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经济)第四章(商业)

唯亭为江南古镇。明中叶以后,由村庄发展为集镇。

明崇祯时,唯亭商业较繁荣,出海贸易者有200余人。据《元和唯亭志》记载,崇祯十七年(1644)唯亭人钱裕鞠合伙120余人前往海外贸易。崇祯末,唯亭人袁某又结伴80余人出海贸易。清代前期,唯亭镇已是“人烟稠密,比屋万家”的大镇,以盛产夏布、毛毯著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沪宁铁路通车,商业日益发展。民国初期,市镇行业齐全,商业较为兴盛,毛毯、丝织业较为发达。

镇下属有悬珠、后戴两个在清中期自然形成的小集镇,各有10多家店铺。民国时期唯亭为吴县第九区驻地,市镇较为热闹,远近闻名。

日伪统治时期,商业经营惨淡,市面萧条。

抗战胜利后,市场复苏,商店恢复;但不久物价飞涨,日用品奇缺,投机活动猖獗,商业经营艰难。至解放唯亭镇有私营店铺262家。

解放后,唯亭区人民政府着手对市场加强管理,打击投机资本,稳定市场物价,对私营商业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政策;发展国营商业,扶持供销合作社事业,组织城乡物资交流,稳定和活跃市场;组织唯亭地区的丝绸经由上海口岸出口外销。先后成立供销合作社、粮食管理所等企业,形成国营、集体、私营3种所有制性质并存的局面。

1953年冬,粮食、食油相继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1956年唯亭镇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商业体制有了重大的变化。国营、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私营个体商贩逐渐减少,商业经营由自由购销逐步纳入计划购销,市场渐趋繁荣。

1958年商业大合并,网点减少,商品流通渠道单一。继而又遇三年经济困难,许多生活必需品和农副产品紧缺,于是实行凭票证定量供应,商业发展呈停滞状态。

1962年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后,商业逐渐恢复。“文化大革命”期间,商业发展受控制,集市贸易被限制,经营特色消失,服务质量下降,市场清淡,供需矛盾突出。

1978年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商业体制改革逐步深化。首先是开放市场,搞活流通;其次是扩大国营、集体企业自主权,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逐步形成以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粮食等系统商业为主体,国营、集体、个体多种经济并存、多种形式经商的商业体系。与此同时私营经济、个体商业得到快速发展,个体经商户迅速增加。

90年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行各业、事业团体大办三产,参与经商。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集体商业纷纷转换经营机制,实行企业、门店个人经济承包责任制,自出资金承包经营。全社会办商,商业竞争激烈,市场呈现繁荣景象。

1999年,唯亭镇各种经济成份组成的大小商店有829家,从业人员1890人,社会商品零售额9135万元。

一、私营个体商业

民国时期,唯亭镇上大多是独资开设的私营个体商店,父子店、夫妻店、师徒店,也有少数是合股的商店,均分布在市镇的上塘街面。经营规模较大的有米行、米厂、油坊、酒坊、糖坊、砖瓦行、竹木行等,其他有南北货、酒酱、糖果、烟杂、布百、中药、五金、鱼肉、地货等店行,还有一些茶馆书场、理发浴室和面饭点心店(见图13)。镇上的作坊一般是前店后坊,加工批零结合。另外还有摆摊、设柜和肩挑手提、串村走巷叫卖的流动小贩与手艺人。

?

1949年底,唯亭镇有大小私营工商业户262户(详见表2-4-1)。唯亭私营企业特点是:大型企业少,资本家少,小商贩多,经营粮食业的多,经销生活用品的多。1953年,粮食购销统归粮食部门经营,私营粮商转业改行。

1955年省、专区、县在唯亭进行商业网点调整试点工作。

1956年1月,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金较大、雇工众多、有操纵市场能力的工商户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对规模不大、小本经营者和小商贩按行业组织起来,组成合作商店或合作小组。当时,唯亭批准公私合营的商铺有45家,经过改组调整组成7个公私合营商店,从业人员111人,其中私方人员77人,职工34人。公私双方各有代表,主持、协商开展业务,管理企业人、财、物。公方委派公方代表,私方确定私方经理。

7个公私合营商店是:

棉布合营商店,由正大、原大、福大、宏大源、天太、天成、聚兴、协成6家布店及2家服装店组成。

百货合营商店,由广仁新、庆凤、志大、祥和、大康、恒祥、宋记7家小百货店组成。

国药合营商店,由寿而康、德生堂、养和堂、泰山堂、问心堂、万春堂、天一堂7家中西药店组成。

南货合营商店,由施正和、大华、曹记、徐义兴、徐义隆、长源、正大协、德大、潘万源9家南北货店组成。

酒酱合营商店,由大隆、万丰、正大协、潘万源、施正和、协昌与3户小酒户组成。

综合合营商店,由义兴砖瓦、源丰竹行、余茂竹行、魏源泰糖坊4家组成。

宝成哺坊。

这7家公私合营企业有资金4.86万元,其中固定资金2.5万元,流动资金2.36万元。

45家店铺参加公私合营后,其余大部分小业主参加合作商店或合作小组,所存14户烟杂、修配店摊,仍为单干。至1958年有些单干店摊又分别合并到手工业组与供销部。以后几经政策与体制调整,个体商业仅保留不满10户,经营零星小量品种的小商品。“文化大革命”期间,进行所谓“割资本主义尾巴”,个体商贩一律取缔。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个体商业迅猛扩大,网点密布全镇。1985年个体经营户发展到190户,从业人员307人,其中市镇25户,农村165户。至1999年底经工商管理部门登记发证的唯亭镇个体经营商业、饮食、服务等行业的有750户,从业人员1650人,资金总额685万元,年营业额2500万元(临时经营、无证经营的摊贩未计数)。

表2-4-1??????????唯亭镇1949年私营商业情况表

行业?

