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之前,全球除草剂市场处于增长趋势明显阶段。转基因作物大量推广、种植,以及草甘膦大量使用,使得1995-2015年除草剂复合增长率(以下简称CAGR)达到3.5%,尤其是北美地区草甘膦累计使用量超过500万t(折百)。由于各种因素交织影响,2016-2020年全球除草剂比重约为40%(图1、2),略有小幅减少,但其市场规模仍超过240亿美元。“中农纵横”根据历史数据建立模型(过程略)进行预测,到2025年全球除草剂市场可达265亿美元,这期间除草剂市场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
除草剂按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可分为23类,具体包括ACCase抑制剂类、ALS-咪唑啉酮类、ALS-磺酰脲类、ALS-其他类、氨基酸类、生物除草剂类、联吡啶类、氨基甲酸酯类、二硝基苯胺类、HPPD抑制剂类、PPO-二苯醚类、PPO-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类、PPO-三唑啉酮类、PPO-其他类、合成植物生长素-芳香基吡啶甲酸类、合成植物生长素-酚类、合成植物生长素-吡啶类、合成植物生长素-其他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三嗪类、脲类、VLCFA抑制剂类和其他除草剂类等。
2019年全球除草剂市场规模为263.31亿美元,其中8个类别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图3、4),依次为氨基酸类、VLCFA抑制剂类、ACCase抑制剂类、ALS-其他类、其他除草剂类、三嗪类、HPPD抑制剂类、ALS-磺酰脲类等,它们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0.58、23.35、19.84、15.97、15.88、13.54、11.73、11.27亿美元,合计172.16亿美元,占除草剂市场规模的68.38%,其中氨基酸类除草剂市场规模最大,占比23.6%。
过去5年,23个除草剂类别中15个类别的CAGR为负数(图5),其中,氨基甲酸酯类为-3.2%、二硝基苯胺类为-0.9%、PPO-二苯醚类为-0.5%、PPO-其他类为-1.9%、合成植物生长素-酚类为-1.7%、合成植物生长素-吡啶类为-5.6%、三嗪类为-1.5%、脲类为-3.6%、其他除草剂类为-1.3%、ACCase抑制剂类为-0.2%、ALS-咪唑啉酮类为-2.8%、ALS-磺酰脲类为-3%、ALS-其他类为-5.2%、氨基酸类为-1.3%和联吡啶类为-5%,其他7个类别CAGR为正数,包括HPPD抑制剂类增长3%、PPO-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类增长2.3%、PPO-三唑啉酮类增长2.5%、合成植物生长素-其他类增长14.5%、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增长8.5%和VLCFA抑制剂类增长2.3%,合成植物生长素-芳香基吡啶甲酸类基本持平。
根据agbioinvestor的数据和预测,二硝基苯胺类、HPPD抑制剂类、PPO-二苯醚类、PPO-三唑啉酮类、PPO-其他类、合成植物生长素-芳香基吡啶甲酸类、合成植物生长素-酚类、合成植物生长素-吡啶类、合成植物生长素-其他类、硫代氨基甲酸酯类、三嗪类、VLCFA抑制剂类、其他除草剂类、ACCase抑制剂类、ALS-咪唑啉酮类、ALS-磺酰脲类、ALS-其他类和生物除草剂类,2019-2024年市场规模将获得不同程度的增长;而氨基甲酸酯类、PPO-苯基邻苯二甲酰亚胺类、脲类和联吡啶类4个类别市场将会减少,氨基酸类产品将基本持平。
在选择性和灭生性除草剂呈现竞合态势以及草甘膦的市场竞争等多重作用下,各大公司对除草剂开发保持着谨慎的态度。2018-2020年,富美实、杜邦及日产化学等公司开发出一些新的选择性除草剂,如Biozone、beflubutamid-M、dimesulfazet、tetflupyrolimet以及L-草铵膦等,基本兼具了高效、安全、广谱和使用低量等特性,可以说都是高活性、环境污染小、使用频次低的植保产品,符合除草剂市场的主流发展趋势。
氨基酸类除草剂主要品种和市场展望
1.氨基酸类除草剂主要品种和作用机制
