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现有的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进行合理地混配
,就能够起到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降低人工成本的良好效果。
首先看一下主流农药的一些分类
杀虫剂分类
1、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以神经钠离子通道为作用靶标
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联苯菊酯、顺式氯氰菊酯、S-氰戊菊酯、七氟菊酯、
氟氯氰菊酯
、己体氯氰菊酯、醚菊酯、氯菊酯、氰戊菊酯、氟胺氰菊酯、
甲氰菊酯
、杀螨菊酯、乙氰菊酯、溴氟醚菊酯、氟氰戊菊酯、四溴菊酯、γ-氯氟氰菊酯、丙氟菊酯、甲氧苄氟菊酯、四氟醚菊酯。
2、有机磷杀虫剂
——胆碱酯酶抑制剂
毒死蜱、丙溴磷、二嗪磷、杀螟硫磷、杀扑磷、喹硫磷、丁基嘧啶磷(用于土壤处理,毒性高)、
噻唑磷
、氧乐果、灭线磷、三唑磷、硫线磷、乙硫磷、亚砜磷、亚胺硫磷、磷虫威、吡氟硫磷。
3、烟碱类杀虫剂
——作用于害虫的乙酰胆碱酯酶受体
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
烯啶虫胺
、噻虫啉、噻虫胺、呋虫胺、烟碱。
4、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含沙蚕毒素类杀虫剂)——胆酰酯酶抑制剂
甲萘威、涕灭威、硫双威、丙硫克百威、杀螟丹(沙蚕毒素类)、
丁硫克百威
、杀线威、甲硫威、仲丁威、苯氧威、苯硫威、抗蚜威、恶虫威、棉铃威、伐虫脒、
异丙威
、呋线威、灭杀威、乙硫苯威、残杀威、杀虫环、杀虫磺、杀虫双、杀虫单、杀虫丁、多噻烷。
5、苯甲酰脲类杀虫剂
——昆虫生长调节剂,干扰昆虫表皮几丁质生物合成,对环境高度安全
虱螨脲
、氟虫脲、除虫脲、氟酰脲、氟苯脲、氟啶脲、杀铃脲、
氟铃脲、灭幼脲
、杀虫隆、伏虫隆、定虫隆、啶蜱脲。
6、有机氯类杀虫剂
——高残留,为农药虫害防治和卫生害虫防治做出过突出贡献
硫丹
、三氯杀螨醇、林丹。
7、哒嗪酮类杀虫剂
鱼藤酮、哒螨酮、哒幼酮。
8、杀螨剂
炔螨特、苯丁锡、丁醚脲、吡螨胺、乙螨唑、灭螨醌、联肼苯酯、三环锡、噻螨酮、哒螨灵、双甲脒、
喹螨醚、四螨嗪、唑螨酯
、嘧螨酯、氟螨嗪、溴螨酯、三唑锡、苯螨特、灭螨猛等。
9、生物源杀虫剂
阿维菌素、多杀菌素、
苏云金杆菌
、弥拜菌素、甲胺基阿维菌素(埃玛菌素)、杀虫磺、杀虫环、蔗糖八羧酯、
白僵菌
、绿僵菌、
核型多角体病毒
、质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
10、植物源杀虫剂
烟碱苦参碱、鱼藤酮、除虫菊素、
印楝素
、川楝素、茴蒿素、百部碱、苦皮藤素、松脂合剂、鱼尼汀碱、2-蒎烯、牻牛儿醇、棉籽醇。
11、其他结构类生长调节剂
噻嗪酮、灭蝇胺、蚊蝇醚、虫酰肼、
甲氧虫酰肼
、氟虫酰肼、环虫酰肼、烯虫酯、
茚虫威
、抑食肼。
12、其他结构类杀虫剂
——分子结构中含有吡唑、咪唑或吡咯等杂环,或醛基等结构
氟虫腈、茚虫威、溴虫腈、四聚乙醛、氟硅菊酯、吡蚜酮、唑蚜威、
唑虫酰胺
杀菌剂分类
1、三唑类杀菌剂
——甲基甾醇合成抑制剂,杀菌剂中最大的一类
戊唑醇、氟环唑、
苯醚甲环唑
、丙环唑、氟硅唑、腈菌唑、环丙唑醇、氟硅唑、粉唑醇、己唑醇、叶菌唑、四氟咪唑、
三唑醇
、灭菌唑、联苯三唑醇、烯唑醇、戊菌唑、腈苯唑、种菌唑、糠菌唑、亚胺唑、硅氟唑、三唑酮。
2、吗啉类杀菌剂
——甾醇合成抑制剂类杀菌剂
烯酰吗啉、苯锈啶、丁苯吗啉、螺环菌胺、十三吗啉、十二环吗啉、氟吗啉。
