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介发布息烽县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的通知

为切实抓好粮油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加快粮油优良品种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推介发布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及主推技术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粮油、果蔬、肉鸡及生态渔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实际,遴选出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13个,农业主推技术11项,现予以推介发布。

各乡(镇、街道)农业中心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农业产业实际需求,遴选出适合本地的粮食主导品种及农业主推技术,引导广大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推广运用。

附件:1.息烽县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

2.息烽县2024年农业主推技术

附件1

息烽县2024年农业主导品种

1.水稻:主推野香优1701、野香优959、荃优2115、野香优莉丝。

2.籽粒玉米:主推瘠抗928、天府玉81、正大659、黔单16。

3.鲜食玉米:主推万糯2000、京科糯2000。

4.油菜:主推天高油33、望乡油1881。

5.大豆:主推黔豆7号。

附件2

2024年息烽县农业主推技术

1.水稻“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玉米“一增五改”栽培技术

3.贵州省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生产技术

4.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集成技术

5.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6.山地辣椒连作障碍缓解技术

7.稻鱼共生绿色种养技术

8.山区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

9.息烽县肉鸡自动化养殖技术

10.息烽县猕猴桃提质增效技术

11.息烽县山地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2024年贵州省十大农业主推技术

水稻“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核心技术“贵州水稻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技术”自2013年以来作为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核心内容,持续多年列为贵州省农业主推技术,2020年被编入贵州省优质粮油生产技术指南主推技术,2021年入选贵州省十大农业主推技术,获得良好效果。2014年,在兴义市马岭镇坪寨开展的139.5亩水稻超高产示范,百亩连片平均亩产957.6公斤,最高田块亩产达1039.24公斤;2022年在兴义市万峰林街道水稻超高产示范,最高田块亩产达1154.68公斤。在全省多地应用表明,该技术能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核心示范区平均亩增产可达30%,一般稻区增产10%以上。目前该技术正在安龙、兴义、播州等65个水稻主产县(市、区)推广应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

和常规技术相比,应用该技术可增产水稻10%以上,水分、肥料利用率提高10%以上,降低化肥、农药用量5%以上,亩增收节支100元以上,同时秸秆全量还田,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可杜绝因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贵州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技术应用且生产过程中通过水肥气热管理,提高水稻品质。

(四)技术获奖情况

“贵州水稻高产高效技术集成与应用”荣获2017年度贵州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

二、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一般选用生育期适中、抗性较强、株叶形态紧凑的水稻品种。采用品种必须选用经过国家或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认定)的优良水稻品种。种子质量必须符合GB4404粮食种子的规定。

2.育秧与苗床管理:在日均温稳定通过12℃时方可播种,全省适宜的播种期一般为4月上旬-下旬,一般采用无纺布钵苗育秧、无纺布旱育秧方式进行育秧。无纺布钵苗育秧,在播种前进行苗床准备,秧田整地时结合施用底肥,一般施用水稻专用复合肥50~70kg/667m2,苗床要求田块平整,高低差不超过2cm,泥土糊化,在播种前需持续淹水,在种子处理时(一般播种前2~3d)放干田块。播种前一天进行浸种,播种当天沥干水,用肟菌异噻胺+噻虫胺或者吡虫啉进行拌种。然后装入准备好的营养土和种子进行播种,穴播种量2~4粒为宜,然后放入苗床,然后搭小拱棚,用30g/m2的无纺布覆盖。2叶1心时用5~10kg/667m2尿素进行提苗,移栽前3~5d,需施用3~5kg/667m2尿素作送嫁肥,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复配(如吡蚜酮+稻瘟灵)作送嫁药。

旱育秧育苗一般采用菜园地进行,苗床土壤要求细、散,掏厢,厢面宽1—1.2m,高10cm,厢与厢留35—40cm操作行。播种前一天进行浸种,播种当天沥干水,用入田或者瑞胜+满适金拌种进行种子处理。种子均匀撒播,播种密度30g/m2,盖细土1.5—2cm,然后搭小拱棚,用30g/m2的无纺布覆盖。秧苗出土后,视苗情进行一次立枯病防治。2叶1心时用5~10kg/667m2尿素进行提苗,移栽前3~5d,需施用3~5kg/667m2尿素作送嫁肥,用杀虫剂和杀菌剂复配(如吡蚜酮+稻瘟灵)作送嫁药。

3.移栽:根据气候、稻田肥力、品种特性等因素情况,一般栽1.1万~1.5万窝/667m2,窝栽2~4粒谷秧,基本苗在2.2万~6万/667m2。超过1.35万时采取宽窄行栽培方式,规格一般为(33.3~40+26.7~20)cm/2×16.7cm,低于1.35万时采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规格一般为30~36.6cm×15~20cm,行向一般采取东西行向,但冲沟田、河谷田宜顺风定行向。栽插深度小苗旱育秧不超过2cm,中苗不超过3cm。做到薄水浅栽插,栽插时做到匀、直、浅、稳、不伤苗。

4.施肥:N:P2O5:K2O一般按1:0.6:1。磷肥一般全作基肥使用,钾肥50%左右作基肥,50%左右在分蘖盛期(8~9叶龄)施用。氮肥基蘖肥和穗粒肥比例为6:4,穗肥一般在倒4叶至倒1叶期看苗分两次施用,粒肥于始穗期至灌浆期看苗施用。超高产栽培田块,一般采用50公斤水稻专用复合肥(N-P2O5-K2O=15-15-15)+15公斤油枯作基肥,整地时施入;移栽后5~7天,撒施5~8公斤尿素作分蘖肥,结合除草;拔节孕穗期(葫芦叶出现)施促花肥,尿素12~15公斤/亩,氯化钾15公斤/亩,即倒4叶施尿素7公斤/亩+氯化钾15公斤/亩,倒3叶施尿素5公斤/亩,始穗期或齐穗期施用尿素2~3公斤/亩作粒肥。

5.水浆管理:根据水稻各生育阶段需水要求和叶龄、叶蘖动态精确灌水。采取“三水三湿一干”的灌溉技术,即:寸水插秧,寸水施肥除草治虫,寸水孕穗开花,湿润水分蘖,湿润水幼穗分化,湿润水灌浆结实,茎蘖数达穗数85%~90%时够苗排水干田控蘖。贵州超高产田块的有效穗数在18万~22万穗/亩之间,因此,控苗晒田应在17万~25万蘖/亩之间,切忌晒田过早或过晚。根据田块情况进行晒田管理,一般晒至鸡爪裂纹即可,根据秧苗田间生长情况及时灌水。扬花结束后,采取干湿交替,自然落干,直至落黄。

6.病虫草害防治:实行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及时根据病虫预测预报搞好防治,重点抓好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防治。稻飞虱100丛稻有虫1000头以上的田块,小若虫高峰期时用药防治,如667m2用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5~20g兑水50kg喷雾;稻纵卷叶螟100丛稻有虫60头以上的田块,2~3龄幼虫盛期用药防治(如用10%甲维盐·茚虫威悬浮剂20~30ml/667m2兑水喷施);穗瘟病苗期至拔节期叶瘟叶发病率5%以上的田块应立即施药控制,孕穗抽穗期应抢晴普遍施药预防(如用三环唑、富士一号等),一般始穗期喷1次,齐穗后再喷1次;纹枯病分蘖末期至园秆拔节期病丛率10%~15%,或孕穗期病丛率15%~20%时,应立即施药控制,药剂主要为井岗霉素;其他病虫根据发生情况挑治或兼治。杂草于栽秧后5d左右用稻田除草剂,如用70%的除草净70~80g/667m2与第1次追肥尿素混匀施用,施药时保持约3cm的浅水达7d。

7.收割:一般情况在收割前7d排水晒田,当85%的谷粒黄熟时即可收割。

图1两增一调无纺布钵苗育秧

图2两增一调拉绳插秧

图3两增一调晒田控蘖

三、适宜区域

全省海拔1200米以下的温热、温和稻区。

四、注意事项

应用过程中,特别注意水泵管理,如果秧苗茎蘖数达穗数90%时,应及时晒田控苗。

五、技术依托单位

1.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延安中路62号

邮政编码:550001

联系人:曾涛

2.贵州省农业科技发展中心

联系人:王洪亮

玉米“一增五改”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是保障我省粮食健康稳定发展的有效举措,增加种植密度、改善品种特性、耕作方式、施肥环节、群体结构、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提升玉米单产有积极作用。针对我省存在的玉米品种不耐密植、种植密度偏低、管理粗放、施肥不合理、秸秆回收利用等问题。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改大穗型品种为耐密植品种,改单株种植为双株种植,改偏施氮肥为氮、磷、钾肥混施,改肥料浅施为肥料深施,改“秸秆焚烧+浅旋耕”为“秸秆还田+深翻耕和旋耕”。在贵州纳雍、播州等地开展多年示范形成玉米“一增五改”栽培技术。

