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民生热线:18272211111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716-8445200
华中农高区是科技部2013年批准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省级重点项目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的“一号工程”。
2014年下半年,华中农高区规划道路规划道路36条,其中:主干道3条、次干道2条、支路31条、延长路1条。经过征求当地群众、太湖农场、荆州区地名主管部门意见后,市城乡规划局向市地名委员会上报了命名方案,今年5月,市地名委员会召开会议对方案进行了审查,市地名办根据会议审查意见,组织市、区两级民政、规划、华中农高区和地名专家进行了修改完善,7月,市政府批准了命名方案。昨日,市地名委员会正式予以公示、公告。
神农大道——中心城区第一条快速路
城市快速路现取名神农大道,主要考虑神农氏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而荆州是鱼米之乡,农业大市。故取名神农大道。
太湖大道、马跑泉路、桃花溪路——传承当地文化
该区从传承和挖掘本区域地名文化的角度,命名了:太湖大道、高沙路、三红路、王台路、高台路、马跑泉路、桃花溪路、莲花屿路、八岭路、梨园路、桃园路、一里桥路、黄台路、牌坊路、玉沙路。
同时,还展现华中5省友情。因华中地区是我国大地理分区之一,含湖北省、湖南省、河南省、江西省、安徽省。华中农高区道路规划命名充分考虑了大地理分区的特点,以武汉、长沙、南昌、合肥、郑州5个省的省会城市,命名了5条道路,预示着华中农高区的农业高科技成果向华中5省幅射。
农高大道、高科路、乐居路——展农高区特点,关系民生福祉
另外,华中农高区是科技部2013年批准的66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之一,有些路名也体现华中农高区的特点。围绕“农高”这一特定含义,命名了:农高大道、高科路、兴业路。
联系民众生活命名了:乐居路、雅居路、景苑路。
以本市所辖政区命名了:金松路、银公路、玉石路、江陵路。
延伸荆秘路。该路段与荆密路相连接,走向一致。(记者王子瑶聂成茹通讯员聂显涛)
荆州新闻网消息(记者张新)今年以来,华中农高区建设开始提速。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路网格局正逐步形成,招商引资来势较好,华中农业大数据中心、三辉麦风等项目落户农高区,农高区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一个“农高产业集聚区,四化同步生态城”正在荆州城西加速崛起。
再过5个月,全长910米的农高大桥就将建成通车。今天(7月20日)上午,记者在农高大桥施工现场看到,双向建设的桥面之间只差十几米的距离,预计到今年11月,全长176米的主桥就将合拢。
据了解,农高大桥桥宽31.5米,双向六车道,工期18个月,投资2.1亿元,目前已经完成总投资的80%。
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农高区发展的重点任务。目前,农高区开工建设道路18条,总里程32.5公里,其中太湖大道、农高大道等22.75公里的主次道路建成通车。30公里的通信管群工程建设完成。太湖水厂一期扩建工程建设接近尾声,区内31.2公里排污管道已全部建成。21万平方米的一期还建房主体工程全部竣工,拆迁居民即将乔迁新居。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招商引资的不断推进,一批大项目扎堆落户农高区。由辽宁禾丰牧业公司投资5.2亿元建设的荆州禾丰农业科技工业园,将主要进行特种水产、畜禽饲料生产以及淡水鱼深加工。目前,园区一期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整个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生产特种水产、畜禽饲料20万吨,年加工水产品10万吨,年销售收入20亿元。
近年来,华中农高区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的“生命线”,紧紧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农业生产、农业生物科技、农业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等“六大产业”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先后赴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引进了一批龙头企业在农高区投资兴业。
据了解,华中农高区2015年计划完成投资5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亿元,产业投资30亿元。下一步,农高区将加快推进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开工企业建设步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力争引进3至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确保10至15家落地企业开工建设,为农高区产业发展集聚后劲。
【延伸阅读】
另据《湖北日报》2015年7月3日报道:
高科技项目落户华中农高区一座生态新城渐崛起
资料图
湖北日报讯记者赵峰通讯员肖志峰黄托实习生马超颖
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破落的村庄,老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也仅能解决温饱问题;
现如今,数十个高科技项目落户,逾百亿元资金投入,一座现代化的新城雏形初现。
近日,记者来到华中农高区,探寻这座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发展的生态新城快速崛起之路。
借力区位优势
打造淡水渔业航母
荆州,著名的鱼米之乡。“我们这里已经连续20年排名全国淡水渔业产量第一。”骄傲写在了华中农高区管委会主任助理杨从国的脸上。可这种表情只持续了几秒钟,他感慨道:“以前的模式就是渔民养鱼,小贩到池塘边收购,再运到城区销售。都知道荆州的鱼好,就是形成不了产业。”
不过,这种局面即将成为历史——一座国家级淡水产品交易中心已初露端倪。
这一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1553亩的国家级项目,将要打造冷链仓储物流中心、渔业文化展示与旅游观光中心(渔博馆)、专用渔政码头运输中心、农机农具交易中心四大核心功能区。
投资方中盛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松说,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淡水产品年交易量200万吨、年交易额300亿元,年利税2.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目前,指挥部办公楼、招商楼已交付使用,2016年底主体工程完工。
杨松介绍,他们将突破传统农产品市场的营销模式,运用互联网思维方式,以大数据营销为“魂”,以物联网技术为“骨”,以个性化服务为“肉”,打造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特色化、一体化营运模式,市场经营商家同步拥有实体现货交易门店和网上交易平台。
政企融合创新
探索壮腰之路
不到三年,华中农高区从无到有、迅速崛起。这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奥秘?答案是政企融合创新机制。
华中农高区由荆州市政府和省联发投集团合作共建,因此农高区管委会和农高投公司合署办公,切实保障各项工程建设的加快推进。“这种融合形成了机构精、体制活、管理特、运转快的管理体制。”农高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宜孝介绍,在融资工作中,采取借壳融资、土地储备贷款、名股实债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强资金运作,切实保障了农高区建设发展的资金需求;而在争取政策支持中,政府职能部门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另据《湖北日报》2015年1月12日报道:
荆州规划城北快速通道连接华中农高区和新飞机场
记者昨从市城乡规划局获悉,荆州正在规划城北快速路,这是全市首条快速通道,西起华中农高区迎宾大道,东止飞机场新址。
主管:中共荆州市委宣传部中共荆州市委外宣办荆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