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农村网络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增速明显超过城市。一季度农村网络零售额1480多亿元,二季度进一步上升到1680多亿元,环比增长13.48%,高出城市网络零售环比增速4个百分点以上。农村网络零售额在全国网络零售额的占比持续提升,上半年已经占到14.14%。全国农村实物型网络零售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服装鞋帽、家装家饰、3C数码,电商扶贫成为国家扶贫的新模式。
图为浙江省丽水市委书记史济锡在开幕式上致辞
▼
①农村网民状况
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6.9%,规模为1.91亿;城镇网民占比73.1%,规模为5.19亿,较2015年底增加2571万人,增幅为5.2%。▼
农村互联网普及率保持稳定,截至2016年6月为31.7%。但是,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5.6个百分点,城乡差距仍然较大。▼
②农村网购规模
今年以来,农村网络零售额持续快速增长,增速明显超过城市。一季度农村网络零售额1480多亿元,二季度进一步上升到1680多亿元,环比增长13.48%,高出城市网络零售环比增速4个百分点以上。农村网络零售额在全国网络零售额的占比持续提升,上半年已经占到14.14%。▼
③全国电商园区数量
二、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主要特点
近两年以来,全国农村电子商务持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农村市场需求旺盛,中央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给予扶持,各大电商企业不断布局,涉农电商的融资总额也快速增长,这些都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①农村实物型行业发展特色鲜明
全国农村实物型网络零售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服装、鞋帽、家装家饰、3C数码,上半年网络零售额合计占比44.29%。以江浙为代表的农村地区依托较强的县域产业基础,形成家装家饰、家具用品产业优势;食品保健是中西部农村的支柱行业,其中特色农产品、食品再加工、中药材保健品是其优势产业。
②农产品电子商务品类分化明显
③电商扶贫成为国家扶贫的新模式
④生态化的发展方式
三、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①农村网络建设
②农产品电商
3.生鲜农产品网络交易市场。2015年,生鲜农产品网络交易市场交易额达到544亿元,增长87.7%,2018年预计超过1500亿元。
4.食材农产品电子商务市场。2012年以来,我国B2B食材供应平台产生,2014-2015年食材农产品电商成为一种比较时尚的电商现象,主要针对下游餐厅提供配货服务,通过为多家餐厅集中采购来获得议价权,并提供物流服务,从而为下游降低成本,也提高了餐饮的经济和社会效率。
③农资电商发展情况
我国农资市场较大,但农资电商相对滞后。具体来说,我国农资市场容量超过2万亿元,其中化肥7500亿元、农药3800亿元、农机6000亿元、种子3500亿元,农资电商相对滞后。虽然农资电商网站较少、交易额较小、所占比较小,但它是涉农电商的一个蓝海,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农资电商也探索了一些新的运行模式。云农场采用B2B2C模式,平台经营化肥、种子、农药、农机等,并提供其他增值服务。农集网以B2B模式为主,主要针对农资零售商,打通农资销售的线上线下,同时强化品牌的渠道管理。农田田圈整合了上游农资厂商和中游经销零售商,优化了产业链环节,帮助用户智慧选择商品,降低采购费用。
④农村日用品电商发展情况
目前一、二线城市网购渗透率已经接近饱和的情况下,三、四线市场以及农村市场的网购需求正旺盛,2015年全国农村地区网购交易额达到3530亿元,同比增长了96%,整体发展势头良好。
截至2015年年底,我国共有涉农网站3万多家,新增网店达到118万家,在全国1000个县里,已经建成了25万个电商村级服务点。
浙江赶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一个从浙江省丽水市走向全国的农村电商平台,其创建了全国闻名的“遂昌模式”,核心是服务农民,通过上行、下行建设解决买难卖难,实现农村生活互联网化。2013年6月,全国第一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在丽水市遂昌县王村口镇建成运营,标志着电子商务从城市走进农村,让农村居民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网络购物环境,打通了城市与农村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也“引爆”了全国农村电子商务市场。截止2015年底,赶街公司在全国12个省、33个县(市、区),建成近2800个赶街村级电商服务站,为农村居民提供物流配送、代买代卖、缴费充值等服务1000万余次。
四、中国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①中国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机遇
1.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巨大市场规模
2.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
②中国农村电子商务面临的挑战
国家政策的鼎力支持、各大企业的战略布局、浓厚的创业氛围都为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农村电子商务如今虽然发展得如火如荼,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就业,也使很多的贫困村脱贫,但依然面临很多的挑战。
1.产品同质化严重、质量标准认证难。
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渗透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渐触网并从事电子商务,产品总类也在不断增加,但产品同质化严重,同质化必然会导致其竞争以低价为主要竞争手段,疲劳促销、疲劳消费,使得营商环境变得恶劣,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优质农产品不能优价、农民农产品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出好价钱,资源浪费严重。
如今网上的农产品很多处于粗加工阶段,拥有QS认证的农产品企业较少,“三品一标”农产品也是鱼目混珠,农村电商特色产品的生产普遍存在“小而散”的特点。目前,适应电商的农产品质量、分等分级、产品包装、物流配送、业务规范等标准化体系尚未建立,不利于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
2.物流配送体系需要完善。
村级快递网点少,适合乡村特点的县(镇)至村的二级物流网络还未形成,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也提高了物流成本。此外,部分农产品的配送需要冷链物流,而冷链物流体系在我国发展滞后,难以按时保质地将农村生鲜产品配送到客户需要的地方。
3.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4.供应链体系尚不成熟。
电商压缩了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但对供应链两端的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线下的供应链是农产品电商发展的关键,是连接上游与下游的关键节点。目前,虽然农产品电商的创业非常活跃,但电商供应链各环节的互动联合与分工协作机制尚未形成,线上与线下的融合还存在很多障碍。
五、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未来发展趋势
①农村电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
未来,跨境电子商务将从沿海向内地拓展,从城市向农村渗透,国际化将成为更多农村电商的重要选择,它将成为农村电商克服同质化、实现升级转型的重要路径。
②农村电商服务环境日趋改善
力求打通农村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中国各地农村都在加紧地建设电商服务站。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将会成为涉农电商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或中介者。涉农电商的生态环境将不断得到改善,通过调动各方力量,提高服务质量,逐步打破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经营思路。
③农村电商产业链不断延伸
④涉农电商线上线下融合趋势
2016年,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发挥线下实体店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推动实体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实现线下实体市场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