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观察保供稳价有信心

今年以来,受原料成本上涨、国际价格走强、工业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国内化肥价格增长过快。为保障全省化肥稳定供应,陕西省一方面做好煤炭等原材料的保供工作,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部署,继续释放煤炭有效产能,组织各类在产煤矿提前做好生产接续安排,督促已核增产能煤矿和在建煤矿加快建设进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稳定煤炭生产供应。另一方面推动化肥使用减量增效示范,制定印发了全省2021年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方案,在西安市鄠邑区等13个县区实施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每个县区建设2个以上示范区,累计示范面积不少于2万亩,示范区配方肥到位率达到8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3%以上。

二、环保帮扶,维护生产平稳运行

为保障陕西省内化肥市场生产平稳运行,陕西省认真执行环保、能耗双减等工作,支持A、B级化肥生产企业按民生保障类企业管理,并在秋冬季重污染天气期间自主减排。对省内化肥生产重点企业申报A级企业进行现场帮扶,保障省内化肥企业正常生产。在落实双减工作中,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帮助化肥生产企业与省内煤炭供应企业和省外磷矿企业协调,优先保障化肥生产煤炭供应,确保化肥生产正常。

三、降本严监,维持市场价格稳定

为维持化肥市场价格稳定,保障百姓口粮安全。陕西省从降低成本、加强市场监督两方面入手,聚焦重点、持续发力。一是降低农用化肥铁路运输成本,认真落实《国铁集团关于明确农用化肥铁路运价优惠有关事项的通知》,及时修订实行铁路优惠运价的农用化肥品类目标,更新货运收费程序,要求各单位在营业场所显著位置公示,严格执行新的运价优惠政策,全面保障化肥运价优惠政策落实落地。2021年1-9月完成化肥发送154.2万吨,同比增加25.2万吨,增幅19.5%。二是打击哄抬化肥价格与假冒伪劣行为,制定了《陕西省农资打假专项斗争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将打击哄抬价格、串通涨价、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作为优化市场价费环境,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近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组织召开农资保供动员视频会,启动奋战200天全力做好今冬明春农资保供工作。

会议指出,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供应状况直接关系着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农民增收。今年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波动发生,农资保供流通难度加大。受罕见秋汛影响,近1亿亩小麦晚播,明年春季增施肥促弱苗任务较重。为积极应对灾情、疫情对农资保供和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技中心成立今冬明春农资保供专班,定期调度农资到位情况,及时会商供求形势、价格变化,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会议要求,各地要充分认识做好今冬明春农资保供工作的重要意义,围绕种情、肥情、药情“三情”,突出生产、流通、使用“三个环节”,紧扣冬季、春耕春管、三夏生产“三个季节”,明确责任、主动担当,分季节、分环节抓好落实,着力实现保“菜篮子”供应、保夏粮丰收、保秋粮打好基础的“三保”目标。

会议强调,今冬明春农资保供的任务艰巨、不容有失。要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工作“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主线,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做好信息报送,全力奋战200天,扎实做好今冬明春农资保供工作,有力保障今冬明春农资供应。

云南、黑龙江、河南、四川等省做了交流发言,全国农技中心种业监测处通报了种子生产供需情况,肥料技术处、肥料质量监测处、节水农业技术处、种业监测处、农药药械处主要负责同志和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

央广网北京12月6日消息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其中,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加191亿斤,增长1.9%。

一、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295万亩,增长0.7%

2021年,各地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扶持力度,支持复垦撂荒地,开发冬闲田,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64亿亩,比上年增加1295万亩,增长0.7%,连续两年实现增长。

(一)玉米、小麦播种面积增加,稻谷略有减少。2021年,全国谷物播种面积15.03亿亩,比上年增加3320万亩,增长2.3%。去年以来,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种植效益提高,农民种植玉米意愿增强,全国玉米播种面积达6.50亿亩,比上年增加3090万亩,增长5.0%。受播期土壤墒情适宜和种植效益趋好等有利因素影响,小麦播种面积3.54亿亩,比上年增加283万亩,增长0.8%,扭转了面积连续4年下滑的势头。稻谷播种面积4.49亿亩,比上年减少231万亩,下降0.5%。

(二)豆类面积下降,薯类面积稳中有增。2021年,全国豆类播种面积1.52亿亩,比上年减少2209万亩,下降12.7%。其中,大豆播种面积1.26亿亩,比上年减少2200万亩,下降14.8%,主要是由于大豆收益与玉米相比较低,农民种植意愿减弱。全国薯类播种面积1.10亿亩,比上年增加184万亩,增长1.7%。

二、粮食单产增加4.8公斤,增长1.2%

2021年,虽然河南等地极端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西北陕甘宁局部地区阶段性干旱,秋收时期华北和黄淮海地区出现连阴雨天气,对部分地区秋粮产生一定影响,但全国主要农区大部分时段光温水匹配良好,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粮食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同时,高产作物玉米播种面积扩大,占粮食作物比重提高,促进粮食单产增加。粮食产量实割实测抽样调查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产38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4.8公斤,增长1.2%。

(一)小麦、稻谷单产增加,玉米略减。2021年,全国谷物单产421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1.4公斤,增长0.3%。其中,稻谷单产474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4.6公斤,增长1.0%;小麦单产38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4.6公斤,增长1.2%。受河南等黄淮海地区洪涝灾害影响,全国玉米单产419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减少1.7公斤,下降0.4%。

(二)豆类单产下降,薯类微增。2021年,全国豆类单产129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减少2.1公斤,下降1.6%。其中,大豆单产130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减少2.3公斤,下降1.8%。全国薯类单产27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0.5公斤,增长0.2%。