在全省进行推广应用,示范应用面积100余万亩。

2021年在我省纳雍县推广示范该技术,刷新我省有史以来最高单产,达到1059.1kg/亩;2022年在播州区推广示范该技术,百亩方连片达到827.9kg/亩,比上年同一示范区增产16.5%;2023年在毕节市推广示范该技术,百亩方连片达到912.56kg/亩,比上一年同一示范区增产21.7%;在水城区推广示范该技术,百亩方连片达到942.88kg/亩,比上年同一示范区增产18.9%,增产增效明显。

未申报科技奖励。

1.选择耐密、抗倒的品种。选择国家或贵州省审定并适宜当地种植的耐密植抗倒伏(生理成熟期倒折率≤5%、成熟后10d≤8%)、抗病、耐旱耐瘠、成熟期籽粒含水量能够达到28%以下的优质高产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4404.1的规定,包衣种子应符合GB/T15671的规定。

2.增密种植。根据选用的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同时考虑施肥水平与条件,确定播种密度。贵州西部区推荐种植密度4000~4500株/亩;东部、中部区3500~4000株/亩。按照60cm等行距或80cm与40cm宽窄行种植,调整穴距按照每穴双株留苗的方式达到所需种植密度。

基肥:每666.7m2施腐熟有机肥1000kg~1500kg或商品有机肥50kg/亩,深犁时将有机肥翻入深层土壤;每666.7m2施复合肥(N:P2O5:K2O=15:15:15)50kg/亩。

拔节肥:每666.7m2施10kg尿素。

穗肥:大喇叭口期每666.7m2施15—20kg尿素。

粒肥:灌浆后期可适当每666.7m2增施5kg尿素,夺取高产。

以上施肥方式均采用深施和侧施的方式在穴距之间施用。

4.适时晚收。玉米完熟后可收获果穗。

晾晒与烘干:收获后利用晴天及时进行通风晾晒降水;若收获后遇雨无法晾晒,应配置烘干机进行烘干处理。水分至14%入库储存。

5.秸秆还田,培肥地力。利用饲草捡拾打捆机将秸秆打捆做饲料,或利用秸秆还田机粉碎秸秆。用翻转犁翻地,深度30~40厘米。

图1种植图片

贵州省玉米净作种植区。

应根据土壤墒情和气候情况适期播种,一播全苗,确保密度和整齐度;根据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进行绿色防控。

联系地址:贵阳市延安中路60号

联系人:邹军

2.贵州大学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贵州大学西校区

邮政编码:550025

联系人:宋碧

2024年贵州省农业主推技术

贵州省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生产技术

针对贵州省玉米生产中化肥及农药使用过量的现象,研究形成的技术体系。如化肥使用过程中,氮肥过量(施氮:18kg—23kg/亩)、底肥浅施、追肥表施;农药使用过程中,对害虫识别不到位、防治不及时、农药剂量大造成环境污染(如部分农户一季使用除草剂三次,害虫低龄时未防治,待虫龄较大时不得不加大剂量)、作物药害等问题比较普遍。通过该技术,解决了传统种植过程中化肥及农药施用过量、使用方法不合理、投入成本高、环境风险大的技术难题;通过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培肥了地力、改善了土壤结构;通过一次性缓控释肥机械化深施技术提高了化肥养分利用率、减少了劳动力投入;通过使用新型种衣剂,有效防治苗期地下害虫及根腐病,确保苗齐苗壮,为玉米高产奠定了基础;通过适时防治并配合功能助剂,使除草剂及杀虫剂的使用量下降20%—30%,且防治效果理想。总之,通过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应用,实现了玉米种植过程中的节本增效,对玉米增产及农民增收、环境安全均具有积极意义。

2019以来在大方、盘州、普定、息烽等地进行了化肥、农药减施技术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在贵州省大方县凤山乡羊岩村,2019年以金玉908为试验材料,在每亩施沼液7m3的基础上,每亩施化肥纯氮9kg,青贮玉米鲜重亩产达4.7吨,对照为每亩施纯氮12kg(不施沼液),青贮玉米鲜重亩产4.6吨;2020年在每亩施沼液6m3的基础上,每亩施化肥纯氮9kg,青贮玉米鲜重亩产达5.2吨,对照为每亩施化肥纯氮12kg(不施沼液),青贮玉米鲜重亩产达5.0吨;2020年,羊岩村青贮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示范点,面积1000亩,密度5000株/亩,每亩施商品有机肥0.25吨,一次性缓控释肥40kg(N:P:K=26:12:13),亩产青贮玉米鲜重5.2吨。2020年普定县化处镇,以金玉908为材料,在3300株/亩密度下,亩施控释肥40kg(N:P:K=30:6:7),亩产籽粒551kg;2021年普定县化处镇,以金玉932为材料,在4000株/亩密度下,亩施控释肥40kg(N:P:K=26:12:13),亩产籽粒701kg。2023年,大方县马场乡,以贵玉1236为试验材料,亩施控释肥40公斤(N:P:K=23:10:11),亩产籽粒726.6公斤。

2019年,在普定县化处镇对金玉908用噻虫胺+顶苗新、锐胜+满适金、噻虫胺+吡唑醚菌酯+精甲霜灵+甲基硫菌灵、噻虫胺+快苗等药剂进行包衣,对地下害虫及根腐病防效均达80%以上。2020年,在大方县凤山乡羊岩村,黔青446用以上种衣剂包衣,出苗率较空白对照增加5%—14%。2018—2020年在普定县化处镇及大方县凤山乡,通过功能助剂+化学除草剂(化学杀虫剂)减量30%,防治效果与对照(化学农药100%)相当。

目前该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正在贵州省玉米主产区推广应用。

化肥减施增效验收意见亩施N9kg+沼液6m3亩施N12kg

化肥减施方面,按传统方式,每亩施尿素40kg,折合纯氮18.6kg为对照,将化肥纯氮减施至12kg(折合尿素26kg),每亩可节约氮肥6.6kg,按尿素价格2元/kg计算,每亩可节约化肥13.2元;如果使用一次性控释肥,则还可节约2次人工追肥劳务投入,约40元/亩。如推广面积100万亩,则可节约尿素660万kg,折合1320万元,节约人工投入4000万元。

农药减施方面,和常规技术相比,化学药剂配合功能助剂可以实现减量增效的目标,如使用激健等功能助剂,可减施农药20%—30%左右,每亩可节省农药2.7元以上。同时通过功能助剂+化学除草剂,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减轻农作物药害和抗药性发生,降低农药使用成本,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培肥土壤

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保肥能力,是化肥减施增效技术应用及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前提条件。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地力。

1.绿肥还田通过种植黑麦草、紫花苜蓿、光叶苕子、箭舌豌豆、肥田萝卜、油菜等绿肥,在玉米播种前一周进行刈割、粉碎、翻压。

2.增施粪肥或沼液播前每亩增施腐熟的粪肥1000—2000公斤,或沼液6-7m3。

3.增施商品有机肥与普通粪肥相比,商品有机肥经完全腐熟,去除了有害病菌、虫卵及重金属物质等,养分配比更合理。考虑到商品有机肥的经济成本,可每年每亩增施50kg左右。

4.秸秆还田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用玉米收割机,可以在收获的同时进行秸秆还田。

5.精细整地尽量选择中等以上肥力地块种植。为达到苗全、苗齐、苗壮的要求,故应精细整地,使土壤平整疏松。

(二)品种选择

根据种植区气候条件,选择适宜当地的耐密、抗倒、高产、耐旱、抗茎腐、抗穗粒腐、抗叶斑病等病害以及田间整齐度高的品种。

(三)播种

对照噻虫胺+顶苗新噻虫胺+快苗

2.确定密度目前在贵州省推荐的青贮玉米净种密度为每亩4500株,籽粒玉米为每亩3300株。在土壤肥力高、通风透光条件好的地块,针对耐密性品种,可将密度分别增加至5000株/亩、4000株/亩。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情况下,为保证玉米不减产,应将每亩玉米苗数控制在与净作相同的水平。适度密植对田间杂草有一定抑制作用,同时适度增密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因素之一。

