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仰望父辈们的年代长江云

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皇协军“和平救国军第二师”(俗称“锤子兵”)200多人盘踞天井山上(现赤壁市车埠镇鸡公山村),要么是抓人为他们运砖运木材修碉堡,要么就是下山打家劫舍、欺男霸女、杀猪抢粮,老百姓一刻都不得安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爷爷带着一家人与其他几家人一起逃往虎型塘家(现赤壁市新店镇朱港村)躲避,即便如此,也险遭不测。“锤子兵”突然有一天把村子围了起来,三十多人被赶到一起,架上了机枪,威胁他们交出共产党游击队,否则全部枪毙。幸亏爷爷以前跟日伪军周旋过几次,胆子也吓大了,硬着头皮说:我们不晓得什么是共产党、游击队,我们都是本乡本土的老百姓,谁和谁是一家,谁是男人谁是堂客(老婆)谁是细伢崽是一家,生杀权在你们老总手上,搞清楚了再枪毙我们也不迟。“锤子兵”要保长担保,又检查每个大人的手指,见都不是打过枪的手,就抢了粮抓了鸡走了,他们总算躲过了这一劫。

不久传来消息,八路军(赤壁史料记载为三五九旅三支队,由李平、汪昌贵率领)已把天井山围困了几天,大家奔走相告,“锤子兵”的末日要到了,于是在外地躲避的村民又回到了家中。攻打天井山的前几天,八路军发动天井山脚下的七屋王家、罗田咀熊家(现车埠镇鸡公山19组)、穴龙山刘家、下屋袁家(现新店镇官仕坳村4组)的老百姓,帮助提供后勤支援,侦察攻打路线,还提前放出风来:农历8月15日中秋节夜晚发起总攻。

那天傍晚,父亲和许多乡亲来到自家屋后的高坡上,想看到作恶多端的“锤子兵”是如何灭亡的。天黑了一阵子,天井山方向的山脚下和山顶上传来一阵一阵的枪炮声,并伴有火光闪烁,不紧不慢的枪炮声大约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喊杀声骤然响起,同时传来异常密集激烈的枪声和爆炸声,火光映红了天井山顶,十多分钟后,激烈的枪炮声没有了,有人议论说:八路军肯定打赢了;再也不怕“锤子兵”了。第二天,到处都在传播攻打天井山的情节:八路军开始隐藏在事先挖好的掩体中,时不时向山顶开枪,让敌人不明虚实,开枪还击,尽量消耗他们的弹药。强攻时,自愿报名带路的村民,头顶着用水浸泡、叠成四层厚的棉被,在最前面的中间为八路军带路,一路强攻至山顶,炸掉了敌人的碉堡营房等,全歼了“锤子兵”。

此后,父亲又断断续续上了四年私塾学堂,读完了《三字经》《增广贤文》《幼学》《诗经》及十本《国文》等,且大多数都能背下来,还能熟练打得一手好算盘。父亲的这一段求学经历,对他后来的人生经历影响不小。可惜的是那些老书籍在“文革”中都被烧毁,只留下一本已成黑褐色的《幼学》,交给我保存了下来。

“五四”抗洪证明社会主义好

防汛抗洪结束后,县、区、乡开始组织核灾减灾,生产自救,所有受灾群众的口粮全部由国家免费供应,提供贷款和种子,号召家家户户种小麦、种蔬菜,一直到第二年的夏粮成熟才停止口粮供应,没有一人因大灾而饿肚子,老百姓都由衷地感叹:共产党真英明、真有远见,要不是头一年(1953)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把家家户户生产的粮食有计划留口粮,把余粮统一收购储存起来,当年哪有粮食发给大家,要是在旧社会,不知要饿死多少人。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看《新闻联播》是父亲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当听到习近平总书记讲到“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他会联系过去的经历,讲他那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

一副被撕掉的对联

父亲经常讲:一个党员、干部,只要你心里装着老百姓,把他们当作自己的亲人,不遗余力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他们就会发自内心感谢你,感谢共产党。他给我们讲了一个老百姓春节送对联的故事。

1957年10月,父亲被县委任命为长泉乡副乡长(原大罗乡更名),1959年4月,父亲再次由枫桥公社副社长(原长泉乡更名)改任党委副书记,最初工资定级为25级,月工资28元多。

大年三十清早,父亲起床后就发现,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上联写:昭明日月全球照,下联写:清正治民江山长,横批:但且高升。父亲一看,急得不行了,说:谁写的?这是要我犯错误,犯大错误。得知可能是村里的“秀才”李其海写的,当时就找到他。李其海说:你帮我们解决了吃饭和饮水问题,大家不知怎样感谢你,委托我写副对联送给你,没有写好,千万莫见笑。父亲说:要感谢就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你这么夸奖我,会让我犯政治错误,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对联我要把它撕掉,你千万不要怪我不近人情。父亲回去后,就把对联给撕了下来。

