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指南2.0》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了优化完善?
答:《指南2.0》主要对《指南1.0》进行了5个方面的优化完善。一是将原“公共支撑平台”内容纳入“涉农数据资源”,强调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价值。二是将“智慧农业”从“乡村数字经济”中单独成章,更好指导各地智慧农业发展。三是将“建设发展模式”和“建设过程管理”整合优化为“建设方法”,进一步突出指南的可操作性。四是细化保障措施,补充市级层面工作任务,明确省、市、县三级任务分工。五是完善典型案例,结合近几年创新实践成果,对案例进行了优化完善,提升指南的可参考性。
问:《指南2.0》的适用对象与主要内容是什么?
《指南2.0》按照《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部署要求,按照“建什么、怎么建、谁来建”的思路,从建设内容、建设方法和保障机制等方面构建了数字乡村建设框架,《指南2.0》共包括4个部分19条。其中,第一部分是总体要求,共3条,包括数字乡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框架。第二部分是建设内容,共8条,包括乡村数字基础设施、涉农数据资源、智慧农业、乡村数字富民产业、乡村数字文化、乡村数字治理、乡村数字惠民服务和智慧美丽乡村。第三部分是建设方法,共3条,包括规划设计、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共5条,包括加强组织保障、强化多元共建、加强安全保障、深化试点探索、营造良好氛围。
问:《指南2.0》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指南2.0》立足实际、服务大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新形势下数字乡村建设的新要求。总的看,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更加注重共建共享,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各方主体要紧密配合、上下联动,按照“平台上移、服务下沉”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国家级、省级系统平台等资源,推动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数据资源整合共享。二是更加强调因地制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根据各地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政策举措,分类有序推进,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面子工程。三是更加突出多方参与,数字乡村涉及应用场景多,既涉及产业发展,也涉及公共服务,需要准确把握不同场景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市场化方式激发各类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问:下一步如何推动各地用好《指南2.0》?
答:下一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宣传解读。组织行业专家开展《指南2.0》内容解读,指导各地更好把握数字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内容框架、建设方法等,结合本地区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二是强化试点应用。以开展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为契机,鼓励各地在实际工作中用好用活《指南2.0》,聚焦重点领域和难点问题,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区域特色的路径模式,打造一批典型发展样板。三是做好跟踪监测。加强对各地数字乡村建设的跟踪指导,持续开展数字乡村发展水平监测,及时总结推广各类优秀案例和典型模式,不断优化完善《指南2.0》内容。
北京金政互联资讯中心主办|金政互联-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主管
地址:第一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敬胜胡同甲3号东侧;第二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