二、国营商业

解放不久,为稳定市场、保障供应,苏州中百公司、吴县烟酒专卖公司、吴县纺织品公司、吴县医药公司等下伸在唯亭镇设批发站(处)。1950年7月,唯亭镇供销社从农村迁至市镇后,中百公司等门市部随即撤销。

唯亭粮食管理所?1955年5月成立,专营粮油的购销业务。

1960年1月改称唯亭公社粮管所。1963年5月按经济区设粮管所,唯亭粮库也随之并入唯亭公社粮管所(唯亭粮库建于1949年11月,为吴县粮食局直属库。1950年7月改为唯亭支库。1951年3月改为唯亭粮食区库。之后又改称唯亭粮库)。

1963年7月开办粮油市场交易所,“文化大革命”时取消。

1969年1月,经济区所改为按社设立的公社粮管所。1969年2月成立唯亭公社粮食系统革命委员会(简称“粮革会”)。1979年2月统一更名为“唯亭乡粮食管理所”。

1992年5月又恢复建立唯亭粮油饲交易市场。

1994年5月划归苏州工业园区后,唯亭粮管所划归镇政府管理。今有办公大楼一幢,地址在镇东市梢,职工76名,下设行政办公室、企管部、后勤部、仓贮部、经营部5个部门和4个粮油供应店、1个饲料供应店,此外还办有饭店、招待所等。

1998年2月,唯亭粮管所荣获苏州市粮食系统1996年~1997年度示范窗口。

唯亭食品购销站?1956年7月成立,次年8月并入供销社为食品门市部。1963年5月与供销社分离,单独组建吴县食品公司唯亭购销站。1978年哺坊划归食品站,下辖跨塘食品组(1985年以乡建站时跨塘划出)。1986年唯亭食品站隶属吴县食品公司,唯亭镇划归苏州工业园区后,1995年7月唯亭食品站划归唯亭镇政府领导。

唯亭食品站站址在镇东街。其屠宰场在西街小桥浜,1982年搬迁于312国道北侧,担负饲养、宰杀生猪任务。购销站主要业务是购销、调节唯亭市场畜、禽、蛋等产品的供应,包括哺坊的苗禽孵化产销。1982年苗禽供应最多达33万羽,有力地支持了唯亭地区养禽事业。

1960年起,为了鼓励农民养猪出售,生猪收购实行奖售工业品和粮食的办法。1964年改为奖售原粮、精糠与奖赠布票。1966年起以斤猪奖斤粮与奖赠布票。1983年奖售停止。

自1963年至1984年,生猪收购与鲜肉供应价格变化较大。其中1963年至1978年间,生猪收购价每50千克为45.20元,鲜肉销售价0.5千克为0.75元。1979年至1984年间,生猪收购价每50千克为57.10元,鲜肉销售价0.5千克为0.91元。

1985年国家对三类农副产品价格开放,取消生猪派购,实行合同定购,同时放开生猪与鲜肉购销价格,允许浮动,随行就市。是时食品站挂牌生猪收购价50千克为80.40元,鲜肉销售价0.5千克为1.25元,购销允许上下浮动10%。农贸市场的个体肉摊购、销价则无限制,每50千克生猪收购价高达110~120元,鲜肉销售价0.5千克为1.80元左右。1988年生猪收购价50千克突破250元,鲜肉0.5千克也超过4元,随后销价逐年变动,不断提高。至1997年市场生猪收购价50千克高达490元,鲜肉销售价0.5千克最高为8元左右。较之60年代涨了11倍左右。

1996年4月1日为了给居民吃“放心肉”,国家规定生猪应由国营食品企业集中宰杀,每头猪收取10元手续费。食品站宰杀生猪投放市场,保证了猪肉的质量。

唯亭食品站今有职工17名,退休职工7名,固定资产9.18万元,自有资金14.56万元。房屋面积1870.6平方米。站内的哺坊、宰场与6个鲜肉供应点,分别实行个人承包经营责任制。年上交利润13.04万元。

唯亭水产购销站?1956年7月吴县水产公司下伸唯亭,1957年8月撤消,并入供销社为水产门市部。1977年又划归吴县水产公司,建立唯亭水产中心站,下辖跨塘、胜浦两站。全站职工19名,主要业务是经营鱼、虾、蟹类水产品与渔需品。唯亭水产站年收购水产品100吨左右,除了完成上交任务与供应本地之外,还远销上海市场,90年代,又销往东北等地。

1985年流通体制改革,水产品全部放开,实行自由购销。作为三类农副产品的水产,不再派购,实行议价收购、随行就市。从此水产行业从一家专营改变为多头竞争购销。

1994年5月唯亭水产中心站划归苏州工业园区管辖,1995年7月又划归唯亭镇政府管辖。是年水产站并入唯亭镇水产市场。

在唯亭水产站建立前,水产品主要由渔民自行组织的运销组和私营鲜鱼行收购,并将优质新鲜的鱼、虾、蟹通过火车长途运销上海几家菜场,参与上海鲜水产品市场交易,深受上海居民欢迎。为此40~50年代一度得到铁路部门的支持,特安排深夜开往上海的客车在唯亭火车站临时停车一分钟,把唯亭的鲜活水产运往上海。水产站成立后水产品实行计划管理,由上级水产部门安排计划,下达任务,上交苏州与上海几家菜场,并由要货单位自行运货。唯亭的阳澄湖水产,在上海市场具有良好的形象,在上海市民心目中影响较大。

三、供销合作社

唯亭供销社创建于1950年3月,社址在项田村。创办时有5名筹备工作人员,先在项田村发动村民入股,筹得200股(每股大米5升),合大米十石,折合人民币187.5元,以此作为办社经营资金。后该社又借用项田村1座大庙的一间半房子权当店铺,把借来的1杆秤、2口缸、3只挽子及长凳当作经营工具,开张营业。主要经销肥皂、草纸、火柴、水旱香烟等十多种生活必需用品,以后又增销大米、食油、盐、酒、糖、酱油等商品。1951年入股者增至2798人,股金也增加到2246元。

1950年7月,以集镇建社,供销社从项田村迁至唯亭市镇东街摆渡口。

当时国家对供销社采取一系列优惠扶持措施:在税收上给予减免照顾,在货源上给予优先供给,在批发价格上实行优惠,以及铁路运费优价等。唯亭供销社迅速壮大,逐渐占领农村商业阵地。陆续扩充稻谷、小麦的代购粮站3个(唯亭、跨塘、胜浦各1个),饲料部1个,棉布部1个,还有百货、小农具供应。工作人员增至14名。

1951年唯亭供销社增加粮食代购代销业务。

1952年唯亭供销社开展废品收购与农副产品收购业务。

1954年唯亭供销社增设生产资料专业门市部,供应化肥、农具、柴油等。

1956年合作化高潮时,供销社担负对私改造的重任,设置私改组,先后将262户私营工商业户分别按行业、资本、规模建立7家公私合营商店和10家合作商店。89户个体商贩组成8个合作小组。

1956年6月,苏州的中百公司和吴县的烟糖、国药、水产、食品等公司相继下伸,分别成立专业公司和购销站,供销社、公私合营企业部分业务划归公司经营。

1957年,供销社的业务经营范围扩充到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领域,大型门市部有7个,职工84名,自有资金14.81万元,社员股金2.45万元,固定资产2.68万元。年销售额156万元,利润6.65万元。

