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

国际农产品价格下滑的影响,2024年1-2月农产品贸易下滑,修正农产品加工品的贸易政策和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迫在眉睫

海关统计显示,2024年1-2月,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和逆差8年来同期首次下滑;进口量也出现小幅下滑。

面对国际粮食和农产品价格的下滑,我们必须扩大粮食食品产业的对外开放,借助国家粮食食品产业的加工能力的优势地位,大力发展粮食、油料及其他农产品加工品的全球贸易,一方面布局国内企业的全球原粮供应链和物流节点物流设施,同时通过加工制成品的全球贸易,形成更有效的产业分工,实现对产业链关键阶段及关键环节(加工环节)及后续产品的全球供应链有效控制,从而更加充分有效的保证的国家粮油食品的安全供应。

在全球粮油原料贸易的高度垄断的背景下,推动全球粮食与油料制成品,面粉、植物油、米面制品、粮食深加工产品等制成品的全球供应链部分关键环节控制力的提升,为更加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措施。

1、前2个月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下滑,2月进出口均出现明显下滑,农业产业链的竞争力提升需要加速农村政策及农业政策的调整

1)1-2月,中国对外农产品贸易总额508亿美元,同比下降6.2%,为2017年来的同期最低增速;农产品贸易总额占到对外商品贸易总额的5.5%,占比位居历史同期第三位。

其中,2月贸易总额210.3亿美元,同比下降15.8%,2023年下半年以来仅在1月份出现1.99%的同比增长,2月为最明显下行;当月的贸易额占到对外商品贸易总额的5.20%。

依据月度平均汇率折合人民币价值,2月,中国对外农产品贸易总额1494亿元,同比下降12.39%,降幅明星股低于美元降幅;1-2月累计贸易总额3609亿元,同比下降2.17%。同比降幅的缩小显示人民币出现明显贬值,实质是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下滑。

面对中国经济竞争力下滑,我们必须通过淮河、珠江、长江等内河航运体系搭建,大幅降低国内物流成本,便利实现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融合发展。尤其,淮河流域水系,这一地区为全国及全球可以实现通航内河水路最密集、劳动人人口规模最庞大、农业资源和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最大地区,更是世界人类文明发达的集聚区。

加速豫东地区内河航道开发和建设,特别加速构建豫东长虹运河和京九(京广)线二线,加速推进豫东、皖西北内陆农业区经济再度快速发展,有效承接沿海及全球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产业转移,从而真正实现内需扩大、经济内循环目标得以实现,重新恢复和提升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中国经济将会再度高速,世界经济将会重现光芒。

2)1-2月,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360亿美元,同比下降9.23%,为2017年以来的最低增长水平,首次出现下滑;其中,2月农产品进口153亿美元,同比下降16.0%,月度进口额连续8个月同比下降,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回落使得进口金额的回落。

从农产品进口占到全部商品进口总额比重来看,1-2月,占比为8.9%,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为历史次高水平;月度占比为8.5%,较上年同月降低0.9个百分点,为历史同月第三高水平。

1-2月,农产品进口总额达国内商品贸易顺差的28.73%;其中,2月为全部商品贸易顺差总额38.54%。

农产品的进口支出占对外商品贸易净利润如此比重,已经开始威胁到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升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及整个农业食品产业链的竞争力迫在眉睫,大力发展的农村地区的多元的产业体系,带动农村地区总体生产力水平大幅体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解决中国农业全球竞争的关键。

1-2月,农产品出口额148.3亿美元,同比增长1.95%,出口占同期总体商品出口总额的2.8%,占比依然历史同期的低位水平,显示农产品生产及整个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的下滑。

其中,2月农产品出口总额57.3亿美元,同比下降15.4%,连续两年出现下滑,降幅合计达到20.7%;月度农产品出口额占到同月全国商品出口总额2.6%,为历史同月的相对地位状态,为2008年以来的次低同月占地水平,仅仅较2021年高产0.1个百分点,较历史最高占比下降0.8个百分点。

对比农产品进出口额占到总体进出口的比重的变化显示中国农业全球竞争力在不断下行,显示中国农业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不断下行,实质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全球竞争力下行的重要体现。

2009年以后,中国农业竞争力停止增长,到2015年以后,伴随一系列偏离中国实际政策的出现,部分专家和官员的寻租,中国农村和农业竞争力不断下滑,导致的中国农产品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长。

当前中国农业及总体经济全球竞争力下滑,最近10-20年国家农村政策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政策必须进行适度修正,制定全国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给予农村地区和内陆省区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经济自决权;给予农村市场主体和土地经营者的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经济自决权。

更重要必须充分利用农村地区非农用地发展非农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地区就业人口大量转向非农产业,实现农村地区非农就业达到农村地区的劳动人口98.5%及以上水平,同时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有工业、服务业延伸至农业,从而推动以家庭为主导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的达到充分发展,使得农村地区总体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

因地制宜的发展各项基础设施,特别是淮河流域的纵向和横向的内河航运设施、豫东地区南水北调设施和纵贯豫东的京九(或者京广)铁路二线,从而有效实现长三角与淮河流域的经济深度一体化融合发展,淮河流域经济区域长江经济带的有效一体化协同发展,特别实现淮河流域内部农业、工业、服务协同、现代制造业、现代生产生活服务业及物流服务业协同发展,实现中东部地区整体经济的均衡发展,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竞争力大幅提升。

加速推动吏治改革,尽快落实全社会精兵简政的政策,消除内地相对极端庞大的政府机构及官员贪腐对贫困农民和农村的剥削和压迫;逐渐缩小当前极端不合理人均社会资源占有量的极端差异和二次分配体系中极端等级制度,当前我国养老金体系依然是一次分配的简单延续,导致的农村和城市普通民众的永远贫困现状,严重制约社会内需增长,导致整体经济的产需矛盾不断激化,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这种不断激化的经济和社会矛盾正在正在危机社会稳定及我党的执政地位,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落实我党“当官不发财,发财不当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官准则,从而实现内地经济真正实现高效、健康、高速和追赶式发展,尽快消除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多元制现状,消除广大农村的贫困和落后的根源。