3、其他抑制甾醇生物合成杀菌剂
——吡嗪、嘧啶、吡啶等结构
氯苯嘧啶醇、啶斑肟、乙嘧酚磺酸酯、嗪胺灵、氟苯嘧啶醇、嘧菌胺。
4、其他唑类杀菌剂——吡唑类、咪唑类、异噁唑类、苯并噻唑类、噻唑类
烯丙异噻唑、咪鲜胺、三环唑、噁霉灵、呋吡菌胺、
抑霉唑
、氟菌唑、活化酯、噻氟菌胺、噁咪唑、稻瘟酯、土菌灵。
5、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多作用点杀菌剂
代森锰锌、代森锰、丙森锌、
代森锌
、代森联、福美锌、福美双。
6、具有硫酮基和磺酰胺基的三唑类杀菌剂
prothioconazole(
丙硫菌唑
)、amibrodole。
7、无机及金属类杀菌剂
——硫黄、铜制剂、石硫合剂
铜制剂、硫黄
、8-羟基喹啉铜、三苯锡、石硫合剂。
8、苯类和酞酰亚胺类杀菌剂
——多作用点杀菌剂
百菌清、克菌丹
、灭菌丹。
9、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
——主要通过阻碍细胞色素b和c1之间的电子转移,是一种线粒体呼吸抑制剂,超高活性,广谱性
嘧菌酯
、肟菌酯、醚菌酯、唑菌胺酯、啶氧菌酯、苯氧菌酯、氟嘧菌酯、肟醚菌酯、醚菌胺、UBF-307、KZ-165。
10、苯并咪唑类杀菌剂
——阻碍病菌细胞有有丝分裂而致效
多菌灵、
甲基硫菌灵
、噻菌灵、苯菌灵、麦穗宁。
11、苯胺类杀菌剂
——抑制RNA聚合酶,破坏核酸合成而致效
甲霜灵
、苯霜灵、噁霜灵、fenamidone(咪唑菌酮;恶唑酮;)。
12、二羧酰亚胺类杀菌剂
——传统杀菌剂,通过抑制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破坏类酯类和膜的合成而致效
异菌脲
、腐霉利、乙烯菌核利、乙菌利、克菌丹、灭菌丹、菌核利。
13、酰胺类杀菌剂
——通过抑制琥珀酸脱氢酶破坏病菌呼吸而致效
环丙酰菌胺、萎锈灵、氰菌胺、氟酰胺、
噻唑菌胺
、氧化萎锈灵、灭锈胺、硅噻菌胺、噻酰菌胺、penthiopyrad、异丙菌胺(iprovalicarb)、cyfluorophenamid、fluopicolide、mandipropamid、ethaboxam。甲霜灵、苯霜灵、双氯氰菌胺、磺菌胺、噻氟菌胺、叶枯酞、环酰菌胺、呋吡菌胺、苯酰菌胺、甲呋酰胺。
14、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
——抑制病菌细胞的细胞壁分解酶而致效
嘧菌环胺、嘧菌胺、
嘧霉胺
、氟嘧菌胺。
15、其他多作用点杀菌剂
——吡啶类、萘醌类、胍类、磺胺类、三嗪类、硝基苯类
氟啶胺、甲苯氟磺隆、
五氯硝基苯
、戊菌隆、二噻农、双胍辛乙酸盐、敌菌灵、苯氟磺胺、双胍辛盐、多果定、酞菌酯。
16、其他结构类杀菌剂——
有机磷酸盐类、脲类、吡咯类、氨基酸类、氨基甲酸酯类、抗生素类等
①氨基甲酸酯类:
霜霉威
、异丙菌胺、乙霉威、磺菌威。
②喹啉类:苯氧喹啉、咯喹酮、喹菌酮。
③有机磷酸酯类:乙磷铝、异稻瘟净、敌瘟灵、甲基立枯磷、吡菌磷。
④抗生素类:多效霉素、
链霉素
、春日霉素、叶枯酞、灭瘟素、多氧霉素、有效霉素、杀枯定。
⑤吡咯类:
咯菌清
、拌种咯、氟氯菌核利。
⑥其他:
霜脲氰
、噁唑菌酮、环菌酰胺、咪唑菌酮、双氯氰菌胺、氰霜唑、二硝巴豆酸酯、磺菌胺、稻瘟灵、苯酰菌胺、四氯苯酞、啶酰菌胺、超敏蛋白、环氟菌胺、哒菌酮、种衣酯。
⑦新开发:benthiavalicarb(苯噻菌胺)、DF-391、FDI、IR5885、metrafenone(苯菌酮)、NC224、fluopicolide(氟啶酰菌胺)、proquinazid(碘喹唑酮)、TM-416。
也有按杀菌剂使用功能分类,可以分为
保护剂,治疗剂,铲除剂以及治疗保护剂
1、保护剂
这类药剂原理是