3.肥料准备播种时,或播种前增施粪肥时,一定要使用充分腐熟的粪肥,否则其中残留的病原菌、虫卵、草籽等将危害玉米生长。

为了提高化肥的养分利用率,实现化肥减施(减量减次)增效,建议使用一次性缓控释肥,如果使用播种机进行种肥同播,建议使用颗粒状、吸湿性小、摩擦力小的化肥,以利于肥料顺利下滑至土壤中。目前生产中常见的缓释肥有金正大、茂施、农家乐等品牌。对于青贮玉米,建议使用养分释放期90天以上的控释肥,每亩养分使用量为:N/P/K=13-16kg/3-4kg/7-10kg;鲜食玉米建议使用养分释放期为60天的控释肥,每亩养分使用量为:N/P/K=10-12kg/3-4kg/7-10kg;籽粒玉米建议使用释放期60天的控释肥,每亩养分使用量为:N/P/K=12-15kg/3-4kg/6-9kg。

4.开沟(挖穴)播种施肥

当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可以开始播种。

4.1人工播种为了防止烧苗,种肥应与种子相距5cm左右;播种深度应控制在4—5cm,春旱严重地区适当深播。开沟播种的,尽量单株留苗,挖穴播种的,可以双株留苗。行距一般为70—80cm,株距为20—24cm左右,穴距为40—48cm左右。

4.2机械播种使用机械播种时,播种铲与施肥铲之间应相错5—10cm左右,播种深度设置在4—6cm,施肥深度设置在10—15cm左右。设置密度应大于播种密度的30%左右。

(四)田间管理

1.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因为生长羸弱的玉米更易被病虫危害,因此需及时防治地下害虫,并及时排涝抗旱,以保全苗壮苗。

2.使用普通复合肥为种肥的,在拔节与大口期应及时追施尿素。追肥量应占总施氮量的70%—80%,且第一次追20%—30%,第二次追40%—60%。具有排灌条件的区域,还可以铺设滴灌带,在拔节期、大口期、灌浆期等需肥关键期依据玉米需肥规律应用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推荐各时期氮的使用比例为4-4-3,钾的使用比例为2-2-1),促进玉米对养分的吸收,提高养分利用率,促进玉米增产增效。

3.使用一次性缓控释肥为种肥的,也应注意观察苗情,当因雨涝等原因导致植株有缺肥表现时,应及时追肥。

4.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中耕施肥

可以使用传统方式或使用中耕除草机械进行中耕除草,既可以疏松土壤,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也可以杀灭部分土壤病原及害虫;及时除去田间地头杂草,还可以降低黏虫等害虫迁飞至玉米田产卵的风险。

对田间杂草发生较重、杂草常较玉米出苗更快的田块,应在播种后出苗前喷施土壤封闭除草剂。如莠去津、乙草胺或二者混剂等。土壤处理型除草剂的喷施要求地表平坦、土块细碎,并宜在地表湿润,但无积水时进行。莠去津一般有半年的残效期,会对下茬小麦、水稻、豆类等造成伤害,因此一般仅用于一年一作地块。

在玉米出苗后喷施除草剂,应在杂草2-4叶期,采用功能助剂+化学除草剂减量20%—30%,可减少除草剂用量并达到较好的除草效果。同时,应根据田间杂草的主要类型选择不同有效成分的除草剂。如苯吡唑草酮,当香附子3-4叶期,防效可达90%以上。

对于杀虫剂的使用,也建议使用功能助剂+化学杀虫剂减量20%—30%,或功能助剂+化学杀虫剂减量30%+生物杀虫剂并在害虫3龄以前进行防治,以实现农药减施增效,否则需加大药量。

通过精准施药机械的使用,优化雾滴直径,也可提高药效。

无人机防控+农药减量30%+功能助剂机械喷雾+农药减量30%+功能助剂

在配制喷雾药液时,应先将一半水注入药剂桶,再加入助剂与药剂,搅拌均匀后,再注入另一半水,然后再进行搅拌,或者使用二次稀释法配制药液,以使药剂与功能助剂充分溶解,更好地发挥药效。

(五)收获

籽粒玉米成熟后应及时收获、脱粒、晾晒,可减少穗部病虫害的发生;收获后将秸秆充分粉碎还田,可以杀灭部分藏在秸秆中的幼虫及虫蛹,同时增加土壤有机质,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青贮玉米应在籽粒乳线达1/2~3/4时及时收割,刈割时要注意不带泥土。鲜食玉米一般在授粉后21~28d采收为宜,采收期长短与所处季节和品种有关,在春播情况下,采收期正值高温季节,适宜的采收期较短;在秋播情况下,采收期正值凉爽季节,适宜的采收期较长。以干籽粒为加工对象的糯玉米要待籽粒完全成熟后收获。

收获后对土壤进行深翻,利于降低土壤中的虫源、草源、病源;对于酸性土壤,玉米收获后撒施生石灰,并进行深翻,不仅可以中和土壤酸性,更可进一步杀灭土壤中的病虫草源。

适宜于贵州省籽粒玉米、青贮玉米和鲜食玉米主要种植区域。

不论防虫或防草,及时防治非常重要,一般在杂草2-4叶期或害虫3龄之前进行防治效果最好,否则意味着必须加大药量才能实现防效。

在瘠薄的土壤中,一次性控释肥的效果较差,可以在大口期追肥一次。

贵州省旱粮研究所

联系地址:贵阳市花溪区金竹镇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邮政编码:550006

联系人:赵晓燕

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集成技术

图1草地贪夜蛾危害玉米叶片症状

2019年以来,黔西南自治州在辖区8个县(市)推广开展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应用,能有效防控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危害,同时,能够有效解决草地贪夜蛾世代重叠的难题,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2020—2023年累计推广应用35.54万亩,开展技术培训625期3.31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4.84万份。

黔西南自治州2020—2023年通过开展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与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及玉米“喇叭口”施药技术,将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集成技术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可减少用药2—3次,总体防控效果达94.85%,单位规模新增纯收益131.39元/亩,年经济效益925.33万元,总经济效益3701.3万元,项目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2023年,黔西南自治州“普安县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模式”入选全国2023年100套农作物重大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一)田间识别草地贪夜蛾的识别

在玉米苗期(7-9叶)至大喇叭口期开展田间调查时,注意观察田间作物受害状况,如果发现叶片有半透明薄膜“窗孔”或不规则的长形孔洞,且玉米生长点心叶破烂,或玉米雄穗和雌穗被蛀食,严重影响叶片和果穗正常发育等状况后,再仔细拨开玉米生长点,若发现幼虫体表有许多纵行条纹,且背中线为黄色,两侧各有一条黄色纵条纹,条纹外侧依次是黑色、黄色纵条纹,尾部倒数第二节有4个黑斑呈正方形排列,头部有明显的倒“Y”型纹幼虫则可确认为草地贪夜蛾(图2)。

图2草地贪夜蛾的识别特征图

(二)绿色防控集成技术

1.防治时期

一是在玉米苗期至小喇叭口期(7-9叶),危害株率≥5%时进行防控;二是玉米心叶末期和雌穗形成期,百株虫口量≥10头时进行防控。防控时避免使用高毒农药伤害自然天敌,同时注意轮换和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方式的杀虫剂,以延缓草地贪夜蛾抗药性的产生,最好选择在清晨或黄昏施药。

2.防控对策

2.1加强预警监测和田间调查

在主要寄主作物田或适宜成虫发生场所,利用诱捕器+性诱剂,设立草地贪夜蛾成虫重点监测点,掌握成虫发生数量和动态,同时采用大田普查和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掌握草地贪夜蛾卵、幼虫、蛹的数量和危害程度及其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控制。

2.2构建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集成优化技术体系

采用生态调控、农业防控、生物防控、物理防控和化学防控的技术,构建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集成优化技术体系,优先选择植物源、矿物源、生物源等环境友好类型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2.3采取应急防控措施

