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农资经营服务新模式,激发为农服务新活力。近年来,广大农资流通企业通过转变经营思路,不断创新为农服务方式,持续提升为农服务科技含量,以高效精准的农业综合服务,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辽宁化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郝志刚
我简单谈谈辽宁化肥公司在打造上下贯通、横向相连三级综合服务体方面的做法。
一、开展营销服务规模化建设
辽化为农服务方式分三种:一是连锁店配送服务;二是直营店零距离销售服务;三是通过发展农村经纪人,走村串户送货。
辽化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步阶段,利用自有的仓储设施和租赁设施,按全省农业经营区域划分市场,根据每片市场的地理环境、运输半径和仓储条件,设立28个直销分公司,构建县域网络。
第二个网络是推进阶段,网络建设的重点由县域向乡镇村一级延伸,一乡一点,一村一户,稳步推进,同时对直销公司进行升级和改造,建成集仓储、物流、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化肥配送中心。对业务结构、业务流程、财务管理,以及商品陈列,还有外部宣传实行统一,规范服务。第三个阶段是集成阶段,就是我们当下现在正在建设的直营店直供形式,直营店采取的是化肥、农药、农膜、农机等一体化规范管理,加强与农民合作社,加工农场、种田大户的零距离对接,扩大农机的直供比例,截至目前,公司各类网点近4000个,基本实现了全省农业信息和乡镇的补充,不断的发展壮大。
二、全力拓展为农服务中心体系
为了把为农服务做大做强,我们拓展推广省内为农经营模式,强化加快推进向农业社会化服务综合商转型升级,全力打造辽宁省为农服务中心体系,计划到2025年,总投资30亿元,按照修建、改造、加盟三种类型,分步完成全省的为农中心项目建设。我们将以公司总部、省为农服务运营中心为核心,在全省建立43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县级服务中心,由县级服务中心建设841个乡村服务站,形成上下贯通、横向相连的三级综合服务体,实现全省涉农县区和乡镇全覆盖。
目前,我省两个为农项目正在建设,预计年内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全省为农中心服务体系的建成,将打造新的平台,培育新的动能,形成新的优势,实现企业跨越式增长和为农服务的双丰收。
中农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存栋
中农控股作为中农集团化肥板块的旗舰企业,近些年在做好农资保供稳价的同时,大力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探索和实践,做了不少工作。
第一,要牢牢把握为农服务的初心使命。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引导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通过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基本方略,也是二十大报告做出的战略部署。供销社以为农服务为根本宗旨,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既是必须要承担的政治责任,也是不懈追求的经营目标。中农控股过去的本领是做化肥的大流通、大批发,做农业社会化服务也经历了一段探索过程,一开始没有太多经验,从2013年开始,我们开始向服务商转型。其实为农服务工作大家都知道做起来很辛苦,刚才的小视频和上午报告中大家都看出来了,一开始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随着国家农业发展适度的规模经营,我们从配肥站为切入口,经过几年的摸索初步形成一套智能配肥的体系,我们是边摸索、边总结、边纠偏,2020年才初步形成自己的一套标准体系,有一些经验和总结。这个过程走下来非常不容易,支撑我们走下来的最主要的就是为农服务的初心使命。
第二,开展农服工作一定要紧贴农民需求。农民的需求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在这些年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做了三个坚持。一是坚持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二是坚持从需求中来到需求中去,三是坚持扎基层,接地气。针对农村的特点,我们搭建中国农资服务中心,采取合作的方式来整合资源,以轻资产的方式撬动大农服,目的是最低化降低运营成本。经过若干年的摸索,我们逐步形成了一套建设运营理念,就是“产品服务化、服务发达化、方案科学化”。我们也推出了9+N基础服务,依托我们的传统优势,在种、肥、药、机各个方面为农民的耕种提供服务,真正做到让农民用得上、用得起、得实惠。
第三,开展服务一定要因地制宜、创新性地开展工作。中国是一个大国,农村地区各地差异很大,地理、气候、种植内容都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的农服团队是紧密的结合各地的地情、农情,创新性开展工作,结合各地工作特点想办法。这些年,无论是推广农服的红马甲轻骑兵,还是“一人、一车、一库、两人、四会”,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农机培训方面,在线下发力之外,也积极利用线上手段,特别是疫情期间推出的“中农开讲了”栏目,已经成为行业内很有影响力的培训项目。我们积极利用抖音、快手新媒体平台,打造农民喜闻乐见的个人IP,让农民听得懂,用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推广农技培训。经过过去若干年的探索,我们从一开始“想做农服”,到来现在初步摸到一点门道“会做农服”,未来的目标是“擅做农服”。今天在座各位有很多做的很好的兄弟企业,我们也希望跟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大家共同一起把中国的特色农业社会化服务做好。