3)1-2月,中国对外农产品贸易逆差211亿美元,同比下降15.7%,为8年首次逆差同比下行,为历史次高水平,为商品同期出口总额的4.0%。

其中,2月农产品贸易逆差95.8亿美元,同比下降16.3%,连续8个月同比下降,占当月全国商品出口总额为4.3%,为历史同月新高水平。

折合人民币价值来看,1-2月,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累计达到1501亿元,同比下降12.1%,相当于同期第一产业投资总额175%;同期经常项目总额26.8%

其中,2月农产品贸易逆差680亿元,同比下降12.9%;连续8个月环比下降,本月逆差为当月第一产业投资的159%;同月经常项目总额的56.0%

对比贸易总额与逆差,累计与月度贸易逆差率分别45.8%和41.6%,月度与累计农产品贸易逆差率依然为历史高位水平。

鉴于当前农村及中西部地区的极端落后,中国经济依然具备中高速发展的潜质,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消除中国经济多元制;同时推动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级管理机构的精兵简政,简政放权,释放政府、事业单位、企业管理部门冗余人员和岗位劳动力和人力资源,让每个人都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实际经济增速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可以再现未来10-20年中国经济保持7-8%的高速增长,实现我党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梦想是可以充分实现。

农产品贸易逆差刚性增长,是我国最近几年农村产业政策出现严重偏差,政府将农村产业限制在农业食品及其延伸产业,让广大内陆地区及农村产业回归到封建时代的吃饭经济,导致农村地区极端贫困,导致中国经济呈现沿海内地两张皮、城市乡村两张皮,导致中国经济及社会阶层多元制(相对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二元制),导致中国经济与社会出现严重撕裂,沿海极端外贸经济成为西方附庸;大中城市城市官僚垄断集团所在地依靠央行发钞和财政赤字形成消耗与腐败中心,中小城市只是依靠中央触手延伸,同样依靠赤字财政支持吃饭经济,不少地方实际财政赤字已经达到未来10年财政收入总量,农村地区妻离子散,流亡天下,一旦经济发生波动,将会形成极端不稳定影响,持续发展将会危害国家安全和民族安全,使得党的伟大民族复兴目标化为泡影。

2当前政策制度限制,农业和农村投资严重不足,制约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1-2月,全国城镇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85万亿,同口径增长4.2%;实际投资下降5.1%。

2月投资折合黄金价值为1.1亿两黄金,同比下降18.5%,较历史同月最高水平下降32.1%,较历史最高月度投资增长81.1%。1-2月累计折合黄金投资额为2.1亿两黄金,同比下降18.2%;较2018年同期下降33.1%

1-2月,第一产业投资总额858亿元,农业投资占到全部投资1.7%,同口径统计投资同比下降5.7%;按照历史数据实际下降25.1%,较2018年同期的最高水平下降85.8%。

2月,农产品贸易逆差为第一产业投资总额的158.6%;1-2月逆差为占总投资比为175.0%,为历史同期的新的高位水平,显示第一产业投资严重不足,当前农业农村政策正在严重制约中国农村和农业的投资,消除错误政策对农业投资的负面影响势在必行。

农林牧渔及细分行业的投资普遍大幅下降严重制约农村及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家统计局公布同口径统计数据来看,1-2月,全国农林牧渔及其服务的投资增速为-5.7%;其中,种植业增长为-2.2%、林业增长-5.7%、畜牧业增长-16.1%、渔业增长0.0%、农业服务增长-5.4%。

综合第一产业投资额与细分行业投资增长率测算;2024年1-2月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投资总额为1072亿元,同比下降24.9%,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投资占到全社投资总额的2.1%,总额为2017年以来的同期较低水平。

农林牧渔行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降至2016年以来同期的最低水平,显示当前官方所讲重视农业仅存在于汇报材料及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极端轻视农业导致最近年农业对外依存度及出口逆差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

细分产业来看;1-2月,种植业455亿元,同比下降11.4%,较2018年下降30.4%;林业81.2亿元,同比下降24.2%;牧业248.3亿元,下降32.6%,较2021年历史最高水平降51.1%;渔业投资的73.4亿元,下降19.7%,较2018年历史最高水平下降26.0%;服务业投资214亿元,同比下降24.0%。

受到不利经济政策影响,农业产业均出现下滑;1-2月各细分行业分别占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投资总额为42.44%、7.57%、23.17%、6.85%、19.97%。

3、解决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困境的建议

面对当前困境要改变当前的现状,通过有效基础设施构建和现有基础上设施的充分利用基础上,在当前铁路、公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及时因地制宜发展的构建纵横交错的内河航运体系支持下,真正降低物流成本和管理成本,将沿海区位优势延伸内陆地区,在内陆地区水路交通便利的要道的内陆城镇地区,在当地农业和农村产业的基础上发展多元化产业,特别要发展现代产业经济,构建真正的内陆地区农业之外的产业优势,使得内陆地区具有的充裕人力资源优势、农业资源优势及具备内河航运优势带动下实现充分发展。

