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的成熟果实,具有疏散风热、平肝凉血、明目止痛等功效;用于治风热感冒、头晕、目赤肿痛、肌肉神等症。蔓荆子的适应性较强,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但喜温暖湿润,土壤以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较好。耐盐碱,在酸性土壤上生长不良。
一、蔓荆子的生长习性
蔓荆子适应性较强,野生蔓荆子多生于海滨、湖泽、江河的沙滩荒洲上;而人工栽培则生于靠近水源荒坡地、平原及溪边。对环境和土壤要求不严,具有喜阳光、耐寒、耐碱、耐旱、怕涝的特性,以土层厚、不易积水的沙滩荒洲上种植较适宜。除幼苗期外其耐旱能力很强,开花结果期需水量较大。
二、整地与施肥
三、播种
蔓荆子用种子繁殖和枝条繁殖。种子繁殖又分育苗移栽和直接播种;枝条繁殖又分插条和埋条。各地可因地制宜,选用适宜的方法种植。
1.选种育苗
(1)选种:采摘后选粒大饱满,表皮黄褐色的成熟果实,随即用湿沙拌匀,置阴凉处储藏,上面再盖一层10厘米的细沙。并注意保持沙土的湿润,翌年春播前取出播种。
(2)育苗:将头年收藏好的种子,于翌年惊蛰后播入备好的苗床内;按1.2米开厢,厢距35厘米,厢面开横沟,深7-10厘米,沟距20厘米,将备好的种子播入横沟底,盖5-10厘米厚的沙土,平整厢面,覆盖一层茅草或杂草即可。若使用地膜覆盖更好。每亩用种量约8-10公斤。播种后15-20天便可出苗(若经催芽可提前出苗)。待苗高15-20厘米时,可适当施催苗肥,当苗高50厘米时即可移栽定植。一般宜在冬未春初移栽。按1.2×1米的行株距进行穴栽。
2.种子直播
适用于既缺种苗又近水源的沙滩地。随气温升高后,见贮藏的种子开始露芽时便取出,直接播入种植地里,条播或穴播,行株距以1.2X1米为宜,播后盖沙平沟面或穴面,并铺一层草。出苗后,待苗长到15厘米以上时,喷施1次叶面肥。当苗高50厘米以上可用沙将苗干压入地下,令其匍地而长。2年后即开花结果。
3.枝条扦插
宜选近两年结果的茎条,若果枝多且粗长者更佳。割取后削去叉枝枯叶,置阴凉潮湿处储藏备用。将选好的备用枝条(插条)切成20厘米长小段,按1.2X1米的行株距扦插。先用一根直径2厘米左右的铁钎,在地上呈45度角斜插成洞,深约20厘米左右,随即将插条入洞内,踏紧沙土。一般宜选立春至春分期间的阴雨天进行为好。
4.枝条埋栽
成活率高,生长快,但用苗量大。其方法:先在地上按15厘米的行距开1.5厘米深的长沟,将枝条单株平铺埋栽,不宜多放,然后盖沙平沟或沙土高出地面,作龟背埂,踏实。栽后,4月长苗生叶后杂草、杂物。防止牲畜踩踏,覆盖整理露蔸的茎枝。有条件可适当喷施叶面肥,促使茎叶生长快。2年后可在夏天进行除草。茎枝长到1米以上,可将铺地而长的茎枝轻提拉离地面,然后将苗换动一个位置铺好。并在其茎节上覆盖少量沙子,随即踏紧。
四、田间管理
移栽后连浇2次水,以提高成活率。移栽后1-2年,在早春萌发前,结合中耕除草,每亩施入腐熟人、畜粪水1000公斤;6月,结合中耕除草,每亩施入腐熟人、畜粪水1500公斤;封冻前,结合中耕,每亩施入腐熟厩肥1000公斤,于株旁开沟施入,施后培土。移栽3-4年后,在4月上旬,每亩施入腐熟厩肥1000公斤、磷酸二氢铵30公斤,促进多开花结果;冬季,每亩施入腐熟厩肥10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于株旁开沟施入,施后培土。植株生长2年后,每年冬季,剪除衰老枝、枯枝、徒长枝及病虫枝。在新枝生长1米长时,及时摘心,促进多发侧枝,形成短果枝,多结果。蔓荆子连续结果5年以后,应进行砍苗更新。在立春前后将老蔸上的茎苗全砍掉,清明前后便能长出粗壮繁茂的新枝叶,夏秋并能结出粒大饱满的果实,是一种较好的丰收增产措施。
温馨提醒:本网站属于信息交流平台,倡导诚信合作、互惠共赢!为保证您的利益,建议经销商朋友与厂家合作前,认真考察公司资质诚信及综合实力,以免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