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040040”投稿了10篇书香对联,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书香对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书香_小学写人记事作文
书,生命之本,心灵之粮。
书,也是伴我一生成长的挚友
小时侯,我喜欢看童话。因为,童话里唯美浪漫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无法预期的。童话,儿童之话,无邪之语。在我眼里,童话里的人物只分两种,一种,极恶,一种,极善。两种极端,不仅代表两种态度,更是两种人生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决定着人生的态度,决定着心灵的思想,决定命运的转折。童话中的公主、王子形象则是永久不亡的,出现在这个童话悲惨的结局中的王子,又会惊险地出现在另个童话的冒险故事中。我糊涂地认为,童话中的人物是永生的,屹立的。
稍微大一点,懂事了吧,我爱上了寓言,伊索,成了我的偶像,能从简单的事物中看出深奥的道理,这就是寓言。寓言,童话的.延伸,智慧更璀璨的结晶。
倘若,我七八岁时,你问我:“你认为什么是永生,永生的东西有哪些?这样一个深奥的问题的话,我可能会眨巴眨巴眼睛,天真地回答你:不就是永远活在这个世界吗?永远不死么?我认为童话里的人就是永远不会死亡!
你可能会在放声大笑后,就忘了我这个可笑的回答,你如果现在再问我同样的问题,我也许会这样一本正经地回答:永生,永远地活在世界上,其实,永生中,世界不指的是世界,其实是每个人的心灵,永远伫立在人们心灵的任何渺小或庞大的事物,都可以称之为永生,不是要每个人心里都为之称赞的,只是某个人心中默默纪念着的那份经典的事物,才叫永生。永生的可以是人,可以是物。在我心里,永生的便是书。
书,充实心灵;书,净化心灵;书,改变心灵。
在我眼里,书,不是一种精神的消遣品,而是一种高尚的思想生活的必需品,更是人类物质生活通向精神生活的一座桥梁。从某个角度或某个起点看,我的灵魂,包括现在的我,真的升华了。我那弥漫着书香的美好心灵,使我永远遨游在书的海洋了。我想,书,一定是富含着灵魂之钙吧。
我为自己能进入附小学习而感到非常自豪,当我第一次获得书香之家的称号时,更让我激动万分。
为了提高写作能力,我遇到好词好句总爱将它们勾画出来,这个小方法常常能让我在写作时事半功倍,写作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不少,现在我又养成了新的习惯,这就是在阅读时将好词好句用笔记下来,这就叫“好记心不如烂笔头”。
阅读让我受益匪浅,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让我认识了一些作家的写作风格,使我的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从而爱上写作,也让我有幸获得了书香之家的称号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就站在阶梯上,一步一步往上走,累了,便在那儿坐下,休息片刻后再奋起直追。
又是一个周末,我来到书架边,挑选着感兴趣的书,那本有些泛黄的《安徒生童话》再次被我翻出,凝视着,忆起童年,心中涌过一阵暖流……
如今,我已成为了一名初中生,阅读伴随着我一路走过。时光荏苒,回过头看,是那片书香让我的梦安稳,香甜。成长的足迹上依稀还有深深浅浅的印记──那是书香留下的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一直向往能读书破万卷的日子,想为书里的英雄豪杰拍案叫绝,为那些儿女情长黯然神伤,也想体验圣人的道德情操。可身在农村,许多事也令人无奈。前几天听说村里修建了农家书屋,我欣喜若狂,叫上了小伙伴,就匆匆赶去书屋。
书屋里挂着许多名人名言,书架上整齐划一的书令人目不暇接。屋子中间、窗边都摆着几张木桌,几把木椅。墙角还垂着一盆吊兰。