成虫采用诱杀技术,幼虫采用药物防治和人工捕杀。

3.防控技术

3.1农业防控

3.1.1药剂拌种。通过实施药剂拌种技术,提高种子出苗率和抗逆能力,促进生根发芽、齐苗壮苗,将病虫害防控关口前移,减轻后期病虫害防控压力。

3.1.2统一播期。同一区域种植玉米,尽量统一播期,避免错综复杂的播种期,解决玉米贪夜蛾不间断的丰富食料。

3.1.3改变种植模式。可以采取间作、套作模式,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害虫。如间作套种一些对草地贪夜蛾有驱避作用的植物和天敌诱集植物,转移草地贪夜蛾危害,减少虫量。

3.1.4人工防除。在1-3龄幼虫防治最佳窗口期和卵期,通过人工捕杀幼虫和摘除卵块进行防治。

3.1.5深翻整地,降低虫蛹。草地贪夜蛾习惯在土壤中化蛹,深翻犁地,一方面可以把土壤中的残留物清理干净,捡除根茬残体,另一方面可改善土壤理化结构,将土壤中的草地贪夜蛾蛹暴露在地面给鸟禽啄食。

3.2理化诱控

诱捕器、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是应急防控成虫最有效的方法。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采用太阳能自控多方式高效害虫诱捕器和太阳能杀虫灯诱杀成虫,一般田间15亩左右安装一套,最好安装在地块边缘,诱杀草地贪夜蛾成虫兼其他鳞翅目等害虫成虫。另还可在成虫始见开始,采用配套草地贪夜蛾性诱剂诱芯的夜蛾诱捕器,按照外密内疏,间隔30—50m,每亩安装1套的密度大面积使用,苗期诱捕器进虫口离地面100—120cm,后期将诱捕器放置高于玉米株冠层15—25cm(图3),根据诱芯持效期适时更换新的诱芯。

图3诱捕器设置示意图

3.3生物防治

每亩可用新型高效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50—300g或200亿孢子/克球孢白僵菌40—50mL或10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油悬浮剂100—150mL或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20可分散油悬浮剂60—90mL或20亿PIB/毫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悬浮剂40—60mL或8000IU/微升苏云金杆菌悬浮剂400—600mL或1%苦参·印楝素60—80mL等生物制剂来防治早期幼虫,保护利用夜蛾黑卵蜂、螟黄赤眼蜂、蠋蝽等天敌,在害虫低密度时,可采用人工释放蠋蝽、姖蜂、茧蜂等天敌措施进行防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促进可持续防治。

3.4化学防治

3.4.1喷雾药剂。药剂防治是应急控制草地贪夜蛾幼虫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对虫口密度高、集中连片发生区域,抓住卵孵化盛期和低龄幼虫高峰期,对分散发生区实施重点挑治和点杀点治。可选用辛硫磷或阿维菌素等颗粒剂,也可选用甲维·苏云金悬浮剂、氟铃脲·茚虫威、甲维·茚虫威、甲维盐·高氯氟、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氟虫双酰胺、氟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四氯虫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氰菊酯、乙酰甲胺磷、虱螨脲、虫螨腈及其复配制剂等。

3.4.2施药方法。由于高龄幼虫会钻蛀在植物组织内部为害,喷洒药剂往往对它不起作用,如果生育期处于喇叭口期,可以把颗粒剂或药液直接施入喇叭口内,每亩可喷施苏云金杆菌颗粒剂或0.4%氯虫苯甲酰胺颗粒剂500g,间隔期14—21天(图4)。如果处于苗期就进行心叶喷雾防治。每5—7天施1次,连用药2—3次。

图4喇叭口撒施颗粒剂防治效果

3.5统防联防

应用绿色防控集成技术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实施统防统治,做到早发现、早用药、早扑灭。

玉米种植区可推广。

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操作规程,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性信息素应大面积连片应用,农药要交替轮换使用,有效延缓和治理抗药性,提高防控效果。

(一)单位名称

单位名称:黔西南自治州植保植检科

联系地址:黔西南自治州兴义市金城路5号

联系人:陆英燕李思梅陈曦

(二)单位名称

单位名称:普安县植保植检站

联系地址:普安县温泉路1号

邮政编码:561500

联系人:朱中考廖周发

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一、病虫害种类

油菜菌核病、霜霉病、根肿病、蚜虫、跳甲、菜青虫及杂草等。

二、绿色防控技术

(一)农业防治

实施水旱轮作(稻油轮作),或与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及时清除田间农作物病残体、杂草和农用废弃物,带出田园集中处理,减少病(虫)源数量。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二)种子处理

正确选择适宜的种子处理药剂。针对油菜幼苗期黄曲条跳甲、蚜虫等主要害虫,可选用噻虫嗪等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时可以选择加入赤·吲乙·芸苔、氨基寡糖素等,提高油菜播种出苗质量和抗病虫能力。具体方法可参照:按每10公斤干油菜种选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80—160毫升,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0克,兑水100—200毫升,混合均匀调成浆状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直到药液均匀分布到种子表面,晾干后即可播种。配制好的药液应在24小时内使用,以免产生沉淀影响使用;拌种处理后的种子应及时播种,或控制在安全水分以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储藏。

(三)苗床处理

针对常年根肿病发病较重的区域或品种,可选用100克/升氰霜唑悬浮剂500—800倍液或50%氟啶胺悬浮剂500—800倍液进行苗床土表喷雾,渗透深度约15厘米。

(四)免疫诱抗

在油菜3叶期,选用赤·吲乙·芸苔、丙酰芸苔素内酯、氨基寡糖素、几丁聚糖等喷雾,提高抗逆性。

(五)带药移栽

(六)科学安全用药

选用三证齐全、质量合格的对路药剂,各类农药要严格按照标签规定剂量和浓度科学施用,注重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性,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保障油菜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注意保护蜜蜂等非靶标生物,吡虫啉、噻虫嗪等新烟碱类药剂对蜜蜂毒性高,油菜花期施药时要停用此类药剂,以防影响蜜蜂采蜜安全。推广使用低容量多喷头施药器械或植保无人机等先进施药机械喷雾防治。

1.病虫害防治

(1)菌核病。适时使用生物和化学农药防控,结合播种深翻,施用盾壳霉或木霉菌等生物菌剂,加速土壤中菌核腐烂,减少田间菌核数量;在发生初期喷施盾壳霉和芽孢杆菌等生物菌剂;始花期施用药剂重点保护油菜茎基部,盛花期施用药剂阻断花瓣接触侵染。可选用异菌脲、小盾壳霉、盾壳霉、腐霉利、氟唑菌酰羟胺、多菌灵、菌核净、甲基硫菌灵等药剂适时防控。注意轮换用药以避免出现抗性产生。

(2)霜霉病。从苗期开始,病株率在20%以上时开始喷药防治,间隔7—10天,连续喷施2—3次,喷药时注意叶片两侧均匀喷雾,注意药剂交替使用。可选用乙蒜素、苦参碱、丙森锌、代森锰锌、霜脲·锰锌、甲霜·锰锌、霜霉威·盐酸盐等药剂。

(3)根肿病。发病初期,选用氟啶胺或氰霜唑+赤·吲乙·芸苔或氨基寡糖素或丙酰芸苔素内酯,灌根或喷淋茎基部,间隔5—7天,连续喷施2—3次。

(4)根腐病。于发病初期,采用甲霜噁霉灵+噻霉酮+赤·吲乙·芸苔灌根,连灌二次,间隔5一7天,防治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根腐烂根,快速生根发根。

(5)病毒病和蚜虫。蚜虫是病毒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有效消灭蚜虫是防治病毒病的关键措施。防治蚜虫:当苗期至蕾苔期百株蚜量达500头、角果期有蚜枝率达10%以上时施药,可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生物制剂或溴氰菊酯、噻虫嗪等化学药剂喷雾叶片正反面。预防病毒病:可选用香菇多糖、宁南霉素、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赤·吲乙·芸苔或氨基寡糖素或芸苔素内酯喷雾防治。间隔5—7天,连续喷施2—3次。

(7)菜青虫等鳞翅目害虫。于卵孵化高峰期至1、2龄幼虫高峰期,选用核型多角体病毒、金龟子绿僵菌、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苏云金杆菌、茚虫威、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药剂喷雾防治。

