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春耕备耕大忙时,疫情散点多发,影响了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到户进度,导致农资价格及运费上浮。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确保“两不误”,力争“双胜利”?市农业农村局透露,春管春耕正全面展开,进展顺利。截至4月中旬,春播粮食达到序时进度,一、二类苗比例达到87.9%,与常年长势基本持平。农资下乡入户秩序总体正常,种子化肥农药等到户率、合格率均在90%以上。
农资入户“直通车”
连日来,一辆辆满载种、肥的货车通过绿色通道奔驰在乡间,加快农资进村入户,不让疫情耽误农情。
“得知我们农场要防治小麦赤霉病,农药立即送上了门。”眼下正是小麦赤霉病防治适期,看到送到家门口的农药,如东县岔河镇赵云家庭农场主赵云喜上眉梢。
“放心农资”又下乡
越是疫情防控,越要强化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违法行为,把部省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要求落到实处。我市各地向经营者和种植大户发放《2022年春夏季农作物备种用种告知书》《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备案提醒单》等资料,广泛开展农资生产经营门店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侵害农民利益、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农资售假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农业执法人员1964人次,检查农资生产经营单位708家。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市农业农村部门在全市组织开展农作物种子和植物检疫专项执法交叉检查,及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截至目前,全市共抽取种子、农药、肥料产品180个批次,检测合格率保持稳定。
架起春耕“云”桥梁
春耕农资怎么用足用好?各地架起“云”桥梁。“小麦将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要采取‘适期防治、科学用药’的防控措施,努力做到‘扬花一块、防治一块’。”前不久,在海安市今年第一期线上高素质农民培训班上,5300多名党员群众与农技专家在线互动,一番“云授课”“云解惑”,让不少农民网友直呼“很及时”“真解渴”。“正想了解今年小麦穗期病虫害防治要点,植保站专家就线上直播来支招了。”海安市大公镇王院村村民刘名富表示,课程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针对性和实用性都很强。
如皋东陈镇汤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阎语创新“红管家+金土地”模式,带领党员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产业发展的“上门服务”,提供栽种技术指导50余次。搬经镇龙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李节通过视频直播、农技耘平台等方式,邀请农业技术专家,指导农户栽培防治技术,提醒村民及时播种、精准施肥、科学用药,奏好人勤春早的“春种曲”。
“跟着节拍抓田管,一着不让抓当前。”春耕以来,我市已组织开展“春耕大师课”“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等多堂线上培训课,参训人数达到20850人次。此外,还利用大户群、产业群,分类推送田间管理要点,依托农技耘、视频连线等渠道,指导农民因时因地因苗施策,在线为农民答疑解惑。截至本月中旬,全市小麦拔节孕穗肥施用面积255.3万亩、占89%,在田作物苗情长势好于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