豫东、皖北的中原地区土地资源、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可以借助淮河水系的纵横交错的内河水运体系将沿海内地充分有效的连接起来,将长三角的经济区通过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通榆运河、江淮运河,同时疏浚复航豫东地区长虹运河,并将原航道拓宽到3级航道标准,并沿106国道继续向南延伸,直达信阳地区的淮河干流航道,形成北起项城沙颖河,贯穿连通汾泉河、黑河(泥河)、洪河、汝河、连接淮河干流,一方面打造中原地区的南水北调新通道,同时形成豫东地区南北运输大通道,弥补豫东地区没有国家货运铁路,没有南北向铁路导致的豫东地区因为物流不畅导致的中原经济发展遇阻的现状,使得该地农业区发展遭遇农业资源天花板突破、工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瓶颈得到破解。从而真正解决豫东皖北因为没有工业发展导致的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状,解决豫东皖北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人员只能外出打工现状。

通过豫东长虹运河的疏浚复航、拓宽延展形成全部淮河流同长三角经济区融为一体,为豫东、皖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飞、为长三角及沿海产业外延、全球现代制造业的转移提供新的承接地区,推动豫东地区的农业、工业、服务协同发展,为中原地区的腾飞、中国经济新发展提供新的的基础。

同时修正正当前的农村产业政策,增加农村地区的交通优势节点的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当前村镇及县城的集中非农产业用地充分高效发展发展非农产业,有效实现农村产业多元化,使得农村有效承接的城市产业,内地有效承接沿海产业,从而形成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从而实现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

通过豫东地区长虹运河疏浚复航、拓宽延展,打造豫东、皖北淮河航运大三角,通过大三角地区的借助当地村镇县城地区的规模化建设用地大力非农产业,实现豫东皖北地区的5千多万劳动人口充分实现就地结业,实现农业用地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大幅提升农村地区的和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使得农业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农业生产高地;通过农业产业和非农产业发展大幅度提升该地区的近1亿人口收入水平大幅,带动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内需大力发展,消除区域经济极端差距,消除沿海经济的殖民化、内地经济自然化与封建式生产模式,消除中国经济多元化局面,真正有效推动内需增长和经济重现高速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真正落实党的百年奋斗目标。

3粮食进出口分析:

1)粮食进口总量方面,2月,包括谷物、薯类、豆类在内粮食品种进口总额49.9亿美元,同比下降28.8%;国际粮食价格下滑使得粮食进口金额下降明显;粮食进口占当月农产品进口总额32.4%,进口额为历史同月的偏低水平;

当月粮食进口总量1204万吨,同比下降5.9%,月度进口为近十年同月历史次高位。2月进口平均价格为415美元/吨,同比下降24.4%。当前价格较2022年9月的历史最高点下降32.6%。

1-2月,粮食进口额2678亿美元,同比下降22.1%;粮食进口占到全部农产进口额的32.4%;进口量2678万吨,同比增长0.1%,为历史新高。平均价格为435美元/吨,同比下降22.2%。前两个月的粮食进口总量的再创历史新高,大量的粮食进口对国内粮食产生明显压力。

粮食分类进口分析

2)中国谷物及其制粉进口2月,中国谷物及其制粉进口676万吨,同比增长20.9%,为历史同月新高水平;进口金额为20.26亿美元,同比下降6.0%;月度均价为300美元/吨,同比下降22.3%,进口价格明显低于国内价格水平。

大量进口和远低于国内价格水平对国内市场产生明显的冲击,显示国内粮食生产和贸易流通环节的总体生产力的落后,显示近20年我国农业食品产业链的管理全球竞争力下滑。

1-2月,进口总量1336万吨,同比增长29.6%,为历史新高水平。国内供应严重过剩,国内价格降低,贸易利润的大幅下滑;金额40.24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为历史新高水平;均价301美元/吨,同比下降21.7%,为三年来的最低价格水平。

3)豆类及大豆进口2月,中国进口豆类528万吨,同比下降26.7%,为5年来同期较低水平;金额为29.66亿美元,同比下降38.9%;月度均价562美元/吨,同比下降16.7%;较历史最高水平下降24.4%。

1-2月,豆类进口1341万吨,同比下降18.4%;进口金额76.25亿美元,同比下降30.6%;均价为569美元/吨,同比下降14.9%。

其中,大豆进口占主导,2月,中国大豆进口512万吨,同比下降27.3%,大豆月度进口量连续11个月进口量出现下滑;为当月粮食进口总量的42.5%,为食用农产品原料进口总量的34.8%。月度大豆进口额28.81亿美元,同比下降39.5%,为当月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8.83%。当月进口价格563美元/吨,同比下降16.8%,较历史最高进口价格下降23.3%。

1-2月,中国大豆进口1304万吨,同比下降19.4%,为粮食进口总量48.7%,食用农产品原料进口量为49.3%;进口金额为74.39亿美元,同比增长31.3%,为年度农产品进口总金额的20.7%。进口均价571美元/吨,同比下降14.8%。

杂豆,2月进口量为16.0万吨,同比增长0.0%;1-2月进口37.0万吨,同比增长42.3%。

豆类进口依存度偏高实质是我国农业落后,技术和制度落后决定生产落后。

从技术来讲,加速大豆种子、种植方式、土壤生态及种植区生态环境改善,为实现中国大豆单产水平的大幅提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制度和产业结构来看,当前农村地区和中西地区的产业多元化水平不足,无法承担中西部地区的劳动人口就业,导致中西部地区劳动人口大量流失,导致中西部劳动就业人口的严重不足,相应农村与农业就业更是无法容纳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就业,从而阻碍农村产业的发展。

4)其他粮食进口2月,干木薯进口26.1万吨,同比下降56.6%,进口均价264美元/吨,同比下降2.3%。1-2月,干木薯进口37.2万吨,同比下降69.1%;木薯均价为267美元/吨,同比下降0.4%。木薯进口价格依然保持高位,抑制的木薯的进口继续增长。当前的亚洲地区大米价格持续高涨,对当地木薯价格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使得木薯的竞争力远远低于欧洲及美洲玉米市场竞争力,抑制的东南亚木薯的出口竞争力。