1958年人民公社化,商业大合并。镇上所有的国营、集体、公私合营、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及个体摊贩全部并入唯亭人民公社供销部。资金、商品、财产、人员都下放给公社管理,业务归吴县商业局领导。其时供销部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1958年9月,“大跃进”期间,供销部办起石灰、砖瓦、炼焦、水泥、纤维、农药、糖果加工、纱、袜等8个工厂。还在浦田村办了养猪禽的繁殖场,在双泾村宋坟上办起蔬菜场。这一时期,唯亭的商业网点减少,业务受到影响,经营停滞不前。

1959年,调整商业体制。胜浦公社供销站脱离唯亭供销部管辖,同时合作商店、合作小组、个体户从供销部划出。

1961年,恢复供销合作社集体所有制性质,名称恢复为供销合作社。

1962年4月,以经济区建立唯亭供销合作社中心社,兼管胜浦、跨塘两个供销站。

1965年,供销社集体所有制性质再度改为全民所有制性质,供销社下分副食品经理部、工业品经理部、生产资料经理部、农副产品采购经理部。有职工123人,自有资金恢复到16.98万元,社员股金2.46万元,固定资产4.85万元。年销售额314.1万元,利润15.73万元。

1968年4月,供销社建立革命生产领导小组取代理事会。1969年1月,以公社建社,撤消经济区中心社。2月成立唯亭商业系统革命委员会(简称“商革会”),下属副食品、工业品、生产资料、采购站、合作商店5个经理部全部改称为革命生产领导小组。

1972年3月,扩大农村市场,供销社与农村大队建立9个农村双代店(双圩、双厍、三庄、复兴、施家、束桥、后港、荡浪、马湾),为供销社代购代销日常生活用品与小农具、农副产品、废品等。1983年双代店发展到12个,共15名营业员。

1974年,根据上级指示,将公社私有企业改造组改为商业管理组,私改员改为商业管理员(简称“商管员”)。1984年11月,集体商业自成体系,单独组建公司,商革会(供销社)撤消商管组,抽回商管员。

1976年,娄江拓宽工程开始,唯亭集镇下街沿河房屋全部拆除,供销社与集体商业网点大量搬迁、撤并,门市部大幅度减少。1977年7月供销社所属水产部划归吴县水产公司,单独建立唯亭水产中心站。

1978年底,再次恢复唯亭供销合作社名称,时有职工117名,自有资金发展到67.8万元,股金0.97万元,固定资产10.02万元。年销售额489.8万元,利润5.9万元。

1979年8月,采购经理部与集体商业的豆腐店划归公社农工商联合公司(1984年划回)。

1982年8月,唯亭供销社恢复集体所有制的合作商业性质,并在1983年召开已中断20年的供销社五届一次社员代表大会。供销社下设副食品、工业品、生产资料、农副产品采购、信托贸易货栈等5个经理部,15个门市部,270个柜组、12个农村双代店。

1985年,停办10余年的商办工业又重新崛起,唯亭供销社先后自办、联办服装加工厂、五金工具厂、新联丝织厂、东方丝绒厂等商办工厂,办了2个加油站,开设了唯亭饭店,增设旅社。

1985年底推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分为5个经理部核算,15个经济考核部门。是时,供销社共有职工180名,自有资金83.21万元,社员股金27.03万元,固定资产60.38万元。年销售1148.5万元,销售首次超千万,利润21.75万元,进入吴县16个超千万基层供销社的先进行列。1989年唯亭供销社被吴县人民政府授誉“吴县文明单位”。

随着行政区域的变动,1994年5月,唯亭供销社从吴县划归苏州工业园区管辖,1995年7月又划归唯亭镇政府管辖。

1996年2月,唯亭供销社商业大厦与小商品市场竣工,建筑面积1.1014万平方米,投资881.14万元。

1997年,供销社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先后按行业、门店、柜组将副食品、烟草、百货、棉布、五金、交电、什杂、采购站等部门实行优化组合,实行资金抽底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保留生产资料、医药两个部门,仍由集体经营。

唯亭供销社从1950年开办至1990年拥有自有资金285万元,社员股金2.3万元,固定资产154万元,销售总额1976万元,利润33万元。发展到1997年销售总额2204万元,综合效益25万元。职工从开办时5名发展到78名,退休职工9名。固定资产有汽车2辆、油库贮罐5只、房屋20465平方米(其中大型商场楼幢,面积8718.16平方米),仓库36个(91间,面积2650平方米),职工住房3幢(面积1527平方米)。社址在镇中312国道北侧。

附:供销社合作社社歌(50年代传唱)

四、商业公司

唯亭商业公司,前称集体商业总店、合作商店。1955年初,镇上由鲜鱼、鲜肉、山地货、茶馆等几十家私人店摊自发联合经营,组织行业小组。开展小规模集体经营,自主分配,这为走集体化道路打下基础。

1956年1月,鲜鱼肉、山地货、豆腐、饼馒、面饭、茶水、理发等7个合作小组,组成唯亭合作商店。下有门市部43个,从业人员142名。自有资金1.1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0.84万元,流动资金0.27万元。至年底发展元珠、阳澄、后戴三个农村合作下伸店。以后陆续安排小百货合作小组等个体摊贩、闲散劳力进入合作商店。

是时,合作商店的核算规模较小,但网点分布较广。实施小型分散、灵活经营、自负盈亏、多劳多得的政策,充分调动店员经营积极性。早开门、晚打烊、送货下乡等服务特色给乡民生活带来方便,拾遗补缺的灵活经营方式深受群众欢迎,促进了合作商店的发展。至1957年底,合作商店职工发展到170名,营业额47.68万元,利润1.78万元。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企业归公社管理。供销社、合作商店及合作小组进行商业大合并,称为“唯亭人民公社供销部”。增设饮食服务商店,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农村下伸店改为分销店、代销店。

1959年商业体制调整,合作商店从供销部划出,恢复合作商店和合作小组形式。为了便于领导与管理,成立合作商业总店。恢复私改组(1974年改为“商管组”),统一于供销社领导管理。1969年,在商业系统革命委员会领导下,建立合作商店革命生产领导小组(简称“合作组”)。1970年合作商店有职工131名,营业额81.18万元,利润0.93万元。

1979年,集体商业一批老职工退休。合作商店一次就吸收46名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加入集体商业职工队伍。1981年,职工扩展到203名,营业额200.54万元,利润3.48万元。