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或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
,以保护植物免受其害。如硫酸铜、绿乳铜、代森锰锌、波尔多液、代森锌、百菌清等。
2、治疗剂
这类药物
从植物表皮渗入植物组织内部,经过输导、扩散或产生代谢物来杀死或抑制病原
恢复植物健康
。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春雷霉素等。
3、铲除剂
这类药物能
直接杀死已侵入植物的病原物
。如五氯酚钠、福美砷、石硫合剂等。
4、治疗保护剂
兼具治疗剂和保护剂双重特性,
既可以杀死
病原菌恢复作物健康,
也可以抑制
病原孢子的萌发,保护作物免受侵害。
常用杀虫剂配方
1、虫螨腈+茚虫威:
防治小菜娥效果不错,加上阿维菌素和甲维盐就是特效
2、甲维盐+茚虫威,对于抗性稻纵卷叶螟效果很好,保叶效果好
3、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防治斜纹夜蛾、稻纵卷叶螟等效果不错,持效期长。
4、
三氟氯氰菊酯加吡虫啉防治蚜虫成本低,效果好
5、抗性水稻钻心虫,高剂量阿维菌素+氟铃脲,利用阿维渗透性
6、抗性水稻钻心虫,高剂量阿维菌素+高剂量甲维盐,有专家试验这个配方效果最好。
7、阿维菌素与44%丙氯混配,可以有效防治水稻螟虫
8、甲维盐和虫酰肼混配,能够延长夜蛾类害虫的防治药效期
9、菊酯类农药+噻虫嗪,防治盲蝽蟓
10、甲维盐与杀铃脲混配,能够有效防治水稻卷叶螟和果树食心虫;
11、呋虫胺+吡蚜酮
防治白粉虱不错,持效期长
12、螺虫乙酯与阿维菌素混配,在防治梨木虱有很好的效果;
13、阿维菌素与螺虫乙酯混配,对于防治白粉虱、蚜虫、蓟马效果显著;
14、甲维盐与虫螨腈混配
,具有虫螨双杀的作用;
15、螺虫乙酯与噻嗪酮或者毒死蜱混配,防治蚧壳虫既安全又高效;
16、杀虫单与毒死蜱混配,能大幅提高生姜钻心虫防治药效;
17、哒螨灵与噻虫嗪混配,防治跳甲虫;
18、阿维与灭蝇胺混配,能够防治斑潜蝇虫害;
19、噻虫嗪与联苯菊酯混配灌根,防治地蛆、韭蛆防效不错;
20、阿维与哒螨灵或三唑锡、联苯井脂混配,能够防治果树红蜘蛛和白蜘蛛;
21、氯虫苯甲酰胺与毒死蜱混配
,可以有效防治夜蛾;
22、阿维菌素+氟啶胺对于柑橘红蜘蛛效果不错,可以用来轮换用药
23、阿维菌素+乙螨唑+矿物油,能够增强防治柑橘红蜘蛛持效期。
24、啶虫脒+烯啶虫胺
,烟粉虱效果还可以
25、啶虫脒+哒螨灵,打跳甲效果不错
26、螺虫乙酯+吡虫啉蔬菜上白粉虱特效
27、螺虫乙酯+呋虫胺,当前对于蚧壳虫效果最好配方了。
28、丙溴磷和灭多威复配可以防治钻心虫、食心虫等害虫,而且具有一定的杀卵作用。
29、阿维菌素+丁醚脲
,防治小菜娥效果不错,还能降低丁醚脲的使用浓度,防止烧菜。
30、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防治盲蝽、蝽象、粉虱、蚧壳虫、飞虱、某些木虱、蓟马等多种刺吸式害虫有特效,药后4小时,害虫死亡率99%。推荐使用浓度为2500倍液,喷雾要均匀周到。
31、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
,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有较好防效。在幼虫1~2龄高峰期2000倍液喷雾施药,药后10天防效仍达98.40%。
32、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溴氰虫酰胺悬浮剂,对玉米蓟马、飞虱、蛴螬等害虫特效,在玉米、小麦播种前拌种处理,对蛴螬防效可达81.36%。对蓟马防效可达87%,有效期可达50天。
打虫时加上康普森橙皮精油效果更好!