申请回乡共度时艰

我刚记事时,母亲不经意间提到过父亲在“文革”期间被当成“走资派”戴高帽子游行挨过批斗,那时我并不知道当成“走资派”意味着什么,现在了解了父亲当成“走资派”的全过程,才觉得他在那个年代经历了普通农民不一样的经历,从一些故事细节里和我过去记忆中保存下来的一些影像,我更能感受到,无论是当干部还是当木匠、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父亲始终保持一颗正直、向上、善良的心。

1962年上半年,国家还处在困难时期,党中央、毛主席号召精兵简政,裁减国家干部,方式是个人申请或组织安排、本人同意。父亲知道这一政策后,主动申请回乡,组织上不予批准。父亲又再次申请,理由有三:一是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号召;二是现在对农具的需求量比过去大大增加,我有木匠手艺,打造和修理农具,也是对农业作贡献,帮群众打家具、造房子,也是服务人民;三是家庭很困难,需要回家照顾。因父亲反复申请,组织上只好批准父亲回乡了。父亲还做好在公社卫生院当医师的母亲的工作,一起回乡。

到了冬季农闲季节,一般是老百姓娶亲嫁女的时候。娶亲的要打造婚床和整套结婚用具,嫁女的条件好的家庭要打一套衣柜作嫁妆。父亲为了把家具做得更精致更好看一点,在做农具的同时,继续拜老木匠为师,学习木雕刻和上油漆,有时候会把成套的木工活安在家里做,我小时候看父亲做木工活看得最多的是父亲为婚床、衣柜上用雕刻锉刀雕刻花草、喜鹊、鸳鸯和八仙过海图案,然后根据花草、喜鹊的颜色上红的、绿的、蓝的、白的油漆,父亲当时忙活专注的神态,俨然像一个艺术大师。一套家具完工后摆在一起,犹如一套工艺品,显得格外生动、亮丽,让婚庆家庭充满了喜庆。

父亲无论是做农具还是做家具,仍然保持当干部时的风范,特别体贴民心,特别讲艺德,遇到困难家庭,需要三十个工作日完成的家具,父亲带着徒弟一起,起早工、加夜班,提前一个星期完工,不能及时给工钱的,总是先欠着或免收部分工钱,方圆二、三十里,除了说我父亲是一个好干部外,再就是称赞我父亲是一个德高艺精的好木匠。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小柏公社工作时,经常要下到村、农户家中去,有老同志介绍:小但就是原来老但书记的儿子。有人就会说:你父亲真是个好人,我结婚时的家具就是他做的。有人还会拉着我到家中去看父亲曾经做过的婚床、衣柜,尽管家具上雕刻的花纹里渗进了岁月的尘埃,但仍能看出花草生机勃勃,喜鹊、鸳鸯栩栩如生。我对他们说:“这些家具千万要保护好,不要卖给别人,或许过几十年能成文物”。这话果然被我言中,十多年前就有好多文物爱好者把这还不算老的婚床、衣柜收藏起来了。估计父辈时代制造婚床、衣柜的整套工艺现在在赤壁也失传了。

修泉塘水库保障农业命脉

1974年12月,全县撤销区建制,成立大公社,父亲被任命为小柏山公社茶场场长,1976年6月,组织上再次安排他回乡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那时我上初中,晚上在家看到最多的是他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和打算盘,次数多了,我就问他:你天天在家写呀算呀,是不是像我们一样也要做家庭作业?父亲一脸自豪地说:我要修建一座水库,今后全大队的水稻都不怕干旱了。我还是不太理解:一座水库有那么大的作用?他强调:作用大得很,毛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县里建的陆水水库(水利枢纽)工程都是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批准的。我愈发好奇:你咋知道的?父亲放下手中的工作,讲述了他对陆水水库的了解。

1959年底,由蒲圻县委副书记郭天江带队,父亲作为基层干部代表,和劳模、老红军代表等48人到北京参观建国十周年成果展览。参观中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三峡试验坝蒲圻陆水水利枢纽工程规划用石膏做成模型,工程模型形象逼真,工程介绍详细具体,能防洪,能发电,关键是能灌溉。父亲很自信地讲:党中央、毛主席都关心我们的陆水水库建设,这说明水利建设是大事,我们大队泉塘但家庄有个泉水塘,长年泉水不断,肯定适合建水库。

走向市场:麻纺厂边的小木屋

进入八十年代,各级干部都要解放思想,实现年轻化,不到五十岁的父亲感觉自己有点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1984年下半年,他主动向车埠镇党委书记祝儒吟(后任赤壁市人事局局长)提出,不再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也不要组织照顾去镇办企业任职,只要求在镇麻纺厂附近安排30多平米的临时用地,搭个简易棚开个早点、小吃店。祝书记当时就给予肯定:很好,现在的政策就是要鼓励做生意,多发展个体工商户。并亲自跟麻纺厂负责人打招呼,安排临时用地。