1984年11月,企业整顿验收,改革管理体制。按照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自主分配、自筹资金的原则,原来由唯亭供销社归口领导管理的合作商店集体商业,单独组建“唯亭集体商业综合公司”,直属吴县供销合作联社商业联合公司领导管理。唯亭供销社撤去商管组,抽回在合作商店的商管员,停止向集体商业收取利润。同时商业公司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设立经理部(下设业务、财会两个组)。有职工170名,退休人员110名,13个核算单位,40个门市部。其中农村有16个门市部,分别是元珠、阳澄、后戴、陵南、陵北、青墩、永久、阳中、朱家、浦田、祁村、戈巷、双泾、窑厂、布厂、河南新村。

1985年,商业公司相继开设副食品批发部、贸易部、工业品经营部、五金交电经营部。1984年,有职工165名,自有资金17.1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9.22万元,流动资金7.95万元),营业额215.17万元,利润3.76万元。发展到1993年,有职工129名,自有资金10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75.45万元,流动资金32.55万元)。并建有11处2420平方米的营业用房,有1辆运货汽车,20吨位的冷库等主要经营性设备。营业额为808.93万元,年利润20.8万元。

1993年11月,经吴县供销合作联社决定:唯亭、望亭、枫桥3个集体商业综合公司与当地供销社脱钩,上升为平列企业,直接归吴县供销合作联社管辖,名称改为吴县唯亭商业公司。

唯亭镇划归苏州工业园区后,1995年7月,唯亭商业公司划归唯亭镇政府领导管理。1997年底全面转换经营机制,实行资金抽底承包的经济责任制,至1999年未变。公司地址新街1号,今有门市部20个,职工107名,退休人员101名。

五、其他商业

唯亭供销公司?成立于1979年8月20日,是唯亭公社农工商总公司的一个商业经营部门。下设农副产品采购站、豆制品加工场、五金百货综合门市部等(采购站与豆制品工场由供销社划归供销公司,1984年回归合作商店)。1991年唯亭供销公司归镇农工商总公司管辖,公司地址设在镇中南街。

公司主要业务是为乡镇企业组织原辅材料,推销社队办产品,收购农副产品与经销群众日常生活用品。1997年实有职工22名,自有资金13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21万元,流动资金13万元)。商业用房360平方米,仓库占地2500平方米,实现销售总额216万元,利润10万元。

市镇企事业单位所设门市部?唯亭房管所的昆山针织品公司唯亭分店,农业公司的加油站,农水、电力站的农机配件、五金电料商店,吴县水泵厂的水泵机件门市部,建筑公司的建材店,装卸社的综合商店,影剧院的副食品店,陵北村的液化气器材销售店,唯亭中心小学的文具店,广播站的音像店以及保险所、水产站、建筑站、粮管所、劳动服务站、沙湖渔场、唯亭村、双泾村等多家单位办的酒家、饭店、旅馆、招待所等。

第二节?商品流通

一、私商

民国初年,唯亭市场上需用的各种商品均由私商外出采购,委托航船运回销售。唯亭地区生产的手工业产品,除本地销售外,其余由外地商人来镇采购转销。

抗日战争开始后,部分商品被日军控制,城乡商品流通渠道受阻,商品奇缺,物价飞涨,有的私商囤积居奇,牟取暴利。抗战期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唯亭市场混乱。唯亭有些小商贩冒着生命危险,往返于苏州、上海之间,贩运出本地水产、粮食等,带回本地紧缺的日用百货,赚取微利,俗称“跑单帮”。这对缓和本地日用百货商品的紧缺起了一定作用。

二、供销合作社

解放后,人民政府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商品流通日趋正常。1950年3月,唯亭供销合作社成立,商品的采购、销售主要由供销社组织。本地生产的农副产品(除粮油由粮食系统专管外),均由供销社负责收购、上调、销售。

组织交流?在搞活流通、活跃市场的1954年夏季,趁农田空闲时,唯亭供销社在镇北金埂岸边50多亩农田里,搭起木圆堂,组织大型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特邀苏州中百等几家国营公司参加。会上,苏州农校的新型农业机械(小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进行现场操作表演。交流会上还有沪剧、苏昆剧、木偶剧、马戏团等文艺演出。这次交流大会盛况空前,物资供应充足,商品琳琅满目,吸引了周边乡镇上万农民,震动了吴县东半县。1955年元旦,在唯亭粮库晒场举办大型城乡物资交流会。1965年12月,唯亭又组织经济区初级市场物资交流大会。

计划供应?1958年后,化肥、棉布等进货渠道由县有关部门按比例调配,其他生活资料、生产资料,根据全县各地销售习惯,实行计划供应。唯亭供销社根据上级分配的计划,分别从县各公司购进各类物品,在其下设的各门市部供应。市镇集体商业和小商贩由供销社按户发给购货卡向供销社批发部进货,凡必须到外地采购副食品及3类小商品者,须经主管单位同意并出具介绍信后方可自行采购。

60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市场物资紧缺,商品供应紧张,国家对部分商品采取临时凭票证供应措施,发放了肉票、鱼票、豆制品票、糖票、烟票、肥皂票、火油票、煤球票、线票和购买工业品使用的甲券、乙券、购货券等票证。

70年代,随着农村经济形势迅速好转,市场农副产品逐渐丰富,票券(证)陆续取消。1983年取消了布票,1993年粮油票证停止流通使用,各类商品陆续全部放开供应。

代购代销?唯亭供销社农副产品采购经理部,在1963年全公社仅有草绳机三台的基础上,帮助农村发展草绳机105台,收购草绳从1964年的8241担增加到1985年39200担。农村编织草包户从600户发展到3032户,1985年全年收购草包达123.47万只。1972年该经理部又在农村推广发展蘑菇种植,建立蘑菇收购门市部。1985年全乡蘑菇种植面积达37万平方米,专业户782户,收购蘑菇1355吨,经济收入244万元。1961年与1964年该经理部还建立苗猪服务所与耕牛调剂市场,支持唯亭畜牧业生产发展。

1983年,供销社特设副业组,配备人员,扶持养鱼、养禽专业户。1985年全乡有专业户128户,年产值从5.4万元发展到40.4万元。

1983年到1985年,供销社信托贸易货栈为支持唯亭乡镇工业的发展,协助组织钢材、木材、煤炭、水泥、柴油等原材料计275.93万元,并帮助推销社队产品(手套、尼龙裤、石棉瓦、花木等),金额达103.45万元。

唯亭供销社在1964年建立了“上海大粪唯亭中转站”。1970年开展小农具代修服务。1971年自办微生物厂,生产“920”、井岗霉素等土农药。1985年成立农村咨询服务站,增加农机配件,为农服务。以后又分立肥药、建材、农具、煤炭4个门市部,竹器、煤球2个加工场。

唯亭供销社1993年~1999年购销情况详见表2-4-2至表2-4-5。

表2-4-2唯亭供销社1993年~1999年主要工业品供应情况表

年份?