2.草害防治

可采用人工除草、机械除草等方式。在水源保护区优先选择机械除草、人工除草等非化学除草措施,科学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化学除草可选择:

(1)移栽油菜化学除草

移栽前土壤封闭处理除草:油菜移栽前1~2天及杂草出苗前,使用相应的土壤处理剂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可选择亩用960克/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毫升或50%乙草胺150毫升,兑清水50公斤,进行土壤均匀喷雾。免耕移栽油菜茎叶处理除草:在油菜移栽前5—7天,亩用20%敌草快200毫升或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200毫升,兑清水40公斤,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杀灭杂草和前茬作物实生幼苗。

移栽油菜生长期化学除草:针对油菜田一年生杂草,在杂草2-4叶期,选用复配制剂17.5%精喹·草除灵乳油150毫升/亩或16%二吡·烯·草灵可分散油悬浮剂120克/亩等,兑清水40公斤,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也可选择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30毫升/亩或240克/升烯草酮乳油25毫升/亩或8.8%精喹禾灵乳油40毫升/亩,与30%草除灵悬浮剂60毫升/亩混用,兑清水40公斤,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

(2)直播油菜化学除草

油菜播种期土壤封闭处理除草:油菜播种后1—2天及杂草出苗前,使用相应的土壤处理剂进行土壤封闭除草。在播种覆土后,亩用960克/升精异丙甲草胺乳油50毫升或50%乙草胺150毫升,兑清水50公斤,进行土壤均匀喷雾。免耕直播油菜茎叶处理除草:在油菜播种前5—7天,亩用20%敌草快200毫升或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200毫升,兑清水40公斤,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不重喷、不漏喷,杀灭杂草和前茬作物实生幼苗。

直播油菜生长期化学除草:参见移栽油菜生长期化学除草。

山地辣椒连作障碍缓解技术

辣椒是贵州省主要的经济作物,是贵州省委、省政府主推的十二大类重点产业之一,栽培面积连年突破500万亩,种植及加工产值达到380亿元,对贵州省脱贫攻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更是贵州省实现乡村振兴的优选产业。

连作障碍是连续在同一块土壤上栽培同种作物或近缘作物引起的作物生长发育异常。连作障碍主要表现有辣椒植株的自毒作用、土传病害加重、土壤肥力不均衡、土壤理化性状变劣等,导致辣椒炭疽病、疫病、根腐病等主要病害发生频繁,辣椒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经济效益下滑。目前,贵州省辣椒种植连作障碍问题十分突出,是当前辣椒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贵州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科研团队针对辣椒产业中连作障碍的瓶颈问题,通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实践,制定出了一套切实可行、效果显著的辣椒土壤连作障碍缓解技术。主要推荐技术如下:

1.合理轮作、间套作。如辣椒与水稻水旱轮作、辣椒与葱蒜类轮作、辣椒与玉米(高粱)间作、辣椒与特殊作物(香辛料类、产生不愉快气味类)作物间作,保证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均衡,减少病原菌积累。

2.针对性施用微生物菌肥。通过施用微生物菌肥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分解毒素,改变土壤理化性状。

3.选用高抗品种。降低连作障碍危害。

4.采用改土、净土等措施。改善土壤大环境,从土壤端入手进行缓解。

核心技术“山地辣椒连作障碍缓解技术”自2018年以来单独或作为其他技术的核心内容,在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黔西南自治州等地进行示范、推广,获得良好效果。

2018年,在遵义市推广了合理施用肥料与轮作技术,推广增施有机肥、微生物菌肥、生石灰、微量元素肥料(钙元素)以及实施化肥减量,开展了辣椒和大蒜轮作等,辣椒病虫害得到了有效防治,连作障碍得到了有效缓解;2018年—2019年在安顺市推广了辣椒接茬大蒜、大葱、白菜、青菜等生产模式,增施有机肥,减施化肥,改善土壤环境,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率,实现亩产过10000元;2020年—2021年,在贵阳市推广了辣椒接茬大蒜、辣椒接茬芜菁甘蓝、辣椒间作特殊香气植物等模式,对辣椒连作障碍缓解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2022-2023年度被省级主推技术,推广面积25.70万亩,对改良土壤、克服连作障碍、减轻病虫害、提高辣椒产量和品质发生发挥了显著作用。

目前该技术正在贵州辣椒主产区推广应用。

图1辣椒与特殊香气植物套作模式

图2辣椒与糯玉米间作模式

图3有关专家对复合菌剂田间应用效果进行鉴定

(三)提质增效情况和常规技术相比,应用该技术调节了土壤理化性状,尤其是土壤的酸碱度、电导率、团粒结构,肥力等;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环境,增加了有益菌如细菌、放线菌等的种群和数量,降低了镰刀菌等真菌病害的种群及数量;净化了土壤微生物环境,清除了残留的有毒物质,分解了根系分泌在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提高了土壤酶活性,阻断了植物间的化感作用。通过化肥减施、合理的间、套、轮作,绿色防控等,提高了复种指数,增加了收获面积,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增加了经济收入。同时,减少了环境面源污染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阻断了有害物质的富集和向人体的转移,保护了生态环境,有利于循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

(一)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

结合翻耕,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公斤加枯草芽孢杆菌菌肥0.5—1公斤;或亩施菌肥80公斤或抗重茬菌肥40公斤;或亩施复合微生物菌肥40公斤;或亩施商品有机肥200—300公斤加枯草芽孢杆菌菌肥0.5—1公斤;或实行绿肥接茬,采后清园并撒播剑舌豌豆、苕子、蚕豆、肥田萝卜等绿肥作物。

(二)土壤酸碱度改良

贵州土壤多属于酸性土壤,加上连作种植同种作物,土壤酸化更为严重。辣椒生长最适宜的土壤是中性偏碱(PH=6.5-8.0)环境,为改善辣椒适宜的生长环境,不同的区域进行土壤指标测定,调整土壤的pH值在最佳区域。一般每亩施生石灰150公斤,于换茬时撒施均匀并深翻;如果超过使用量,分2—3次施入,每3—5年跟踪测定一次pH值,及时进行调整。

(三)减施化肥

底肥,整地做厢前一次性亩施含量51%氮磷钾(17:17:17)配方肥60公斤;追肥,分2-3次进行,亩追施含量60%高钾三元素(氮:磷:钾=12:12:36)+微量元素配方水溶肥3—5公斤。生长季不是特殊栽培模式需要及时表现缺肥,一般不进行追肥。

(四)土地整理及清除虫源

种植辣椒的地块,在冬春季应深翻晒垡,杀灭土壤中有害微生物,部分害虫的幼虫和虫卵,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破坏杂草的生存环境。定植前10—15天进行整地,清除作物残渣枯枝及其他杂物,进行无公害处理,将土壤充分耕细、耙匀、整平。

(五)轮作、间作、套作

采用水旱轮作或非同科蔬菜的轮作、间作、套作。辣椒与糯玉米4-6:2间作,4-6行辣椒,间作2行糯玉米;辣椒+孔雀草间作,每栽种3—4株辣椒,间隔套作1株孔雀草;辣椒+葱蒜类轮作、前茬辣椒栽种收获后,接茬栽种大蒜或大葱;水稻+辣椒水旱轮作,水稻种植收获结束,接茬栽种辣椒,或隔年栽种辣椒。

(六)选用高抗品种

选用高抗、优质、高产品种。推荐选用黔椒系列、辣研系列、黔辣系列、遵辣系列等辣椒品种。

全省辣椒生产区。

微生物菌肥施用时机;轮作、间作、套作作物种类的选择,以及作物的生育期等。

1.贵州省农业科学院辣椒研究所(贵州省辣椒产业技术体系)

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金欣社区省农科院内

联系人:范高领詹永发

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延安中路62号

联系人:龙毅王洪亮

3.贵州大学生命科学院

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金贵州大学西校区

联系人:韩丽珍

稻鱼共生绿色种养技术

一、技术概况

“水稻+”综合种养模式是贵州省近年来重点推广示范的生态种养模式,能够达到“一田两业、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效果。稻田养鱼,以水稻为主,稻鱼两作,能够充分地挖掘农田的生产潜力,用鱼的生长活动来促进水稻的生长,达到稻谷和鱼双收的效益;稻田里投放鱼种后,既能有效改善水稻的生长环境,起到增加水稻有效穗,提升结实率的效果,从而提升稻谷的产量;又能起到中耕除草、增肥保肥、增温增氧、防病灭虫的作用。该模式能够立体地利用农田,有效率地减少施用肥料的支出成本和防治水稻病虫害用药的成本,还能节省一定的劳务用工。该种养模式高效低耗,能够减轻农田的环境污染,增加稻田的总产出和经济效益,实现稻谷和田鱼双丰收。