5)粮食出口方面,2月,中国粮食出口8万吨,同比下降11.1%,连续两年下滑,再创近年来同月最低月度粮食出口量;出口均价为792美元/吨,同比下降18.5%。1-2月,中国粮食出口31.0万吨,同比上涨10.7%;价格为707美元/吨,同比下降12.4%。全球粮食价格总体大幅下滑,使得中国粮食出口竞争力大幅下滑。这些数据显示中国农业生产力和整体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存在制约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出口量变动同农业投资的大幅下降相一致,显然2016年以后中国的农业产业政策和农村政策出现的严重的偏差导致农村及农业生产力的水平及国际竞争力的下滑。

其中,大米出口占粮食出口的主导地位,2月出口量3.0万吨,同比下降25.0%;1-2月,累计出口量18万吨,较上年增长20.0%。

价格方面,2月出口价为500美元/吨,同比下降31.7%,1-2月,均价为588美元/吨,同比下降9.8%。月度出口均价折合人民币价格为3556元/吨,低于国内批发价格,较上年上涨14.5%;当前的出口价格明显低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水平。

印度因为国内极端严重的通货膨胀,禁止普通大米出口带来国际市场大米价格大幅上涨,利于我国大米出口,但是我国较为显著的市场监管并没有带来中国大米出口回升到历史的高位。

非转基因黄豆,2月出口0.4万吨,同比下降33.1%;1-2月累计出口0.8万吨,同比下降29.8%,为历史同期大豆出口的新低水平,显示中国非转基因大豆全球竞争力的持续下滑。

价格方面,2月,非转基因大豆出口价格1070美元/吨,同比下降11.0%,1-2月,出口均价为1061美元/吨,同比下降12.8%;尽管出口价格出现一定回落,国产大豆价格远远高于国际非转基因的价格,导致中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不断下滑。

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必须以大幅度提高单产,使得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才能实现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我国作为世界大豆源产国,上世纪20年度中国供应全球80%国际大豆市场;今天我们80%的大豆需要从国外进口,大豆油90%为进口转基因大豆油,我们必须思考我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国内大豆种业行业来看,我国当前通过官方审定通过大豆种子的单产普遍偏低,最近20多年的全国平均单产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但是我们农户选育的品种单产(规模化试验单产300-600公斤/亩)是国内规范种业机构推广品种的2-4倍。但是迟迟得不到国家品种权的认定,无法进入市场的推广

4食用油脂与油料作物进口:进口粮食出现回落,但是依然保持高位水平,对抑制国内价格起到重要作用

2月,中国食用油脂进口数量58万吨,同比下降24.7%;金额为6.11亿美元,同比下降34.6%;单价1053美元/吨,同比下降13.2%,较历史最高点下降42.2%,但是当前价格依然处于历史高位。

1-2月,食用油脂累计进口155万吨,同比下降6.6%;金额为16.18亿美元,同比下降20.3%,均价为1043美元/吨,同比下降14.7%,国际市场油料价格的回落带来的进口价格回落。

其中,2月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43.0万吨,同比下降30.6%;金额4.37亿美元,同比下降41.0%,占到农产品金额金额的2.9%;单价1015元/吨,同比下降14.9%。

1-2月,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121万吨、同比下降12.3%;金额为11.95亿美元,同比下降28.7%,金额为农产品金额为3.3%;数量与金额为历史同期高位水平;均价987元/吨,同比下降18.7%。

分类进口量来看,2月豆油、棕榈油、菜籽油及其他食用植物油的进口量分别为2.0万吨、10万吨、13万吨和18万吨;进口分别增加100%、-66.7%、-7.14%和5.88%;月度进口价格分别为898美元/吨,864美元/吨、1993美元/吨和1129美元/吨,同比分别增长10.3%、-11.3%、-31.1%、-8.9%。

1-2月,豆油、棕榈油、菜籽油及其他食用植物油的进口量分别为4.0万吨、39.0万吨、33万吨和45万吨,分别减少55.6%、44.2%、增加6.5%和25%;进口价格分别为1119美元/吨,870美元/吨、1015美元/吨和1056美元/吨,同比分别下降13.9%、11.3%、26.1%、27.4%。

动物脂,2月进口15.0万吨,同比基本持平,价格为1161美元/吨,同比下降10.4%;1-2月,进口量为34万吨,同比增长21.4%,为历史同期的新高水平,动物脂进口主要用于烘焙食品加工做起酥油;均价为1244美元/吨,同比下降1.8%。

油料进口2月,油料作物进口50.9万吨,同比下降34.1%,月度进口金额3.9亿美元,同比下降38.5%;均价761美元/吨,同比下降5.4%。

其中,油菜籽、花生、亚麻籽、葵花籽及其他油料作物的进口量分别为28.4万吨、1.2万吨、6.9万吨、1.8万吨和12.5万吨;同比分别下降30.58%、84.62%、43.53%、44.53%、1.37%。

1-2月,油料作物进口97万吨,同比下降42.76%,金额为7.5亿美元,同比下降45.1%;均价771美元/吨,同比下降771%。

其中,油菜籽、花生、亚麻籽、葵花籽及其他油料作物的进口量分别为51.4万吨、2.2万吨、15.7万吨、4.4万吨和23.4万吨,同比分别下降51.57%、82.11%、20.45%、37.42%和4.17%。

2月,包括大豆、油料作物和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额37.1亿美元,同比下降39.6%,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24.3%;1-2月进口金额93.8亿美元,同比下降32.33%;占农产品进口金额的26.1%,2009年以来的最低占比水平。

折合毛油进口量,2月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为154.5万吨,同比下降29.2%。1-2月折合毛油进口总量为392.6万吨,同比下降20.45%。