数量

品名

卷烟(箱)

食糖(吨)

酒(吨)

茶叶(吨)

食盐(吨)

肥皂(箱)

洗衣粉(吨)

瓷碗(只)

煤炭(吨)

草席(条)

棉布、化纤(米)

毛巾(条)

毛线(千克)

棉毛衫裤(件)

汗衫、背心(件)

袜子(双)

床单(条)

絮棉(吨)

胶鞋(双)

皮鞋(双)

铝锅(只)

铁锅(只)

表2-4-3唯亭供销社1993年~1999年主要农副产品收购情况表

品种?

年份

表2-4-4唯亭供销社1993年~1999年家用电器、高档消费品销售情况表

????品名?

表2-4-5唯亭供销社1993年~1999年主要生产资料供应情况表

????品种?

第三节?粮油管理

1955年春,在国家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唯亭粮管所建立。建所前,唯亭的国家公粮的征购与储存保管由唯亭粮库负责,粮食购销由中国粮食公司委托唯亭供销社和私营米店代销经营。

一、粮油购销

粮油购销政策?唯亭是盛产大米之乡,尤其是阳澄村的香粳大米,清香软糯,烧粥极佳,深受居民欢迎。民国时期,唯亭米行、米摊众多,它们在购销贩运中牟利,最多时镇上经营米业的有36家。解放后,1950年~1953年,由国家中粮公司委托镇供销社和私营粮商同时购销粮油。1953年末,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粮油全部由粮食部门按政策征购与销售。市镇居民吃粮实行逐户自订计划,经群众评定后凭证供应,工商行业用粮参照以往供粮平均数供应。严禁私自采购粮油。

1955年8月起,按照国务院《市镇粮食定量供应的暂行办法》,市镇居民口粮实行按人口、分年龄、分工种,发放粮油证,实行定量供应(详见表2-4-6)。工商行业用粮按户自报、审核、批准,凭证定点计划供应。是年9月江苏地方粮票投入使用,11月全国通用粮票投入使用。1960年10月起,市镇居民定量标准每人每月降低0.5千克,机关工作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定量标准每人每月降低1千克。粮食供应品种实行粗细搭配,供应大米、统粉、麦片等。1964年恢复到原定粮标准。是年8月,定量人口凭证购粮改为凭证发券购粮。1975年秋对较大的工矿企业实行职工基本口粮到人、工种粮食定量补差到班组、粮食定量供应指标到单位的“三到”办法。1985年8月起,先后取消了平价与议价的各项补助粮。

农村粮食购留从1955年8月起实行“三定”政策,即定产(确定农户每年总产)、定购(农户产粮除口粮、种子、饲料粮外为定购数量)、定销(指缺粮和经济作物地区农户全年销售粮食定数量)。“三定”三年不变,增产不增购,平年照购,灾年减购。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三定”到户改为以户归社,按队结算。1960年对增产粮食实行一、四、五分配,即一成增加口粮,四成归集体,五成统购。1965年10月重新贯彻执行粮食统购政策,一定三年不变。1971年8月改为一定五年不变。1982年1月实行粮食征购、销售调拨包干,一定三年。

1983年,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夏,粮食改为收购任务到户。1985年1月取消统派购,实行合同定购,对非定购粮食品种采取议价收购。对农村缺粮户的口粮以及各种补助粮、种子粮和救济粮等,均按计划凭证供应,销售价均调整比例为收购价,实行购销同价。居民口粮标准及价格不变。

1990年起,合同定购改称国家定购。1993年3月,实施粮食购销放开政策,粮食定购任务实行指导性计划收购。一年后,根据运行情况恢复粮食定购任务,定购后的余粮按保护价收购。同年4月1日始,在粮油购销价格全面放开后,市场不再使用票证;但保留定量人口粮食供应证,维持人口迁移和“农转非”管理,实行粮油在粮食政策规定下的市场自由购买。

食油于1953年11月实行计划供应。市镇居民是凭票证定量计划供应,农村分经济作物(统销)地区与产油地区两种办法供应。经济作物地区的食油也实行凭证计划供应;产油地区,1967年前实行全购返销,1967年后实行由国家以代加工形式结算,全年口油按留油标准一次性返回到户,实行先留后购、只购不销的政策,一直沿用至1993年3月止。1993年4月份后食油购销全面放开,价格随行就市。

粮油票证与奖售?粮油票证与奖售是国家实施粮油政策的具体办法。

粮油票证。1953年开始使用粮食供应证,核定数量供应。1955年改用城镇居民粮油供应证、农村常年粮食定销供应证、统销供应证、周转证、储备粮证。工商行业使用集体单位购粮证、粮油供应证与预借粮证。

1955年下半年,使用江苏省粮票与全国粮票。

1957年7月,农村发放优待供应油票。

1960年9月,发放年内使用的母猪、肥猪、苗猪奖励饲料票。

1960年11月,改革粮票管理,同时发放熟食券(1961年2月停止)。在1960年~1961年间,江苏地方粮票曾换过1次。

1961年,实行饲养家禽、家畜奖励,发放饲料票。

1963年,实行收购生猪奖励,发放限当地使用的饲料与精饲料票。同年7月,发放吴县面票(搭配面粉),吴县油票(定量人口、定销人口、行业专用3种油票)。

1964年7月,印发一次性使用的农村油票和农村周转油票,发放吴县城镇购粮券、吴县农村购粮券、吴县油票和吴县面票等4种票券。

1967年,新发行军用供给粮票与军用价购粮票(1958年发行的军用粮票、军用定额支票停止使用)。

1972年11月,吴县市镇购粮券、吴县农村购粮券和苏州市购粮券停止使用,城镇居民每人每月发1千克粮票方便使用。

1973年10月,使用新版江苏省地方粮票。

1973年12月,发放使用吴县籼米购粮券。

奖售。1961年秋季开始,实行粮油奖售(换购)供应办法,统购粮食实行工业品奖励(1964年停止)。

1962年6月,超产油菜籽售给国家每50千克奖励食油2千克、化肥15千克、布票5市尺。农村余粮换购桐油、化肥、木材、食糖、香烟、胶鞋、棉花等工业品。

1962年8月,开展以粮换酒业务。

1963年起开展蜂蜜、花果、中草药材出售奖励粮食业务。

1964年,增加蚕茧、蓖麻子、大麻、苎麻、老藕、茶叶等农副产品售后奖励粮油、化肥、布票等业务。

1972年,对外贸收购出口农副产品实行粮食、化肥的奖售。

1975年8月,对出口野生鳗鱼实行收购奖售粮食。

以上粮油票证与奖售(换购)供应的奖励规定,奖励标准各年不同。从80年代初陆续取消和调整,1984年起各项奖励全部取消。1993年4月全部停止使用粮票、粮券、油票等票证,取消了粮油流通中的凭票证计划供应办法,实行全部放开,粮油供应价格步人合法自由购销的市场经济之路。(详见表2-4-7、表2-4-8)

