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该店铺已被南岸区工商分局查处。执法队员在调查中发现,程女士的货品全部都是由南方某城市的皮具城里发出,为了逼真,这里还可以为店主提供国际奢侈品品牌的包装盒、购物小票以及POS机刷卡消费凭证。单从外观上看,一般人很难辨别真假。
2、某些4S店教的汽车保养法
市民王先生最近在网上吐槽称自己买了一年多的荣威350汽车,目前已行驶了1.4万多公里,在4S店的建议下,正打算做第三次常规保养。
“4S店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汽车需要更换机油和汽油滤清器等‘三滤’。”王先生称,汽车厂家的保养手册上写的是,汽油滤清器更换的里程数应该要达到4万公里或者使用2年之后才更换。
“这种情况,我们称为汽车过度保养。由于很多车主缺乏汽车保养知识,一般都会听取4S店的建议进行保养。”开修理厂的李先生道出了真相,“4S店这样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从中牟利”。
消费警示:购车后,消费者应当仔细阅读车辆使用说明书,专业问题可拨打生产厂家的服务热线咨询。在前往4S店进行车辆常规保养的时候,消费者应监督4S店的工作人员先对车辆进行必要的检测,如需要,再由他们提供专业的保养服务。
3、刷出来的网店“信誉”
2014年6月,重庆主城的李女士开了一家网店,生意一直不太好。正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网上一些自称“淘宝客服”的陌生人主动表示愿意为她提供帮助。所谓的帮助,包括刷信誉,打造爆款,提高店铺、宝贝的排名。
消费警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发布《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把包括“刷客”在内的七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列入了禁止范围,雇佣水军刷“好评”将面临重罚。用法律的手段来整治和规范市场,给无良网店当头棒喝,更好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网络购物才能真正地让你我舒心。
4、农资造假“局中局”
2014年3月,江津区的农民田老汉(化名)在区里某农资经销商处,购买了广东立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液态除草剂和粉末除草剂。
“没想到,使用后草完全没打死,本来准备种玉米的,导致播种延期。”田老汉无奈之下,拨打了“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
2014年4月初,江津区工商分局执法人员对该农资经销商店进行了现场检查,发现该系列产品涉嫌假冒伪劣。
货从哪里来“经销商讲,货是张在林和常涛两个人提供给他们的。但广东立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却表示没有这两个人。”江津区工商分局经济检查执法支队二科副科长范昭科称。
后经调查,“张在林”的真名叫兰守军,“常涛”真名叫常红卫,2013年初至2014年4月期间,两人流窜到重庆在农资市场上制假售假,谋取暴利。
5、红木家具非“红木”
“红木家具可谓处处暗藏玄机。”巴南区工商分局执法人员艾渝称,不仅同一材质的红木家具,在不同卖场会出现不同价格,还有以假充真的违法行为。
2014年9月,巴南工商分局会同国家家具及室内环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工作人员,对主城两家红木家具卖场进行了抽样检查。
经检测,抽检的14组中,有8组标签上标的是属于红木范畴的黑酸枝,但实际材质是黑铁木豆,它不属于红木范畴。另6组标签上标的是酸枝,实际是可乐豆木,也不属于红木范畴。涉案商家为此受到了相应的处罚。
6、400免费热线不免费
7、控不住水温的热水器
2014年9月2日晚,重庆某医院收治了一位烫伤患者,这位患者年仅2岁,全身烫伤面积达28%。经过全力抢救,孩子情况逐渐稳定下来。然而,孩子的父亲陈先生却至今没想明白,为啥自己只是调了家里热水器上的几个按钮,却让孩子遭受如此的伤痛。
陈先生使用的某品牌8升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是2014年8月7日在一家网上商城购买的。在该品牌热水器的销售网页上,客服对“8升热水器最高温度是多少”的解答是“65度”。在该款的热水器说明书上,也特别标注热水器的温度区间在“35度~65度”。
但专家现场调查发现,热水器的出水温度在83度左右,显然已经超过了国家标准要求。
消费警示:广大消费者今后在购买使用热水器时要更加细心,尽量选购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厂家产品。
