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上看,尿素价格经历了由过去的政府管制逐步过渡到市场化的过程,在2007-2008年的尿素价格快速上涨过程中,限价反而限制了尿素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而且即使尿素价格上涨,但下游农产品也涨价的话,农业仍有利润,完全可以保障粮食安全。当前,农产品价格上涨明显,俄乌局势也推动了国际粮价预期,因此政府不太可能直接对尿素进行限价,而是会对尿素企业税收和电力煤炭供应等进行优惠,同时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以此来应对尿素价格的上涨。
一、2007年10月至2008年8月
2007年,我国尿素新增装置不断投产,产能不断提高,每个月的增速都能达到10%以上,是我国尿素产量快速扩张的时期,同比2006年增长了12.6%,全年产量逾5000万吨。产量的上涨带来的是供大于求,2007年春夏季,尿素的价格在需求旺季逐步走低,尿素价格跌破1500元/吨,尿素企业的亏损面超过一半。但是到了2007年10月份以后的秋冬季,尿素的价格却和大多数大宗商品一样一路高涨,突破了1800元/吨。2008年,伴随着煤炭价格飞涨,尿素价格也水涨船高。同时2008年初,南方的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给尿素生产企业带来了严重影响,5月的地震又重创了尿素大省四川,尿素价格一路走高,在8月冲破2500元/吨。图22006-2008年尿素与煤炭的价格
尿素价格大涨的原因主要有:
1.农民用肥习惯的改变,由于碳铵的种种缺点,其施用量正在逐步下降,尿素不断代替碳铵成为最主要的氮肥;
3.工业尿素快速增长,板材和三聚氰胺的增速都超过了10%。
4.国际粮价大幅上涨,最低保护价收购提升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从而支撑尿素价格上涨。而随后的尿素下跌则是因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导致的煤炭价格快速下跌,尿素失去成本支撑,同时尿素下游的工业需求也随之减少。
为抑制尿素价格过快增长,2008年是政府出台化肥政策较为密集的一年,主要的政策包括:
2.在给与尿素生产优惠的同时,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对化肥进行限价,但限价的结果却是削弱了尿素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反而加大了尿素的供需矛盾。从结果上看,限价执行严格的上半年尿素价格飞涨,但尿素限价放松后的下半年,尿素价格则快速下跌,这说明化肥价格波动主要还是市场因素在起作用,单纯依靠行政制约难以产生实际效果。
3.财政部于2007年12月底,出台了新的关税政策,
4月20日对尿素出口加征100%的特别关税,从9月1日开始又提高到150%。尿素价格大幅下跌后,12月份的淡季关税又调整为10%。2008年1-11月,全国尿素出口量达到432万吨,但主要来自第一季度,之后受高关税政策和国际供需转宽松的影响,出口量大幅减少。图32006-2022年尿素价格与出口数量
表12004-2022年尿素进出口政策一览表
二、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
图42009-2016年尿素与煤炭的价格
2010年秋季以来的价格上涨主要原因有:
1.山西、安徽、河北和河南等地方政府实施节能减排,因此尿素生产受到了很大限制。
2.环保要求的提升,变相提升了尿素的生产成本。
3.国际化肥和粮食上涨的影响。上半年全球极端天气的严重影响下,俄罗斯当年小麦产量仅6300万吨,较2009年减少3400万吨,8月份俄罗斯停止出口小麦,欧洲小麦价格上涨80%。
4.宏观环境的好转,大宗商品整体价格上涨。由于天然气供应不足,煤炭和电力供应紧张,2011年1-7月份尿素(折含N100%)累计产量1562.5万吨,与2010年1-7月份1598.6万吨相比下降了2.3%,产量的下降进一步推升了尿素的价格。在经历2011年下半年的价格下跌后,2012年上半年尿素价格再次走高。2012年5月,国际尿素离岸价,从年初的200-300美元/吨上涨至近550美元/吨。国际尿素的价格也提振了国内价格。北方扩种玉米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尿素的需求。2012年5月中下旬以后,尿素价格开始急转直下,一方面是受国际尿素价格下降,另一方面,国内的煤炭也提前于2012年初见顶,尿素生产成本失去支撑。图52006-2022年尿素价格与产量(反转)
