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食品一直以“无添加”、“安全健康”、“价格贵”的形象进入大众视野,包括近年来有机奶粉、有机辅食的盛行,被很多新生代家长追捧。
Q:有机食品价格贵在哪里?
A:有机食品需选择无污染土壤以及不能施加化学化肥,难以大批量生产、折算率增加,令成本上涨,价钱偏高。
Q:有机食品比普通食品好在哪里?
A:与普通食品相比,有机食品生产流程严谨,认证严苛,并且不能使用化学肥料、转基因等人为干预技术,但目前没有研究表明有机食品更健康安全。
Q:有机婴儿食品有无必要购买?
A:视乎家长的消费能力以及对于宝宝喂养需求而定。如无特别需求,普通食品一样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需要。
Q:有机产品应该如何买得放心?
A:认准有机产品包装上17位唯一“有机码”,可输入到中国食品农业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网站上溯源追踪。
搞清楚“有机”的概念
才知道贵在哪里
有逛超市的小伙伴都知道,在超市里打上“有机”名字的食品价钱都会比普通食品更贵,甚至可以贵出1~2倍的幅度。
但是,这差价差出来的,到底是不是货真价实?
图源:瞭望·评辨天下栏目
要想知道有机食品靠不靠谱,首先得搞清楚“有机”的概念。
根据我国目前执行的标准GBT19630-2019《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和管理体系要求》:有机种植在生产过程中不采用转基因获得生物及其产物,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
中国有机认证标志
全球对于有机的概念都有不同的标准,但无论标准界定如何,有机的通俗概念都是不采用化学合成肥料、生长激素、转基因技术等过多人工干预手法种植。
至于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有机产品价格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达到有机标准的条件,实在“苛刻”。
动画:有机食品真的更健康吗?
因为有机产品并不是我们所狭义理解的“无添加”放任生长,而是在整个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注重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作用,保证生态平衡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比如,选择有机种植的土壤要求在三年的转换期内,不能使用农药、化肥等违禁物质,符合要求的土地稀缺,说明有机产品很难大面积繁殖,产量自然不高。
但是,当有机作物在市场供大于求,而用于有机种植标准的土地十分稀缺,市场上鱼龙混杂,很可能会把普通农作物当成有机作物来出售,赚取差价。
毕竟,单从外观口感,是很难分辨有机和普通食品。
另外,要使用有机肥料、人工灭虫等方式,折损率增高,成本也会递增。加上包装、销售等程序有更高标准的要求,整个生产流程成本投入更大,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自然更贵。
有机vs绿色无公害
是否更安全、更有营养
在超市看到货架上的蔬菜,基本没有把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分开,绿色食品和无公害食品都共同陈列在货架上。
这就令很多消费者迷惑: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听起来都挺安全的,跟有机又有什么分别?
▲无公害食品可以允许添加限量化学成分,农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等指标会达到无公害的要求,是食品安全门槛的最底线。
▲绿色食品会严格限量使用化学农药、化肥等,它的安全系数比无公害食品更进一级。
▲有机食品则是完全禁止添加任何化学成分,尽量还原一个“返璞归真”的环境给农产品遵循自然生长。理论上,安全系数会更高。
但这只是一个相对笼统的概念。有机产品的成分是否更安全,目前还缺乏强而有力的研究支撑。
另外,很多消费者会认为有机产品的营养价值、功用、效果等会比其他产品更加大。
但事实上,有机产品的营养功效并不会比普通食品更高。
撇除生产流程来说,它的营养价值和效用基本跟普通食品相差无几。
有机食品和非有机食品的对比,简单作对比,区别大概如下表:
有机婴儿食品盛行
宝宝是否真有需要
婴儿食品市场已经到了同质化阶段,放眼开辟新的蓝海,不少企业都把希望放在有机食品上。有机婴儿食品近年已经开始加紧市场布局,抢占市场份额。
比如2019年蒙牛收购贝拉米为例,能看出蒙牛为了弥补有机市场的空白,借助贝拉米有机天然为主打的品牌沉淀,在市场寻求差异化和高端化。
贝拉米有机奶粉上的国家有机认证标识
目前市场上也有不少有机品牌,如澳洲贝拉米、德国喜宝、雅培菁挚、惠氏启赋有机等,都在有机奶粉市场上占一席位。
据《中国食品消费及创新趋势白皮书》显示,婴幼儿食品中有机比例逐年攀升,2013-2018年,婴幼儿奶粉和婴幼儿辅食品类中有机产品的比例逐年攀升。