稻田养鱼,提高了稻田中能量和物质循环再利用的效率,减少了病虫草害的发生和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卫生环境,从而提高了稻田可持续的利用水平。稻田养鱼的水田,化肥、农药使用量有了极大地减少,促进了农业的绿色发展。农药、化肥的减少使用,促进了有机稻、有机鱼的生产,提升了产品质量和价格。随着稻田养鱼综合效益的提高,农民种稻的积极性也增加,丢荒的农田基本上又种上了水稻,水田复耕效果显著。

(一)稻田选择与设施:选取地势较为平坦、光照水源充足、水质良好、交通便利,方便排灌、保水力强、不受洪水威胁的田块,稻田的田埂要求加高加固,高出田面40cm左右;捶打结实,防崩塌、防漏水、防鱼跃、防鸟啄、防老鼠打洞;田里要挖鱼溜、鱼沟,挖建进水口和排水口,进水口和排水口之间保持一条对角线方向分布,在进水处和排水处设置拦鱼的装置设施。

(二)蓄水灌溉设施:建设农田引水灌溉水渠,使排灌更为便利,保证稻田全年不干涸。通过增加田埂的高度和坚固度,从而提升稻田的蓄水量;要求田埂要捶打结实,做到不垮、不塌、不漏。

(三)进水口与排水口:在稻田相对两角的田埂上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呈一条对角线分布,用碎石砌成或者填埋涵管,由稻田面积大小决定其宽度,一般为50cm左右。为了利于控制水位和雨天溢洪,需要在排水口一端的田埂上设置2个左右的溢洪口。

(四)拦鱼网:为了有效地防止逃鱼,在投放鱼苗之前,需要在进水口与排水口处设置较为牢固的拦鱼网。安装拦渔网的入泥深度为30cm左右,并把网桩打牢打固。渔网网目或孔隙的大小因鱼的规格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大小,以不逃鱼为标准。

图1防鱼逃

(五)简单开挖鱼溜、鱼沟:稻田里挖出的小水坑即为鱼溜,其数量由稻田的面积大小决定,在靠近进水口的田角处或鱼沟交叉处设置均可,长方形、圆形或者三角形都可以,深度为50cm左右,由稻田面积的大小决定其长度和宽度。稻田里挖出的与鱼溜相连接的沟道即为鱼沟,稻田的中间区域开挖主要沟道,宽为90cm左右,深为35cm左右;面积为667m2以下的田块开挖田边沟或“十”字形鱼沟,面积为667m2以上的田块则需要开挖“井”或“田”字形鱼沟,鱼沟要与鱼溜连通;鱼溜和鱼沟与稻田面积的占比控制在4%左右。

(六)优质高产水稻品种选择: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坚硬、耐淹耐肥、抗病抗倒、生育期较长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

(七)种子处理及秧苗培育: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晒种、消毒、浸种、催芽等处理。采用温棚催芽育苗两段育秧技术或水稻湿润育秧技术培育秧苗,有条件的话采取温棚催芽育苗两段育秧技术。

图2温棚催芽育苗两段育秧

(八)鱼种选择:耐浅水、耐高温、耐低氧、食性广的鱼类,如鲤鱼、鲫鱼、草鱼;选择规格一致,体质健壮、没有病、没有受伤的鱼种。

(九)鱼种运输及消毒:避开中午高温炎热时段,选择在气温较低的早上或者傍晚进行运输;用鱼种消毒药物对鱼体进行浸泡消毒。

图3投放鱼苗

(十一)巡田及投饵:定期进行稻田巡查,查看进水口和出水口设施及田埂是否完好、检查鱼群觅食、鱼病、敌害等情况;要做好防病、防逃、防盗、防敌害四防工作。在有条件投饵料方便的田块投放饲料进行喂养,稻田养鱼高度重视农田的生态环保,倡导多使用一些传统的养料饵料,如新鲜玉米、白酒糟、米糠、小麦等,确保能够养出“生态鱼”;在水稻抽穗杨花后,有些稻花会被稻田鱼当作饵料摄取,此时可以适当减少传统饵料的喂养量。

(十二)管水:维持稻田一定的水位,鱼种投放到稻田后,依据水稻生长的特征特性,稻田里的水位应先浅后深,水稻生长前期浅水能够有效地促使秧苗扎根,水位适宜控制在7cm左右;水稻生长中期为水稻的打苞孕穗期,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水位控制在17cm左右为宜。

(十三)用药:进行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时应选择对鱼类毒性较小、残留少、药效长的药物,并且需要结合当地农业植保部门提供的病虫害发生信息进行统防统治,最好选用生物农药。

黔东南自治州稻作区。

注意下雨天,特别是夜晚一定要切实做好排水防洪、防鱼逃工作;开挖的鱼溜和鱼沟要视稻田面积而定,鱼沟要与鱼溜连通。

黔东南州农业科学院

联系地址:凯里市开怀街道金山大道157号

邮政编码:556000

联系人:浦选昌

山区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技术模式

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我国,近年来在沿海地区发展较为流行,主要技术特点是将原有池塘改造布局成养殖和净化两个单元。养殖单元利用曝气增氧、机械推水使池水旋转,利用向心力将残饵、粪便通过中央底排污系统排入净化单元;净化单元将池底污水经过沉淀、干湿分离、集中收集转移;沉淀过的水经微孔增氧、工业毛刷、生物过滤料等吸附处理,再经过水生植物吸收、滤食鱼类过滤、过滤坝净化等,最终用水泵抽回养殖池(高位池),如此反复循环使用。贵州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模式利用山区高程落差,进排水自流,具有占用面积小、密度高、产量高、效益高和管理方便等特点。

近年来,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下,贵州省努力克服养殖水域缺乏的短板,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州鲈养殖向产业化发展,养殖装备建设和养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成为实现水产养殖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加州鲈的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养殖品种。2023年,全县有8余家企业、20多户养殖户开展加州鲈鱼高位池循环水养殖,年产量600余吨,年产值近1500万元,涉及鹿窝、西山、小寨坝、永靖镇等县内各地。随着加州鲈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州鲈鱼高位池循环水养殖已成为渔业产业促进乡村发展的有效途径。2022年,水之源引进2万尾三倍体虹鳟进行养殖,2023年成功养殖上市。

(一)环境条件

养殖场应水源丰富,水质无污染,水温10℃~28℃。通讯、交通便利,电力充足。要求水质清新,溶氧量不低于5毫克/升,符合GBll607的规定。

(二)鱼种培育

1.培育设施

苗种可用圆形(直径3~8m,深0.5m~1.2m)或方形(4m~6m×2m~4m×0.5m~1.0m)的玻璃钢盆、水泥池培育,采用上进水、底排水。培育池设在室内或有遮阴篷的场所。培育期间用充气泵充氧。

2.鱼苗放养

苗种应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伤病,无畸形。

放鱼前一周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碘制剂消毒养殖池。鱼苗入池前用2%~3%的食盐溶液浸洗3~5分钟。放养前应进行调温。放养密度见表1。

表1不同规格鱼苗放养密度表

体长(cm)

1~3

4~8

密度(尾/m2)

3000~5000

500~2000

3.饲养管理

①饲料及投喂

鱼苗入池第二天开始投饵。鱼苗体长1~3厘米时日投喂6次,4~8厘米时日投喂4次。

培育期间,日投饵率5%~10%。根据水温高低、鱼体大清等适时调整投饵量。

②池水调控

培育期间,日交换水量2次以上,水温保持在20~28℃,水深稳定在50~80厘米,溶氧量不低于5毫克/升

③日常管理

每隔7~15天进行一次筛选,将不同规格的鱼分池饲养,调整放养密度和投饵量。

及时清理池内残饵、排泄物、死鱼等,保持池内清洁。经常检查清理进排水口,保证水体流畅。

(三)成鱼养殖

1.养殖设施

图1高位池循环水养殖池

高位池采用砖砌或混凝土制圆形水泥池,直径15~50米,面积0.5~3亩,池深2.5~3.5米,池底呈漏斗状,坡降5%。内壁用水泥抹平。

2.鱼种放养

放鱼前一周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或碘制剂消毒养殖池。鱼苗入池前用2%~3%的食盐溶液浸洗3~5分钟。放养前应进行调温。放养密度见表2。

