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昌熙袁树勋)你是个种辣椒的,种的是号称辣椒界“爱马仕”的樟树港辣椒。
辛苦了一个春天,就要丰收了,你满心期待卖个好价钱。
突然你发现,早在一个月前,“同类产品”就在某个网购平台上市了。售价只有正常价格的若干分之一,销量还不错。
是不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
这个故事里,除了“你”是虚指,其它都是真的。
1
先介绍下樟树港辣椒。
它是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樟树镇的特有品种,在当地有两百多年的种植史。
其椒香浓烈,清炒时皮肉不分离,入口清脆柔软、风味独特,被很多食客视为珍品,是湖南最负有盛名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樟树港辣椒出售时,通常分为七八个等级。
第一等级,在质地尚嫩时就采摘,外形色泽要好看,长度要控制在6-8厘米,椒柄要呈弯曲状……它是精挑细选的产物,每年4月底5月初开始上市。每斤要卖到300元左右,号称辣椒界“爱马仕”,一般走礼品市场。
最低的等级,是层层挑拣后的剩品,一般在八九月份上市,走大众消费市场。
这个等级的樟树港辣椒,味道过辣上不了宴席,但依然有其特殊风味,老长沙人喜欢用它来做剁辣椒。它的地头价(椒农卖给批发商的价格),通常在15块左右,市场零售价在18—20元左右。
XX坊卖的这种所谓“樟树港辣椒”,只要5.99/斤,连最低等级正品地头价的一半,都不到。如果它是真货,卖家得赔个底朝天。
2
樟树港辣椒,2013年入选农业部“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2014年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
它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则是2012年的事。注册人,是樟树镇辣椒产业协会。
有人可能会说,媒体报道过,有樟树镇椒农用上了反季节种植技术,一年四季都能产辣椒。
XX坊卖的,可能是这种吗?
3
报道所说的反季节种植,其实就是温室大棚种植。
一个大棚,通常是8米宽,30米长。在棚内烧锅炉供热,通过调节热量,来模拟辣椒生长所需气温。
但这种搞法有两个问题。
第一,成本高。烧锅炉的燃料,通常是天然气或颗粒料(比如碳化后的木屑)。出产一斤辣椒,光燃料成本就得二十多块钱。
第二,这种方式种出的辣椒的口感,和常规方式还是有差距,毕竟它不是顺天应时的产物。产量也低,一个大棚一星期产个八九斤,就算不错了。
出于上述原因,樟树镇很少有人用反季节方式种辣椒。即便有,产量也极少,全部凑一块,大概也不够搜X坊在20天内卖出1485斤。
关键是价格。
前面说了,生产一斤反季节樟树港辣椒,燃料成本都得20多块钱。如果XX坊卖的就是这一种,售价却只有5.99元/斤,那它老底都得赔掉。
不过,XX坊牌“樟树港辣椒”,从产品图片上看,和正宗樟树港辣椒还真挺像——个头小,椒头钝圆,表皮上有褶皱。它到底是什么来头?
很有可能,是外地来的冒牌货。
冒牌货,一般有两种。
第一种,算低仿。它是一种杂交辣椒,在江西等地有广泛种植。其外观像樟树港辣椒,但口感差别很大。正宗樟树港辣椒前期微辣香甜,中期中辣香脆,后期辣而有香,味纯不涩。这种杂交辣椒,吃起来倒是有点苦味。
第二种,算高仿。它是樟树港辣椒原种在海南、两广等地种植的产物。虽是原种种植,但脱离了原产地独特的地理条件,难免“南桔北枳”。
4
樟树港辣椒的核心区,是樟树、文泾、荻兴、友谊4个村庄(现合并为一村一居委会)。
这片区域,西临湘江,南有铁炉湖,北接文泾港,中抱阳雀湖,间夹起伏的丘陵。特殊的地形地貌,孕生了独特的小气候。此地的冬天平均气温,比湘阴其他地区要高1.2℃,夏天则低1.3℃,非常适合辣椒生长。土壤酸碱适中,有机质含量较高,辣椒生长所需要微量元素十分丰富。
红框内,为“樟树港辣椒”核心区大致范围
这些因素叠加,孕育了樟树港辣椒的独特风味。
湖南省蔬菜研究所一个张姓教授,曾经把“核心区”里的土壤带回长沙,再种上樟树港辣椒原种。结出的椒果,和原产地的风味依然不同。
但这块区域实在是有点小,加上还要轮作以保持地力,导致辣椒栽培面积常年徘徊在千亩左右。栽培3-5亩就算大户,一般农户只有几分地。就这么点地,产量还低于一般辣椒品种。
原因在于,樟树港的椒农几百年来都是自留自播,品种没有经过人为杂交。好处是保留了辣椒的独特风味,代价是品种抗逆性差,怕风怕雨。这块“核心区”,处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加上多水的地形,雨水很丰沛。辣椒树在采摘后留下的伤口,很容易被雨水感染,造成减产或绝收。
近些年,当地椒农纷纷给辣椒地搭大棚,实行“避雨栽培”。这样一来产量相对有保障了,但成本又升高了。
外地种植的“高仿”樟树港辣椒,首先种植面积不用受地理环境的限制。
其次,种植者大可选择降雨不那么多的地区,进行露天种植,免了搭大棚的开支。
总而言之,外地“高仿版”的种植成本,比“正品”要低不少,售价自然也低很多。
抖音上,能找到很多所谓“樟树港辣椒”露天种植基地
5
话说回来,正宗樟树港辣椒卖这么贵,并不一定对。
“高仿版”多少保留了正品的部分风味,让普罗大众也消费得起,倒也是件好事。
但前提是,要跟消费者说明原委。
若是鱼目混珠以次充好,即欺骗了消费者,也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
要知道,培育一种优质特色产品,是要投入无数人力物力的。樟树港辣椒是特殊地理环境的产物,也是当地人近二百年来不断投入的产物。
若是任由假货泛滥,前人建房后人拆墙,那谁还会下力气培育一个好产品、好品牌。
国家实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原因也在于此。
6
2019年12月,樟树镇政府联合专业律师团队,启动了新一轮打假行动。
但特色农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个普遍性难题,冒牌樟树港辣椒仍然泛滥,网购平台正是重灾区。
以天猫和淘宝为例,截至3月下旬,打着“樟树港辣椒”旗号的网店共计87家。其中15家在正宗樟树港辣椒不上市的季节里,售出了所谓的“樟树港辣椒”。
樟树镇辣椒产业协会方面,对这些疑似售假的店铺进行了投诉。
主要的维权成果是:部分店铺把“樟树港辣椒”改成了“樟树辣椒”。还有的,现在叫“樟树辣椒新鲜港辣椒”,个中暗示意味,不言而喻。
湖南是农业大省但不是农业强省,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却没几个在国内叫得响的品牌。2020年湖南省委一号文件,也用了一整个段落来讲述“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
像樟树港辣椒这种湖南特色农产品中为数不多的全国知名品牌,更应该得到重点保护。
前文提到,樟树港辣椒是抗逆性很差的品种。为了避免辣椒采摘后的伤口被雨水感染,樟树镇人采用搭大棚的方式,进行避雨栽培。
一亩大棚加上配套设施,需要几千元。在两广、海南等地种植樟树港辣椒种苗的种植户,为实现规模效益通常是几十亩的规模,为了节省成本,通常采用露天栽培。为了遏制雨水感染,种植户只能加大农药使用量。采摘下来的辣椒,又有相当比例是通过网络销售。
众所周知,网络销售是农残检测的盲区。这些辣椒的食用安全性,实在要打个大大的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