常见病害用药
1、霜霉病
由真菌中的霜霉科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危害叶片,由基部向上部叶发展。发病初期在叶面形成浅黄色近圆形至多角形病斑,容易并发角斑病,空气潮湿时叶背产生霜状霉层,有时可蔓延到叶面。后期病斑枯死连片,呈黄褐色,严重时全部外叶枯黄死亡,类似黄萎病。
用药
氢氧化铜、松脂酸铜、霜霉威、代森锰锌、烯酰吗啉、霜霉威盐酸盐、福美双、代森锌、嘧菌脂、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丙森锌、多抗霉素、氧化亚铜、乙蒜素、氟环唑、三唑酮、丙环唑、戊唑醇、烯唑醇、三唑醇、代森锌、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晴菌唑、己唑醇、吡唑醚菌酯、代森联、氟吗啉、三乙磷酸铝、霜脲氰。
初期配方:
甲霜锰锌/双炔酰菌胺/烯酰锰锌/霜脲锰锌/霜霉威盐酸盐+乙蒜素+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或者单打康普森非农药杀菌剂霜立健
中期配方:
氟菌霜霉威/吡唑嘧菌酯/噁酮霜脲腈/丙酰胺霜霉威+氯溴异氰尿酸+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或者非农药杀菌剂霜立健+烯酰吗啉,特效。
二、菌核病
是土传真菌病害(核盘菌属、链核盘菌属、丝核属、小菌核属)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侵入后迅速引起植物组织坏死。典型症状是茎、果实、花序等腐烂,有时叶部呈坏死斑点。
菌核净(注意用药安全性)、咪鲜胺、甲托、多菌灵、腐霉利、异菌脲、戊唑醇、啶酰菌胺。
异菌脲/嘧霉胺/腐霉利+苯咪甲环唑+乙蒜素/氯溴异氰尿酸+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或者单打康普森非农药杀菌剂灰立健
烟酰胺/嘧菌环胺+苯咪甲环唑+乙蒜素/氯溴异氰尿酸+多抗霉素/武夷菌素+腐植酸/红糖
三、白粉病
白粉病是真菌性病害,侵染在叶、嫩茎、花柄及花蕾、花瓣等部位,初期为黄绿色不规则小斑,边缘不明显。随后病斑不断扩大,表面生出白粉斑,最后该处长出无数黑点。染病部位变成灰色,连片覆盖其表面,边缘不清晰,呈污白色或淡灰白色。受害严重时叶片皱缩变小,嫩梢扭曲畸形,花芽不开。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
硫磺、晴菌唑、嘧菌脂、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己唑醇、氟硅唑、宁南霉素、腐霉利、咪鲜胺、甲托、乙嘧吩、啶酰菌胺、硫磺。
治疗配方:
唑类药/乙嘧酚/烯肟菌酯+乙蒜素+腐植酸/红糖+硅肥。或者使用白立健+吡唑醚菌酯/乙醚酚,效果特效。
四、叶斑病、叶枯病
有三种症状:一种是鸡冠花叶斑病(又称褐斑病),第二种鱼尾葵叶斑病(亦称黑斑病),第三种君子兰叶斑病(枯斑病)。危害瓜类作物严重,分布较广,一般在春、秋两季发生较重。
代森锰锌、代森锌、嘧菌脂、苯醚甲环唑、百菌清、福美双、乙蒜素、丙环唑、戊唑醇、三唑醇、甲托、晴菌唑、中生菌素、吡唑醚菌酯。
五、灰霉病
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沿叶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灰褐色,边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键交界分明。
啶酰菌胺、嘧霉胺、乙蒜素、多抗霉素、腐霉利、异菌脲、咪鲜胺、乙霉威、咯菌腈。
与菌核病用药相似
六、立枯病
立枯病又称“死苗”,主要由立枯丝核菌真菌侵染引起,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主要危害幼苗茎基部或地下根部,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暗褐色病斑,病苗早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病部逐渐凹陷、溢缩,有的渐变为黑褐色,当病斑扩大绕茎一周时,最后干枯死亡,但不倒伏。
恶霉灵、乙蒜素、代森锌、多抗霉素、宁南霉素、代森联、吡唑醚菌酯、醚菌酯、嘧菌酯、三乙磷酸铝、多菌灵、甲托。微生物菌剂“根之星”
七、根腐病