很喜欢这里独有的宁静和书香,我便几日都沉醉在这无法自拔。看完《昆虫大百科》我知道公蚊子不吸血。看完《十万个为什么》我知道为什么有时吃冰棒会粘舌头,……书籍让我增长知识,让我学会科学处理问题,也让我从中积累到好词好句。
自从村里有了书屋,人们的生活也有了微妙的变化。走在街上,听不到人们打牌、打麻将的声音,也嗅不到难闻的烟味。书屋倒是热闹非凡,人们在书屋里穿梭,脚步却很轻巧。屋内座椅满了,还有人蹲在外面,坐在地上看书。站在门口的我更是明白了村民对书的渴望,更应该是对知识的渴望。我们渴望与先人的灵魂对话,渴望在知识的潮水奔腾中徜徉。
某一天,我偶然听到一位大伯说:“这书屋是真的好啊!”我来了兴趣,便问大伯:“哪里好?”大伯拿出一本书:“你看这本书,它是教我们怎么养鸡的嘞!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家的`鸡是又肥又能下蛋啊。”我看了看书,书名叫《养家畜的秘密》。“真是为农村人量身定做啊!”我不禁感叹。
夜晚,一盏灯暖暖的亮着.将书屋衬得越发柔和。零零散散的几个人浸在了书香里。几千年的文化底蕴都凝聚在这小小的书屋,它平凡,又不平凡
如今有些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吸引来不少有需求的读者,甚至流浪者和拾荒者。对于这种现象,有书店员工表示接受,并欢迎一切顾客。对于这种现象我深表赞同。我认为,书店开放、包容的姿态有利于读书风气的传递,并带来良好影响。
24小时书店的开放首先有利于读者、顾客。对于爱夜读的市民和深夜自习的大学生来说,这是最适合的环境,是他们黑夜里的明灯,精神的避风港。书店更向流浪、拾荒者开放,给他们的,不仅是一个庇护所,在书店的氛围中,这些人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影响,加入阅读的行列,久而久之个人素养也会提升。正如有24小时书店工作人员说:有些顾客只看一页,甚至一行,也是我们的读者,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24小时书店的开放与包容,带给顾客的是精神上的提升,让阅读理念根植人心。
24小时书店的开放,不仅能利于顾客,宣传书店,更对整个社会起良好的影响。
24小时书店对流浪者、拾荒者的包容体现的是人情与温暖。这令我想到了杭州图书馆,这里同样来者不拒,欢迎每一位读者,也包括社会底层流浪者等。流浪者们都会先洗手再开始阅读。图书馆的开放、包容感动着流浪者,他们也用自身行动表达着对这种关爱的感谢。图书馆这种举措,体现着人文关怀,无形中传递着善良与温暖,也是如今民众人文素养提升的体现。
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24小时书店也是宣传书香社会的一块块招牌。开放与包容使24小时书店越开越多,在社会上起良好影响。当其影响扩大,会有越来越多人慕名走进书店,开始阅读,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照此发展,书香社会将逐渐形成。当今随着经济等高速发展,文化建设、发展正成为社会重要问题。希望24小时书店的出现能唤起更多人的阅读意识,通过阅读提升个人素养。
24小时书店的开放、包容影响的不仅是有需求的读者,它更传递的是温暖的人文关怀和全民阅读的理念。希望如今这一良好现象产生更广泛、深远的影响,让书香传递开来。
我们所处的时代,经济在腾飞,文化这条巨龙似乎也在蓄势待发。电子阅读产品应运而生,赶上了时代的步伐,成为人们的宠儿。可纸质书籍却如一位坐在夕阳中的老人,只能望着一切快速向前掠去而无可奈何,留给我们的背影,沉重而萧索。
每当看着顿挫有力的方块字,我们就知道脚下的土地坚实无比,因为那里有着我们最深的信仰,最足的底气。然而,时代的车轮就这么滚滚向前。我们挺过了汉字在电脑中存储的难关,一脚迈进了新世纪的大门,可那些折柳惜别、重阳登高的习俗却在社会中渐渐消失,只因它们透着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气息。淘汰DD就是现在纸质书面临的现状。