油料和植物油的出口方面:2月主要油料品种出口4.9万吨,同比下降6.5%;1-2月累计出口13.6万吨,同比增长32.3%;

植物油出口来看,2月植物出口0.9万吨,同比下降43.8%。1-2月累计出口2.5万吨,同比下降26.3%。

鉴于大量大豆、油料及各类食用油的进口为植物油出口提供基础,预计后期会有更多植物油出口,大量原料进口和成品油的出口利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们通过离岛、沿海及内河口岸发展外向产业,推动全球产业内分工合作,才能更好的实现国内经济发展,带动全球经济健康发展。

5食用动物性产品进口(注:2018年2月以后包括肉类、水产、乳制品,2020年加入食用动物脂):

1)食用动物性产品进口总量2月,进口总量111万吨、同比下降15.9%;月度金额40.2亿美元,同比下降19.0%,占到农产品进口比重26.3%;单价3621美元/吨,同比下降3.7%。

1-2月,食用动物性产品进口总量256万吨,同比下降4.1%,为5年来的同期的相对低位水平;金额达到91.8亿美元,同比下降11.1%;单价为3585美元/吨,同比下降7.3%。食用动物性产品原料进口金额占到全部农产品进口总额25.5%,占比有明显下降,为2019年以来的较低位水平。

细分进口来看

2月,肉类及其杂碎、鱼类及其他水产、乳品及动物脂分别进口48.万吨,28万吨、20万吨和15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1.31%、12.50%、16.67%和0.0%。

1-2月,肉类及其杂碎、鱼类及其他水产、乳品及动物脂分别进口110万吨,68万吨、44万吨和3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5.38%、15.25%、-12.0%和21.43%。

肉类进口细分来看,2月,牛肉、猪肉、羊肉、禽肉、杂碎及其他进口量分别为23万吨、7.0万吨、3.1万吨、2.3万吨和12.6万吨,较上月分别下降23.3%、22.2%、22.5%、27.6%和20.38%;同比分别增长21.0%、-56.25%、-8.14%、-61.09%和-24.86%。

1-2月,牛肉、猪肉、羊肉、禽肉、杂碎及其他进口量分分别为53万吨、16万吨、7.1万吨、5.4万吨和28.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6.19%、-57.89%、4.94%、47.90%和13.35%。

牛羊肉进口增长,连同国内产量增长,国内肉类供应显然增长,而且进口均价出现明显的下滑。猪肉、禽肉价格国内价格大幅下降,抑制的进口的继续增长。

乳制品进口,2月进口20.0万吨,同比下降16.67%;1-2月累计进口44万吨,同比下降12.0%,连续3年同比下降。

其中奶粉月度进口9.0万吨,同比下降18.2%;1-12月进口量为19.0万吨,同比下降46.34%,为2016年以来的同期最低进口量。

2022年下半年以来,中国乳制品和奶粉进口数量下滑显示国内需求趋弱,显示中国经济及居民收入下滑,特备最近几年中国经济社会总体产出水平下滑,当前中国总体产出水平收缩到10年前的水平,才是当前需求不旺,商业经营困难的关键。

当前在消费者没有收入的情况刺激消费完全是无稽之谈,释放创业热情,推动全社商品和服务产值的增长和经营者和劳动者收入水平同步增长,才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关键,仅仅有经营者收入提升,而没有消费者收入提升的经济增长是无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导致生产的过剩和社会消费能力的不足,当前的内需不旺的根本在于过去几年劳动者可支配收入没有伴随经济增长而同步提升,官员贪腐、经营者的贪心是导致的当前经济下行的关键。

改善吏治,缩减各类政府及事业单位多冗余人员,降低社会运行成本,消除各种形式的市场垄断,改善国内营商环境,降低商品流通成本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

为实现营商环境的改善,我们的各级政府领导要定期对地摊夜市个体经营、中小微企业从事经营活动,体验不同经营者的疾苦,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经济和社会真正的恢复,否则我们的经济会不断困难。

6其他重要食用初级农产品

1)干鲜果2月进口量65.0万吨,同比增长20.37%;金额16.26亿美元,同比增长62.63%,进口额占到农产品进口额10.6%;平均单价2502美元/吨,较上年上涨35.1%,折合人民币价格为17778元/吨,同比上涨40.63%;12月国内批发均价为7313元/吨,同比下降2.85%;进口水果是国内水果价格2.4倍。

1-2月,进口量146万吨,较上年增长19.7%;总金额41.6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4.0%;金额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11.6%。进口均价为2849美元/吨,同比上涨3.6%。

进口水果价格大幅上涨,对国内水果价格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更重要进口产品折合人民币价格大幅上涨显示人民币对外大幅贬值,同时也显示当前国际社会依然存在明显的通货膨胀。

2)食糖进口2月,中国食糖进口49万吨、同比上涨58.1%;月度均价626美元/吨,同比增长38.5%;同期国际是食糖均价为498美元/吨,同比上涨12.2%。

1-2月,食糖进口总量119万吨,同比上涨35.2%,均价为611美元/吨,同比上涨33.5%;同期国际均价为491美元/吨,同比上涨14.9%。进口食糖价格及国际价格快速上涨抑制国内进口,国内淀粉及淀粉糖价格相对稳定,淀粉糖增加对食糖替代。

7食用农产品原料进口量持续下滑,进口价格再度再创历史新高。

综合粮食、油脂与油料、干鲜水果、食糖和食用动物产品等主要食品原料的进口,2月,中国主要食用农产原料进口总额117.8亿美元,同比下降18.8%;占到全部农产品进口总额的77.0%,占到全国商品进口总额比重的6.5%。

