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底,在江苏省工商部门的检查中,在淘宝等大型电商平台抽检的119批次中,肥料合格率仅有43.3%。“在严重不合格的肥料批次中,总养分普遍不足,甚至有的养分成分几乎为零;农药合格率不到20%,农药的问题体现在有效成分不足、水分超标。
江苏省徐州市警方侦破一起重大农药制假售假案,共缴获冒充“巴斯夫”、“先正达”等国际知名农资品牌的假冒伪劣农药十万余件,涉案金额达百万元,已构成刑事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四名,查处仓库两间,加工点一个。这是自新的《农药管理条例》实行以来,跨地域破获的最大一起农药涉假案。
查处的部分假农药
网淘农药没效果,竟然是假药
2017年6月底,家住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的刘先生从淘宝网上购买了一批农药,施用在自家的蔬菜大棚后发现没有效果,怀疑买到假药,遂向鼓楼公安分局丰财派出所报警。
在与正品产商沟通确定为假货后,公安部门联合网安和食品药品与环境(食药环)部门顺线追踪,远赴广东汕头,在当地警方的协助下,捣毁了以家庭小作坊形式生产运作的假冒农药窝点。据犯罪嫌疑人林某交代,自己主要借助国外著名农资企业的品牌和声誉,销售、生产高仿假冒伪劣农药,涉及“巴斯夫““先正达”“拜耳”“杜邦”等近十家企业旗下近百件产品。
模仿正品标签、刮码造假
成本几毛钱,却卖几十元
通过购买国内价格低廉的杀菌剂,其中掺入轻质碳酸钙等大量没有任何作用的填充物,再装入事先准备好的“靓丽”包装,这些假冒农药经网购的方式销售到全国各地,以次充好,赚取暴利。
除了对正品标签进行模仿外,刮码也是常见的造假手段。对产品条形码和二维码进行破坏,谎称是非正规渠道销售的“正品”,也让不少农户上了当(按行业规定,每个包装袋上的防伪码编码都是随机且独立的,一袋一码,重复出现同一个码或故意遮盖编码的均为假货)。这些标价几十元的假货产品,生产成本或许只有几元甚至几毛钱,利润巨大。
农药外企一致宣称对网购产品不负责,建议农户不要通过网络或私人途径购买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