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省心又增收,“老把式”用上“新农具”

农具是农业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有了好农具,农业生产事半功倍。在南京,无人农机助力水稻收割、智能烘干确保稻谷颗粒归仓、手机直播拓宽螃蟹销路……今年秋收秋种期间,“新农具”大显身手,种田“老把式”省心又增收。

无人农机,秋收更省心

11月15日,在高淳区禾田越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驾驶座空无一人,方向盘自动校准,遇到障碍自动避让。这是合作社打造的560亩无人农场,目前水稻收获已经接近尾声。

今年是魏清探索无人农场的第三年。今年,他又采购了大马力无人拖拉机和收割机、高精度播种机等无人装备,农场种植更加智能化、精细化。耕种管收加上烘干,无人农机已经涵盖农作物种植的各个环节。秋收期间,他首次尝试了24小时无人农机抢收水稻,下一步计划对无人农场田块和周边道路进行改造,继续提高作业效率。

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用上无人装备新农具。在溧水区吴村桥村的南京三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人农场数据中心,电脑屏幕上500亩无人农场稻田的土壤墒情、气象、虫情监测数据一览无余。“影响农作物长势的关键要素全部可视化,帮助我们更好决策。”负责人陈骏介绍,无人农场里田间安装了多种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并将数据发送到数据中心,通过手机和电脑都能查看,决策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亩均节约综合成本120元。

陈骏是一名“90后”新农人,热衷于研究无人收割机、无人旋耕机、无人播种机等各种新农具。今年秋收期间,陈骏用数据中心调动所有无人农机,一部手机就完成操作。“目前无人农场还在建设完善中,在新农具的帮助下,未来两三个人种田千亩将是小菜一碟。”陈骏说。

智能烘干,颗粒皆归仓

烘干是保障粮食品质的关键措施。传统烘干采用晒粮,完全靠天吃饭,效率低下。有了智能烘干设备后,烘干再也不用看“老天的脸色”。“智能烘干机省时省力,只需按下按钮,整个烘干过程全部交给设备自动化完成,方便快捷。”李运东高兴地说。

胡新华解释,粮仓采用24小时循环通风技术,同时仓内安装多个智能传感器,通过手机就能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关键数据,并且附带报警功能。超过设定温度自动报警,工作人员能够在手机或电脑上远程控制设备进行通风、降温处理。

“水稻即便存放一个月再拿出来烘干,品质也可以完好如初。”胡新华骄傲地说,这套系统为他和周边50多名种粮大户解决了秋收临时储粮难题。

机械化收获是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据了解,秋收期间南京投入各类型联合收割机约4000台、烘干机1000多台,预计今年稻麦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8%以上。

手机直播,螃蟹“爬”更远

“家人们,我手上拿的是自家养殖的固城湖螃蟹,饱满肥美,绝对新鲜。”11月18日下午,高淳区阳江镇平干圩,“蟹小妹”手持手机,热情洋溢地进行着直播。她的身后是自家的蟹塘,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线上直播不仅让孙旭婷团队享受到互联网的红利,也带动了周边养殖户增收。同样在阳江镇平干圩村养殖螃蟹的孙爱龙说,以往都是将螃蟹送至螃蟹市场售卖,自从有了“蟹小妹”,蟹塘的螃蟹直接通过快递发到客户手上,减少伤亡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增加了收益。

手机是“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农村和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分别达2.49万亿元和5870.3亿元,同比增长均超12%。如今在南京,包括蟹农在内,越来越多的农户使用手机直播销售农产品,成为秋收时节的一道亮丽风景。

THE END
1.耕犁与播种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如何改变农田劳动面貌耕犁与播种的现代化:农业机械如何改变农田劳动面貌 在过去,农民们手工耕作,依靠简单的工具,如铁锸和木铲来翻土和播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不断发明新的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今天,我们见证了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农业机械化,这一过程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土地管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11600.html
2.用“新农具”干好新农活,科技赋能绘就好“丰”景从田间地头的无人农机,到生鲜运送的低空运输,再到商品销售的电商直播……在江苏移动数智技术赋能下,各地逐步打造出一批上天入地、能产会销的“新农具”,让信息技术加速向农业产销各领域渗透,为“鱼米之乡”绘制乡村振兴好“丰”景。 无人农机耕出“省心田”https://www.cnii.com.cn/gxxww/zgdxy/xydt/202410/t20241021_609273.html
3.新农人新农活新农具,直播带货成新潮近期,直播带货快速发展,手机正成为农民手里的“新农具”。应对疫情催生出了不少新业态,数字成为新农资,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给不少下沉市场的商户找到销路,转危为机。目前,苏宁拼购也在大力推广“直播助农+电商带货”新模式。 28日的这场运用“新农具”的直播活动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2个小时内累计http://news.hnr.cn/xwhz/article/1/1335788156062142464
4.“手机成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农民网红直播观众超650万人“手机变成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是科技赋能的美好愿景,也是很多村镇希望搭上的快车。但直播售卖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售后服务跟不上,大部分贫困地区的供应链还在初级阶段,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农业农村部也正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教会农民用手机和互联网销售https://news.cctv.com/2019/09/29/ARTIlXxtdKELXVxJdl4F1S4r190929.shtml
5.新春走基层小山村里的“新农事”他们以技术入股,在春节前夕,分得了红利。焦霞每个月有4000元的工资,还有五险,她管理的一号棚分红有2万多元。 乔石认为,这样做实现了新农村的建设和“新农人”的孵化,让数据变成“新农资”,让手机变成“新农具”,让直播变成“新农活”,真正连农、富农、带农,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https://m.jnnews.tv/minsheng/p/2022-02/06/87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