1-2月,进口金额277亿美元,同比下降13.7%,占到农产进口总额的76.9%,为全部商品进口总额的6.9%,进口占全部商品进口额的比重有所下滑。

折合人民币2月,食品原料进口金额为837亿元,同比下降15.5%;1-2月进口1966亿元,同比下降10.0%,同比降幅低于于美元价值的增幅,显示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大幅贬值。

按照当前的进口进度测算,2023年全年进口主要食品原料进口总额187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为13297亿元人民币。

从进口数量来看,2月食用农产品原料进口数量1523万吨,同比下降6.9%;占到全部商品进口数量的5.3%;1-2月进口量3417万吨,同比下降6.9%,进口数量占到商品进口总量的5.9%。占比为近四年的最低占比。

从总体价格平均值来看,月度均价为773美元/吨,1-2月均价为810美元/吨,同比分别下降12.8%和12.67%,显示近期国际社会的通货膨胀水平明显回落。折合人民币,月度均价为5494元/吨,同比下降9.2%;1-2月均价为5752元/吨,同比下降8.9%。

8纺织原料原料进口大幅下滑,中国轻工产业必须向内陆转移

1)中国纺织原料2月,海关公布,中国纺织原料,进口量41.0吨,同比增长95.24%,为4年来同月最高水平;金额9.42亿美元,同比增长92.94%,月度均价为2298美元/吨,同比下降1.18%。近期纺织原料的进口价格趋于平稳,利于行业的稳定发展。

尽管如此,1-2月,中国纺织原料进口数量91.0万吨,同比增长102.2%,最近5年同期最高进口量,纺织原料进口量的大幅回升显示国内纺织行业景气指数出现回升。1-2月进口金额20.89亿美元,同比增长%,均价为2296美元/吨,同比下降10.25%。

2)棉花进口其中,2月,中国棉花进口30.0吨,同比增长2.33倍;金额为6.1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占到农产品贸易总额为3.99%,棉花进口占农产品进口的量的比重明显回升;月度均价为2033美元/吨,同比下降7.84%。

1-2月,棉花进口总量64万吨,同比增长178.3%;进口金额13.27亿美元,同比增长151.6%,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3.69%,均价为2073美元/吨,同比下降9.6%。

1-2月,棉花累计进口数量为2014年同期最高水平;棉花及各类纺织原料进口量大幅下滑,显示纺织行业的复苏。

3)棉纱进口2月棉纱进口11.0万吨,同比增长22.22%;金额达到2.70亿美元,同比增长13.9%;月度均价为2455美元/吨,同比下降6.79%,近期棉纱进口价格下滑。棉纱棉花价格价差率20.76%,处于基本正常的状态。

1-2月,棉纱进口数量24.0万吨,金额5.76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0.0%和48.95%,均价为2402美元/吨,同比下降6.90%。进口数量有所恢复,但是依然为2018年以来同期较低水平。

棉花及棉纱合计2月棉花和棉纱进口总量41.0万吨,同比增长127.78%,累计进口量88.0万吨,同比增长131.6%。

进口金额来看,2月进口金额8.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1-2月累计进口金额19.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0.5%。

2023年下半年以来,棉花和棉纱进口量持续同比呈现出明显上涨态势,纺织原料进口回升利于轻纺产业的复苏。

4)纺织与服装原料的总体进口增长明显,市场预期市场的幅度

2月纺织纱线及其制品进口金额为7.0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1-2月累计进口额为15.81亿美元,同比增长13.3%;为2012年以来次低进口金额。

2月,纺织与服装原料的合计为16.49亿美元,同比增长39.0%;1-2月累计进口36.7亿美元,同比增长44.1%,为2012年的相对低位水平。

月度纺织与纺织原料进口总额相当月纺织服装出口额的9.28%;1-2月进口原料相当于同期纺织服装出口总额的8.14%。

2月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下滑,经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靠

前两个月主要轻纺产品出口总体出现回升,但是2月出口金额再度明显下滑;尽管原料进口数量和金额出明显的增长,单产产品出口的增长的状况并不乐观,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牢固,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要求我们必须真正有效启动豫皖冀鲁地区轻工产业发展,推动社会就业,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月,纺织品出口总额83.42亿美元,同比下降12.94%;服装出94.23亿美元,同比下降13.06%,两类商品合计177.7亿美元。同比下降13.0%,月度出口金额占到商品出口总额的8.1%,连续3年纺织品和服装的同月出口低于商品出口总额的10%,再创新低。

1-2月,纺织品出口217.1亿美元,同比增长13.3%;服装出口1233.85亿美元,同比增长7.87%;两类商品合计出口450.9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0.4%,占商品出口总额的8.5%。

近三年来纺织品及服装的出口额度,占全部商品出口总额继续下滑,显示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竞争力全球竞争力有所下滑。

5)2月箱包鞋子出口回落,减弱市场的过多干预至关重要。

2月箱包出口1.0万吨,同比增长2.94%;金额为22.69亿美元,同比下降7.81%。1-2月,出口量为54万吨,金额为56.8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2.35%和15.50%;月度单价为10.8美元/公斤,同比下降10.45%,美元价格为最近4年同月最低水平;折合人民76.79元/公斤,同比下降6.79%。箱包产品出口价格出现下滑,同近期国际市场商品的总体价格水平下滑相一致。

2月,鞋类出口数量和价格出现回落,显示近期国际社会的需求下滑。2月中国鞋类出口6.03亿双,同比下降8.68%,为2021年5月份以来的最低出口数量;出口金额为33.37亿美元,同比下降17.41%;均价为5.54美元/双,同比下降9.56%;折合人民币价格为39.34元/双,同比下降5.87%。鞋子出口数量和单价的下滑显示市场需求相对偏弱。

1-2月,鞋类出口16.19亿双,金额为87.1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64%和7.81%,均价为5.4美元/双,同比下降12.09%。