氨基酸类除草剂通常都含有氨基和磷酸基团,故将此类除草剂称为氨基酸类除草剂。氨基酸类主要包括草甘膦(2009年起将草硫膦作为草甘膦的盐类,归于草甘膦统计)、草铵膦和双丙氨膦3个品种,也有将它们归为有机磷类别。1996年以来,由于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崛起,使得氨基酸类除草剂市场飞速发展,成为23类除草剂之首。
按照除草剂对靶标酶的作用机制,除草剂可分为抑制氨基酸、脂肪酸、色素、叶酸等组分合成和代谢,以及干扰光合作用、抑制有氧代谢、抑制细胞壁的合成等类型。草甘膦属于5-烯醇丙酮酸莽草酸-3-磷酸合酶(EPSP合酶)的抑制剂(表1),而草铵膦和双丙氨膦属于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抑制剂。
2.全球氨基酸类除草剂市场展望
2020年与2000年相比,全球氨基酸类除草剂市场规模增加了2.2倍,2015-2020年市场走势如“V”型,2020年达到67.15亿美元,并超越2015年。虽然近5年氨基酸类除草剂市场出现小幅度的回升,但2016年以后草甘膦和草铵膦市场发展出现了分化(图6),双丙氨膦和草甘膦市场基本稳定,未来氨基酸类除草剂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草铵膦,草铵膦市场有望获得成倍增长。中农纵横预计,2025年全球氨基酸类除草剂市场有望达到78亿美元,5年复合增长率为2.8%。
全球氨基酸类除草剂主要品种供求状况及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草甘膦供求状况和市场影响因素分析
1.草甘膦的发展历程
由于草甘膦兼具高效广谱、低毒安全等特性,属于高性价的农药品种,被广泛用于田间、坡地以及草坪等防除杂草。2019年全球草甘膦市场规模为56.4亿美元,占农药销售额的11%,使用量达73万t,占全球农药使用量的17%,是最大的除草剂品种,也是全球第一大农药。
草甘膦市场的发展壮大是由于其应用领域的拓广。草甘膦上市的前20年间,在农业和非农上使用量稳步上升,使用范围逐步扩大,甚至可用于控制晚季田间杂草和作为干燥剂,但市场规模增长较为缓慢,直到1996年草甘膦抗性作物的推出和种植,草甘膦的使用量爆发式增长。草甘膦抗性作物包括大豆、玉米、棉花等,其中耐草甘膦大豆为最主要的品种。
国内外应用试验表明,草甘膦可以应用于传统作物、转基因作物、果蔬等防除各种常见杂草,草甘膦农用市场主要是转基因作物。草甘膦也可用于草坪、森林、苗圃及一些灌木防除杂草,控制果园中各种水果新梢生长,防止植株枝叶的早衰,对甜菜、番茄等有增糖的作用,非农用市场多年持续稳定,近5年全球使用总量保持在70万t(表2)。
2.全球草甘膦供求关系
2006年之前,全球草甘膦产能严重不足,2006年受飓风影响,孟山都公司(现属德国拜耳)10万t生产线停产,加剧了供需矛盾,2008-2009年全球草甘膦保持供应不足态势,价格一度推涨至10万元/t,高利润引发了中国草甘膦的投资热潮,短短几年产能增加近一倍,到2012年全球产能达到最高峰的110万t左右,之后草甘膦高产能、低开工率的态势一直维持到2016年。
我国草甘膦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江省份,四川产能占比为25%,江苏为18%、湖北为17%、浙江为15%、安徽为4.5%。无论作为农药企业还是沿江化工企业,近年都受到环保巡视影响,未来随着对沿江化工企业和农药企业监督检查力度的进一步加强,企业入园监管日趋严格,供应端约束将持续增强。
过去6年,中国草甘膦累计退出中小产能达到30多万t,退出产能工艺路线基本是甘氨酸法。从全球看,草甘膦产业扭转了以甘氨酸法工艺路线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目前全球2种工艺的产能比较均衡,甘氨酸法和IDA法分别为47万t和57万t。
按照《关于开展草甘膦(双甘膦)生产企业环保核查工作的通知》(环办〔2013〕57号)要求,经历2015年以来的4轮高压环保核查、督察以及安全检查,我国草甘膦产业开启了高质量发展之路。管理部门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包括推出氯乙酸+有机硅循环绿色工艺、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化工企业退出长江一公里行动、全国化工企业退城入园和排放总量控制等多重政策和办法,全国草甘膦产业集中度快速提高,政策效益明显。