回想我们有多少先辈是浸润着书香成长的?记得闻一多醉书,在结婚的那一日犹醉心读书;华罗庚猜书,面对一本书总是先猜后读;侯宝林抄书,雪日不畏严寒地手抄《谑狼》乐此不疲;张广厚吃书,对一篇论文“啃”了半年品出了他人不知之味。他们都是在一本本纸质书中领悟,从厚重中读出了轻盈的人生,于略微泛黄的纸片中沉淀了他们不一而足的伟大性格。可以说,在微微透出暖意的下午,啜一口茶,执一卷书,慢慢品味个中滋味已是我们的一种享受,这种认同已深到了骨子里,化为一个民族的共性。
如今,我们好像站在了十字路口,或许不小心就是迷失。人类制造的文化产品不断增加,书籍的出版更是呈爆炸式增长。若是选择放任,这必然导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若是选择遏制,就好像我们身处于信息的海洋,却无可奈何地受困于一座孤岛。
电子书的应运而生,有了一丝英雄的味道。文字泛滥,人们泛读,越来越多的人成了“低头族”。只是,不知不觉中,文化典籍离我们越来越远。
还是让书香来安抚我们逐渐焦躁的灵魂吧,慢品书香,因为人生本就是一杯需要慢慢品啜的茶,于苦中沁出甜。
风儿调皮地将书一页页翻开。夕阳斜照,淡淡的书香迎面扑来,我斜靠在柱子上,出神地咀嚼着《明朝那些事儿》。
一卷卷历史的书页翻开,一场场金戈铁马的战争展现在我眼前,我久久地沉醉在书中……
第一次看到《明朝那些事儿》,是在书店里。走进书店,一册厚实的大书顿时吸引住了我。抚摸着那古朴的封面,嗅着那淡淡的书香,不禁被它迷住了。我要妈妈买下这一套书,妈妈爽快地答应了。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抽出第一本,如饥似渴地看起来。
我的心随着主人公起起伏伏:看到他小小的年纪三餐不继,我深深地感到同情;看到他在皇觉寺中辛苦干活还被骂,不禁为他愤愤不平;看到他在潘阳湖与陈友谅决战时,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当朱元璋战胜了陈友谅时,我欢呼雀跃……
不知过了多久,只觉得眼睛涩痛,腿脚酸痛,肚子饿得咕咕叫。抬头一看,天色已暗。看看闹钟,已经七点了,我却连晚饭都还没吃呢!我吞下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才依依不舍地合上书。
匆匆吃完饭,我又拿起《明朝那些事儿》,重新沉醉在那淡淡的书香中。
我读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读的感受都不一样。看着朱元璋历经磨难,我不再叹息,因磨难是成功的阶梯;看到陈友谅败给了朱元璋,我不再欢呼雀跃,因胜败乃兵家常事;看到朱元璋登基时,我不再喜不自禁,因人生起起伏伏总有时……这真是好书不厌百回读呀!
淡淡的书香萦绕鼻尖,灯光在书页上跳着轻快的舞步。我轻轻合上书,心中却仍波澜起伏,还觉身在明朝,不禁感慨万千:“此生有书相伴,足矣,足矣!”
书香
有人说:喝茶是一种情调,读书是一种心境。读书品茶,书香茶香合二为一是种最美的享受。前几日收到好友梧桐寄来的新书《指缝里流沙》,捧在手里,那一缕久违的书香直入心底,让我生出无限的欢喜。文字如她,有民国小女人临花照水的闲静,柔和的暖从不咄咄逼人。我喜欢梧桐那如行云流水般随意的文字,素静、淡雅、清泉一样原乡的味道。正如梧桐所说“喜欢对山说话,对水歌吟。静守在尘世的某一角落,如蔷薇,如艾草,迎风悄然立,沐雨独自开,不争,也不闹”。这样的女子,这样的文字,文字与书香合二为一,山水光阴都是柔软的,灵魂就有了淡淡的莲花香气,寂清,内敛。
喜欢拥被夜读,更喜欢在窗外雨潺潺的夜,燃一盏灯,融融地坐在窗前,闲闲地捧一杯茶,读一卷书。这样静静地一个人,一间房,品茗其中,读书其里,茶香书香,韵味无穷。成语有言“开卷有益,不进则退”这其中看的人不同,体味亦有多多的不一样。有人看山是山的背后曲径通幽,有人看水是水的尽头柳暗花明。而我呢在书间所见的都是明月照清泉,春风捎来花影。那种读一读花开是诗,念一念草木是词,再融洽着的茶香书香盈满一屋,虽没有美人在侧,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惬意,随心随性,亦也是其情可陶,其乐融融。古语有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可想而知读书在那时人的心目该是多么高尚的一件事。且古人对读书的环境也是十分有讲究的,看过清。任熊的一幅画叫《花屿读书床》,高山流水处花阴如屋,书香一床,石几茶香,俊婢解语,上不问君国庙堂事,下与世人相忘江湖。与书相对,与佳人共眉语,那情那景美得让我向往了好久好久。
