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村原有一座客店,因店主名叫王洪,人称王洪店。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又有王姓自山西平阳府迁来,依店而居,仍沿袭王洪店为村名至今。
【地理位置】
王洪店村位于南乐县城北10公里,距寺庄乡政府驻地东北2.5公里。东与西邵乡的运古宁甫村、侯古宁甫村相邻,南与岳村集相邻,西与邱辛店村相邻,北与西邵乡的蔡村、五花营接壤。该村距106国道1.5公里,县道侯齐公路横贯村东西大街。
【村庄沿革】
明初为南乐县乐安乡地,明中期改为里,归乐安县管辖。清代改里为社,属北四社。民国18年(1929年)后,属县五区管辖。抗日战争时期归卫河县地,1948年后属南乐县五区管辖,1956年撤区建乡,归寺庄乡管辖。1958年7月1日改为人民公社,村改为大队,为寺庄乡王洪店大队。1983年10月12日取消人民公社复改为乡,大队改为王洪店村民委员会至今。
【姓氏人口】
王洪店村的姓氏有(按姓氏所占人口由多到少排列)王(占全村人口75%)、陈、张、赵、谷、郭、李、贾等八个姓氏。1949年建国时人口数为980人,1958年人民公社时人口数为1200人,1995年普九时人口数为2020人。现有9个村民小组,560户,2382人,党员83人,支村两委成员有7人,耕地3020亩。
【村庄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王洪店村支两委带领全村人民,开拓进取,艰苦奋斗,各项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粮食产量、村容村貌、水利建设、教育卫生、环境治理等等事业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得到了国家省市县有关部门的表彰,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省级卫生先进村、河南省妇女工作综合示范村、省级生态村,濮阳市“五好”村级党组织、市文明庭院示范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村市绿化示范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各种荣誉三十多个。
本村处于黄河故道,沙碱薄地、风沙较多。20世纪60年代,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70年代,兴修水利,植树挡沙,挖沟打井,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80年代后,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粮食产量连年攀高。如今,往年的四个很大的沙土堆已经全无痕迹,都变成了绿油油的高产田了。目前,该村有农田灌溉机井98眼,濮清南河道560米,铺设生产水泥路5860米,实现了旱涝保收,连年增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洪店村新农村建设。三十年前,村容村貌脏乱,街道弯曲不齐,雨天道路泥泞不堪,村民的生产生活很不方便。1987年,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王进献、村长王九印及村支两委班子,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并征求大多数群众意见,决定进行旧村改造,建设新农村。经过艰苦细致工作,历经十年,完成了全村的改造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整齐的房屋、笔直的街道、林立的路灯、平整的路面,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村里还埋设地下排水管道,各家各户安装了自来水,实施“五通、五改、五化”,规划出住宅区、市政区、健身区、文娱区、企业区等功能服务区,街道两旁、环村周围遍栽各种果树,一街一果,四季飘香,打造出了生态宜居的辐射型生态文明新农村:户有一座三配套沼气池、人均一亩经果林、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村有一支文艺队。科技素质明显提高,村民法治意识增强,村民无吸毒、无赌博、无盗窃现象,无封建迷信、无邪教活动,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发生,真正做到了村民文明健康、村风正民风淳、邻里和睦相处、夫妻互敬互爱、家庭和谐发展、村容整洁美化、社会保障齐全、环境生态洁净、文化丰富多彩、精神健康向上。
