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在关于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启用最新概念,即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一、新旧概念对比
新的“三品一标”从生产方式导向出发,注重对具体生产过程进行布局、规划,蕴含了农业全产业链的拓展增值空间,是新发展阶段农业生产全过程的行动指南。
●重源头——良种先行
发掘一批优异种质资源,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调查,抢救性收集一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对现有农作物种质资源、畜禽水产种质资源开展鉴定评价,遴选优异育种材料。加强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建设。
提纯复壮一批地方特色品种,采取品种选择、比较试验、原种繁殖等技术措施,加快提纯复壮一批品种。
选育一批高产优质突破性品种,启动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实施新一轮畜禽水产遗传改良计划,自主培育一批突破性品种。加强育种领域知识产权保护。
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推进西北国家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和西南国家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基础建设,在适宜地区建设一批区域性果菜茶等园艺作物良种苗木和畜禽水产良种繁育基地。
推广优良品种,推广一批强筋弱筋优质小麦、高蛋白高油玉米、高油高蛋白大豆等品种,推广一批优质晚熟柑橘、特色茶叶、优质蔬菜、道地药材等品种,推广一批禽类、生猪、奶牛、水产等良种。
集成推广技术模式,研发创制高端农机装备,集成创新一批土壤改良培肥、节水灌溉、废弃物循环利用、农产品收储运和加工等绿色生产技术模式。
净化农业产地环境,针对不同区域土壤退化或污染现状,制定完善南方土壤酸化、北方土壤盐渍化、东北黑土退化、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案,加快治理修复,提高土壤地力,以清洁的产地环境生产优质的农产品。
推广绿色投入品,加快推广生物有机肥、水溶性肥料、高效叶面肥、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等绿色投入品,推广杀虫灯、性诱剂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产品。推广安全绿色兽药,规范使用饲料添加剂。
构建农产品品质核心指标体系,分行业、分品种筛选农产品品质核心指标,建立品质评价方法标准,推动农产品分等分级和包装标识。
●重品牌——提升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培育知名品牌,建立农业品牌标准,鼓励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等,打造一批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
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培育一批“大而优”“小而美”、有影响力的农产品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打造一批竞争力强的企业品牌。
加强品牌管理,制定农业品牌工作管理办法,深入推进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制度建设。建立农业品牌评价体系,完善评价和退出机制。
强化农业品牌监管,实行农业品牌动态管理,加大对冒牌、套牌和滥用品牌的惩处力度。
促进品牌营销,挖掘和丰富品牌内涵,培育品牌文化,利用农业展会、产销对接会、电商等平台促进品牌营销。
●重标准——强化生产标准体系建设
推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的要求,加快产地环境、投入品管控、农兽药残留、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品牌打造、分等分级关键环节标准的制修订,推动建立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扩大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多元化专业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生资配送、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等生产托管服务,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
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以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等,全域推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打造一批示范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