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兰考县“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全文!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强化全县固体废物管理,持续推动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填埋量,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根据生态环境部等18个部委《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环固体〔2021〕114号)有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目标

2025年,“无废城市”管理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实现最小化,总结形成可复制、易推广的兰考县“无废城市”建设模式和典型经验。全年至少建成200个“无废城市细胞”(2家“无废商超”,3家“无废酒店”,2个“无废景区”,160家“节约型机关”,13个“绿色社区”,20个“绿色家庭”)。

(三)建设指标

结合兰考县“无废城市”建设特点及任务安排情况,建设指标由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和54个三级指标组成(见附件)。

(四)实施时限

本方案的建设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期间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2023年为中期考核点,2025年为最终考核点。

二、重点任务

(一)加快工业绿色低碳发展,降低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压力

1.构建工业固体废物回收网络体系,助力资源再生行业深入发展

依托现有分拣加工与集散市场、交割仓库、物流配送、配套服务等项目,充分发挥“互联网+回收”网络优势,逐步建设多层次回收网点,基本形成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相适应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确保再生资源从收集、运输到再利用的高效良性循环。打造辐射开封、郑州等周边城市的废旧金属与报废汽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循环利用绿色处置基地,带动绿色拆解深加工产业纵深发展,形成可推广、可借鉴的再生资源网络化回收体系模式。

2.强化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循环经济效益最大化

3.源头管控污染隐患,促进工业产废企业绿色发展

健全工业固体废物产废行业产品绿色设计政策机制,在生产过程充分考虑后续综合利用环节,引导产废企业使用无毒无害、低毒低害、低(无)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等环境友好型原料。推广易拆解、易分类、易回收的产品设计方案,提高再生原料的替代使用比例,切实从源头实现废物减量化。推动更多有基础、有条件的企业纳入绿色工厂试点示范项目。强化企业污染防治主体责任,依法在化工等“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以化工生产、家具制造、包装印刷等行业为重点,实行“一行一策”清洁生产改造提升计划,引导家具制造、机械制造、光学玻璃制造、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等行业自觉开展审核,提高全县清洁生产审核质量。探索开展清洁生产整体审核试点示范工作,建立健全差异化奖惩机制。

4.完善联防联控机制,健全工业固体废物监管体系

(二)促进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提升主要农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

1.完善农林废弃物收储运体系,培育多元化运营模式

针对农作物秸秆,建立回收、转运专项台账制度,按照产地合理区域半径就近利用原则,合理布局回收网点,降低收储运销成本,建立收储运销体系。以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农户配合为原则,通过各级政府宣传动员,加强农户对废弃物资源利用意识。针对农药包装废弃物,探索建立“统一回收、定期归集、无害化集中处理”的“一站两线”回收处理模式,并在全县范围内普及推广。

2.因地制宜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注重培育发展秸秆收储运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做大做强秸秆综合利用基础平台,依托秸秆综合利用主体大力发展秸秆“五料化”利用,实现秸秆全量利用。持续推进秸秆还田工作,通过推广宽行作物田间秸秆覆盖技术、秸秆微生物速腐技术等,提高秸秆肥料化利用率。重点鼓励、支持中国电建兰考生物质制气有限公司生物质制气项目、兰考瑞华环保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秸秆热电”项目等秸秆高值化综合利用项目。探索“将农林废弃物转化为具有可开发价值的生物质资源”的资源化利用路径,落实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充分调动资源化利用秸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逐步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建立种养循环发展机制

布局完善全县畜禽粪污收储体系。结合兰考县规模养殖场地理位置,根据粪污综合利用企业原料需求量,由政府统筹建设粪污收集点,配套不同规格的运输车量,由第三方处理主体开展收集和运输,推行专业化、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全域布点、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推动畜禽粪污就近就地综合利用,统筹病死畜禽收集和无害化处理。在牛、羊和家禽等养殖场鼓励采用固体粪便堆肥或建立集中处置中心生产有机肥,在生猪和奶牛等养殖场推广快速低排放固体粪便堆肥技术、粪便垫料回用和水肥一体化施用技术,加强二次污染管控,推广“果沼畜”“菜沼畜”“药沼畜”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种养循环的多种生态农业技术模式。逐步提高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力争2025年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4.促进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源头减量

