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荔”示范园工作人员在操作无人机对荔枝树进行喷水洒药。
汕尾日报记者施辰亮摄
智能“加盟”管理精准
无人机盘旋果园上方喷水洒药、除草机器人在草地里来回“跑”,空气土壤温湿度传感器、摄像探头等“士兵”无声守护果树,掌握着园里的“风吹草动”……记者走进“妙荔”示范园,一幅高科技耕作场景映入眼帘,原来高价荔枝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妙荔”示范园位于海丰县赤坑镇茅铺村内坑片区,是深圳市创新盈科技有限公司海丰分公司在汕尾的首个基地项目,种有“妃子笑”“凤山红灯笼”等优质品种。别看这个果园面积才150亩,这里面却有设备房、复合微生物氨基酸发酵房、人工气候室、水肥植保一体化系统控制室等现代化配套设施,引进了果园综合管理机、高效碎枝机等设备,实现高效管理。由于智慧农业的“加盟”,该园荔枝的品种价值不断发掘、品质进一步提升,产能、销量和售价也不断提高。
“这些都是今年的订单,比去年多。去年‘红灯笼’售价是80元/斤,今年卖到了90元/斤,最远卖到了内蒙古,非常受欢迎,回头客很多。”在果园办公室,深圳市创新盈科技有限公司海丰分公司总经理连国荣喜笑颜开。他指着电脑上运行着的各类自主研发系统,自豪地向记者逐一介绍着。“这是智能物候监测系统,每半小时收集一次数据,记录了3年来果树的生长环境参数,包括温湿度、用水用电量以及空气质量等环境数据,以便指导栽培。这是AI人工智能荔枝生长状态识别系统,能自动精准识别荔枝生长状态及问题,譬如在花芽分化期,能准确分辨花芽和叶芽,实现精准管理,也能降低人工成本。这个商城是我们针对高端客户群开发的,客户下单后,我们在后台看到就开始采摘发货。”
科技“添翼”品质升级
为了有更直观的感受,连国荣带着记者参观了整个果园,一边看,一边聊起他的故事。“干这一行对我来讲就是再次创业,我们公司原本是从事IT行业的。”连国荣笑称。几年前,在深圳市龙岗区对口帮扶海丰县的号召下,作为龙岗企业家,他来到海丰为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
“我们不是一开始就做荔枝这一行的。”连国荣回忆称,当时,他结合自身在IT领域的丰富经验和优势,想从电商这方面着手,但发现汕尾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推广难度大,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何不从源头上想办法?连国荣灵机一动。于是,对农业一窍不通的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种荔枝!
秉承提升海丰荔枝产业的初衷,2017年,连国荣在海丰办起了企业,成立深圳市创新盈科技有限公司海丰分公司。4年来,连国荣专心投身智慧农业,围绕壮大荔枝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做了不少探索尝试。第一是改种。通过高接“凤山红灯笼”等良种,使得原有荔枝产品品质得到大幅度提升。第二是栽培。在荔枝生产过程中,充分运用绿色生产技术,比如,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草生等栽培方式,增加土壤肥力。通过自家发酵房生产的氨基酸,“妙荔”示范园种出的荔枝酸甜适中、口感清甜、果实饱满。数据还证明,这里出产的荔枝的氨基酸总含量是普通荔枝的4到7倍,尤其是鲜味氨基酸和药效氨基酸含量更高。第三是销售。以新零售为主,开拓电商、直播等渠道,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供个性化、可视化的深度服务,构建多样化的消费生态。
运营“尝鲜”果园增值
走进果园,林金利和郑健成正顶着烈日操控着植保机器人浇水、施肥、除草。这两个二十五六岁的小伙子,是“妙荔”示范园的管理员。刚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毕业,他们就成了果园股东。两年前,林金利和郑健成在果园的实习期结束,连国荣就把公司的部分股份给了他们,让他们安心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天空放飞梦想。
果园内有50多棵挂着“身份证”的“有主”荔枝树。连国荣介绍说,一方面,通过认养形式,“买主”可以参与到果树的生长过程中来,通过果园发去的图片、视频、用药记录等生长报告,了解果树的生长,激发热爱大自然、关心农业的热情。另一方面,“认养”相当于提前销售,减轻了以往销售渠道过窄的烦恼。
连国荣在品牌建设上也下了很多功夫。比如,公司打造的品牌“盈荔”入选了“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获广东省“粤字号”农产品称号、获“汕尾市名牌农产品”称号等,并拿到了汕尾市首个《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资格。
此外,创新盈公司与汕尾市隆兴源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建设可塘镇上达村250亩荔枝多品种展示园暨采穗资源圃,探索通过土地流转的经营模式,与农户、村委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增加农户和村集体经济收入,共享发展成果。
从种园、绿色栽培房,到加工厂、新零售销售全覆盖,连国荣在敢闯敢试的同时,也乐于帮助果农提升荔枝整体品质,希望通过示范带动汕尾荔枝产业转型升级,带动果农增收。
“做现代农业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又提高生产效率。举个例子,在赤坑镇请人要250元/天/人,农忙时还请不到人,而深圳市人工费用才180元/天/人。如果农业的机械化利用率提高了,那就能有效解决劳动力问题。”连国荣说:“乡村振兴,产业为先,用工业方式管理农业,用商业模式经营农业,用科技力量支撑农业,我认为,农业大有可为!”
记者手记
连国荣的再创业发展之路,是工业化思维改写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生动实践。他将传统果园打造成为高经济效益、现代化果园,让智能设备与信息技术为荔枝种植全面赋能,为汕尾荔枝产业转型升级蹚出一条可参考、可复制的发展路径。
荔枝产业作为我市传统农业,改革开放前就有一定种植规模,当前全市荔枝种植面积25.2万亩,是粤东地区第一大产区,然而由于种植方式落后,品种结构不合理,品质良莠不齐,产业产值较低。今年,我省制定印发《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要擦亮荔枝“金字招牌”。若我市抓住此次机会,调整优化荔枝生产结构,打造独有的荔枝名特优品牌,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一定能以荔枝产业“小切口”推动农业产业“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