的培养。真正要一些懂电商的人,要深入去了解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年两年就能了解到的,真要踏踏实实的进入这个行业,但是懂农业的要想懂电商确实很难。现在有很多的农村你会发现年轻人已经不在农村里了,还是年纪大的人在农村,他在种植,他在种植的过程中,他很难学习电商这个行业。现在也鼓励一些公司化的种植,其实公司化的种植,一规模化有了,二它也引进一些人才,能真正了解一些电商,能真正了解农产品的走势,这也是一个发展的趋势。
最后我讲一下未来农产品电商必然是一个趋势,互联网和农产品相接近,相融合,相靠近,这是一个需要大家一起来共同努力的。但是我觉得电商推动了农产品的发展,不管是老百姓也好,让政府也好了解到农产品的发展是需要电商来推动的,这个也是让大家深思和转变的。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各位,也希望大家接下来有好的想法咱们私下再谈。
合作伙伴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商报总机:010-64101978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邮编:100013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