目前,村内商贸经济活跃。有超市4家,农资服务部2家,饭店2家,家具加工厂2家,服装厂2家,水厂1家,伞厂加工厂2家,包厂2家。这些企业(作坊)有效地吸收了富余劳动力,安置300多个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
王洪店村以种植为主,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红薯等;养殖业有牛、羊、猪、鸡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扫帚、花生、大豆等;水果有杏、桃、葡萄、梨等。
王洪店村有传统草辫、手编等工艺品。
扫帚:本村地处黄河故道,自古就有种植扫帚的传统。现已利用废塘、路沟、沙地为主的500亩扫帚种植基地,种植扫帚60多万株。远销郑州、济南、北京、沈阳等地,年实现效益100多万元。
草辫、手编:南乐草辫制品历史悠久。草辫是南乐密集型传统家庭手工艺制品,妇孺皆能。明万历年间,人们就利用麦秆柔韧皮薄、色白质嫩的优点编织草龙,计有三、五、七、九、十一股之分。清乾隆年间,草辫生产进入繁盛时期,嘉庆年间山东莱州人首先在韩张镇开设辫庄,以三黄四白七股花圆草为标准收购加工。分上四户细辫、中四户匀辫、下四户粗辫十二个档次,分为挑辫、拐辫、熏辫、打包四道工序,从县西元村镇码头上船,沿卫河北上直达天津口岸,转销欧、美、日及东南亚各国。道光十二年南乐举人朱光斗《竹枝词》曰:“不织丝棉不绣花,草莛包里有生涯,金绦万挂龙麟细,都出寻常百姓家”,反映了草辫生产的繁盛和工艺的精湛。
村中有超市4家,农资服务部2家,饭店2家,家具加工厂2家,肉牛养育厂1家,服装厂2家,水厂1家,伞加工厂2家。
土特产:风干兔、风干鸡、风干鱼、灌肠、猪下水、香油、粉条、挂面、花生、红薯、粉条、挂面、杏、核桃等是该村的特色食品,蜚声千里,备受欢迎。
【社会事业】
王洪店村素有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早在清同治年间,县学生王金华老先生考中秀才后,设帐于家开设私塾,并因本人家中富足,对前来学习的学生,一律不收学费。后有恩贡王振兴设帐于家,桃李成荫,其学生採芹折挂,人才辈出。1949年以后,村设立小学,至1972年,村设立初中。
目前有小学一所,在校学生168名。
清末民初,王洪店村考中秀才的有15人,贡生4人,太学生4人,师范4人。改革开放以来,全村考入大中专以上院校的学生240余人,其中考入重点院校的有76人,研究生以上有25人。
王洪店村卫生所始建于1963年,当时有赤脚医生4人;2020年卫生所新建,使用面积320平方米。现有医护人员2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在职卫生人员王惠远、王军蕊。
【村庄风物】
贞节碑
清末民初,王洪店村王俐,年十九岁而卒,其妻李氏,立意守节,志励冰霜,上事孀姑,下育幼子,承先启后,始终不渝。自夫亡年七十九岁寿终,计共守节五十九年。后族人请旌于政府,蒙大总统锡予“志洁行芳”匾额,并准入节孝祠享祭,正任南乐县调署、濮阳县知事楚北周保琛撰文,署理南乐县知事奉天解茂椿书。青年守志,白首完贞,其苦节纯孝,间世无匹。其碑文录于下:
旌表王李氏节孝碑
天无正气不能定四时,地无正气不能育万物,人无正气更不能维五教而表人伦。自世教衰微伦纪破坏,丈夫能以礼仪廉耻自饬者盖甚少,至求诸巾帼之中,对于义命天常立身行已兢兢,以严正自持而无敢稍坠者,则又百不得一,幸而有之,而其家境之挫折,人事之乖违与一身之频违频险,又不啻天之将降大任于闺门,使其劳苦困顿、忧危拂郁而增益,其所不能也。余权南乐一年有余矣,偶与教读王君蕴章谈及邑中节孝事,意欲旌奖一、二,以励世俗。适王君以节妇王李氏行状,见示读不终篇,窃叹李氏志行之芳境,遇之扼而巍巍然正气之磅礴,郁积何其久而弥光,卒维世教于不敝也。
