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新政:返乡下乡创业有利好
小微企业最高补贴2万元到2020年我市扶持返乡下乡自主创业2万人
昨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农委就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了介绍和解读。据介绍,为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见》提出了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即到2020年,扶持返乡下乡人员成功自主创业2万人,带动就业20万人;培训国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青年农场主4000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6万人,发展农民田间学校200处;创建市级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100个。
◆到2020年,扶持返乡下乡人员成功自主创业2万人,带动就业20万人;
◆培训国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青年农场主4000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6万人,发展农民田间学校200处;
◆创建市级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100个。
围绕“培育创业创新主体”,在组织形式、合作形式和发展方向上做出了更为明确的指引;围绕“放宽市场准入”,制定了更加优惠的地方性政策;围绕“强化创业培训”,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培训计划和目标;围绕“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提出了“三个延伸”的创新举措;围绕“加大财税政策支持”,明确了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的补贴标准。特点:目标明确以人为本
《意见》在理念上将“共享”贯穿始终,在目标设置上突出“以人为本”,在措施制定上找准服务本位,立足融合发展扶持创新创业。据介绍,推进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既是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增收的需要,如何让农村居民在农业农村的发展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效益,是贯穿《意见》全文的核心理念。《意见》强调,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对于如何落实“共享”理念,又特别强调要突出发挥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和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重要作用,探索农民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利益共享机制和实现机制。《意见》围绕鼓励返乡下乡人员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农村电商和新产业新业态等内容,提出具体的阶段性目标,即到2020年,扶持返乡下乡人员成功自主创业2万人,带动就业20万人;培训国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青年农场主4000人,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6万人,发展农民田间学校200处;创建市级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100个。
内容:支持政策有五大创新点
《意见》提出了拓展创业创新领域、培育创业创新主体、搭建创业创新平台、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人员培训、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改善金融服务、加大财税政策支持、落实用地用电保障政策、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等10方面具体措施。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办《意见》的基础上,我市立足本土优势突出地域特色,此次出台的创业创新支持政策具有5大创新点:围绕“培育创业创新主体”,在组织形式、合作形式和发展方向上做出了更为明确的指引;围绕“放宽市场准入”,制定了更加优惠的地方性政策;围绕“强化创业培训”,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培训计划和目标;围绕“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提出了“三个延伸”的创新举措;围绕“加大财税政策支持”,明确了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的补贴标准。
组织形式:组团发展网上创业
在组织形式上,鼓励通过聘用管理技术人才组建创业团队,与其他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组建现代企业、企业集团或产业联盟,共同开辟创业空间。在合作形式上,提出探索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形式,培育一批产权清晰、利益共享、机制灵活的创业创新共同体。在发展方向上,则更多建议返乡下乡人员探寻发展网上创业,鼓励、支持、引领他们参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
政策:开通绿色通道
创业培训:办农民田间学校100处
在强化创业培训方面,以加快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契机,实施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现代农业人才培训计划、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工程、青岛市大学生创业培育“海鸥行动”。对涉农院校、培训机构和各类园区、农业经营主体等,提出了鼓励、支持开展返乡下乡人员培训的相应措施。初定目标是每年培训国家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青年农场主1000人以上,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1.5万人,新发展农民田间学校100处。
技术支撑:推进农村宽带升级
在强化信息技术支撑方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延伸、信息服务延伸、市场服务延伸。推进农村地区宽带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发挥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在助推创业创新中的作用,加快“互联网+”政务服务、益民服务、现代农业、电子商务、普惠金融等向农村地区延伸。鼓励信息服务、电子商务提供商面向返乡下乡人员开发信息应用软件,提供生产和信息技术培训、农资配送、农机作业等农业社会化服务,指导开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观光农业等网上营销,开展全市农民用网推广活动,利用创业创新大赛、创客论坛等多种形式,培育一批农村电商“新农人”。开展农产品价格分析预警,完善农产品价格分析机制,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对接。支持返乡下乡人员按照政策要求,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创业创新。
