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省农资打假暨“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实施方案》
重点执法工作有哪些呢?
快跟着小编了解一下吧~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全省春耕备耕农资打假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切实保障全省农资质量和粮食安全,决定开展全省农资打假暨“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现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一个“严”字,发挥协调机制作用,通过开展农资打假暨“绿剑护粮安”执法行动,集中力量严厉打击坑农害农、危害粮食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上挖源头,下追流向,坚持全链条打击,端掉一批黑窝点,严惩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公布一批典型案例,为实现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二重点执法工作
紧盯“春耕备耕、春季田管、三夏、秋冬种”重点农时,以农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省市县交界区、农产品种养殖生产基地、集中育秧中心、“菜篮子”产品主产区、互联网农资电商平台等为重点区域,以农资生产经营企业、农资下乡“忽悠团”,过去问题曝光多、投诉举报多、曾经被查处的生产经营主体,近三年部省农资产品抽检不合格的企业和产品等为重点对象,坚持问题导向,狠抓排查整治,严厉打击涉农违法犯罪行为。
农资质量专项执法
农资“忽悠团”专项执法
加强对城乡接合部、农资“忽悠团”案件常发多发等重点地区的执法检查巡查,充分发挥乡镇执法队伍、村“两委”干部、农村党员、乡镇网格员前哨作用,及时发现农资“忽悠团”线索,严厉打击采取举办讲座、培训等形式,运用送礼品、请吃饭、低价格、多买多送等各种推销手段忽悠农民购买假劣肥料等农资行为。同时上挖源头、下追流向、一查到底、打点断链,严查未经肥料生产许可而进行非法生产的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彻底消灭农资“忽悠团”隐患。
网络销售假劣农资专项执法
加强对网络违法销售种子、农药、兽药等农资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处证照不全、未按规定备案、品种夸大宣传、未审先推(含越区推广)等违法违规行为,各部门依法依职责督促网络平台采取警示、暂停或终止服务等措施督促整改,情节严重的立案查处。对投诉举报反映网店销售问题农资的,如营业执照或经营许可证地址属本地的应当开展线上线下排查,发现问题及时立案查处。
以“订单农业”为名设骗局坑农专项执法
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
重点查处违法使用禁限用药物、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兽药、未建立生产记录台账、不执行休药期间隔期规定、未依法开具或收据承诺达标合格证等违法行为。畜禽方面,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不按照生猪屠宰操作规程摘除“三腺”,不落实肉品品质检验制度,不执行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牛羊养殖非法添加“瘦肉精”等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生产、经营、加工、屠宰和随意弃置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水产品方面,聚焦鳊鱼、大口黑鲈、鲫鱼、乌鳢、泥鳅、黄鳝、牛蛙药物残留问题,严厉打击非法使用投入品、生产销售不合格水产品等违法行为。蔬果方面,严厉打击违规经营和使用蔬菜、水果禁用农药、农药残留超标特别是豇豆农药残留等问题。
动植物检疫专项执法
三工作要求
压实监管责任
各地各部门要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贯彻落实。要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属地管理、部门监管和司法监督责任。设区市各部门要组建联合调研组,深入辖区内各县(市、区)开展调研,尤其要前往农业生产大县,农资涉假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等多发易发重点县区开展实地调研工作。
加强部门协作
强化保障措施
各地各部门要优化农资审批,按要求落实农资生产许可、经营许可等管理制度,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要发挥供销系统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推广供销农资集采模式,强化供销系统农资质量管理,保障供销系统农资安全稳定。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兑现投诉举报奖励,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农资打假、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充分调动农资协会、公益组织、新闻媒体等力量积极性,强化涉农领域违法犯罪线索社会监督和维权服务指导,带动全行业规范生产、自律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