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这些“三农”关键词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朱启臻城镇化农村改革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关键词》特邀

中国农业风险管理研究会会长

张红宇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教授

朱启臻

做客直播间

我们还现场连线了

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

汪玉成

2014年度三农人物、

山东省临邑县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魏德东

2023年度三农人物、

贵州省台江县台盘村村委会主任

岑江龙

一起深度探讨解析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三农”关键词

01

乡村全面振兴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这个伟大理念,十九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包括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叫乡村全面振兴。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个词符合当下的形势发展。乡村全面振兴继续了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大振兴,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生态振兴。

与此同时,根据这几年的发展情况,要求更加聚焦“全面”两字。“全面”两个字既包括包括了农业、农村,也涉及到生产、生活、生态要求,我们不能只抓住一点,不顾及其余的。我们的每一个方面都要让农业、农村、农民在2024年取得阶段性的成果,要让老百姓有可感可及的切身体会。让农业更加的发达,农民更加富裕,农村更加美好。

所以“全面”两个字很重要,涉及产业、群体、区域。对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认认真真的揣摩“全面”两个字的深刻内涵。为什么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调整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因为这些年确确实实有很多地方发展很好,但有些地方的短板还是非常突出的。

从两个层面来理解“全面”二字。

首先是空间上,全国这么多乡村,全面是一个不能少,都要振兴,不能搞半拉子工程。乡村都要享受发展的成果。

其次是内容上,无论是经济、社会、文化都应该得到一个很大的提升。按照我们十九大提出来的五大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治理有效等所有方面都应该得到体现,不能光建一个漂亮的房子,那不叫振兴。我们要有生产作为支撑,有产业让老百姓能够就近、就地实现就业,能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有钱可挣。生活富裕了,精神还要充实。要进行文化建设,传承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文化。比如“村BA”、“村晚”等。建设平安乡村,是一个祥和、和谐的乡村。

02

千万工程

今年的一号文件旗帜鲜明地讲,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这里面包括理念和方法。在2003年6月,总书记提出“千万工程”以后,20年如一日,我们从人居环境着手,一步一步从产业到群体到区域实现了新的跃升、迭代升级。

理念:

一是人民为本。做农村农业工作要从农民的实际出发,农民所需所盼就是工作的抓点、工作的突破口。只有人民满意,人民高兴,我们的工作才能取得有效成果。以人民为本,是一个核心要义。

二是创新、协调。按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来创新。做农村工作既要运用它的规律,但也不能因循守旧。它是一个创新、协调理念的具体落实的过程。

第三是城乡一体。做事情不能是城市和农村单独进行,城市、农村的二元结构不能再持续下去。那么,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统筹,再到城乡融合发展,从具体的供水问题,道路的修建问题,村庄布局问题,都是一张蓝图。城乡要同时考虑。

方法:

千万工程的最大启示,第一是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农村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我们一些方面欠缺什么,如何补短板。第二是久久为功。由点及面、由浅入深、由短到长,一张蓝图绘到底。第三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20年如一日换来了浙江美好的今天。那么,按照这种经验,明天中国的农村一定会更加美好。

“千万工程”带给我们很多新的理念,也提供了一些操作的方法和路径。第一是农民需要什么你就干什么。我认为解决农民最迫切的需要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很多地方出一些问题,就是因为脱离了农民的需要。从建设者或者从领导层决定这个事情应不应该干,就是看农民最突出、最迫切的需要是什么。第二是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要有蓝图,但这个蓝图是要符合乡村规律的蓝图,而且领导换了,蓝图不能换。很多地方换一任主官就要换个蓝图,所以出现了很多半拉子工程。所以学习浙江的经验的时候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

余村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诞生地。在这一重要理念的指引下,余村坚定不移变靠山吃山为养山富山,也大力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经过这20年的发展,“千万工程”也进入到了第三个阶段。在20年间,整个浙江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从1.0、2.0、3.0这个路子一直走下来的,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

这些年我们余村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深入推进实施“千万工程”,大力发展休闲乡村旅游产业,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充分统筹余村的内在资源,加快新业态布局,新模式培育,打造余村大IP的品牌矩阵。

03

饭碗

2023年我国的粮食总量达到13908亿斤,比2022年提高了177.6亿斤,增长1.3%。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地、器、人、钱、责。