根腐病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主要危害幼苗,成株期也能发病。主根感病后,早期植株不表现症状,后随着根部腐烂程度的加剧,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地上部分因养分供不应求,新叶首先发黄,在中午前后光照强、蒸发量大时,植株上部叶片才出现萎蔫,但夜间又能恢复。病情严重时,萎蔫状况夜间也不能再恢复,整株叶片发黄、枯萎。此时,根皮变褐,并与髓部分离,最后全株死亡。
福美双、丙环唑、多菌灵、宁南霉素、恶霉灵、甲托。微生物菌剂“根之星”。
八、疫病
由真菌性病害侵染,分为早疫病和晚疫病两大类,发生于茎、果实及叶部,病斑大多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水浸状褪绿斑,后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具有明显的同心轮纹,在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可扩及叶的大半以至全叶,并可沿叶脉侵入到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
代森锰锌、代森锌、百菌清、嘧菌脂、氧化亚铜、多抗霉素、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丙森锌、氧化亚铜、异菌脲、嘧菌脂、苯醚甲环唑、乙磷铝、乙蒜素、吡唑醚菌酯、代森联、醚菌酯。
与霜霉病用药相似
九、枯萎病
由真菌或细菌引致的植物病害,也类属于土传性病害,发病突然,症状包括严重的点斑、凋萎或叶、花、果、茎或整株植物的死亡。
中生菌素、春蕾霉素、核苷酸、水杨酸、乙蒜素、多抗霉素、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嘧菌脂、咪鲜胺、甲托、恶霉灵、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微生物菌剂“枯克”。
十、炭疽病
真菌性病害侵染,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也可侵染茎部。果实染病,先出现湿润状、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稍凹陷,斑面出现明显环纹状的橙红色小粒点,后转变为黑色小点,天气潮湿时溢出淡粉红色的粒状粘稠状物,天气干燥时,病部干缩变薄成纸状且易破裂。
咪鲜胺、代森锰锌、嘧菌脂、百菌清、松脂酸铜、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烯唑醇、多菌灵、腐霉利、甲托、醚菌酯、吡唑醚菌酯。
十一、猝倒病
猝倒病俗称“倒苗”、“霉根”、“小脚瘟”,主要由真菌病害侵染所致。侵染幼苗的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软,使之迅速萎蔫,最后茎基部呈线状缢缩,子叶尚未凋萎,幼苗即突然猝倒,使幼苗贴附地面有时瓜苗出土胚轴和子叶已普遍腐烂,变褐枯死,严重时可引起成片死苗。
霜霉威、乙酸酮、恶霉灵、代森锰锌、多抗霉素、烯酰吗啉、甲霜灵、吡唑醚菌酯、代森联。微生物菌剂“根之星”。
十二、病毒病
由多种病毒复合侵染,主要分为花叶型、黄化型、坏死型、畸形型,蚜虫是植物病毒的主要传播者。
宁南霉素、吗呱乙酸酮、二核苷三氮唑、盐酸吗啉胍·锌、十三烷胍、氨基寡糖素、三十烷醇。
预防配方:
低聚糖素/宁南霉素+腐植酸/白糖+锌肥
盐酸吗啉胍/吗胍乙酸铜/辛菌胺醋酸盐+氯溴异氰尿酸+腐植酸/白糖+锌肥
治疗终极配方:
康普森非农药杀菌剂病毒立健,间隔4天再喷一次,效果特效
十三、细菌性角斑病
氢氧化铜、松脂酸铜、乙蒜素、中生菌素、硫酸链霉素。康普森非农药杀菌剂细菌立健。
十四、软腐病
叶枯唑、中生菌素、春蕾霉素、异菌脲。
十五、黑星病
代森锰锌、戊唑醇、烯唑醇、腐霉利、晴菌唑、嘧菌脂、氟硅唑、苯醚甲环唑、氟环唑。
十六、果实轮纹病
代森锰锌、戊唑醇、甲托、多菌灵、中生菌素、代森联。
十七、纹枯病
井冈霉素、己唑醇、氧化亚铜、百菌清、乙磷铝、嘧啶核苷酸类抗生素、戊唑醇、三唑酮、丙环唑、烯唑醇、多菌灵、苯醚甲环唑
十八、疮痂病
代森锰锌、百菌清、硫磺、中生菌素、氢氧化铜、络氨铜、春雷霉素、宁南霉素、水合霉素。
十九、稻瘟病
三环唑、稻瘟灵、乙蒜素、福美双、乙磷铝、百菌清、多菌灵、甲托、咪鲜胺、春蕾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