表2成鱼养殖不同规格鱼放养密度

规格(cm)

8~10

10~15

密度(尾/亩)

5000~8000

2.饲养管理

日投饵2次~3次。日投饵率1%~3%,根据水温的高低、鱼体大小及摄食情况适时调整。

②日常管理

养殖期间水温应保持在15℃~28℃,池水深度保持在2.0~3.0米,全池水日交换2次以上。其他管理参照鱼种培育。

(四)鱼病防治

养殖生产过程中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养殖期间适时泼洒微生物制剂,使用益生菌、VC等拌料内服。如出现肠炎等,可针对拌合药物内服治疗。体表出现水霉等病患时,应及时捞出,用食盐、福尔马林等浸泡。

养殖水槽及生产工具应定期用生石灰、二氧化氯、复合碘液等消毒。

贵州全省

注意养殖点排灌水方便,水温不宜过高,超过30℃应减少饲料投喂量。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贵州省特色水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联系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花溪大道南段2448号

联系人:李正友周路杨星

电子信箱:694869345@qq.com

息烽县肉鸡自动化养殖技术

(一)技术基本情况。息烽县2008年开始发展肉鸡产业,2017年以后就达到了1000万羽的规模,目前已成为息烽县三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产业持续发展,逐渐暴露出了养殖环境不稳定、养殖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加之粮食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等政策对养殖用地的制约,对息烽县肉鸡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为向有限的空间要效益,推广肉鸡自动化养殖技术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息烽县从2018年开始逐步尝试使用自动化肉鸡养殖设施,直到2021年才开始进行规模化改造和试验,目前已在全县范围开始进行了2万平方米的改造。今年将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推广面积预计在2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肉鸡出栏1200万羽以上。

(三)提质增效情况。通过对比,肉鸡自动化养殖与传统养殖相比,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自动化养殖比人工投料、控温更加科学和准确,同时减少了管理人员在圈舍走动对鸡的应激影响,饲养效果比原养殖方式显著提升。二是提高单位面积鸡舍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采用自动化养殖方式,每平方米鸡舍的饲养量较传统养殖有所增加。由于简化了饲养管理操作程序,降低了劳动强度,劳动生产率得到有效提高。

二、注意事项

由于息烽冬春季节温度较低,夏季温度较高,对肉鸡养殖在环境控制方面有一定影响,特别要注意控制鸡舍内温湿度,确保圈内温湿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三、技术依托单位

(一)息烽县畜牧水产技术开发服务中心

联系地址:息烽县文化西路45号

邮政编码:551100

联系人:王万平

(二)息烽德康家禽养殖有限公司

联系地址:息烽县九庄镇青堰村

联系人:冯鹏翔

息烽县猕猴桃提质增效技术

猕猴桃在我县栽培面积达2万余亩。生产过程中存在雄株配置混乱、花期不遇、品系不清,花粉质量差异大,外购花粉带病风险大、品质不能保证;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等栽培技术不规范;溃疡病发生风险大;褐斑病、软腐病等病虫害发生较重;贮藏保鲜技术不完善,商品果率低,贮运、流通环节损失大等问题,制约猕猴桃产业发展。

提质增效技术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高品质和产量、商品果率、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该技术目前已在石硐镇、温泉镇开展示范,效果良好。

无。

(一)雄株选择

选择雄株的花期应早于雌株品种3—5天,且花粉量大、亲和力强,按雌雄比8—10:1交叉种植,或集中建立雄株园。

(二)花粉处理

在授粉前3—5天,采集铃铛花,用打花机粉碎过筛后置于26—28℃烘干,保存在-20℃备用。

(三)授粉

用滑石粉等填充物与纯花粉按5—7:1比例混合,现配现用,并尽量避免使用来路不明的雄花粉。于雌花开的早上10点后用授粉器授粉,并及时补授。

(四)疏果套袋

授粉后及时疏果,全园喷洒一次杀菌剂后套袋。

(五)病虫害防控

冬季清园后用石硫合剂或者铜制剂全园喷洒;萌芽前喷施杀菌剂;伤流期采用纵划线或刮出病斑后涂抹1.6%噻霉酮膏剂或用0.3%四霉素水剂50倍液+氨基酸50倍液涂抹病斑及枝干;花蕾期用异菌脲+氨基寡糖素+氨基酸叶面肥喷施;幼果期(授粉后15d-20d)全株喷施杀菌剂和钙肥,可选用富纳钙、硝酸钙、氯化钙等与四霉素、肟菌戊唑醇等杀菌剂混合施用;采收前1个月全株喷施钙肥、四霉素、戊唑醇。

(六)果实采收

贵长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6.5%、干物质含量≥16.5%时采收分批采收。轻拿轻放,采收后48h内入库。

(七)整形修剪

贵长猕猴桃结果母枝优先选留距离主蔓较近的、长势中庸的长枝条,短枝在缺乏枝条时适量选留补空,修剪到饱满芽处。夏季修剪时在芽期及时抹除着生位置不当的芽,主干上萌发的潜伏芽均应疏除,主蔓上可培养作为预备枝的芽应根据需要保留。疏除下一年无用的发育枝及徒长枝、细弱枝、过密枝、双芽枝以及病虫枝等。结果母枝每隔15cm-20cm保留1个结果枝,每平方米架面保留15—25个结果枝。在大多数中短枝停止生长时进行,对未停止生长顶端开始弯曲缠绕的枝条,摘去新梢顶端3cm-5cm,下年不用的外围枝可在开花前摘心。适时绑缚新梢,保持枝条在架面上均匀分布。雄株在谢花后把外围的枝条短截至50cm-60cm,将过密、过弱枝疏除,保留强壮的发育枝作为翌年开花母枝。冬季剪除过密枝和细弱枝。

(八)施肥

按照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大量元素为主,中微量元素为辅的原则进行。对于土壤酸化趋势的果园,适量施用硅钙肥或石灰等酸性土壤调理剂。种植果园绿肥,实施果园秸秆覆盖,改善土壤结构。冬季施用500—800kg/亩商品有机肥或1000—2000kg/亩农家肥;在萌芽前一周内施入萌芽肥,选用高氮低磷钾复(合)混肥或果树专用肥,以氮肥为主;在开花前1周内施入花前肥,选用中氮低磷中钾型复(合)混肥或果树专用肥;在谢花后25—35天、45—55天、65—75天分别施用第一、二、三次海藻酸水溶肥,每亩总用量20kg,兑水直接施于树干周围滴水线附近。

贵长猕猴桃种植区域。

花粉活力及亲和性、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整形修剪等关键技术会直接猕猴桃产量及品质。

息烽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联系地址:息烽县永靖镇文化西路

联系人:胡华群

电子信箱:756138904@qq.com

息烽县山地葡萄绿色高效栽培技术

我县红岩葡萄从7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是全市最大的鲜果葡萄采摘基地,基地规模在全省排名第5位。主要以环西望山脉为核心区的小寨坝镇、西山镇、鹿窝镇壮大葡萄产业,葡萄规模增至3万余亩,生产过程中存在架势混乱、架材老化、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等栽培技术不规范;霜霉病、黑痘病、叶蝉等病虫害发生较重;贮藏运输技术不完善等问题,制约葡萄产业发展。

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提高品质和产量、商品果率、降低病虫害发生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该技术目前已在小寨坝镇、流长镇开展示范,效果良好。

平均亩产由现在的600公斤提高到800公斤以上;霜霉病、黑痘病和叶蝉在核心示范区防效分别提高8%以上,达80%以上,化学农药用量减少20%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商品果率由65%提至80%以上。

二、主要技术要点

(一)品种苗木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高产、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品种。无检疫性病虫害。