2020年,我国草甘膦2种工艺(甘氨酸为47万t、IDA法为20万t)合计产能67万t(表3)。过去近6年,我国草甘膦产能减少了30多万t,多家环保不达标的中小生产企业已关停或购并,草甘膦生产企业已缩减至10家左右。
3.中国草甘膦市场行情和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1)2020年中国草甘膦市场行情分析
2020年,我国草甘膦行情是围绕新冠疫情和四川洪水展开的。1-3月间是触底反弹,1月中下旬是当年的市场低点,2月初新冠疫情延迟企业复工复产,尤其湖北疫情较为严重,影响了湖北企业开工率,叠加中国和国际社会年初强调粮食安全,企业备灾备荒诉求增加,3月份市场出现集中采购、价格反弹。随着5-7月份供应增加,行情围绕2.15万元/t的价格中枢稳定盘整,行情延至8月中旬,四川乐山洪水发生,四川2家规模企业近17万t草甘膦和15万t双甘膦生产中断,价格跳涨至2.45万元/t,叠加9月份南半球春耕需求旺盛,之后草甘膦价格逐渐攀升,年尾又遇到河北石家庄突发疫情事件,对甘氨酸路线产能造成一定影响,价格再次攀升。至发稿时,我国95%草甘膦原粉供应商报价3万~3.05万元/t,实际成交参考至2.95万~3万元/t,200L装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实际成交至14800~15300元/千升,港口FOB至2120~2190美元/千升;200L装62%草甘膦水剂成交至18800~19300元/t,港口FOB至2690~2760美元/t。25kg装75.7%颗粒剂主流价格26500~27000元/t。生产商订单多安排至2021年4月底5月初,销售压力不大,原料和基础化学品价格上调,提升了草甘膦生产成本。从目前市场看,短期内价格或将高位盘整,以稳定为主。
排除不可抗力的因素,预计2021年我国草甘膦主流企业供应逐渐常态化,目前内蒙古腾龙进行检修和许昌东方加大开工等行为,属于利空基本相抵。2020年底草甘膦价格突破3万元关口(图7),是6年的新高,中农纵横认为,市场要理性看待草甘膦价格和利润的变化。其实,本轮草甘膦价格上涨背后是上下游产业周期共振的结果,市场不仅要顺势而为,企业更需要应用市场周期规律落实到经营管理中,从而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
(2)中国草甘膦成本影响因素分析
2016-2020年5年间,中国草甘膦的年供应量在50万t以上(图8)。
4.全球草甘膦主要细分市场及预测
2019年全球草甘膦市场规模为56.40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1.13%,全球使用量为73.84万t,同比上年增长1.51%,其中使用超过1万t的国家为11个,它们依次为印度尼西亚、乌拉圭、印度、俄罗斯、加拿大、泰国、澳大利亚、中国、阿根廷、美国和巴西(表6),前11位占市场总量的71.3%,其中美国和巴西领先,使用量超过10万t。
2018-2020年全球草甘膦主要市场出现了一些变化。2019/2018统计期内,南美市场增长,巴西受天气适宜和大豆扩种等有利因素影响,增长7%。2020年阿根廷、巴拉圭和巴西的干旱天气,对草甘膦使用存在不利影响,预计2021年将逐渐缓解。2021年欧洲市场受欧盟严苛禁用政策和东欧使用增加影响,市场基本持平。2019年美国洪灾对草甘膦使用存在不利影响,2020年天气改善,预计2021年恢复增长。亚太地区仍为草甘膦使用增长区域,正面影响因素是中国以草甘膦替代百草枯,中国及其他亚太国家,正在推广草甘膦抗性作物的种植;负面影响因素是澳大利亚大火造成种植面积减少,2020年印度限制使用草甘膦,2021年泰国、法国和卢森堡开始禁用草甘膦等。
5.影响全球草甘膦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草甘膦问世近50年来,市场经久不衰,近10多年来,草甘膦市场受禁限用(受残留)、抗性、致癌等不利因素影响(表7),同时也受草甘膦抗性作物种植推广、百草枯替代和新的非选择性除草剂面市缓慢等利好因素影响,整体市场表现相对稳定。
中农纵横认为,草甘膦市场本质是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是高度产业化的农业跟生态农业之间的博弈,未来主要影响因素比较均衡,也存在阶段性失衡,进而影响市场,预计到2025年,全球草甘膦总体市场仍维持稳定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