因为2007-2008年尿素限价的效果并不好,政府放弃了对尿素的直接限价。2012年,我国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幅度提高了小麦、稻谷的最低保护收购价,另外中央财政对三农补贴不断增加,2012年下拨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986亿元,较上年增长14%。其中,农资综合补贴835亿元、粮食直补资金151亿元。
三、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
2012-2016年,伴随着煤价走低、国际尿素价格大幅下降,国内新增低成本产能投产,尿素产量快速上涨。尿素的价格也一路走低。由于价格一路下行,冬储的价格往往高于旺季,由于企业担心亏损,冬储不积极,冬天的需求高峰也不复存在。同时国内的多余产量开始大批量出口。图62008-2022年尿素产能与价格
2016年上半年的尿素旺季,尿素价格却一路下跌,因此不少成本较高的尿素企业陷入亏损,开工率低于6成,尿素产量逐渐走低。图72016-2021年尿素与煤炭的价格
2016年下半年开始,尿素价格开始一路走高,主要的原因有:
1.煤炭行业的大幅度去产能效果显现,煤价涨幅达到20%以上;
2.农产品的价格也大幅度上涨,拉动需求。2016年下半年,广西的糖价较年初上涨幅度超过25%。同时,蔬菜价格的平均涨幅也同比超过40%,棉花的价格同比涨幅也达到了30%以上。农产品的价格上涨带动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2017年,尿素价格继续震荡上行,主要原因有:第一,前两年的亏损使得一部分产能已经无法恢复,全年开工率高的时候也仅有60%多。第二,环保力度加大使得一些工厂需要停工进行生产线改造,尿素的产量因此受限。2017年前10个月,全国尿素产量下降12.6%,是降幅最大的化肥品种。第三,印度招标在下半年连续进行,为淡季尿素的价格提供了有利支撑。2018年,尿素价格继续高位运行,主要原因有:
1.继续淘汰落后产能;
2.环保严格,企业开工率下降;三是天然气为保障居民用电,冬季气头装置停车。
3.液氨、甲醇价格上涨较多,导致企业转而去生产液氨和甲醇等产品。2019年在环保限产趋弱,尿素生产企业利润不错的情况下,尿素产量稳步增长,尿素价格转而下降。
四、2020年7月至今
2020年7月,印度连续四次招标,提高尿素招标价格,拉开全球尿素价格上涨的序幕。四季度,淡储和限产又进一步促进了尿素价格的上涨。进入2021年,国际天然气价格不断上涨,国内外煤炭的价格也在不断刷新高度,尿素的成本不断上涨;生产方面受到煤炭供给紧张,部分地区拉闸限电的影响,产量明显在下半年明显下降;同时国际尿素价格上涨,尿素出口量的大增和2021年10月中旬,发改委提高小麦的收购价又提高了尿素的需求。尿素价格在10月创下新高后随煤价而回落,但近期又随煤炭价格反弹而走高;同时,去年北方因水灾而晚播的小麦在春节需要更多的肥料;由于去年的尿素巨大波动,导致复合复合肥厂拿货上,生产量不足,近期复合肥厂低尿素原料库存和开工率还有三聚氰氨的开工率也推升了尿素的需求,尿素价格在近期再次走高。图102017至今尿素周度开工率季节性图
图112017至今复合肥厂尿素原料库存季节性图
图122017至今复合肥周度开工率季节性图
图132017至今三聚氰氨周度开工率季节性图
为了应对尿素等化肥价格过快上涨,2021年9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缓释肥料等执行农用化肥铁路优惠运价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21〕1258号),增加了缓释肥料、水溶肥料等8个新型肥料品种享受铁路优惠运价;同时对尿素企业不按照高耗能企业执行电价;对尿素生产企业所需煤炭和天然气进行保供;继续保障淡季尿素储备,同时进行夏管肥储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