财税支持:符合条件的给万元补贴
在加大财税政策支持方面,将创业创新项目纳入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范围,符合财政补贴政策的,按规定给予政策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返乡下乡人员纳入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推广服务、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加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等各类财政支农项目和产业引导基金扶持范围。《意见》明确规定,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给予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创办小微企业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按规定给予最高2万元一次性小微企业创业补贴;创业带动就业符合条件的,按照每个岗位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对返乡下乡人员创办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好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
返乡创业让农村“人尽其才”
我市连续四年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9万多人新建农民田间学校45处
从我市现状来看,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战略部署,全面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互联网+”“国际+”“标准+”等形式,大力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产城一体、产管结合、集约高效、开放融合、环境友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至3168家,年产值1300亿元;益农信息服务站累计建成642处,年交易额过千万的农村电商企业10家,现代农业物联网应用园区26个,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亿元;规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737家、占全省12%,农业节会80余个,年营业收入约342亿元;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1915家、百亩以上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6506家;我市连续四年将新型职业农民技能证书培训列为市办实事,新建农民田间学校45处,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9万多人,为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市正处于推进农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意见》的出台,对于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汇聚强大的工作合力,深入推进创新、创业、创客,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能和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黄岛小伙尹志钦
不进名企做农夫专卖家乡土鸡蛋
大学毕业回家卖鸡蛋
尹志钦是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2013届的毕业生,就读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他,本来可以跟同学一样,进入房地产公司从事测绘、投资管理等工作。但大学时代担任过互联网社团产品经理的他,却对互联网行业情有独钟。毕业那年,尹志钦拿到了进入行业巨头百度工作的机会,但是在反复考量后,他最终选择了自己同样感兴趣的电子商务行业,进入德邦物流山东分公司,作为新人一入职就拿到了不错的薪酬。
还想继续扩大规模
创业之初没有交通工具,所有的鸡蛋都靠尹志钦和自己的小伙伴进城配送,公交车成了他们的物流工具。最累的一次,尹志钦坐了300多站公交,才把几单全部送完,当天光公交车费就花费了100多元。
现在,尹志钦已经从原先的售卖山鸡蛋扩展到了各种水果,一般不囤货,而是客户网上下单后再进行采购、发货,保证货物的新鲜度。配送方式也从最开始的上门配送转到了同城快递。“我现在做得马马虎虎,一年营业额大概有几百万元,但是我觉得还不够。”尹志钦说,他还想继续扩大规模,想让自己的创业路走得更远,做得更大。
即墨市移风店镇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主任孙正琰
昔日下岗职工今成电商大老板
从下岗职工到电商老板,从几千元启动资金到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从几个人的小公司做到拥有员工100多人的大公司,从居无定所发展到写字楼、培训中心、生产车间一应俱全,这是青岛淘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即墨市移风店镇农村电商服务中心主任孙正琰的创业路。
从下岗职工到电商老板
孙正琰出生在即墨移风店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家乡就在大沽河畔,父母都以种地为生。小时候的孙正琰活泼好动,喜欢钻研,对机械一类的事情特别感兴趣。20岁那年,他终于完成自己儿时的夙愿,入职到青岛纺织机械厂成为一名机械工人。但是2001年,孙正琰成为下岗职工中的一员。凭着一股子闯劲和勇于尝试和冒险的精神,孙正琰在十余年中经历了大大小小数次创业,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实践经验。
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
2015年7月,在移风店镇党委政府指导帮助下,青岛市首家镇级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即墨市移风农村电商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孙正琰担任服务中心主任。
截至2017年3月,移风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已经免费培训当地农民、大学生创业人员1400多人次。培训人员都有了自己的淘宝店铺,自己家生产的无公害农产品也通过互联网上了城里人的餐桌。为解决产品物流费用和时效问题,孙正琰又多方联系快递公司寻求合作,把快递价格讲到最低,同时在电商服务中心购置了大量包装机器和材料,为农产品的发货包装提供便利。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目前移风店镇已有97户1000余村民加入网上淘金行列,实现年交易销售总额上亿元。(记者王建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