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3月22日讯(通讯员郭萍)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农业发展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同时,保险作为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稳定器”和“减压阀”,也再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作为金融央企,中国人寿心怀“国之大者”,全力将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推农业强国建设作为必答题,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致力于在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征程上答好“三张考卷”。
浇灌金融活水主动作为答好春耕备耕“民生卷”
春耕是粮食稳产保供的关键一环。中国人寿通过扩大农险覆盖面、创新农险品种、推动保险与其他金融工具融合等方式,助力春耕有序开展,让广大农户吃上“定心丸”。
在山东临沂,轰隆隆的拖拉机来回穿梭,农户忙着给庄稼追肥、播种,在鲁东南大地构成一幅美丽的春耕画卷。“我种植了18亩黄瓜,自从投保中国人寿大棚黄瓜目标价格指数保险后,就再也不担心价格低‘赔本赚吆喝’了。”来自山东临沂兰陵县的菜农郭大爷,在言语间流露出如释重负感。据郭大爷介绍,参加中国人寿价格指数保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增产不增收”问题,保障黄瓜增产也增收。
除提供一揽子保险守护人民群众“粮袋子”“菜篮子”之外,集团旗下成员单位广发银行也在因地制宜加快涉农贷款投放速度,抢抓农时保春耕。“在手机上操作几分钟就解决了30万的难题,真方便啊,谢谢你们!”近日,广东省四会市养殖户李先生通过广发银行手机银行成功办理“乡村E贷”业务,获得了30万元贷款。“乡村E贷”是广发银行与政府平台企业合作开展的一款线上农户贷款业务,实现了从申请、审批、签约、放款到还款全流程线上操作,当天申请当天提款,帮助农户足不出户享受金融服务,2023年以来已为超1万户农户提供信贷支持,助力打响春耕第一仗。
彰显区域特色丰富产品答好三农发展“创新卷”
气象指数保险是中国人寿区域特色农险发挥作用的一个缩影。从蔬菜到粮食,从家禽到牛羊,从水果到鱼虾,从树木到花卉,从田间地头到湖泊池塘,中国人寿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全面风险保障,努力支持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此外,中国人寿还创新推出全国首单林业碳汇指数保险,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保险解决方案。截至目前,中国人寿财险公司在售农险产品达2500余款,涵盖种植、养殖、森林、涉农、渔业等各个领域,服务区域覆盖全国1600多个县,已建成营销服务部、乡镇服务站、村服务点等各类服务网点6万个,服务团队近2000个。
为了让金融更好对接“国之所需”“民心所盼”,广发银行聚焦各地特色涉农产业,开发针对性专案产品,进一步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资金需求。截至2022年末,广发银行累计制定特色涉农产品专案近60个,新增“渔农贷”“枣商贷”“柚农贷”“花卉贷”等多个特色涉农专案产品。此外,还发行乡村振兴融资券4亿元,支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发挥根植湾区优势,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部署,推出专属信用卡,仅广东省内全年累计发卡超2万张,以金融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优化“保险+期货”高效务实答好乡村振兴“实干卷”
“保险+期货”连续八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作为新型金融工具,“保险+期货”也是帮助农户降低经营风险、增加收入的“利器”。对此,中国人寿紧跟时代步伐,持续优化“保险+期货”方案,帮助支持农民挑起“金扁担”。
宝坻区是天津重要的养殖产业集中地,生猪养殖户陈亮说:“这几年猪价忽高忽低,豆粕和玉米价格波动幅度也比较大,养殖成本不断提高,心里确实着急。”针对陈亮提到的价格波动难题,中国人寿积极推进“保险+期货”试点,综合运用保险和期货两种金融工具实现创新支农。“一开始接触到这类保险产品也不太懂,以为只理赔成本。没想到报案后,不仅很快完成赔付,赔付金额还完全覆盖损失。这个‘保险+期货’项目确实好,能解决猪价波动、饲料上涨的难题,减轻养殖压力,我这心里也就有底了”,陈亮笑着说。2022年,中国人寿集团旗下财险公司已在全国25个省开办农产品“保险+期货”业务,品种涉及玉米、白糖、大豆、花生、粳米、棉花、苹果、天然橡胶、鸡蛋、生猪、饲料等品种,为近4万户次农业经营主体提供风险保障近70亿元。
近年来,中国人寿始终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公司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重点工作之一。2022年,中国人寿涉农保险保障超35万亿元,承保超3亿人次,有效缓解了因灾、因病、因意外返贫问题。同时,中国人寿保险资金投资支持乡村振兴存量规模近900亿元,集团成员单位广发银行涉农贷款余额超1475亿元。
金融活,产业旺,乡村兴。下一步,中国人寿将持续聚焦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充分发挥业务功能作用,全面强化“三农”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以金融之水灌溉乡村热土,以金融之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服务农业强国建设、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