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9.05.10
▲陈昌作品《灵妙绝伦》(110×100×75cm)
罗晓东/摄
岭南盆景树种“红牛”
名称的由来及养护管理
盆景人有句行内话说:不论什么树种,只要形格奇特,有造型潜质,都可以作为盆景素材。这个理念,在以杂木为主的岭南盆景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在岭南盆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中,不断有新的盆景树种被开发出来,为广大盆景人所接受、引用。
▲廖开文作品《五牛竞秀》(105×100cm)
2012年广东省盆景协会成立二十五周年会员盆景精品展银奖作品
植物的学名,是个复杂的议题,国际学术界的植物学名,以拉丁名为标准。而植物中文名,在各类书刊资料上,都会罗列一串中文名、学名、俗名、土名等等,莫衷一是,确实令非专业人士无所适同,易生歧义。
▲张志权作品《南粤风情》(树高68cm)
2017年广东省盆景协会成立三十周年会员盆景精品展银奖作品
▲刘光明作品《秋韵隐逸》(树高110cm)
盆景人大都不是专业的植物学工作者,对生僻盆景树种的认知,在没有专业人士指导,查考、求助无门的情况下,只能无奈地依靠参考地方俗名,以及有赖于长期的阅历和经验积累,有时候也需要发挥聪明才智,自创树名。
▲邵小华作品《古木深秋》
世上本来没有路,人走多了,就成了路。盆景树种也是一样,叫久了,叫多了,叫顺了,约定俗成,就成了行内大家都接受的“树种名”了,例如:山松、山桔、簕杜鹃、油朴等等。
▲吴兴恒养护中的红牛盆景
刘少红/摄
▲廖开文作品《五牛竞秀》
2013年中国(古镇)盆景国家大展铜奖作品
二OOO年第三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在湛江举办,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当时笔者就选送了一盆红牛作品(题名《一身正气》)参展,有图为证,参展盆景作品刊登于2000年9月出版的《广东湛江盆景奇石根艺作品》P180。
▲廖开文作品《一身正气》(树高110cm)
黄日华/摄
当时负责展品入场登记的是湛江市盆景协会老秘书长李松云老师,他问道:你这棵树种叫什么名称呀?我回答说:这种树湛江地区俗称“牛头簕”。
▲黄汉光作品《岛外渔舟》(盆长120cm)
粤桂港第二届盆景艺术博览会铜奖作品
我当时寻思:资料书本《植物志》中,我也查考不出来叫什么,按照“牛头簕”生长的特性,修剪后出来的新芽很红,树皮也有些红,老桩的木质部坚硬更鲜红,结的果实也红,都脱不了一个“红”字,我脱口而出说:有了,就叫“红牛”吧!
老李一笑说:“好呀!这名字通俗易懂,又吉利。”于时就在参展表格树种栏写上“红牛”。
此后每次展览,有“牛头簕”盆景参展都参照这个称呼,使用“红牛”的名称了。特别是在2005年湛江市遂溪县盆景协会会长卜花先生的双杆造型红牛盆景,荣登上了中国邮政邮票后,更是大振红牛声威。卜花先生的这盆作品也于当年由香港企业家以高价收购收藏了。
可以说,笔者2000年为盆景树种红牛的定名,是最早的定名者之一。经过十八年的历练和磨砺,盆友们都接受了这个树种名字,业内杂志、媒体也沿用至今。
▲邵小华作品《醉卧荒丘》
▲黄家升作品《鸿运新姿》(100X70cm)
红牛是盆景树种的好材料,它适应性强,不择土壤,生长旺盛,管理粗放,不管酸性、碱性、中性土壤都能生长,生长期要勤浇水,保持盆土湿润,过干或积水都不利于其生长。
每年初春,对植枝进行修剪,剪除枯枝、细弱枝、病虫枝、过密交叉枝,以及影响树型的杂乱枝条,保持景树形态优美。
红牛一般2至3年换盆一次,换盆多在春季进行,换土时要剪去烂根及过长的老根,这样可以促进新根的生长,盆土宜用含腐殖质丰富、沙质、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土壤,并在盆底放些烧透、已泡水的蜂窝煤渣,利于盆土排水。
红牛常见的病虫害就是“碳疽病”,新生长的嫩叶容易得病,开始叶片有黑斑点,慢慢扩大到小枝,再扩大到大枝,一节一节变黑,霉烂,不用多久,全棵树的枝叶变成黑色斑点,嫩枝枯死,严重影响景树生长。一经发现即喷洒防治“碳疽病”广谱杀菌药,隔一周再喷杀一次。
建议缺乏经验的读者、树友逢有景树的奇难杂症,可剪切病枝,到当地较大规模的农资店咨询,他们一般都有农艺师坐镇,会给予适当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