综合纺织、服装、箱包、鞋子等轻工产品出口总额,2月,中国主要轻工产品出口233.72亿美元,同比下降13.19%,为当月商品出口总额的10.6%,为历史同月新低水平。

1-2月累计出口5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49%,占到全部出口总额的11.3%,主要轻工产品的占比由2016年的19.0%下降到当前的11.3%,轻工产品出口占比下滑,显示中国轻工产品出口竞争力绝对下滑。

折合人民币价值额度,2月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额度达到1262亿元,同比下降9.5%,1-2月,累计出口金额为3204亿元,同比增长15.17%。全部跟踪的主要轻工产品2月出口总金额出出口额度达到1661亿元,同比下降9.7%,1-2月,累计出口金额为4227亿元,同比增长15.25%。

6)轻工纺织产品永不落幕产业,推动沿海地区向资源禀赋优势明显的黄淮海转移竟会再现中国经济再次高速发展

从轻工产品金额和价格的变化情况来看最近几年我国轻工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大幅下滑,2024年1-2月在在进口原料价格下行的影响,出口有所恢复,但是2月份再度出现明显的下滑,显示当前的出口复苏并不理想。2023年1月份以来全部跟踪的轻纺产品分月度出口金额总体下行为主导,从当前的内外环境及人民币价值的变动情况来,后期的出口恢复依然不确定增加。

要求我们必须尽快一方面通过现代科技应用,推动轻工产品生产效率的提升,提升轻工消费品全要素劳动生产力水平,从而真正提升全世界的生活水平提升和各类原料产品利用效率大幅提升,大幅降低轻工产品制造成本。

加速推动轻工产品产业由沿海向中部地区转移。特别将,我国轻工产品的生产制造由东部沿海转向,安徽、河南淮河水系内河口岸地区生产,这些地区劳动资源优势明显,土地资源优势和农业资源充裕,更重要的淮河内河口岸可以将这些产品通过后集装箱运输有海运直接运往全球,也可通过中欧班列,由周口经郑州跨上欧亚大陆桥,快速直发往欧洲。这样可以有效带动皖西北和豫东地区的经济发展,有效降低这些轻工产品出口成本,提高全球交易效率,让豫东、豫中、皖北尽快融入长三角经济区。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周口在发展好沙颖河水系内河航运的同时开通中欧班列,搭上中欧班列的快车,同时有计划重启项城长虹运河的航运职能恢复,让多条具有航运职能的淮河支流实现纵向连通,让周口、阜阳、驻马店、信阳等豫东的经济通过纵横的水运体系连接起来,形成公路、水路、铁路带动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启动衡水、濮阳、开封东、周口东、项城南、新蔡、潢川的京九铁路(或者京广铁路)二线,结束豫东地区没有国家货运铁路的历史,通过这条铁路修建带动冀东、鲁西北、豫东这一地区的农业优势、劳动人口优势、转变交通优势和经济发展优势,从而有效实现中部经济的崛起,实现有效的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8林产品进口下滑,显示建筑和家具行业的需求的不旺,纸浆价格快速回落,美联储加息迅速平息世界严重的通货膨胀。

1)原木及锯材2月,中国原木及锯材进口447万立方,同比下降11.02%,金额为9.1亿美元,同比下降10.83%,进口数量和金额为2017年以来木材进口同月新低位水平,木材的进口量下滑显示当前的建筑及家具行业的需求依然没有复苏,依然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均价为204美元/立方,同比增长0.21%,依然为三年同期的低位水平。

1-2月,中国原木及锯材进口955万立方,同比下降4.95%,为2016年以来的同期最低进口量,较2018年最高水平下降31.61%;木材进口量的下降,国内木材需求有所下降,实质生产和建设的严重下行的结果,尤其建筑行业的大幅下滑,对木材需求产生极大压制;

1-2月进口金额为19.11亿美元,同比下降17.04%,均价200美元/立方,同比下降1.7%,为近三年的最低水平,木材进口价格、数量、金额同步回落,显示当前的经济幅度依然面临较大困境,我们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2)纸浆进口2月,纸浆进口数量为392万吨,同比增长42.3%;金额23.8亿美元,同比增长6.7%;月度价609美元/吨,同比下降25.0%,进口价格大幅下降,企业加大采购量。

1-2月,纸浆累计进口783万吨,同比增长42.13%;金额为46.99亿美元,同比上涨5.2%,纸浆进口数量和金额再创历史新高,进口价格600美元/吨,同比下降26.0%,进口均价的大幅下滑显示全球需求的不畅,当前的我们需求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消费者收入水平的能够持续增长,实现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才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关键。

3)木材和纸浆合计月度进口总量为749.6万吨(其中木材密度按照0.8吨/立方折算),同比增长10.64%;金额为32.95亿美元,同比增长1.20%;均价为440美元/吨,同比下降8.59%,但是价格总水平依然偏高,明显高于近年来的月的平均水平。

1-2月,林产品进口量1547万吨,同比增长14.2%,为2017年以来同期次高水平。

1-2月,进口金额为66.1亿美元,同比增长1.49%;价格为427美元/吨,较上年下降11.13%,为历史高位,较高的价格依然回到消费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9)农林产品进口总体分析

综合上述主要的农林产品进口情况来看,数量方面,2月进口总量为2313万吨,同比下降0.73%。其中,粮食、煤炭、石油、铁矿石、木材和化肥等大宗物质进口总量为2.10亿吨,同比增长4.22%,月度进口量再创历史同月新高,上述追踪大宗物质的进口量占到我国商品进口中的72.4;农林产品占到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中的11.2%。

1-2月,农林产品进口5052万吨,同比增长4.12%;粮食、煤炭、石油、铁矿石、木材和化肥等大宗产品进口总量为4.47亿吨,同比增长10.61%,占到全国商品进口量的75.7%;农林产品为全部进口商品总量的11.3%。