表2-4-6???1955年唯亭镇市镇居民用粮定量标准一览表???单位:千克

定量对象?

机关

干部

表2-4-7???唯亭粮食管理所1988年~1999年粮油收购情况表???单位:吨

??????项目?

注:超购数中包括议购数

表2-4-8???唯亭粮管所1985年和1999年主要粮油产品购销价格对照表

单位:元/50千克

三、粮食储藏与保管

1949年,唯亭粮库在镇东市梢建有粮仓12间,可储藏粮食125吨。1951年按中央“以扩大仓容为主,改善设备为辅,以扩修公房庙宇等旧房为主,新建为辅”的方针,加快仓容建设,逐步发展建成6个长期库处,仓容量900吨。保管粮食贯彻执行“以防为主、防治并举”的方针。

1954年,粮库新建苏式仓房,年仓储容量达3950吨。1963年增建仓容1750吨。

随着粮食不断增产,储粮仓容也随之增建。70年代新建露天屯、土圆仓(战备仓),后发展成砖圆仓、组合砖圆仓等,新增仓容610吨。80年代新增仓容1090吨,90年代再建仓增容490吨,并增建吸粮码头,新建滚动式烘干塔1座(每小时可烘干粮食0.63万千克左右)。

至1999年全库房屋、仓库占地总面积37157平方米,其中生产性占地面积13821平方米,包括粮仓面积8763平方米。仓储容量1260万千克,晒货场8917平方米,其它土地面积10924平方米。有固定资产217.3万元。主要设备有粮食自动烘干塔1座,再有汽车1辆、消防水泵1台、潜水泵8台、灭火机105只,还有自动装卸输送机、堆包机、上粮机、扒谷机、吊机、电机、通风机等。另有较先进的粮油检化验室1个,仓库查粮达到电阻测温仪表化。

第四节?饮食服务

一、饮食业

1956年对私改造时,分别建立饼馒、面饭两个合作商店,有31名从业人员,均属集体所有制性质。

1956年,市场使用粮票后,饮食业的服务也随着改变,先吃后结账的习惯改为先买票后就餐。随后商业网点不断调整,饮食店逐渐减少,顾客吃点心、吃饭都要排队。1963年后,镇区合理调整饮食店布局,增设网点,顾客“吃食难”得到缓解。1979年后逐步恢复老店和名菜、名点,取消先买票后吃饭制度,设立雅座,推行饭前餐后微笑优质服务,饮食行业得到迅速发展。

传统食品?唯亭镇在40~50年代,深受群众赞誉的点心、食品,有宝兴馆的酱鸭面、椒肉面,周福兴的汤包、小笼馒头,阿三宝的青团子,天和泰的椒桃片,金行生的五香豆等名优产品。

周福兴的馄饨、汤包、小笼馒头。常熟出身的周福兴,民国23年(1934)到唯亭,在中街开设周福兴馄饨店,专营馄饨、汤包、小笼馒头等,其特点是皮薄馅多,汁不渗漏,鲜美可口,独树一帜。

阿三宝的青团子。有几十年经营历史的阿三宝青团子,是本镇下塘的1位巧妇制作的。用料考究,制作精细,馅多味美,清香可口,糯而不粘。每年清明之前,阿三宝的青团子一上市,顾客争相购买,名扬全镇。

金行生的五香豆。金行生烧煮五香豆,粒选严格,剔除黄皮、虫蛀、瘪粒等残次蚕豆,确保颗颗皮青粒大,加上配料适宜,烧煮的火候适度,成品香脆可口。

上述唯亭镇传统食品,除了青团子还保留外,其余均已失传。

二、服务业

茶馆?书场?这是唯亭镇上的特色服务性行业。常言道,没有茶馆不成市,没有书场不热闹。民国19年(1930),唯亭镇有祥园、渭园、洪园、福安、龙园、易安、集乐社、三义园、兴园、鑫意园、泰兴园、吴苑等茶馆12家,解放前夕,发展到15家。唯亭的茶馆分为两种,一种是茶馆兼售开水,另一种是茶馆兼营书场,早市茶馆,下午晚上说书,供顾客休闲取乐。

茶馆早市,多为老年人喝茶聊天、漫谈社会传闻。午市则以商人居多,他们互相传递行情,交流商品信息。傍晚渔民上街以茶馆作为歇息之处。一度社会上还以茶馆作为调解事务之地,民间出现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便聘请地方名贤到茶馆边喝茶,边调解,即所谓“摆台子,吃讲茶”。1956年全镇茶馆合并为茶馆合作商店,分设4个门市部经营。1984年老虎灶改用蒸汽锅炉供水。90年代开始茶馆慢慢复兴,数量有所增加,设施有所改善。

旅社?理发?唯亭是苏州、昆山之间的大镇,水陆交通方便,过路投宿者不多。早在30、40年代,唯亭镇上就有旅馆两处:一处在西街吴苑茶馆,30年代为吴阿二(锡昌)开设,客房设在茶馆后进屋舍,接待旅客。据镇上一些老人回忆,无锡黑子阿炳(华彦钧)曾来唯亭茶馆演奏《二泉映月》,居住过此旅馆。还有一处旅馆在金弄堂西,为周阿水开设,雇用1名卫姓服务员。解放前夕,镇上仅剩1家小旅社,近10张床位。1956年并入合作商店后,扩建为合作旅社,有20多间房间,60余只床位。80年代办起招待所,加入到旅社服务业行列。