三、粮食总产量增加267亿斤,增长2.0%

2021年,夏粮和早稻产量分别为2919亿斤和560亿斤,分别比上年增加62亿斤和14亿斤;秋粮产量10178亿斤,比上年增加191亿斤。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

(一)稻谷、小麦、玉米产量均实现增加。2021年,全国谷物产量12655亿斤,比上年增加320亿斤,增长2.6%。其中,稻谷产量4257亿斤,比上年增加20亿斤,增长0.5%;小麦产量2739亿斤,比上年增加54亿斤,增长2.0%;玉米产量5451亿斤,比上年增加238亿斤,增长4.6%。

(二)豆类减产明显,薯类产量增加。2021年,全国豆类产量393亿斤,比上年减少64亿斤,下降14.1%。其中,大豆产量328亿斤,比上年减少64亿斤,下降16.4%。全国薯类产量609亿斤,比上年增加11亿斤,增长1.9%。

(三)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对增产贡献较大。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有27个粮食增产。其中,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合计增产达188亿斤,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70.3%。新疆、安徽、湖南、四川、山东均增产10亿斤以上。受极端强降雨影响,河南灾情严重,减产56亿斤。

THE END
1.加强农资监管农民安心生产农村内参更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坑骗农民购买伪劣农资的新花样,给打击假劣农资销售违法行为带来了新挑战。 在河南鄢陵县市场监管局查处的一起销售不合格农资案中,当事人宣称其所销售的肥料能够化解土壤板结,“可享受技术指导跟踪服务”“享受国家相关的惠农政策”等内容。经核实,这些内容均为随意编造。至案发时,当http://nc-nc.org.cn/show-175935.html
2.直播火了村超电商甜了生活丨榕江县“三新农”助推乡村振兴观察通过电磁波的牵引,“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直播变成新农活”。“三新农”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激励着榕江县人民变身践行“三新农”的“新农人”,勇闯短视频和直播风口,闯出了一条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新路。 https://swj.qdn.gov.cn/ztzl/qdnzxmtdsxsb/202309/t20230914_82395818.html
3.猪肉价格:最新消息与我们的日常观察农资资料猪肉价格:最新消息与我们的日常观察 最近走在菜市场,发现买猪肉的人明显少了,这让我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错觉。毕竟,在过去的日子里,猪肉可是家庭餐桌上的常客,现在怎么变得如此“冷清”呢? 打听了一下,原来大家都说猪肉价格涨得离谱,买的人自然就少了。这可真是让我大吃一惊,毕竟在我的印象中,猪肉一直是http://nba.bailichun.cn/post/10588.html
4.山东两地应用新型肥料助农增收观察肥料应用191农资人“除共建示范方外,邮企间在物流派送、渠道建设等领域深入合作,能够破除农资流通弊端,有效对接广大农户,是新型肥料推广的创新之举。”山东省邮政分销业务局局长宋承国认为,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邮政配送的环保高效的农资产品,也是邮政服务“三农”的重要方式,可谓一举两得。 https://www.191.cn/m/index.php?c=read&tid=401781
5.中国农资当我们传统农资企业在努力拓展市场进行日常经营的时候,不经意间会看到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邮物流)的身影;当我们还将邮政定义为运送信件、包裹时,中邮物流通过运送农资产品已经进入农资流通领域。中邮物流的出现为农资生产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给传统农资流通企业带来了压力。2007年02期 No.132 14-15页 http://nzkj.cbpt.cnki.net/WKB2/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07&st=02
6.做大做强猪苓产业促进农民稳定增收10篇(全文)二、观察与思考题 4、(1)右图漫画《农村新景》说明了什么?就其中一项请谈谈自己的认识。 (2)阅读上文“背景材料”部分,要想切实做到“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我们必须怎样做?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你准备怎样做? 参考答案: 一、1.A2.D3.B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nedkyt5.html
7.记者观察丨新肥料+新技术春耕一线绿色减排科学生产新肥料新技术 田间服务更有效 农资肥料向优向绿转变,新型环保肥料和新技术的结合,让今年种地更科学有效。 农资肥料向优向绿转变,新型海藻肥、缓控释肥、生物肥等新型环保肥料,今年春耕期间受到青睐。 3月的川东北地区,油菜金黄。剑阁县白龙镇粮油现代农业园区2万亩油菜进入关键管护期。当地在持续做好病虫害防治的基http://m.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xTXlmtzZSwZYvaVdinFr210317
8.观察单产量提升为何是粮食增产重心?为此,探索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挂钩的动态补贴对稳定农业生产成本,保障农户种植收益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今年一号文件还提到,“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胡冰川表示,此项举措标志着我国农业和食品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https://wap.eastmoney.com/a/202402052982472657.html
9.记者观察:高质量农资供给为粮食丰收奠定基础农资打假工作离不开公众的参与支持。一些农业大省已经行动起来,充分利用报纸、网站及新媒体平台,多种渠道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识假辨假常识。很多地方还推动农资宣传下乡进村,强化农民群众维权意识。 总之,就是要树立“一盘棋”思维,把农资打假作为当前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坚决把假劣农资清出市场,让农民用上http://www.e212.com/fund/2024/0319/47236.html
10.供销观察孝昌县供销社送农资下乡3月14日,孝昌县供销社到白沙镇赵寺村举办农资下乡活动。“眼下正值粮食种植时节,送农资下乡活动十分贴合农户农业生产需求。”县供销社主任周杰介绍,举办农资下乡活动旨在服务春耕生产,帮扶困难农户,提高农户种田收益。据了解,此次帮扶的对象为30余户脱贫户和困难农户,涉及水稻等农作物种植面积100余亩。(农村新报通讯员https://news.hubeidaily.net/pc/1153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