8、像极了的包装根本不同的品牌
2013年,重庆大足区的小陈与河北养元公司签订了区域销售代理合同,获得大足区“六个核桃”的销售权。
大足工商分局根据举报,迅速展开了调查。“首先是外包装盒,它也用红色的底板,它的字体颜色也比较相似,然后找一个很像鲁豫的代言人,相同的发型,让消费者误认为,这六个核桃花生露就是养元的六个核桃。”大足区工商分局经济检查执法支队二科科长龚琳称。
消费警示:提醒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千万别为了追求一时的利益,制假售假,对正牌商家的利益造成损害。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也别为了贪图便宜,去购买假冒产品,否则最终吃亏的还是自己。
9、苯超标的“熄火油”
2014年8月,云阳县双龙镇修车行的贺师傅生意特别好,修车的数量和平时相比翻了好几倍。不仅贺师傅修车数量陡增,周边几个修车行均络绎不绝,而且毛病都一样——车子发不燃,点不起火。
原因何在原来是油出了问题。
消费警示:2014年,我市工商系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流通领域成品油质量专项整治行动,共计出动监管执法人员3364人次,检查加油站等成品油经营者1682户次。在抽样检测的1141组油品当中,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有72组,涉嫌不合格货值金额3046.86万元。目前,工商部门已责令经营者对不合格油品停止销售,并依法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处理。
10、“真”瓶装“假”酒
2014年2月,璧山区工商分局接到举报,称璧山区境内疑似有人生产假冒100毫升小贵宾郎酒,也就是人们俗称的“歪嘴”郎酒。
经过执法人员近30天的艰苦摸排,终于在璧泉街道某村一主干道支路尽头找到了疑似制假窝点。2014年6月12日,璧山区工商分局与区公安局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制售假酒现场进行突击搜查。
“现场环境很差,又脏又乱,除了酒瓶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璧山区工商分局执法人员介绍,不法分子在废品收购站以1毛钱一个的价格购买小贵宾郎酒空酒瓶,再到农贸市场以8元一斤的价格购进白酒灌装到真酒瓶中,最终卖到消费者手中时,变成了60元一斤。
消费警示:近年来,重庆工商联合公安、质监、食药监等部门加大了对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2014年共立案查处制假售假违法案件1234件,案值近5000万元,向司法机关移送案件6件,有力地打击了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假售假行为。(记者曾立)
商品假不假识别有诀窍
3月12日,市质监局等多个部门在大坪龙湖时代天街举行“3·15”现场宣传活动,为市民提供了近百种假冒伪劣商品的识别办法。
几乎都假:“纯英文”充电器
工作人员介绍,在中国经过了质量检测的充电器,都会有中文的产品认证标志,那些只印有英文的充电器,几乎都是假冒伪劣产品。
同时,标记说明的印刷质量往往也能说明产品优劣。产品说明上印刷模糊,字迹不清晰的充电器,一般也是劣质产品。
五步法:识别“黑心棉”
据介绍,黑心棉使用劣质材料加工而成,含有大量的粉尘、病菌,会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或者皮肤病。
如何鉴别黑心棉检测专家说,黑心棉通常颜色暗淡、无光泽、手感不光滑、容易扯断、容易起灰、有异味,可以通过“看”“摸”“扯”“拍”“闻”五个步骤来鉴别。
同时,黑心棉制棉胎在短期使用后便会出现起洞、分离、脱节甚至整块掉落现象,这也是识别黑心棉的依据。
有问题:水表铅封不完整
水表在安装前,必须到计量检定部门进行强行出厂检定,合格产品会挂上黄色合格牌,盖上铅封。如果发现合格牌遗失,或者铅封有打开的痕迹,就说明水表盖可能被打开过。
检测专家介绍,一般水表的检定有效期为六年,但如果居民发现自己的水表出现问题,也可以马上找供水部门进行检测和改装。
不靠谱:移动电源“小体积、大容量”
不少移动电源都标称“小体积、大容量”,事实上这样的说法并不靠谱。工作人员介绍,移动电源常用18650电芯,比5号电池略大,每节电芯容量约在2500毫安时左右。如果一款移动电源使用的是18650电芯,却自称“小体积,大容量”,就肯定是虚标。
同时,移动电源一定要购买大厂家生产的品牌产品,劣质产品不但容量不足,输出不稳定,还会有爆炸的危险。(记者吴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