解放初镇上有个体理发店12家,另外还有一些走村串巷上门的流动理发师。合作化时理发行业组成合作小组,分设4个门市部,以后几经网点调整,合并成为1个门店。80年代后,该理发店改善设施,恢复烫发、做发等服务项目。在此同时,个体理发也相应增多。90年代迅速发展,全镇共有理发店7家,美容店20家。理发与美容行业不仅数量上快速增加,在行业服务上,项目增多,服务态度热情周到。

浴室?照相?解放初,唯亭唯一的浴室(又称混堂)是三井园浴室,开设于30年代,由镇人缪尔康开办,继由徐玉堂(小阿二)接办,后又由朱姓承办,至解放。民国31年(1942)秋,昆山人蒋梦麟与镇人潘志泓在镇西陆家场合作开设唯亭首家照相馆,名称为“美新照相馆”,抗战胜利前夕停办。至解放前夕,镇上只剩唯一的一家照相馆,是大众照相馆。合作化后,浴室改名“阳澄”浴室,照相馆取名“澄虹”照相馆。80年代,浴室服务恢复传统擦背、扦脚、泡茶等项目。照相业从使用黑白玻璃片拍照发展为拍摄彩色照片,并兼营彩印与出售胶卷、照相器材等业务。

唯亭的饮食服务行业,至1997年集体经营的有14户,个体经营的有146户。镇上基本形成理发、美容、喝茶、洗澡、面饭、点心餐饮的系统配套服务,繁荣了唯亭商业市场,方便了群众生活。

第五节?集市贸易

早在民国时期,就有小贩在镇区闹市口设摊小卖,天长日久自然形成贸易集市。唯亭镇的集市为每天两市:早市,小贩挑担提篮设摊卖蔬菜、瓜果、禽蛋的居多;午市,摊店卖点心小吃与渔民卖鱼虾的居多,市场热闹活跃。

解放后,50年代初私营企业与供销社分别增加柴米、苗猪、耕牛等集市交易。1958年公社化后,强调计划管理,生产队的农副产品都由商业部门收购,集市贸易处于停顿状态。

1962年,恢复开放自由市场,工商部门成立市场管理委员会,供销社建立贸易服务所,加强市场管理,开展蔬果、苗猪等土特产、畜产品的代购代销业务。1963年7月,唯亭粮管所设立粮油集市交易市场,集市贸易逐渐兴旺,交易比较活跃。

1965年后,三类农副产品不允许进人贸易市场自由贸易,集市日渐萎缩,直至销声匿迹。改革开放以后,放开小宗农副产品,开放粮油市场,由镇工商部门管理指导集市交易,建立农贸市场服务所,集市贸易开始走上发展繁荣的道路。1983年5月,国家允许农副产品长途贩运,集市贸易更加活跃。为此,相继建起固定场所的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水产品市场等,并配备市场专业管理人员与协管人员,加强市场管理,使集市贸易有章、有序、健康发展。

一、农副产品集贸市场

唯亭镇农副产品市场最初设在镇区上塘中心大会场两侧街面。其他地方,如人民桥堍也有(见图14)。主要由农民出售时令蔬菜、果品、禽蛋以及渔民的水产品。贩卖水果、小商品的外路客商也在此设摊,日出交易,近午即散。

1983年由工商管理所负责,建立农贸市场服务所。在上塘老街(中街)下岸搭建铁棚,安排摊位,按规定收取摊位管理费、市场服务费。

1991年1月,唯亭镇政府在镇中心投资30万元建立固定的农贸市场,可容纳摊位150个,年成交额达1000万元。由于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集镇的区域迅速扩大,住宅与人口大量增加,原有的农贸市场不再能适应需要,于是在1995年1月,镇政府在镇新区又建1个大型农贸市场(见图15),占地2700平方米,镇政府投资286.99万元,可容纳500个摊位,年成交额2340.6万元。农贸市场有工作人员18名,每年收取摊位管理费46.2万元。1998年1月,老镇区已关闭的农贸市场又重新开业,唯亭老镇、新区各有农贸市场,极大方便了消费者。

二、水产品市场

1993年初,由唯亭镇农工商总公司、吴县水产局唯亭水产中心站、唯亭浦田村3方联营在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立交桥与娄江边的浦西桥堍,建造唯亭水产品交易市场。总投资134.12万元,占地1.1万多平方米,建房屋830平方米,有工作人员21名。这个市场主要从事水产品集市交易代理服务。在交易市场对买卖双方收取手续费(销方每0.5千克1分,购方每元1分)。从1993年始,水产品当年交易2625吨,交易额1575万元,净收入20.98万元,以后逐年增长。1997年成交量7450吨,成交额4480万元,净收入59.6万元。1999年交易各类鲜鱼10000吨,成交额5200万元。现今该市场已成为苏州地区较大水产品交易市场之一。

1997年10月,沪宁高速公路阳澄湖服务区投资70余万元,在区内建立水产品专业市场,市场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可容纳水产摊位69个。不久,唯亭镇政府利用陵北村南端阳澄湖滩旁原废弃的镇办山水橡胶厂,投资63万元,改建、新建大闸蟹交易房800平方米。之后,又追加投资52万元,新建交易房250平方米,建大棚摊位300平方米,并新建1个3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取名“唯亭镇阳澄湖大闸蟹交易市场”。整个市场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1999年大闸蟹交易量为580吨,交易金额1.05亿元,净收入92万元。

三、小商品市场

1995年唯亭镇政府统一规划,投入75万元在镇新区建造小商品营业用房190间,总面积3513.52平方米,改建扩充小商品市场。共设52个门店摊位,主要经销小百货、小针织、小五金、小杂品等小商品,并在小商品市场里增设小修小补、小吃等生活服务项目。该市场年销售额为200多万元。小商品市场的建立为唯亭安置就业、活跃市场、方便生活、增加群众经济收入起到积极的作用。

主办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技术支持:苏州工业园区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999号