(二)定植

在11月至次年3月前定植。

(三)栽植密度

T型、V型、十字飞鸟架的株行距按1.5—3.0米×2.2—2.5米;H型水平棚架的株行距按3.0—4.0米×4.0米。

(四)土壤管理

采用水平棚架的幼年果园,可采取自然生草,种植浅根、矮秆和非藤蔓类绿肥。露地和避雨小拱棚种植采用起垄栽培,果实着色期,垄上铺设反光膜补充光照促进着色。

(五)肥水管理

尽量做到配方施肥,提倡水肥一体化。施肥原则以秋冬季施用有机肥为主,生长季施用化肥为辅,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的活性。采果后亩施有机肥2吨以上;在萌芽后开花前以施氮、磷肥为主;坐果后以磷钾肥为主,减少氮肥用量。花前、花后喷施浓度0.2﹪硼肥;果实膨大期后喷施钙肥。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块,根据缺素的症状增施相应的微量元素。

萌芽期、新梢迅速生长期、浆果膨大期是需水关键期,避雨栽培需要保证水分供应,露地栽培如遇长期干旱,需及时灌水。果实软化或着色期后,要控制灌水。在集中降雨时,要注意果园及时排涝。

(六)花果管理

1.疏花疏果

春季花序出现后,大果穗型品种每个结果枝保留1个花序,小果穗品种每个结果枝保留2个花序,较弱结果枝保留1个花序,去除副穗。花后根据坐果量进行疏果,每穗保留30—80个果粒以保证充分膨大和品质。

2.果实发育调控

无核品种在花期前后,使用各自适宜的GA3或CPPU浓度进行拉长果穗和膨大果粒。

3.果实套袋

在疏果后,果粒长至黄豆粒大时,全园彻底喷洒杀菌剂和杀虫剂,三天内尽快套袋。

(八)整形修剪

1.整形

定植当年加强肥水管理,保留一个强壮枝作为主干促其快速生长。T型架和H型架当主干长高达到架面时摘心,V型、十字飞鸟架是当主干长高达到1.2米—1.4米时摘心,促剪口下副梢萌发。将剪口下萌发的两个副梢,沿行向两侧牵引作为主蔓,下部萌发的副梢留1—2片叶反复摘心用于制造养分抚养主干。H型架在主蔓伸长1米时摘心,促剪口下二次副梢萌发,向与主蔓垂直方向的两侧牵引,作为二级主蔓。主蔓或二级主蔓延长头延伸至与邻树相交时摘心。除去主蔓延长头外,主蔓(二级主蔓上)萌发的其余副梢留3—4片叶摘心,再次萌发副梢的留1—2片叶反复摘心。

2.冬季修剪

冬季修剪主要任务是在主蔓上对当年结果枝留1—2个芽短截,作为第二年结果母枝;如主蔓上有未发枝的空档,可将附近的当年结果枝适当留长,顺主蔓绑缚,填补空缺的结果母枝位置。如外侧的主蔓上空挡过长或枝条衰弱,可逐渐回缩更新。剪去不成熟枝,病虫枝,卷须等。

3.夏季修剪

春季萌芽后多次进行抹芽、摘心、绑蔓等工作。在花序显现后,根据品种长势和叶片大小,在主蔓两侧间隔0.15—0.20米选留健壮结果枝,空档处配备营养枝。枝条长至0.5米以上后,枝条向垂直主蔓的方向分两侧绑缚。

开花期前,结果枝在花序以上6—8节摘心,营养枝在8—10节处摘心。副梢萌发后,果穗以下副梢全部抹除,果穗以上副梢留2—3片叶反复摘心。

(九)病虫害综合防控

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利用物理、生物、化学等防治措施。在生长季及时剪除病虫枝叶,冬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刮除树干裂皮,全园包括地面、立柱、树干枝条喷施石硫合剂。在园内放置糖醋液、性诱剂、诱虫灯、挂黄板等方法诱杀害虫。春季萌芽后及雨季来临前重点防治霜霉病、黑痘病;开花前后重点防治灰霉病;果实膨大期至果实采收前重点防治炭疽病、酸腐病、白腐病等;采收后重点保护叶片,防治霜霉病、褐斑病。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同一种农药一年内使用不得超过2次,采收前30天停止用药。

(十)采收

在果实充分表现出固有的色泽、可溶性固形物及风味后,适时采收。商品果要求穗型整齐,果粉较完整,着色一致,无大小粒,无病虫果粒。采收时轻拿轻放,进行包装运输。

息烽县境内。

葡萄园严禁使用除草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管单位:息烽县人民政府0851-87721549主办单位:息烽县融媒体中心0851-87723132地址:息烽县坪上工业园区电商营运中心7楼

THE END
1.好听高雅又聚财的农业公司名免费生辰八字在线算命网沈居士[11] 宏业农业有限公司[12] 绿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13] 辉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14] 德兹农业有限公司[15] 国威农业有限公司[16] 蓝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17] 汖鹤生态农业有限公司[18] 常天乐农业有限公司[19] 九子兰香农业有限公司[20] 瑞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上农业公司名字大全精选自真实企业名称数据库,仅供起名https://m.sjssmw.com/xingming/gsqm/234014.html
2.2024龙年时尚新颖的广告公司名字2024年,为您的广告公司选择一个时尚独特的名字是塑造品牌形象的关键。这样的名字既能彰显出公司的创意和个性,又能吸引客户的目光,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一个时尚独特的广告公司名,有助于您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更多客户的青睐和信任。2024龙年时http://rilisu.com/jieri_54193/
3.2024龙年适合商贸行业的公司名字2024龙年适合商贸行业的公司名字 宝同阳、嘉智清、明福彩、铭禾跃、晶天运、缘景立、祥彩威、铁弘云、佩立顺、顺羽纳、晶奥锐、龙浪畅、汇富迈、振月旺、畅博亿、联特泰、云妙德、西隆创、光明宝、浩航邦、美福蓝、利佰弘、智腾海、展奇格、讯庆拓、振迪曼、世志安、泽祥金、创佰吉、清森晶、建清纳https://www.tianqiyubao4.com/news_6605984.shtml
4.农业公司起名大全品牌起名,一般是指公司企业创造出了名牌产品以后,再用自己的品牌名作为公司名称的,如上海以前的绿宝金笔厂、上海凤凰自行车公司都是以各自的品牌产品“绿宝金笔”、“凤凰”来为公司取名。 6、求洋取名法 公司起名和品牌命名当中,要去中英文对照的顾客越来越多,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走向世界的大门,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https://m.1212.com/qm/gongsi/555.html
5.2024龙年有高级感公司名字大全2024年,为您的公司赋予一个高级感的名字,是塑造企业专业形象、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一步。这样的名字,不仅彰显出企业的专业水准和高品质服务,更能让客户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尊贵体验。选择一个高级感的公司名,引领您的企业走向更加高端的市场定位。 2024龙年有高级感公司名字大全 嘉丰泰吉、财泰贝华、华时翰凌、超庆http://m.rilisou.com/jieri_61208/
6.2024龙年农业公司名称怎么起名2024龙年农业公司名称怎么起名邂逅郁金香 精选回答 在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农业公司名字是成功迈向市场的第一步。这个名字不仅仅是一组字母的组合,更是对公司使命、价值观和农业创新的象征。因此,如何巧妙地为你的农业公司取名成为一项需要慎重考虑的任务。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行业里,一个独特而https://edu.iask.sina.com.cn/jy/a2K9Tj620Zrl.html
7.公司起名,2024年公司起名大全,公司在线起名,公司免费起名2024-11-8 好听响亮的广告公司名称,一看就记住的广告公司名字 2024-11-7 好听大气的农业公司起名,绿色环保的农业公司名称大全 2024-11-5 农业开发公司起名,新能源汽车公司起名 2024-11-2 公司起名热门文章 最经典的公司名字大全,好听的公司名字大全集 http://www.gongsimingzi.com/
8.「四川旺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招聘」2024年四川旺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招公司信息 工商信息 公司全称: 四川旺种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成立日期: 2024-03-25 注册资本: 198万元 法人代表: 张富强 数据来源: 招聘职位 区域: 不限 成都 职位: 不限 销售顾问 薪资: 不限 1K以下 1K-2K 2K-4K 4K-6K 6K-8K 8K-10K 10K-15K 15K-25K 25K-35K 35K-50K 50K-70K 70K-100K 100Khttps://www.zhaopin.com/companydetail/CZL1486076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