强化源头控制,严格控制地膜市场准入。禁止生产和使用厚度小于0.01mm地膜。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完善奖惩机制,强化专项资金管理。积极推广农膜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可降解膜使用。继续实施农药使用趋零增长行动,提高农药利用率。通过新型机械、新型高效低毒农药应用与统防统治推广,提升农药综合利用率,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达到40%。2022年至2023年农膜使用量逐年降低5%以上。建立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的农膜回收体系,推动废旧农膜回收处理试点工作。争取2022年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试点结束后建成农膜回收示范点20个以上,全县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5%以上,基本消除农田白色污染。

5.强化全过程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加强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公安局、质检部门等联合执法行动,将焚烧秸秆纳入执法,严加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0.01mm以下地膜产品,提高环境监管能力,减少环境污染。着力推进旅游观光示范村建设,创新农业产业融资发展模式,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建设特色林下养殖家庭农场模式,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持续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农产品+”,积极发展观光采摘、科普教育、主题公园等示范点,结合兰考县红色文化,宣传“无废城市”建设理念,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三)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提高生活源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

1.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建立再生资源“多网合一”体系

逐步推广试点乡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先进经验,将总书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打造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点。全面建设村级环保屋,建立“县、乡、村”三级多源废物分质高值化利用处置中心,构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再生资源回收的“多网合一”体系。引导村级环保屋、镇级多源废物分质高值化利用处置中心建立再生资源台账,为全国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打好数据基础和产业支撑。

2.推进城镇污水污泥减量,构建多途径消纳路线

在学校、机关、酒店、企事业单位开展节水行动,减少污水排放量。鼓励洗浴中心节约用水和制定节水方案,引导企业自行应用其再生中水。定期清理雨、污水管网及河道等淤泥残留物,减少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量。改进现有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泥生化分解率,源头上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效果。通过投加调理剂、升级污泥脱水设备,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运输和处置成本。以污泥混合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为主,以污泥发酵制作土壤改良剂为辅,建立污泥多途径消纳处置技术路线。

3.推动塑料污染治理,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加大对塑料污染科普知识和治理工作宣传力度,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制定《塑料制品减量工作指南》,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和星级酒店开展塑料制品减量试点工作。将塑料污染治理有关要求纳入“无废城市细胞”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分领域选树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典型,带动全社会参与塑料污染治理。在集贸市场建立一次性塑料袋集中购销制,禁止商户向顾客无偿提供塑料袋。

4.广泛开展“无废细胞”建设,培育绿色生活方式

(四)加强全过程管理,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

制定《兰考县建筑垃圾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办法》,将建筑垃圾按照工程渣土、拆除垃圾、装修垃圾分类,明确规定各类建筑垃圾的收运及消纳处置。按照统一审批、统一收费、统一清运、统一利用原则,严格核准建筑垃圾产生量和处置量。结合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严格管理施工工地,对运输车辆进行动态监管,定期审查验收。建立巡查制度,开展夜间渣土车和清运工地整治,对重点区域实行严格监控,规范建筑垃圾清运秩序。运用“车辆定位+物联网传感器”等多种方式,对渣土车实行智慧监管,实现从工地、运输过程、到消纳场的闭环管控。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加强施工和运行期间的能耗管理。

(五)强化监管和利用处置能力,切实防控危险废物环境风险

1.加强危险废物安全隐患防控精细化管理

持续推进涉及危险废物企业环境监管全覆盖,以小微危险废物产生企业为重点,不断提升全县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加强危险废物运输风险防控,建立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运输车辆备案制度,保障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运输车辆按照“点对点”常备通行路线规范有序、安全便捷通行;制定危险废物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优化危险废物跨区域转移管理,协助做好危险废物(废线路板、含铅玻璃等)处置“白名单”制度的落实。在县经开区开展废涂料包装物集中收集贮存试点,减少长期贮存带来的生产安全与环境污染隐患。