加上新生代父母对于精细化喂养有着更明确、更高级的需求,与有机所传递的理念一拍即合,令有机婴儿食品的势头迅猛。
①有机产品价格更高,但贵出来的差价在成年人身上所体现的价值甚微,而在身体未发育完善的宝宝身上,多一份食品安全的保障自然是更好的。
②如果家长想从有机产品中,获取比普通产品更有差距的营养价值,那么有机产品的效用未必那么“神奇”。
③不是所有产品都有“有机代替品”,目前有机产物的种类并不多,无法涵盖宝宝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④有机产品存在市场乱象,购买时容易掉坑,需要消费者多加留意。
⑤合规有机产品多数需要到大超市、大商场购买,方便程度会比普通产品逊色。
不过,有机婴儿食品确实能满足追求高端精细化的家长需求。
而且有机产物不仅限于食品类,有机农作物所生成比如棉花,能制成纯棉衣服,宝宝穿着更舒适;有机原料能制成有机肥皂,令宝宝皮肤少受刺激。
在此角度上,能让宝宝得益更多的,家长消费能力能承受的,有机产品自然是更好的选择。
但如果无特定要求,通过质量认证的普通婴儿奶粉和辅食一样能满足宝宝生长需要。
别被商家偷龙转凤
认准有机产品的“身份证”
有报道曾暗访超市发现,货架上摆放的有机蔬菜,竟然只在包装上提供了“有机”的字眼。
包装袋上写着“中国有机绿色食品”的字眼其实只是公司名字,一并把“有机”和“绿色食品”包揽,实质上这棵蔬菜只是达到无公害的标准。
这样一轮“改头换面”的操作,把蔬菜档次一下拔高两个标准,意图引导消费者用高价钱购买普通质量的蔬菜。
这样偷龙换翻的乱象在市场上其实并不少见,给大家一些见招拆招的方法。
国家认监委对有机产品推行“有机码制度”,要求在获证产品上附上有机认证标志及其有机码(每枚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唯一编号)。
这17位可追溯的有机码相当于是有机产品的身份证明,隐藏在有机标签的涂层后面,消费者只有在买单之后才能“刮开涂层”获取到有机码。
图源: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
以上图为例,我们在包装上可以看到两个标识,左边是中国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右边则是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标志。
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官网
市面上有些包装带有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产品信息同样一目了然,方便快捷。
国外不同地方所生产的有机食品,都会获得该地区的有机认证。所以如果有海淘习惯的妈妈,可以对照原产地上的认证标志,确认产品是否获得有机认证。
各国有机认证标志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有多个国家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准,各个标准不一样。
以影响力较大的美国、欧盟有机认证对种植种子要求为例,欧盟认证中对于种苗和幼苗采购所制定的限制条件及申请程序都非常详细,相反我国的有机认证在这一方面处于空白阶段。
欧盟委员会有机认证标志
这是由于我国有机产品起步较晚,对于有机产品的认证会较其他起步早的国家有一段距离,但进口我国的有机产品是需要国内认证的,双重认证下的产品会更有保障。
同样以美国、欧盟的有机准则为例,它们对于土地转换期的要求是需要土地处于空白状态36个月,以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而我国只要求土地转换空白期12个月。
乍一看好像国内的有机要求更低?国外有些认证只需要拿到36个月的土地空白期证明就可以申请销售,但我国对于第一年就获得国外认证机构的产品是不允许在国内销售的。
日本有机认证标志
通俗来说,国内这一规定能某程度上能过滤掉国外产品走捷径、钻空子,一漂洋就能上架的做法。同时,相辅相成的国内外双重有机认证准则,也能最大程度把控有机产品质量。
所以,能拿到国外欧盟有机认证、ECO-CERT认证、德国BIO认证等公信力大、影响力足的产品,再进入国内市场是值得放心的。
德国BIO有机认证标志
随着有机产业发展,未来有机认证的准则仍会在不断改变,国内也开始着重有机市场,对于有机认证准则的空白会逐渐填补,规定也会越来越严格、规范。
而且各国有机认证准则其实相差并不远,作为消费者也不必过多纠结当中的细节。只要是拿到资质的产品,无需过于担心。
合法进口的有机产品,在国内也会进行有机认证,获得我国有机认证标识,并贴上中文标签。
如果家长遇到一些产品明明是进口货,但上面却有中文标识,先别怀疑是假货,先扫一扫包装上的“有机码”,确认产品信息。
海淘有机产品不经国内有机认证,没有中文标签标示,难以追溯产品详细信息。
不良商家可以制假的空间较大,如果遇到没有中文标签的进口产品,要多留心眼。
参考资料:
[1]爱奇艺视频:瞭望·评辩天下
[2]新浪微博.生命时报:动画科普“有机食品真的更健康吗?”
[3]南京国环有机认证中心.硬核查询升级让“有机码”超范围使用无处可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