书香是什么?我见到吴冠中笔下的江南,那寥寥的几笔黑白分明,就能让人闻到一缕浓浓的书香,那香是来至老时光里悠远古老的韵味。见过百度有解,书香为芸香,是一种产于西域的药草,有清香,夹在书页之间可防虫,可宁神。还有一种书香是墨香所化,高人凭墨香可以嗅到文字的优劣。于我而言,字无优劣,喜欢就好。无书的日子,才是真的平淡无味。虽无花屿、书床、美婢,清茶在侧,书香在手,这时光也好。可看世事风情,可听丝竹悠悠。在氤氲的茶雾中,在淡淡的书香中,品一品世间百态,想一想人之常情,任恬淡与娴静清清浅浅的荡漾,让那些悠悠的往事淡化在岁月的尘埃里,飘渺为过眼云烟。学会采百花雕章,摘江柳成文,读自己喜欢的文字。随意随心,于锦年素时里,静静地、慢慢地品阅生活散发出的恬淡芬芳。这样的光阴,书城里一个人相安于平常的日子,与书为友温暖而又踏实。人说,知书方可达礼,达礼方可礼贤下士。多读、多写、多悟,素心从简,人与书对,书人两相知,书与人对,人书两相忘。如此最好。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聚集在一起,聚集在凉风习习的秋天里,和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好书。爱看书的老师同学们都知道读书的好处,今天,我再向大家略说一二。
书可以修身养性,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书还是我们的好伙伴、好朋友。多看课外书,能够学习到课本中没有的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我们的作文水平,心情不好时,还能看书调适心情……看书的好处可多了,不爱看书的同学们,快加入“书迷”行列吧!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以上就是我和大家谈的“好书”,我真心地希望大家能做一个知识丰富的“小书迷”,做一个合格的书香少年!
五年级:陈诗彤
童年·书香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童心,都是一盏灯,地球村照亮;每一个主人公,都是一双翅膀,伴我勇敢飞翔。
在童话世界里漫游
小时候,父亲为我买了一本《白雪公主》,我爱不释手。会天真的把它放在床头,让它与我同枕而卧。会把它带到学校,与小伙伴们一起伴随公主游历,当猎人想杀公主时,我们会用拳头锤击图画,痴心的想把猎人打晕,就不会追杀公主了。当公主吃了毒苹果倒下后,我们便一起咒骂恶毒的皇后,分别说着自己独树一帜的惩治办法……一幅幅滑稽搞笑又拙朴活泼的画面如涌泉般浮现在我脑海中。
更上一层楼
渐渐长大了,对童话故事已觉得乏味,无趣。便开始读一些富有意义的文学代表作,如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故事曲折离奇,饶有趣味。它有九九八十一难,对我来说难难都有新收获。他有师徒四人,人人都有闪光点。就拿孙悟空来说,他十分神通广大,虽生性顽皮,但也忠心耿耿。我最喜欢‘‘大闹天宫’’这一段,每每读起。便会情不自禁的抬起头,望望云霄,想象孙行者在云霄翻天覆地的抗击天兵天将。就这样,这些文字就慢慢进入我的大脑,溶于我的血液之中,在我的体内流淌,让我享受高尚品质充溢自身的畅快滋味。
思绪的飞扬
现在,我已成长为风华正茂的青年,对书更加钟爱有加。经常会拿着一本厚厚的文学巨著,去钻研去揣摩去领悟。去站在伏尔加河边,踏在嶙峋的沿岸石块上,看那先攻在烈日下拉着大船一步步艰难的行走;去躺在外祖母怀中,吸收温暖与幸福;去在小店当员工,受大店员与表哥欺负时而无人疼慰时的委屈……漫游在书的海洋,飞翔在书的'天空。让优秀小说做自己的羽衣,让精彩的语句做自己的腰带,好词做自己的手套,好短做自己的首饰。
我的书呦,你就是我童年中慈爱·公平有伟大的导师,指引我走过漫漫似水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