李氏系南乐西崇町监生李维城之女,性贞淑娴女训,年十八适本邑王洪店王俐为室。俐孤子也,其姑先守节。入门后,与夫奉事孀姑,一家三口形影寂寥。越二年而夫又亡,遗腹生一子受田。李氏矢志守节茹苦含辛,上事孀姑下抚幼子,始终不渝。更因孀姑痛子情切尝撄疾病,子复零丁荏弱数岁不能行,艰险萃于一身。李氏未尝一日愤怼,强颜为欢,上慰慈母,司药炉茶灶视无形而听无声者,历数年如一日。又尽心调护弱子,稍长,为之延师授课。卒之,姑病克痊,子亦成立。后二十年,姑殁,殡葬皆尽礼,人无间言。继,为子娶妇似续日昌炽洎乎。晚年孙曾满前家道绕裕,而志行依然不衰。殁后三年,其族人王兆凤、懋谦、元缙上其事于:
政府。蒙大总统锡予褒词光辉泉壤。呜呼!李氏一女子耳,而能仰事俯畜,承先启后延王氏之绝续之交,殆具有乾坤之正气,故坚贞卓苦百折不回,始克收此果报欤,迹其生平事状,居恒布衣蔬,食暇辄纺,续绩自任,虽敬姜之贤、桓少君之约无以过之。至于瞻亲族卹戚也,则如正果善果之母不吝资财。而其夫早亡子零弱,散财产于親属,助婚嫁与同宗,又与陈安节之妻如出一辙。总计李氏享寿七十有九,守节五十九年,其中家庭之变故与人事之拂戾,一以正气处之,不稍殒陨越宜乎。后嗣蕃昌英俊叠起,并蒙大总统褒扬其“志洁行芳”四字褒词而永垂不朽也。嗟嗟!李氏尚矣,世有青年守志、垂老不衰、贻福后嗣者,余虽不闻其名不见其人,犹当以李氏之盛德推许之,其有不如李氏者,吾谓其正气不足勿庸深论,若当李氏守节之年,而其家庭境遇又与李氏相埒,余更望其涵养正气,刻苦进行,以造就巾帼完全之人格,则余之敦崇节义、阐扬女德,亦寔本正气而发,为斯文。
按:李氏生于清道光十六年九月初一日,卒于民国三年阴历四月二十七日。子受田清佾生,孙四人:长振玉师范毕业;次振鹏业农;三振典高小毕业;四振易现肄业直隶师范学校。曾孙四人:元素元资元洁元綮皆读书,并记。
知南乐县事楚北周保琛敬撰
【村庄文化】
凤凰山古庙及庙会
凤凰山古庙座落于邻村邱辛店村北,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几经兴废。后在清道光年间重修,由王洪店村、邱辛店村及前后郭村四个村共同出资,购买土地修建庙宇。随着庙宇的兴建,促进了庙会的发展,每年逢正月二十八日和三月二十六日为庙会。每逢庙会,商贩云集,四方香客,善男信女,纷至沓来,人潮如涌。特别是三月二十六日的庙会规模较大,庙会的前一天就有众多信女、当地的亲朋好友纷纷赶来,并给信女提供住宿和饮食。庙会当天,庙内香烟缭绕,善男信女们组成的秧歌队,翩翩起舞,锣鼓喧天,善男信女磕头烧香的络绎不绝。有抽千算命的,锣鼓声,叫卖声、鞭炮声、人们的喧嚣声不绝于耳,热闹非凡。庙外至王洪店中心街两旁,布满了商贩,日常用品、各种小吃、服装水果等等应有尽有,只见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叫卖声、喇叭声、人们的交流声汇成一片,盛况空前。
四股弦剧团(又称五腔戏、四根弦)
风俗:正月初一起五更拜年、正月初五崩粪堆、正月初六正式开张(上班)、正月十五吃元宵、二月二龙抬头吃煎饼、清明节上坟扫墓、五月当五吃粽子、七月十五祭扫祖坟、八月十五吃团圆饭、十月初一鬼节、腊月初一吃饺子、腊月初八腌制腊八蒜、腊月二十三祭灶喝面条吃灶糖、腊月二十五接财神、腊月三十除夕过春节。
饮食:以传统饮食为主。如馒头、米饭、玉米糊、水饺、包子、面条、挂面、卷煎、煎饼、麻花、油饼、油条、菜角。
方言:中原官话,接近普通话。
称谓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爹、娘、姑姑、伯父、伯母、叔叔、婶子、哥哥、嫂子、兄弟、弟媳、姐姐、妹妹、舅、妗子、姨、表兄弟、表姐妹、侄儿、侄女、孙子、孙女。
【村规民约】
1、遵纪守法,爱党、爱国、爱家。
2、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孝敬公婆。
3、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远离邪教。
4、讲究卫生、庭院整洁、不乱倒垃圾。
5、爱护树木,不烧秸秆。
6、爱护公共财物,不损坏公共设施。
7、勤锻炼身体、少饮酒、不赌博。
8、靠双手致富,不贪不义之财。
9、红白事从简,不大操大办。
10、安全记心中,防火、防盗、防车祸!
