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全面植物新品种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汇总整理财富号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保护是提升农业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植物新品种权的法律保护已成为国际共识。今天,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中国在植物新品种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框架。

一、全国性法律

(一)关于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1978年文本)》的决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二十三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是权利人依法就下列客体享有的专有的权利:(七)植物新品种。

第八百七十六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植物新品种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其他知识产权的转让和许可,参照适用本节的有关规定。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2012修正)

第四十九条国家保护植物新品种、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鼓励和引导农业科研、教育单位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传播和普及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

第十八条第三款国家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支持育种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鼓励粮食作物种子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支持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21修正)

第二十五条国家实行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国家植物品种保护名录内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改良,具备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和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由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保护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植物新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授予条件、申请和受理、审查与批准,以及期限、终止和无效等依照本法、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执行。国家鼓励和支持种业科技创新、植物新品种培育及成果转化。取得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得到推广应用的,育种者依法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第二十六条一个植物新品种只能授予一项植物新品种权。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一个品种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植物新品种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同时申请的,植物新品种权授予最先完成该品种育种的人。对违反法律,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生态环境的植物新品种,不授予植物新品种权。

同一植物品种在申请新品种保护、品种审定、品种登记、推广、销售时只能使用同一个名称。生产推广、销售的种子应当与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品种审定、品种登记时提供的样品相符。

对实质性派生品种实施第二款、第三款规定行为的,应当征得原始品种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同意。

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的实施步骤和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三十条为了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国务院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可以作出实施植物新品种权强制许可的决定,并予以登记和公告。

取得实施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不享有独占的实施权,并且无权允许他人实施。

第三十二条第三款申请领取具有植物新品种权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应当征得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的书面同意。

第七十二条违反本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有侵犯植物新品种权行为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请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对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所造成的损害赔偿可以进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当事人不履行协议或者调解未达成协议的,植物新品种权所有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确定;实际损失难以确定的,可以按照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可以参照该植物新品种权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故意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植物新品种权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植物新品种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赔偿数额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处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案件时,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和种子;货值金额不足五万元的,并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五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第七十三条当事人就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的权属发生争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九十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

(一)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植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二)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三)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四)主要林木由国务院林业草原主管部门确定并公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可以在国务院林业草原主管部门确定的主要林木之外确定其他八种以下的主要林木。

(五)林木良种是指通过审定的主要林木品种,在一定的区域内,其产量、适应性、抗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当前主栽材料的繁殖材料和种植材料。

(六)新颖性是指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在申请日前,经申请权人自行或者同意销售、推广其种子,在中国境内未超过一年;在境外,木本或者藤本植物未超过六年,其他植物未超过四年。

本法施行后新列入国家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的植物的属或者种,从名录公布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在境内销售、推广该品种种子未超过四年的,具备新颖性。

除销售、推广行为丧失新颖性外,下列情形视为已丧失新颖性:

1.品种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依据播种面积确认已经形成事实扩散的;

2.农作物品种已审定或者登记两年以上未申请植物新品种权的。

(七)特异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有一个以上性状明显区别于已知品种。

(九)稳定性是指一个植物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或者在特定繁殖周期结束时,其主要性状保持不变。

(十)实质性派生品种是指由原始品种实质性派生,或者由该原始品种的实质性派生品种派生出来的品种,与原始品种有明显区别,并且除派生引起的性状差异外,在表达由原始品种基因型或者基因型组合产生的基本性状方面与原始品种相同。

(十一)已知品种是指已受理申请或者已通过品种审定、品种登记、新品种保护,或者已经销售、推广的植物品种。

(十二)标签是指印制、粘贴、固定或者附着在种子、种子包装物表面的特定图案及文字说明。

二、行政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2014修订)

三、司法解释

《民事案件案由规定》(2020)

规定了明显涉及植物新品种权的一系列案由

第一条下列一、二审案件由北京市有关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审理:

(六)不服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部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作出的植物新品种复审决定、无效决定和更名决定的案件;

(七)不服国务院农业、林业行政部门作出的实施植物新品种强制许可决定和实施植物新品种强制许可的使用费裁决的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2020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2020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二)》

四、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2011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2011修订)

本篇法规被《农业部关于修订部分规章的决定》(2014年4月25日发布;2014年4月25日实施)修订本法第二十四条修改为:“中国的单位或者个人将国内培育的植物新品种向国外申请品种权的,应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林业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

《农业部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代理规定》(已废止)

《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侵权案件处理规定》

《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审理规定》

《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在线申请和审查工作规范(试行)》

五、地方性法规

《云南省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保护条例》(2021修正)

七、国际条约

《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UPOV)》

八、国家标准

《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

九、政策文件

(一)《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该规划强调了植物新品种研究的重要性,支持其在农业和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

该规划鼓励发展新型的植物品种,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关于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意见》

这一政策文件提出了加强新品种保护、促进科技创新、维护农民权益的措施。

THE END
1.行业律师解读农业农村部涉农药行政规章(征求意见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六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使用注册商标的商品,必须申请商标注册,未经核准注册的,不得在市场销售。《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在现有“农药标签和说明书不得使用未经注册的商标”违反上位法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同一登记证持有人的同一农药产品标签只能标注同一个商标”的违法规定,行政http://www.pesticide.vip/zgny/zcfg/content/6f937846-4ff7-43c0-96bf-e15fde31e26c.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促进畜牧业发展的工作。 第六条 国务院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畜牧业生产经营者改善畜禽繁育、饲养、运输、屠宰的条件和环境。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畜牧业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https://amr.sz.gov.cn/xxgk/zcwj/scjgfg/xmcb/1/content/post_11755024.html
3.农业农村法律法规汇编首先,农业农村相关法律法规汇总是指一系列为了保障和发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这些法律法规涵盖了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种植业管理等方面,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法律支撑。 其次,这些法律法规中,对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有着重要的规定。例如,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国土空间https://www.qtleqzhor.cn/xue-shu-huo-dong/399277.html
4.荐藏市场监管领域被废止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19.工商总局关于进一步开展创建诚信市场活动的通知 工商市字〔2011〕110号 20.工商总局关于开展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 工商市字〔2012〕156号 21.工商总局对北京市工商局关于拍卖活动备案管辖问题的答复意见 工商市字〔2013〕91 号 22.工商总局关于印发《柜台租赁经营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 工商市字〔201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7539062.html
5.农资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精选6篇)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生产资料(以下简称农资)市场管理,规范农资市场经营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特别是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村改革发展,根据《产品质量法》、《种子法》、《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dmjw53p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