1988年下半年,通过三年多的积累,父亲向镇土地部门申请了130多平米的地基建房。为了节省建房成本,三层楼房的木工部分全部由父亲一个人亲自完成。楼房建成开张后,原来无名的小吃店正式挂上了“但家餐馆”的招牌,进餐环境不断改善,大餐厅装上了电风扇,一个小包间安上了窗式空调,顾客要在空调房进餐,须提前一天预订。餐馆的菜品更加丰富,虽然没有天南地北的名菜,但红烧猪蹄膀、土鸡苕粉汤、粉蒸猪排骨等都是整个车埠街上响当当的招牌菜,只要是去过但家餐馆的人,至今都会怀念说:“再也吃不到那时的味道了”。1999年,父母年事已高,弟弟妹妹都有自己的工作,也都不想从事餐饮行业,但家餐馆就此淡出了车埠人的记忆。后来我们总结父亲当初决定开小吃店给我们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弟弟妹妹都增长了见识,家中小妹和小弟因经营餐馆赚钱而上了中专和大学,兄弟姐妹中总算有了正而八经的文化人。

六年前,父母从城里回到乡下养老。尽管父亲八十多岁了,走路已离不开拐杖,但他仍会隔三差五沿着乡村公路走走看看。每当我们兄弟姐妹回到父母身边时,父亲都会给我们讲他的最新发现和最新感受:又有一个村湾修成了公园模样;鸡公山上的树差不多长成了原始森林;泉塘水库国家拿钱整修后变得更漂亮了;乡村道路比以前更宽更平了;猕猴桃果园挂的果比前两年多多了;乡遇·鸡公山民俗项目差不多要建成了;城里的空调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老人坐车不要钱了……。每次我都认真倾听,父亲讲到兴奋时,我在他那舒展的眼角中,总能看到满满的欣慰与自豪!

THE END
1.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对联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对联 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建设新农村的对联。希望大家喜欢。 建设新农村的对联 1 https://www.ruiwen.com/wenxue/duilian/144675.html
2.创新创业对联,农村实用对联集锦现代农村的创新者,正是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创业传奇。农村创业者们不仅要依靠土地资源,还要将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入到传统农业之中,形成一条全新的产业链条。贴上一副富有鼓舞人心的对联,便能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斗志和希望。 就像那句“创新引领新农业,创业铺就新天地”,它不仅道出了时代http://www.shucuole.com/chuangye/28582.html
3.农业谚语优秀23篇农业谚语 3 1、大麦上浆,赶快下秧。 2、柳絮扬,种高粱。 3、麦黄杏子,豆黄蟹子。 4、枣芽发,种棉花。枣芽发,芝麻瓜。 5、柿芽发,种棉花。 6、榆钱黄,种谷忙;杨絮落,种山经。 7、榆钱唰唰响,种子耩高粱。 8、榆挂钱,好种棉。榆钱鼓,种红薯。 9、秧摆风,种花生。 10、菊花黄,种麦忙。 11、http://m.yueduku.com/zhishidaquan/yanyu/15/15356.html
4.青海省省情知识竞赛题库”请选出对强卫书记这副对联解读不当的一项: A(两句话反映了青海各族人民对青海跨越发展的强烈愿望。 B(青出于蓝,传达出青海求新思变、敢为人先的信心与决心。 C(海纳百川,展示了青海人主动融入、包容四海的襟怀与视野。 D(后一句表达了青海还是希望更多的人来帮我们发展。 96. 年底,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关于https://www.360docs.net/doc/5314675514.html
5.2024年11月辽宁省本溪高新区面向全市公开招考工作人员强化练习题D: 农业基础薄弱 57、单选题 张某家住北京市东城区,在朝阳区有一处商业用房,市拆迁办(在西城区)决定对其房屋,拆迁,张某不服,诉至法院,应由___受理。 A: 朝阳区法院 B: 东城区法院 C: 西城区法院 D: 以上三个法院都可以 58、判断题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http://www.91exam.org/sydwxg/297-4531/4531737.html
6.春蚕诗词献祖国有的还展示了书法绘画作品,演唱了歌曲。获得了诗友们的热烈欢迎。张化忠、何成凤、孙善平、朱天映、李授萍因事、因故未出席活动也发来诗词作或请诗友代诵参加活动。夏海星在现场书写了对联、横幅、竖题。 分社社长张镇东、常务副社长陶文祥先后致辞,他们感谢各位新老诗友满怀爱国热情,认真创作诗词联,积极参加此次https://www.meipian.cn/2e98y8is
7.《邓姓文化》2014年2期总第18期2014年4月2日,邓姓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邓州市文广新局局长闫富传,《邓姓文化》杂志编委副主任、邓州市文广新局党组副书记王硕,邓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炎黄邓氏宗亲联谊总会副理事长邓香云等在开封与东海(企业)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城市重建协会主席、陕西省政协委员、爱国商人邓海东亲切相见。 http://www.dxzy.org/xuexidiaoyan/2852.html
8.农业银行庆龙年春联13篇(全文)农业银行庆龙年春联 第2篇 开拓创新跨越腾飞 盐湖 何存才 梅蕊题诗,金龙贺岁; 天宫放胆,霄汉布春。 万荣 庞敬一 政惠三农,春风激荡; 策倾百姓,景象辉煌。 闻喜 李旭群 撰春联,副副合民意; 燃爆竹,声声谢党恩。 闻喜 杨东波 富路千条,勤劳为本;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h9kv2xh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