第一,耕地面积。我们守住了18亿亩耕地,播种面积去年达到17.8亿亩。也就是我们通过面积的扩大,稳住了粮食的底盘。第二,单产水平。单产提升速度高,单产平均每亩增加了2.9公斤。那么,全国肯定是个大数。单产在整个粮食总量增长中占到60%以上的比例。第三,农民积极性。为了增强农民种粮积极性,不仅在小麦和水稻方面有最低收购价政策,与此同时,大豆、玉米有生产性补贴。地方政府抓粮、促粮的主动性也得到提升,不仅政治上有荣誉,经济上不受损还能得到补偿,利益上有所提升。第四,资金投入。国家为了实施粮食新一轮的产能提升行动,在基础设施,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在补贴方面,包括在保险金融方面,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保险大国。对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我们都有各种各样的农业险种。过去是“保不完全成本”,现在开始从“保成本”向“保收入”升级。这些都是花钱的,正是这种真金白银,让老百姓有生产的积极性。第五,责任。总书记要求在粮食安全方面,不能仅仅从经济上看问题,更要从政治上看问题。粮食安全不仅主产区要负责,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负责。

今年的粮食中央提出非常明确的要求,稳面积、提单产。也就是播种面积怎么维持在17.7亿亩。而更重要的是在单产水平的提升上,要下大功夫。第一是良田,聚焦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第二是良种,一粒种子改变一个世界。去年能够丰收,重要的是因为我们的玉米、小麦、水稻良种的使用率达到95%以上。第三是良机,不同的地方适合不同的机械作业,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发展农机。第四是良法,采取套作间作的耕种。第五是良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民增加粮食产量。比如社会化服务组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帮助农民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探索建立产销区省际间利益补偿机制,让老百姓有生产积极性,让主产区有抓粮的积极性。

我国不仅是粮食的第一大国,也是肉类和水产品的第一大国。去年我国肉类总量达到9641万吨,水产品达到7100万吨。我国的水产品占到全球的1/3以上,其中82%是养殖出来的,这是全世界绝对罕见的。

我们要保证粮食的产量,首先要有足够的耕地来作保障。这个耕地不仅有数量还要有质量,尤其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其次是树立大粮食观、大食物观。因地制宜,适合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搞一刀切。最后是土地质量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运用。比如种子、化肥、农膜等。

设施农业涵盖设施养殖、设施种植等。比如养殖业中高密度的养鸡、养猪、养鱼等。同时,设施农业在蔬菜、水果等种植业中所占的分量更重。中国人不是光吃粮食,我们要吃肉蛋奶,要吃蔬菜,所以要因地制宜,各个方面都不能忽视,农业要全面发展、现代化的发展、均衡发展。

去年我们合作社积极响应“吨半粮”创建的号召,在玉米种植上采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浇水灌溉,把玉米的种植密度从传统的每亩4500株增加到每亩5600株。通过这个“水肥一体化”技术,玉米产量明显提高。今年我们准备把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给身边更多的新型经营主体,共同为国家粮食安全助力。

04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2020年消除了绝对贫困后,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2021年、2022年、2023年,我们都做得非常好,在两个大的方面都有所作为。第一,易返贫人口的监测。脱贫以后,哪些是易返贫的人群,我们做到了精准到户,精准到人。第二,产业发展,比如陕西的苹果、赣南的柑橘、西南地区的茶叶、花卉、药材等,对解决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巩固脱贫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三,产业带动就业,实现农民增收。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

正是因为就业、产业,再加上从中央到地方的脱贫政策,做到一脱四不脱,不脱责任、不脱帮扶、不脱政策、不脱监管;一摘四不摘,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这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05

农村改革发展

农村改革从土地制度开始,土地制度改革首先是确定承包期。中央在80年代初确定了承包期限15年不变。一轮承包期结束后,进行二轮承包,30年不变。目前,陆陆续续的一些地方已经二轮承包到期了。按照中央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再延长3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出,以整省推进为试点。过去以县为单位,以市为单位作为试点。中央的政策非常清楚,大稳定,小调整,尊重农民的意愿。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要求大稳定,要有原则,不能把土地的集体所有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的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侵犯农民的利益。这是要坚守的底线。