2.健全危险废物收集处置模式

强化政府引导与支持,与周边城市建立危险废物协同处理处置机制,补充县域内工业源危险废物(废有机溶剂、废催化剂、废切削液等)综合利用或处理处置缺口。深入开展废铅蓄电池收集试点和小微危险废物收集试点工作,对利用价值较低的危险废物,如废铅蓄电池、废镍镉电池、废含汞灯管、废药品、废农药瓶等,建立专业化、集约化收集、转运、处理处置管理体系。对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危险废物(废矿物油、废染料、涂料废物、废包装物、废线路板等)进行综合利用技术升级或改造,为发展循环经济提质加码,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紧盯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处置,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减少飞灰填埋需要。在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实验室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和预处理示范项目建设。

3.提升医疗废物综合管理能力

按照“闭环管理、定点定向、全程追溯”原则,开展医疗机构输液瓶(袋)集中收集、回收利用及处理示范项目,切实维护环境卫生安全。利用回转窑开展药物性、化学性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置试点工作,补齐兰考县全种类医疗废物处理处置能力短板。建立平战结合的医疗废物应急管理机制,探索建设可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理设施和垃圾焚烧设施协同处置医疗废物技术支撑体系,缓解偏远地区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压力,为医疗废物环境安全和重大疫情防控保驾护航。探索开展医疗废物集中收集、转运、处置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医疗废物“产生、分类、收集、转运、贮存、处置”全过程监管。

(六)加强制度、技术、市场和监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保障能力

1.建立健全“无废城市”建设制度体系

2.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体系

3.建立健全“无废城市”建设市场体系

4.建立“无废城市”建设监管体系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技术指导

组建企、学、研、政联合的专业技术团队,全程指导试点建设,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支持组建“产学研政”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平台,组织开展技术对接,促进固体垃圾领域先进适用技术转化落地。

THE END
1.开局之年,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今年以来,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稳增长任务艰巨https://www.qinshui.gov.cn/xwdt_361/jrtt/202312/t20231212_1901621.shtml
2.我们如此完整的工业体系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当今世界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国家就三个,那就是上三常的中美俄。但是扒开中美俄三国的工业实情来看,美国早已走上金融立国之路,去工业化大趋势已经无法逆转,俄罗斯的工业体系也在苏联分家后走向了凋零,真正能算得上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就只剩下我们,那么我们怎么建立起如此完整的工业体系的?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1234570_1114240250.html
3.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路线图发布科技成果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 《经济参考报》8月30日刊发文章《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路线图发布》。文章称,记者8月29日从工业和信息化部获悉,为全面准确把握产业技术现状,有效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应用实施意见》,明确到2025年,形成一套科学适用、https://www.163.com/dy/article/IDCIKEL005346RC6.html
4.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专题培训班浙大方案/课程/计划工业是我们立国之本,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精神,研发生产自己的品牌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国家繁荣富强。当前新技术突破加速带动产业变革,对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工业体系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培训地点】浙江大学各校区。 http://zdpx.zju.edu.cn/zfpx2_1_1552_401.html
5.《福州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福建海峡环保集团股份有限2、预防为主、监管从严。以强化源头控制和深化污染治理为抓手,加快推进全过程污染防控体系建设,从严监管执法,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3、城乡一体、建管并举。继续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环境基础设施和环境公共服务向郊区农村延伸,加强基层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快实现城乡环境公共服务均等https://www.fjhxhb.com/?p=17330
6.行业动态开展县城、农村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究与应用,研发县域低碳能源产、供、储、用适宜技术。 开展城乡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环卫、交通、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运维全过程碳减排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技术路径、关键技术、设备产品研究,构建市政基础设施绿色低碳技术体系与标准体系。https://www.gasheat.cn/Trend/detail/5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