河北省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朝辉
河北省是排名全国第七的耕地大省,耕地面积大概在1.3亿亩上下。河北省农资公司成立于1952年,始终是河北省的重点龙头企业。从2014年开始,河北农资在做好保供稳价储备的基础上,顺应国家的政策和要求,从农资经销商、流通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
2014年,公司专门从农资板块成立了丰安公司,主要任务就是做农服。在2014-2018年这个阶段,公司农业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依托于原有的农资商品,解决全省过量化肥施用导致土地板结的问题。针对全省土地建立了测土档案,依托位于12个地市的12家分公司和150家县级综合分公司,开展了测土施肥和合理用药活动。
2015年2月,原农业部出台文件,提出到2020年实现化肥零增长。2015年中办发15号文,习主席做了世纪之问:“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公司在做这几年农服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展望行业发展趋势,在2019年又探索了裕丰模式——在依托农资商品技术服务的基础上,购买适合于农民耕种管收储销的高质量农机。其中,第一批农机包括了15台东方红拖拉机、25架无人机、5个大马力的藩篱、10个播种机以及6台世界上最先进的克拉斯青贮机,并依托之前积累的数据,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公司给河北省主要农业大市做“一喷三防”,主要依托于这25架无人机;河北省东部和南部的部分耕地非常肥沃,公司用这5台拖拉机做深松深翻,解决过度施肥导致的土地板结问题,以及秸秆浅度还田导致的虫卵过冬问题——这项针对邢台、邯郸等地的高精麦,并引导农民将这些小麦供给今麦郎等企业。克拉斯清土机则是用于玉米的青贮饲料制备,产品供给河北省的君乐宝以及伊利、蒙牛等企业。这6台克拉斯青贮机给裕丰公司创造了经济效益,并给农民带来了收益和福利。根据今年韩书记的讲话,公司将继续带动县级农资公司的经营,让它们逐步壮大起来。
四川美丰农资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伍江涛
我们在2018年跟中国农大张福锁院士团队合作,分别在四川、贵州、重庆建立了茶叶、蔬菜、柑橘、酒酿等5个科技小院,并在这方面进行了规划服务和转型探索。
科技小院虽小,但有三个功能。第一是聚能。科技小院聚集了农化专家、科研人员、当地农业企业、农户、种植户以及当地的农业部门,企业作为主导,农化服务人员参与,将销售、服务整合到一起,这就是一个聚能的过程。第二是合作。我们针对酒酿和专有的过程,和当地的农业企业及专家谈合作。第三是赋能,我们一起搞了大量的测土配方,研讨专业肥,这些在田间试验结束后就可以赋能,推出我们自己的专用肥,让科研成果得到转化,让农化服务人员真正服务到一线的农户,从而解决农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也提升了品牌形象,让我们的产品得到更好的推广。这也是我们将要持续做下去的事情。
山东供销农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
第一个创新是从获取上级资源的方式上进行创新,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一开始,我们引入山东省供销社的直属企业,后又引入烟台华海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成为我们的重要成员。目前,我们公司的股权70%属于山东省供销社,30%属于烟台华海。烟台华海加入后,将其拥有的资源、行业内优势人脉资源嫁接到我们山东供销农服集团。
第三个创新是系统内运营组织体系的联合。山东省供销系统树立了以农服集团为龙头、以区域性的运营平台为节点、以现有流通体系为终端的崭新系统内联合组织保障体系。该体系最大的特色是要把系统内资源充分联合、充分利用、充分带动。农资企业本身是由省社控股的,区域控股中心也是与农资集团控股,由市县供销社参股的运营中心,全省建10个,每一个县按照“1130”的模式打造县域的农资流通服务体系。“1130”什么概念呢?每一个县供销社在省市龙头企业的扶持下要建立自己的集采配送和应急保障基地,同时打造自己可控的农资经营流通龙头。这个3是什么意思呢?在一个龙头中心,一个龙头企业的支持下,打通县乡村三级的网络节点。0是什么概念呢?山东省供销社系统大约有基层供销社1715个,实现至少100个基层社全部实现农资终端网点全覆盖,零空白。
第四个创新是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山东省,这里面包括两个方面服务内容。一是供销保底托管盈余分红的托管模式,山东省供销社系统以龙头企业带动,实现了整个供销社系统的全托管数量451万亩。二是半托管、环节托管数量达到7000多万。在经济集中区,我们开展了果园的环节托管。对此我们进行了总结,包括5个核心环节加上2个辅助环节,核心环节是水、土、肥、药、草,辅助环节是经营、营销。水就是进行整个果园和经济作物的节水灌溉和施工设计;土是土壤改良;肥是测土配方施肥;药是无人机喷药;草是机械除草。经营是通过经营机构嫁接全程的经营服务,营销是通过嫁接农产品收取机构,如山东省供销社农产品公司等,把他们的职能嫁接过来,为果农服务。
第五个创新是合作经营方面的创新。山东省供销社系统给银行提供白名单,银行不再对征信进行深度的核查,就能给贷款主体进行贷款,不需要抵押担保,并且贷款是通过汇集转付到公司,我们给他提供农资进行配套审理。这一点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推广,我也希望能与各位同仁交流类似的做法,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