我国宪法规定,在农村实行农户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体制,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个在实践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混乱,有人认为农户经营好像已经过时,但实际农户经营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我们从粮食不够吃,做到了丰年有余,直到今天我们粮食一个又一个的大丰收,它所依托的基本组织形式依然是农户经营。农户经营发展到今天出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老龄化,很多老人干不动,年轻人又走了。那怎么办呢?中央就提出来新型经营主体。总书记突出强调乡村振兴要培养两类主体,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农场应该成为未来乡村的或者现代农业的基本组织形式。因为家庭农场继承了家庭经营的所有好处,同时它又可以部分的克服家庭小农户经营的弊端。但家庭经营农场依然是以家庭劳动力为主要劳动力的一个农业进行单位。所以我们通过土地制度的创新,扶持稳定的现代化家庭农场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

06

新型城镇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城镇化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是17.9%,到2023年城镇化率是66.16%,也就是45年,我们的城镇化率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正是因为城镇化率不断提升,农业的从业人员才不断的减少。

中央提出以县城为载体推进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要有机结合,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首先要做的是把已经转移出来的这部分劳动力,如何就地就近城镇化。前面所讲的66.16%的城镇化率,这是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不要像过去一样城市是城市、农村是农村,城市农村两张牌,要将城市、农村两张牌打成一张牌,然后实现共享、共赢、共富。

新型城镇化内涵丰富。但是有一条特别重要,过去的城镇化是封闭的,城市和乡村的要素不能流动,而新型城镇化一定是城乡要素流动,城乡融合发展。过去经常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年轻人都走了,乡村怎么振兴?那么,实际上只有充分的城镇化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前面我们一直在讲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人走了,离开了土地才能为留在乡村的人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创造条件。但这种要素的流动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

特别是人员的流动,可以流到城市,也可以流到乡村,乡村就不会衰败。我们现在可能还是单向的流动,特别是一些乡村,它的资源被抽到了城市,乡村就衰败了。所以乡村衰败不是它必然的一个现象,而是我们很多的政策没有到位。我们强调新型的城镇化,那乡村衰败的这个问题就有望解决。

THE END
1.这件衣服卖火了,雯雪给她取了一个好听又霸气的名字“农村爆款小狐狸330760550关注https://tv.sohu.com/v/dXMvMzMwNzYwNTUwLzE5NDkwNzQxNC5zaHRtbA%3D%3D.html
2.乡村振兴现场会发言16篇向全党发出了在新征程上农业农村工作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的明确信号。近期,省委、市委也相继召开会议,刘国中书记、杨长亚书记也分别对农村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某某某某某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https://www.eltemall.com/zhuantifanwen/zhenxingxiangzhen/47533.html
3.农业科技名词大全▓恛忔嗳带有暴富的微信昵称。ヤ1﹎.只潴oo oО莹ャざ一听就是富婆的名字。 三农抖音接地气昵称 1、跟三农有关可以起富有乡村乡土气息的抖音名。乡里一枝花。农村风。农村人家。 2、乡野小农。田园风光。农家小院。乡村生活。田野之歌。乡土风情。乡村故事。田园诗画。乡间小路。农家乐事。http://www.guabaoshu.cn/post/188307.html
4.温家宝的中国命题科技时代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温家宝一贯注重的“三农”问题,将是未来中央工作的重中之重。种种迹象也表明,“三农”问题在新领导集体整个施政方略中将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首先是今年1月7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按惯例总是分管农业的副总理温家宝出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以及三位新任政治局常委——https://tech.sina.com.cn/other/2004-01-03/2023277050.shtml
5.中美卫生部门同意加强机制性对话男生女生一起相差差差30免费观看电视剧名字 亚洲欧美日韩威尼斯人色图 射情网站 老热妇老熟妇 英美嫩屄 男男深一点my b男生摸女人 欧美性爱影片牛B叉 日本黄一级片曰本黄一级片 一级女人最大黄片 成人污污污www免费 www.uuzyz.con 成人a级性爱视频 裸体动漫女生被?到爽漫画 色视频在线观看 寡妇高http://jsqnkj.com/xxxr60418388/097064
6.[致富经]我的名字叫傻瓜疯子垃圾佬(20140627)三农发布时间:2014年06月27日 22:38 |进入三农论坛| 来源:央视网 |手机看新闻 评分排行榜意见反馈踩完整视频 [致富经]麦收故事会(上)(20140625) 41分47秒 [致富经]退学创业失败后的财富发现(201 24分34秒 [致富经]他要当老大 带着小吃闯天下(20 http://sannong.cntv.cn/program/zhifujing/20140627/1048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