从进口金额来看,2月农林产品进口135.7亿美元,同比下降14.98%,为国内商品进口总额的7.5%;1-2月,累计金额为315亿美元,同比下降10.14%,为全年商品进口总额的7.8%。

价格方面2月,农林产品的平均价格为587美元/吨,同比下降14.35%;1-2月,累计进口均价623美元/吨,同比下降13.69%。

折合人民币价格来看,2月大宗农产品进口均价为4167元/吨,同比下降10.85%。1-2月的价格平均为4683元/吨,同比下降4.57%。

中国进口农林产品进口价格回落,利于国内物价水平和生产成本回落,利于消费的提升,但是进口产品价格回落对过生产者的收入和利润产生明显的压制作用,进而影响产业劳动者的收入和社会消费能力的提升是。

作为国际贸易体系下大国,本国生产落后,一旦进入国际市场大量采购,必然花费更多支出。尤其食物等各类必须消费品贸易尤为明显。大国的国家安全必须做好各类必须品的生产供应,尤其衣食产业必须作为最核心的产业,给予更多自由的政策,带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THE END
1.中国农产品市场与品牌网第十届山西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论坛在并举行2024-05-14 湖北省发布省域茶产业公用品牌“楚天好”2024-04-30 甘肃天水积极打好品牌强农“五张牌”2024-04-09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中国政府网农业农村部中农网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气象局社团组织中国优农协会中国水产协会相关媒体cctv7农民日报中国农村杂志社中国农业http://www.chama.agri.cn/ppml/
2.中国农村网《农产品市场》专栏中国农村网> 农产品市场>2022年 第24期 第23期 第22期 第21期 第20期 第19期 第18期 第17期 第16期 第15期 第14期 第13期 第12期 第11期 第10期 第9期 第8期 第7期 第6期 第5期 第4期 第3期 第2期 第1期 中国农村网> 农产品市场>2021年 http://journal.crnews.net/ncpsczk/index.html
3.中国农网中国农网是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刊载新闻的综合性网站,是中央级综合性大报——农民日报建设的大型网上信息发布平台http://farmer.com.cn/
4.《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20》全文法国建成了涵盖种植、水产、畜牧、农产品加工、乡村经济等专业数据库,具有代表性的涉农网站1000多个,着力打造涵盖农业科技研发、商业市场咨询、法律政策保障、农村互联网应用等“大农业”数据资源体系。 三、数字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加速推进了https://xczx.nwsuaf.edu.cn/sndtB/750260a4569b4153b2a20a6e3c0f4ef7.htm
5.中国农村的免费电商平台农业资源网国联农产品网汇集水果蔬菜,畜牧水产,米面粮油,农副产品,农资产品,花卉苗木,中草药材,农业设备,民宿民居,仓储物流,技术培训,可视农业等农业资源,免费为农民提供农业信息发布,是中国农村销售产品、拓展市场及网络推广的最好网站。国联农产品网是您满意的农产品商城。http://www.gl35.cn/
6.乡村振兴助力农产品批发市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中国农产品市场呈现出供需基本平衡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的特点。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科技进步,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市场供应充足;另一方面,由于消费升级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高端、有机、绿色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而传统大路货农产品则面临销售压力。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996051/article/details/139094169
7.中国农产品市场与品牌网第十届山西特色农产品品牌发展论坛在并举行2024-05-14 湖北省发布省域茶产业公用品牌“楚天好”2024-04-30 甘肃天水积极打好品牌强农“五张牌”2024-04-09 友情链接 政府部门中国政府网农业农村部中农网中国农业品牌公共服务平台气象局社团组织中国优农协会中国水产协会相关媒体cctv7农民日报中国农村杂志社中国农业http://www.chama.org.cn/ppml/
8.中国三农网中国三农网(sn5.cn)专注农业,农村,农民的线上农产品B2B批发交易市场,免费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中国农产品价格行情,农产品批发,农产品加盟,买卖农产品。https://www.sn5.cn/
9.村村乐村村乐是中国专门为农民朋友服务综合社区网站,也是专业的寻人分类信息网站。提供村庄社区交流平台。乡村生活、乡村旅游景点及农村政策农民网站。http://www.cuncunle.com/
10.四川三农新闻网首发仪式如今,资中血橙已发展成为集色、香、味于一果、独具特色的高品质水果,资中县已形成覆盖血橙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体验、消费、服务的全产业链体系,产量和面积均居全国首位,是全国品种最新、品质最优、规模最大的血橙产业基地,被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联合评为资中血橙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资中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13.html?page=31
11.独家发布2018年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垂直B2B【亿邦原创】2014年以来,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每年主持发布一个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2018年3月15日,2018年中国农产品电商高层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洪涛教授先后发布了《2018年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 、《2018年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报告》,2018年3月17日,洪涛教授在中国粮油产业创新发展论坛上发布了《2017年中国粮油产https://www.ebrun.com/20180320/268676.shtml
12.中国农业网站综合排名百强1. 农村信息网 [http://www./] alexa综合排名:12859 农村信息网www.)是中国农业门户网站,是中国移动“农信通”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信通”项目依托中国移动覆盖广大农村的移动网络在重庆建设面向全国服务的农村综合信息平台。 2. 金农网(黑龙江) [http://www.] alexa综合排名:1535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621/09/4261906_128377696.shtml
13.农业农村部:中秋国庆“两节”期间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有保障9月1日,农业农村部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中秋国庆“两节”临近,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市场运行方面的情况,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表示,节日期间我国农产品市场供给是有保障的,尤其是猪肉。“近期猪肉价格下跌非常快,也希望大家趁这个机会多吃猪肉、多买猪肉。” https://m.gmw.cn/2021-09/01/content_1302528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