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村企协作点燃“科技引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横坎头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型生产力。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出部署,明确了新型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方向。作为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型生产力形态,农业新质生产力能够推动传统生产模式的根本性变革,释放生产要素的强劲活力,从而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因此,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当下的重要议题,也是浙江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点。然而,现代科技在嵌入传统乡土的进程中却面临资本供给短缺、生产实际脱节、发展模式同质、生态价值代偿等现实症结,从而阻滞农业的结构性跃升。因此,为纾解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转型阵痛,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回信中“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的殷切期望,在党建引领下以村企协作模式点燃“科技引擎”,蹚出一条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的“共富之路”,从而为后发性乡村地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的“横坎头经验”。

二、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现代化的“横坎头实践”

2023年初,“浙东红村”横坎头村党委与国内半导体龙头企业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开展党建联建,采取“企业+股份经济合作社”机制,由横坎头村提供土地、劳动力,江丰电子关联企业宁波蔚蓝智谷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提供资金、设备、技术并负责管理运营,共同打造集现代化、标准化、智能化于一体的无土栽培种植基地——“红芯”植物工厂。这座植物工厂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颠覆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与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从而将党建引领的组织势能有效转化为强村富民的经济动能,成为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诠释。

(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现代化以现代科学理论为基础,表现为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经济管理方法在农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红芯”植物工厂依托自主研发、生产、组装的设施设备及核心技术,打造了设施设备区、营养液控制区、温度控制区、清洗区、种植区五大智能联动分区。通过五大核心技术优势,实现了蔬菜作物一年四季工厂化量产,并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完全不使用一滴农药,确保了绿色安全的品质:突破季节限制的全人工光育苗系统,科学控制植物根部生长温度的NFT浅液栽培系统,避免滋生病虫害的模块化管理,确保蔬菜生长达到最佳营养配比的营养液配方,达到丰富口感的番茄和黄瓜培育技术。这些技术创新使“红芯”植物工厂每年持续生产19至20茬蔬菜,年产量高达360吨,可实现1500万元的年产值。这走出了一条装备智能化、管理精准化、生产规模化、资源持续化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实现了农业提质增效与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

(二)以品牌塑造为机制,延长产业价值链条

农业品牌塑造是强化消费者心理认知、扩大农产品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从而延长产业价值链条、增进发展效益。“红芯”植物工厂成功塑造了“味好蔬”安心安全的水培蔬菜品牌,成为三江、华润、家家福、盒马等数十家连锁商超和社区生鲜店的供货商。同时,还吸纳了百余位年卡会员客户,辐射到江浙沪等区域。2023年在“迎亚运·享美食”食材对接会上,“红芯”植物工厂凭借“味好蔬”品牌的菠菜、茼蒿、青菜拼盘,成功争得了进入亚运会餐桌的“入场资格”,接受来自全世界的检验。在先进的生产技术赋能下,创造了优良的生长环境。“味好蔬”以“定时、定量、定品质、定规格”的品牌特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口碑。这为“味好蔬”拓展市场空间,延长产业价值链条奠定了坚实基础,实现了现代生产优势向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转化。

(三)以大食物观为引领,优化产品供给结构

大食物观是全方位利用耕地、海洋、动植物、微生物资源开发人体可摄入食物的理念,内涵大资源、大食品、大营养等特征。“红芯”植物工厂以大食物观为引领,遵循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推进产品的优化升级。其一,水培技术的应用突破了传统种植方式对土壤的依赖,同时薄膜联动温室数字控制系统的运作实现了光照、空气、水分的集约化利用,提升了蔬菜种植密度,从而拓展了农业生产空间,体现了“大资源”理念。其二,“红芯”植物工厂可种植的实验品种多达70余种,覆盖小菘菜、板蓝根、莱菔等叶菜类作物以及青瓜、番茄、草莓等瓜果类作物,这与大众从满足温饱的基础需求向多元化膳食需求转型的趋势相契合,致力于构建“大食物”体系。其三,灌溉用水取自于水源保护地,经过滤后用于蔬菜种植,加之农药化肥的零使用,使“红芯”植物工厂生产的农产品无重金属、无农药使用,符合绿色有机标准,这是对现代文明病盛行情境下大众健康膳食需求的回应。

(四)以绿色发展为路径,增进生态环保效能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农业新型生产力发展必然以生态可持续作为核心要义。横坎头村推行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EOD),通过“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设“红芯”植物工厂,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因此,“红芯”植物工厂自成立便始终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水培生产的运作模式避免了土地的硬化,使得厂房所用土壤随时可以复垦,从而保障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二,智能管理下的薄膜联动温室防止了病虫害的侵扰,从而杜绝了农药的使用。同时,按照植物生长需求配比营养液的操作工艺也避免了化肥的施用,实现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其三,智能感应、精准管控、循环利用等高新技术赋能模式的运作,促进了蔬菜作物的集约化种植,提升了农业要素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了资源的节约。