【家风家训】
王洪店村王氏家训
王氏家谱初修于同治五年,重修于民国九年,续修于2017年,并立碑建亭。据王氏家薄记载,王姓始祖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王氏家谱记载的家训家风如下:
国法当遵。遵守国家法律是我族人之责,要做到学法懂法守法,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做守法公民。
宗族当睦。同族当知尊卑长幼之辈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发扬尊长敬贤之传统,行助困恤弱之善举,族人纠纷,当走调解或法律程序,切不可恃力殴斗,触犯法律。
孝道当行。百善孝为先,对生养我们的父母,需知恩感恩报恩,要孝敬父母赡养老人,不孝父母,禽兽不如。
为人当诚。做人要诚实守信,尊老爱幼,施惠勿念,受恩莫忘,积德行善,宽厚待人,不谄不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学业当勤。要尊师守纪,勤学好问,勇于争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婚姻当知。婚姻自由,父母不可包办,但姻亲求明理之家,嫁女要择嘉婿勿索重聘;娶媳应选知书达理贤惠之女,不计美丑。
节俭当崇。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之美德,节约可由贫致富,浪费可由富变贫,族人当摒弃浪费之恶习,效法节约之美德。
为官当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办事要认真,做事有担当,不受无功之禄,更忌贪污受贿。
家风当扬。诚实有信,自强不息,勇于奋斗,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村庄人物】
古代及民国,村中曾出16个秀才、4个贡生、4个太学生、4个师范生。
王洪量征仕佐朗,候选训导。
王振兴修职郎,候选教谕。
王元缙六品军功。
清朝末年县科考时王树谦弟兄3人同时入庠,被称为县北第一家“一门三秀才”。
王振易毕业于直隶第四师范,曾任县教育局局长,桃李满桑梓,美名传四方。
王振兴拿出自己私有财产创办私塾,培育了村中众多学子,使得本村在之后的几十年里成为县北知名的学子村、文化村。
王元秀(1885-1934)字蕴章,天资聪敏,勤学苦读,18岁中秀才,县、府两试均列榜首。后考入直隶第四师范。1920年受聘于官庄村私立高等小学任教。他与同事贾伯岩、蒋琳等齐心协力、严谨治学,以新兴科学教授学生,使该校教学成绩卓著。是年,有刘大风、朱智先、邢润波、蒋璧生等一批学生考入大名七师和大名十一中,培养出后任浙江省委第一书记铁瑛、安阳地区市委书记胡同三等知名人士,官庄学校饮誉城乡。1930年任南乐县乡村师范校长。
抗战时期,该村有28名参军打仗,有3名烈士,有50多名村民参加到担架队伍之中,抢救伤病战士。有7人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王良贵汉口第一步兵学校毕业后被任命为营长。在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击毙10多个日本鬼子,被部队誉为“神枪手”,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8年参加过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屡立战功,获勋章7枚。
王路修,1943年参军抗日英雄,曾随第二野战军军长张国华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进军西藏,立下战功,晋升为连指导员、营长,得到部队首长嘉奖。1956年回村任支部书记。
王双朝,人称“老八路”。是电影《七天七夜》主角的原型。
百岁老人,王占卿之母,为人和善,和眭乡邻,勤俭持家,至2022年101岁,现仍健在。
人才名录
姓名
性别
级别
单位及职务
备注
王元珍
男
副县
贵州长顺县宣传部长
已故
王元恺
正科
1948年贵州江县贸易公司经理
王振易
民国24年任南乐县教育局长
王元绣
邑庠生
邢台师范
民国任南乐县中小学校长
王元修
副科
县警察局马队队长
王松龄
副科(二级警督)
南乐县公安局
王进府
2001县发改委主任
濮阳市
王敬民
省统计学院副院长
郑州
王理朝
河南省测绘学院
陈俊田
洛阳
武国丽
女
濮阳市人社局副局长
王博
濮阳市商务局
王崇
濮阳市委秘书
王法文
县人大联络科科长
县城
王民英
濮阳市委
濮阳
王虎雷
南乐县寺庄乡政府副乡长
寺庄
王军岭
县政协秘书长
