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话题:俞老师为什么选择直播带货,为什么选择抖音平台
所以,看似偶然和幸运的事情,背后绝对有看不到的努力和眼界,是对新事物的敏感判断,是笃定与坚持,是厚积薄发。
我是这样看待这个事情的,我自己可以算作是公司的一个基层小领导吧,我深知要想做对做好一件事,领导的想法和下属的执行力是确保成功的关键。
(1)清晰精准的战略
(2)高效的组织能力
——这是一支以60岁企业家为精神领袖,以85后CEO为舵手,以25岁-30岁年轻人为主体重走创业路的年轻团队。
这里从学历、年龄、工作履历等细节说明这是一支年轻、高素质、有共同价值观的团队:
这是一支高学历背景,高素质的团队,在直播界中学历层次应该属于顶流;
简单整理下部分台前主播团队的简历,可见一斑:
第三个话题:再谈辛巴玉米事件
我想从几个其他角度探讨下对这件事情的个人看法
1、为什么民众能接受3块钱一瓶的矿泉水(也许成本才2毛钱),6块钱一瓶的红牛,而不愿意接受6块钱一根的玉米,公众潜意识里是什么根深蒂固的思想?
主要有两点原因:(1)提到农产品,大多人对于农业的看法还是小农经济,会主动忽略土地和劳动力等市场化的资本投入。
比如《农民日报》(中央级综合大报)里面有一段这样的描述:“7毛一根的玉米有没有?我们可以简单算笔账。据统计,2020年全国玉米种植总成本为每亩1079.98元,亩均单产421.13千克。一根长势好的玉米,重量大约能达到六七两左右,按此估算,7毛一根差不多也就是成本价。尤其今年在农资价格上涨等因素的推动下,农民生产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
我认为持这种观点的人,甚至会以从农村成长或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居多;他们潜意识里忽略了农村的自留地土地价值、忽略了劳动价值,农民自己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时通常不会考虑这个因素,地是自己的大田地,劳动力是自己出的;通常核算成本只算种子、农资化肥等费用;但是你想一想,现在这个时代,一个农民自己的土地撂荒不种,去建筑工地,去送外卖,劳动力值多少钱,农村土地承包出去,一亩地又可以挣多少钱?以我老家为例,我爸爸10年前承包邻居的土地是600元一亩(现在据说是八九百了,我家种植的是茄子蔬菜这种经济作物,还有利润。如果租地只是种植普通玉米喂猪,那肯定赔钱)所以《农民日报》里说一亩玉米成本一千多是绝对合理的。而那些能种植高品质鲜食黏玉米的农田对交通、水利、地块规模要求更高,流转费用也会更高。
所以,如果用市场化的思维去考虑劳动力和土地价值,考虑日益通胀的种子、化肥、农资机械投入,会对农产品的成本有更深入的理解。
(2)农产品缺乏优秀品牌,市场不认可高附加值。
农产品作为非标产品,在国内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不深入,未形成类似工业品门类具有高知名度和垄断市场规模的产品品牌,产品溢价率不高。
同时基于粮食安全、生鲜损耗特性等导致农产品本来就是个偏闭塞的市场,销售半径和规模化较差,同时生产者到消费者间流通环节多,导致农民实际利润率低。
以上两点,也促使了现在农民宁愿弃耕不种,进城打工。
作为中央级综合大报《农民日报》态度鲜明的指出辛巴的言行是损害农民的行为,不利于农业的长期发展。
(1)城镇化进入瓶颈期,当前城市劳动力富裕,鼓励回流建设新农村
前面几十年搞城镇化建设,路、桥、港口、机场等大基建项目,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建设城市、大基建。现在城镇化进入瓶颈期,城市劳动力过剩,容纳不了那么多劳动力,要把部分劳动力安置在农村这个蓄水池,农村吸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给与政策鼓励农民回流建设新农村,减少城市就业压力和社会问题。
基于此,农村产业要给与充足的政策支持和合适的利润,否则“谷贱伤农”,影响农业从业人员生产积极性的话,农村依然吸纳不了足够的劳动力,与大背景事与愿违。
注:中国的城乡二元体质有很大的优势,像很多国家为什么那么多贫民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城市吸纳不了那么多劳动力,这些人又没土地,回不去农村,只能流浪了,在城市郊区形成大量贫民窟。中国那么大国家,农民问题解决不好会出大问题的;辛巴这种低价策略,一味压低农民利润空间的行为,最终只肥了自己,坑了社会。
(2)提升就业,广阔的农业是一个选项,当前世界经济普遍萧条,各国有贸易保护和逆全球化趋势,中国作为工业大国,目前国内普遍工业产能过剩,这两年减产裁员的大公司也较多,甚至连大学生就业形势也趋于严峻,要想尽一切办法,提升就业,而广阔的农业是一个选项。
(3)农产品有提价、合理的溢价抵消社会通胀的需求。
经济高速发展期,农民群体的收入虽然也大幅提升,但还是普遍低于社会平均增长水平,而生活化的消费成本却相差不大。比如日常肉蛋奶基础民生消费和家电、结婚这些大额消费,城乡消费水平差异不大,所以,客观上要保护农民利益,农产品有提价、提供合理溢价抵消社会通胀的需求。如果各种商品涨价,而农产品恶性竞争低价策略,是一种不健康的存在,即使符合市场化的规律,也绝对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粮食安全、农民富裕,共同富裕的需要。
(1)电商模式,缩减农产品流通环节,让农民多获利。
(2)原生态,轻加工,真好货,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第四个话题:沉浸式持股体验,市场独此一家
关于这个话题,我印象深刻的是球友的一段话。
而留言中,大多新东方在线的股东有共鸣:
(1)买股票从某种角度来说和创业差不多;
(2)买入新东方在线,感觉自己就在当老板;
(3)我有做vc的错觉;
(4)在股市当了十几年的韭菜,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
(5)其它上市公司都不知道一天到晚在干嘛,做了什么。在线一天都可以看着在干嘛做了什么。
(6)透明度高、团队靠谱、追星,见证发展过程。
2、我的体验
3、持股心理学
又不知不觉写了很多,希望通过以上几个案例和话题,聊聊我个人对于东方甄好政策、好赛道、好团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