推荐使用1024*768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网站支持IPV6

THE END
1.好听又吉利的超市名字110个2022超市名字店名大全好听又吉利的超市名字110个1.胜德超市2.铭元超市3.万家惠超市4.豪士多超市5.恒达超市6.香年超市7.惠万家超市8.优元超市9.真心惠超市10.宇旭超市11.惠万家超市12.小镇生活超市13.金瑞超市14.美乐多超市15.红润超市16.爱尚超市17.铭远超市18.谦茂汇19.福万http://m.15tql.com/zixun-3851573/
2.超市店名好听又聚财“泰” 有国泰民安、泰然自若之意,赋予超市稳健经营姿态,可沉着应对市场波动,如稳坐泰山。“宁” 营造安宁平和氛围,顾客进店舒心,愿常来光顾。“聚福” 恰似福运磁铁,将好运、福气汇聚,而顾客盈门、口碑载道就是福泽体现,也是财富积累根基,以稳聚福、因福生财,尽显祥和聚财智慧。 https://m.liemingwang.com/dpmz/17217.html
3.2022最好听聚财的小型超市名字免费生辰八字在线算命网超市便利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店铺,尤其是在社区内的小型超市更是大大的给人们提供了方便。但是其超市同行业的竞争也是很大的,所以在2022年给自己的小店起一个最好听聚财的名字,不仅能提升人气使人流量增加,更能招财进宝、生意兴隆昌盛。 无论是人还是店铺,都需要一个名字作为代称,对于比较小型的超市和便利店来https://m.sjssmw.com/xingming/bzqm/235330.html
4.商店名称大全吉祥有财气商店起什么名字旺财商店的名字对其生意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为商店取一个独特新颖、引人注目、好听大气的名字,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从而使店铺生意更加兴隆。但是许多人是第一次给店铺取名,因此存在诸多的疑问,下面就是八字网整理的商店取名大全,一起来看看吧! 商店名称大全吉祥有财气:正鼎、维良、麟炫、卓正、亚皓、善德、富坤、https://92xingzuo.com/doc/62785.html
5.农村小超市起名字大全起名工具8. 农村小商店 9. 乡村小商店 10. 农家小杂货铺 11. 田园小杂货店 12. 农村小杂货店 13. 乡村小杂货店 14. 农家小杂货超市 15. 田园小杂货超市 16. 农村小杂货超市 17. 乡村小杂货超市 18. 农家小便利店 19. 田园小便利店 20. 农村小便利店 https://www.22tools.com/b2efa08457.html
6.业态创新(精选十篇)上海的“号码百货”,从“第一百货商店”到“第十二百货商店”,最兴旺时有12家。这些店大多是规模居前的大中型百货商店,早的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晚的取名于上世纪80年代。 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位于南京东路、西藏中路东北角。商店原名大新公司,1936年开张营业,一直是远东最大的百货商店,首创店内自动扶梯。上世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n8p6ah5.html
7.副食超市起名字(大气超市名字)6、农村小卖部名字大全 副食百货店起名465个,2嘉诚百货超市2爱秀百货2立刻有2健民百货2新奇特家居小百货29、华香百货30、丽丝百货店3埃菲尔3金峰百货3新瑞3合家欢百货店3宏源百货3。副食超市店名400个名表示好听一点的店名有才起名,副食超市起名名扬寓意蒸蒸日上。用字含义解释名意为名称、名声、名誉、出名。扬指https://www.16757.com/ysh/xingming/3622.html
8.谢池巷故事十二、巷口头的开太百货 位于谢池巷口的开太百货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1月8日,是一家大型百货商场,迄今已有19年历史,深受温州广大市民支持,业绩蒸蒸日上。开太百货的旧址是牙科诊所、国营的贸易信托公司、蔬菜公司、解南日杂商店等单位,还有一家老字号的秤店,两兄弟自制经营,主营是老式的大小杆秤,似是祖传的,手https://www.meipian.cn/ybfwxk4
9.商店名字大全店铺商铺取名大全农村商店名字大全: 兴达超市 恒达 安仕泰 亿家 顺达 盛达 宏升 润和超市 诚惠 咿呀呀 东兴 昌源 润泽百货超市 宜家超市 顺风超市 伟兴 悦享 华乐超市 东来 鸿佳 信鸽超市 朵朵云 夕阳红 兄弟超市 天天顺超市 新世纪 亿心 向阳超市 华美 好又多超市 https://www.xianzhi.net/dpspdq/33652.html
10.小百货店在农村可以开吗?怎么选址?事实上,小百货店选址需要注意的很多,但只要记住遵循消费人群密集并且客流量大这个核心就比较稳妥,而且一般来说小百货店发展后期的关键还是要看经营者怎么样经营,用何种方法来拓客,又用什么方式来留住自己的顾客,这也是需要去仔细琢磨的。 以上是对“小百货店在农村可以开吗?怎么选址?”这个问题的回答。如果您对十元https://dy.163.com/v2/article/detail/ENJM41F705387BBY.html
11.全面械看陶都农村百货店里的“故事妈妈”视频全面小康看陶都 农村百货店里的“故事妈妈”相关视频 今日关注 20220831 青春志愿行 服务暖人心 “空中足球”对抗赛精彩上演 用网红“吨吨桶”喝水要注意 夏季流感须谨慎 今日关注 20220830 今日关注 20220829 做彬彬有礼宜兴人——文明大家谈https://v.jstv.com/wap/yx/a/20200620/1592650231600.shtml
12.江苏六合烟草:农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小百货店变身“邻里港湾”农网建设不只是简单的店容店貌升级,而是打通与农村共富贯通融合的生态链路,推动资源互通、渠道共享、优势互补、多方共赢。在江苏南京六合区程桥街道庆丰村,一家普通的零售店通过赋能升级,变成“邻里港湾”。 庆丰村百货店打造的“爱心驿站”。六合烟草供图 https://www.tobaccochina.com/html/news/lszd/674486.shtml
13.一个乡村女子的上升通道判决书显示,李力当时是西安古玩斋工艺店的临时工。 李力1990年7月10日签发的身份证显示,职业一栏是“无业”。 李力的档案显示,李力(当时名为“李力呐”)于1991年12月20日进入民生百货大楼劳动服务公司,被招收为单位计划内合同工,合同期限3年。1995年4月进入西安市国家安全局,原单位职务是“司机11级”,调入单位http://zqb.cyol.com/content/2010-12/17/content_3464711.htm
14.《乡村教师马大丽》梦里闲人晋江文学城彼时农村的贫富差距并不大。马占山家虽然是小山村的隐形“皇室”但从外表上看不出什么。一样的对开木…… 3540 12854 2021-03-18 09:38:57 24 第十二章(下) 山上的雪分布是不均匀的,一场大雪过后,山沟子里的雪没膝盖深,最深处甚至到了腰那里,山坡和山顶上却…… 2963 12211 2021-03-18 22:04https://www.jjwxc.net/onebook.php?novelid=5543203
15.招商简介(通用7篇)招商简介(通用7篇) 招商简介一、公司简介我们是从事商业地产的经营与管理的专业公司,团队聚集了来自业内的众多精英,具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独立运作过多种业态(百货、超市、步行街、专业市场、shopping mall等)的项目,对商业经营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一贯坚https://www.mingkanw.com/w/filewe6ez8n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