王晓华
城关镇镇长
王文才
元村镇人大主席
本村
付可勉
退役军人管理局
贾建玲
人大
李建国
总助
平安银行北京分行总助
北京
王德敬
1996年近德固乡副乡长
王建伟
县统计局副局长
王磊
县人社局
王全党
河南省公安厅
王少强
县水利局总工程师
王龙飞
王相民
县公安局
王振强
中国工行驻波兰分行财务总监
波兰
陈运钊
县医保局
陈永彪
上海中国科学院
上海
陈双怀
郑州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谷志栋
某律师事务所律师
苏州
王习敬
高级会计师
德国贝朗医疗集团有限公司
安微合肥
王国敬
中高
寺庄乡一中副校长
王敬林
县一中
王军宁
县第三实验小学
王改焕
县实验中学
王俊婷
王敏
副主任医师
郑大五附院
王文杰
王文英
王戌亮
高级讲师
县委党校
谷军领
城关镇一中
陈存普
县教育局
王捍卫
中一
寺庄乡中心小学
王敬各
寺庄乡中学
王文轩
寺庄乡一中
王占玲
小学
刘胜华
医师
县人民医院
陈军普
学历
毕业学校
单位
职称
或职务
住址
李春杰
博士
北京农业大学
教授
星欣妻
王家正
硕士
郑州大学
建伟儿
王美欣
英国大学
延聚女
郑大
五附院
戌广女
王胜丹
天津双港中学
群增儿媳
王帅彪
北京中石化
仲军儿
王腾腾
武汉税务局
武汉
相岭儿
王献高
省电力研究所
王星欣
北京科研开发公司
未锋儿
王亚彪
上海腾讯公司
王延辉
天津某街道办事处
天津
群增儿
王艳霞
南乐一中
汉卿儿媳
王跃宗
文杰儿
王一帆
郑州证券公司
敬林儿
王章涛
渤海大学
县商务局
军利儿
王则栋
西安信息
工程学院
敬宽儿
北京初亭(苏州)律师事务所
相容儿
平安银行北京分行
总经理助理
陈高龙
北京化工学院
聚波
研究生
进府儿
献府儿
进献儿
省委党校
高级
讲师
王琳琳
酋建女
烈士名录
王水文1917年生,1942年参加革命,1944年牺牲于南乐县孙黑村,时为南乐县基干大队战士。
陈培恩1920年生,1937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1944年,时任南乐县基干大队排长,在抗日战争中打死6名日本鬼子后,被日本军队俘虏,家属被残酷折磨,最后光荣牺牲于范县。
王合振曾用名王茂见,1927年生,1946年12月参加革命,1948年牺牲于睢县,时为1纵3师6团战士。
王振山曾用名王文俭,1925年生,1945年参加革命,同年牺牲于山西省思米县,时为129师战士。
【村庄故事】
伸张正义勇打擂
王大三(德顺)在军阀混战期间从戎报国,是本村有名的佛汉拳弟子,任张作霖的武术教官。1937年,日本柔道士在北平设擂台大比武,意欲震慑我国国民。生性刚直不阿的王大三勇敢挑战,先后打死3名日本柔道士,其中还有一位小也次郎,为国人长了志气,伸张了正义,被后人传为佳话。
至此之后,他所在的区域大小门店东家老板等都纷纷拜访他,请求他的保护。正是有了他的保护,使得那一地方形势十分稳定,人们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发展。
一代拳师王迎勋
王迎勋,1889年生,年轻时以运输为生,1915年,他伙同本村王敬修,用马车给人拉草辫,当行至运河渡口,由于过河人多,需要排队,在排队期间,当地的地痞强硬安排自己的关系人在王迎勋的前面加塞,王迎勋前去理论,其人看是外地客商,蛮不讲理,直接把他暴打一顿。王迎勋从此立志习武,以雪前耻。后投师于河北禄堤村大红拳师傅,传闻他在练武期间曾经打死一棵几个人搂抱粗的榆树。经过三年苦练,练就一身好武功。为雪前耻,重新搞运输,还走同一路线,一天走到同一渡口,发现那批地痞还在飞扬跋扈。为雪前耻,王迎勋故意不排队,直往前边走,其人一看,说道:还是你吗,是不是又想挨打?说话间王迎勋与其交手,不过三招就把此人一拳打入水中,此人上岸后服软认输,自愧不如,并对前事进行道歉。王迎勋由于武功出众,远近闻名,有许多年轻人投师习武,成为有名拳师。
后有清丰县高堡村拳师闻名前来切磋武艺,经过几个回合的比试,王迎勋本能将其打倒,念其门下许多徒弟,故让几招,其也心领神会,自叹不如,以后成为好朋友,常来常往成为佳话。
唐槐
据传,该树种植于唐朝盛世,树围达三四个合抱之粗,高达30多米,树的近地处有一洞口,顽童放学后经常嬉戏于此,做捉迷藏等游戏,瘦小一些的孩子能够钻进去,朝上一看,就能看到天空。时不时也有一些老年人放置一些神啊、佛的进去,说是有槐仙在里面居住,往往把玩耍的孩子们驱赶而散,所以,胆小的孩子不敢独自一个人往里面钻的。后来,大队把此树刨倒做了长条板凳。
【历任村干部】
历届村支书
王尚文、王路修、王秋元、王广福、陈孟冬、王元东、王魁学
王文军、王进献、陈相普、王占卿、王秋印、王永亮、王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