(五)以人本理念为核心,保障农民主体地位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发展的根本目标,而劳动者也是生产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由此,以人为本便成为农业新型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要求。一方面,“红芯”植物工厂注重培育农民的发展能力,吸纳农民参与车间管理、产品包装、推广营销等生产全过程,并给予较为丰厚的报酬。截至目前,作为浙江省数字赋能共同富裕的典型案例之一的“红芯”植物工厂已为30余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平均年增收6万余元。另一方面,“红芯”植物工厂采用“村集体+农民+企业”的合作模式,成立联营公司。村集体通过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换取公司股份,构建“村民挣薪金、资产得租金、产品赚货金、入股分红金、管理取真经”的“红芯绿业·金色共富”模式。自2023年4月以来,“红芯”植物工厂已带动村集体增收30万元,有效实现了农民的普惠共享发展成果。

三、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对策建议

“红芯”植物工厂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实践,由此探索而来的“横坎头实践”可为其他地区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可资借鉴的现实经验。

(一)以市场机制为行为理路,焕活乡村本土生产要素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增进新型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这就要求遵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一方面,探索村企联营模式,推动村集体与企业合力孵化共富工坊、集体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企业通过种苗供给、技术指导、设施改造、销路开拓等服务,激活乡村土地、劳动力等本土生产要素,从而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市场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健全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交易体系,打造专门的交易平台,拓展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质押等方式流转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并完善资格审查、风险防范、信息公开等制度保障,推动农村产权流转改革。

(二)以政府调控为总体引导,保障有效资本供给支持

(三)以产学研用为系统过程,促进科技创新高效转化

(四)以农业强国为宏观愿景,推动战略布局深度嵌入

(五)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实现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宗旨赋予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农民本位属性,决定其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催生发展成果普惠共享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以培育农民劳动素养提升其发展能力。摒弃传统刻板的理论灌输,推行情境式教学,在生产车间、田间地头、科研基地等场景展演技术的实际应用,促进成果转化,同时吸纳农民参与器械使用、装置操控等实践环节,以亲身体验强化技术培训效能。此外,采用示范引领方式,从乡贤能人中选拔产业带头人,成为先进技术的先行采纳者,探索现代科技在传统乡土中的转译路径,形成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农技推广格局。另一方面,以保障农民发展权利增进其成果收益。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基层民主载体,构筑农民参与产业规划决策、村办企业事务管理、集体资金使用与产权流转程序监督等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事项的阵地。此外,健全产业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资产入股获股金、集体经济分红金、务工就业获薪金、承包经营获劳金这“五金”模式的构建,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赵景阳,郭艳红,米庆华.广义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与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1):28-31+46.

[2]毛瑞男,邢浩特.大食物观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路径研究[J].学习与探索,2024(2):127-135.

[3]樊志远,孙云舒.论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价值意蕴与实践要求[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68-75.

作者简介:

邵慧,新闻学博士。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讲师、新闻传播学院共建办主任、现代传播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主持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常规课题“无障碍传播中口述影像的解说文本创作与声音景观建构研究”。

THE END
1.推动农业企业创新发展让“头雁”飞得更高更快“头雁企业”应在带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保障食品安全、保障用工合规、农民多途径增收、农村产业繁荣以及参与农村慈善事业和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作为,发挥头雁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头雁企业”还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及时报道自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光荣事迹,通过舆论宣传和媒体引导,推动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履行社会https://economy.gmw.cn/2024-01/30/content_37121096.htm
2.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专题培训班浙大方案/课程/计划创新创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动能,人才是创新创业的核心要素。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饱含乡土情怀、具有超前眼光、充满创业激情、富有奉献精神,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的乡村企业家。近年来,农村创新创业环境不断改善,涌现了一批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成为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仍存在总量不大、层次不高、带http://zdpx.zju.edu.cn/zfpx2_1_8277_404.html
3.农民创新(精选十篇)值得注意的是, 样本人群的创新行为较少受官方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启发,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农村科技推广工作的力度不够, 或其与农村现实需求之间存在脱节。 (2) 创新的外部支持。 样本人群所获得的外部支持大多集中出现在农民创新的中后期, 而最需要支持的初期则较少受到关注。27%的候选人曾在其创业的初期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x5v912m.html
4.国网苏州公司:党建引领产业创新提振农村经济国网苏州公司: 党建引领、产业创新提振农村经济 现代快报讯(记者 朱健)4月26日一早,“第一书记”杨建华像往常一样,到村里的茶园开始了每天例行的“巡山”,这已经是他来苏州吴中区金庭镇衙甪里村的第四个年头。四年里,杨建华与村民一起干事创业,带领村民摘掉了衙甪里村作为苏州市“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的帽子https://www.xdkb.net/p1/177474.html
5.“大”与“小”的携手并肩!清远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有妙招作为项目承办单位,腾讯SSV为村发展实验室项目负责人陈晶晶介绍,清远乡村小微企业创新发展项目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就是首次搭建了国内最顶尖的特色产业技术专家与最基层的乡村小微企业之间的系统化方案,探索实现“一企一策”的科学绿色发展。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表示,期望通过项目,清远每个特色产业都能有至少一个堪当“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1/12/c8292421.html
6.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6月11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为加快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建设,推进各类创新要素在聚集区集聚,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撑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我省启动实施2024年度秦创原产业创新聚集区“四链”融合项目征集工作。根据《秦创原创新[更多详细] 汉滨开展2024年http://www.akxw.cn/s/2021qc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