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下课,总嚷嚷着要吃妈妈做的杂酱面。做法很简单,煮好的面放在碗里,舀上一勺炒好的杂酱,再撒上一把小葱,就能消灭一大碗,恨不得把碗底的酱料也舔干净。下面馆的杂酱面,就有妈妈的味道。
本期福利:拉到文末完成挑战,花姐从兜里掏个宝贝给你!
面条作为最为最简单又能饱腹的美食,是每个成都人做饭犯懒时的最佳选择。
小时候每当妈妈懒得做饭,就会给我煮一碗杂酱面,虽然简单却很好吃。慢慢长大后,「家常」就不再唾手可得,就连「家人」这个概念,也慢慢被模糊了。
下面馆最难得的就在于家庭的味道。
1
妈妈和七个女儿的面馆
老板是个画家,球迷,酒鬼,成都通,而如今面馆的主角,却不是他。
妈妈今年66岁了,有六个妹妹,大姐和小妹之间相差了19岁。听说大姐要接手面馆,除了年纪最小的妹妹还在上班之外,其余的五个姐妹都到店里帮忙,一家人其乐融融在一起的同时,还能照顾85岁的奶奶。
奶奶年纪大了,已经有些耳背,店里不忙的时候,就在收银台给客人们点单。她总是耐心的询问客人吃不吃辣、要不要葱。没有过分的热情,却足够温暖。
普通家庭里过年才会出现的一大家子人忙忙碌碌的场面,在这里却是日常。
2
妈妈们的厨房
我去吃面的时候,碰巧大姐从菜市场买了牛肉回来,自信的给我介绍:“我们用的料全是好的,牛肉、兔肉,都是新鲜的,那个油也是超市里面买的好油。”
每天姐妹们都要轮流从店里到马路对面的菜市场往返好几次采购食材。六妹是主厨,面条的味道由她来把控,而准备食材、调料、招待客人的活,就由其他姐妹负责。
除了家常面之外,下面馆还有几种特色面,鱼香兔丝面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兔丝和面是分开的,兔丝满满的一碗。
手撕兔肉是店里最为繁复的工作,姐妹们通常要花费一两个小时来把煮熟的兔肉撕成肉丝。姜丝、辣椒这些调料需要提前一天准备好。
“你看,我不用看刀就可以切。”大姐一边熟练的切着姜丝,一边跟我唠着家常,不用低头就可以把姜丝切的均匀整齐。
3
不想当“网红”的网红店
姐妹们年纪大了,不懂如何做营销,却因为自己的口味在大众点评上保持着锦江区的面店第一名。
有很多来成都旅游的人顺着大众点评上找过来,也有许多本地人通过朋友的推荐而来,不少美食达人为它拍了视频,让面馆突然就火了起来。
四姐说:“我们以前生意也很好的,但是没有现在这么好,好多人来了没有位置,只能在外面等,之前没有这么多凳子,就是为了让他们可以坐着等,才去添了好几个凳子。”
4
这是一碗承载着四代人幸福的面
在店里,总能看到几个阿姨忙碌的身影。小小的面馆,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手,但是大家在一起做一件事情,让她们非常开心。
就像大姐所说的:“小的时候,我们几个都在一起生活,长大了各自成家、工作就分开了,没想到老了还能聚在一起。”
下午人不多的时候,姐妹们有的看电视剧,有的准备配菜,要是有客人来了,点好面,阿姨就一头钻到厨房里,蹭蹭蹭快手下面,不用几分钟,一碗热腾腾的面就上桌了。
大姐说:“等一大家子人都有空了,我就把他们都叫过来,一起拍抖音”。
也许,一家人在一起的意义已经胜过了其他的任何事情,幸福的人做出来的食物,也充满了幸福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