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政办字〔2018〕58号《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指南的通知》省级政策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指南的通知内政办字〔2018〕58号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

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指南》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8年11月6日

内蒙古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

标准体系指南

一、总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等重要工作部署,以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措施落地为目标,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优化政务服务供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解决影响企业办事创业的“难点”“痛点”“堵点”,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通过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推动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法规,运用标准化原理、方法和技术,优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约束自由裁量权,以标准化提升政府服务的集成化、高效化、便捷化、精准化、智慧化、普惠化水平,为建设全区及全国行政审批“一张网”、实现“一网通办”奠定坚实基础。

(二)编制依据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国办函〔2016〕108号)

6.《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国办电政函〔2017〕50号)

12.《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内政发〔2017〕40号)

14.《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及电子政务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

15.《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认真做好自治区本级“互联网+政务服务”实体大厅窗口设置和进驻人员选派等工作的通知》(内政办发〔2018〕6号)

(三)原则和目标

1.建设原则

(1)科学合理。在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中,紧扣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就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等作出的系列重要部署,围绕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

(2)全面系统。“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包括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事项标准、平台运行标准、支撑保障标准、监督考核标准五部分,涵盖政务服务现行有效及正在起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提出了建议立项的地方标准清单,形成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补充的标准化体系。

(3)简化优化。以满足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实现“一网通办”为目标,简化优化标准体系中标准数量,选择最实用的标准纳入体系,便于标准实施应用。

2.建设目标

二、标准体系结构和内容

(一)体系框架

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将标准化理念应用到政务服务各领域,建立起以通用基础标准为基础、服务事项标准为手段、平台运行标准为支撑、支撑保障标准和监督考核标准为保障的标准体系框架,如图所示。通过标准化手段规范政务信息化过程,最终实现具有多样化服务渠道、全面信息公开、快捷智能检索、鲜明个性服务等特性的政务服务新模式。

1.通用基础标准。

2.服务事项标准。

(1)服务事项标准。

服务事项标准主要包括清单标准、行政权力事项标准和公共服务事项标准。该类标准规范了政务服务事项的事项名称、基本编码、设定依据、事项类型、实施编码、行使内容等信息。

(2)服务事项办理标准。

服务事项办理标准主要包括网上政务服务标准、实体政务服务标准和线上线下一体化标准。该类标准规范了1)实体政务中心的基础设施条件、进驻部门、办理事项、提供服务等;2)网上服务事项的注册、分类、办理、查询、评价、互动等;3)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服务范围、总体服务要求、各类事项的服务要求等。

3.平台运行标准。

政务服务平台运行标准主要包括平台架构标准、信息资源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和网上支付标准。实现了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申请、统一受理、集中办理、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避免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平台“两张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现有平台无法交互等突出问题。

(1)平台架构标准。

平台架构标准主要包括政务服务平台的功能规范、运行管理、系统接入等标准。该类标准规范了1)政务服务平台的基本功能与要求,为平台的系统设计、开发以及数据共享提供依据;2)盟市、旗县(市、区)行政部门自建行政审批系统与自治区本级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要求、信息交换频率、交换内容和交换信息项,为系统与平台的对接和信息交换提供了保障;3)业务申办号的编码规则、编码生成和使用要求、行政权力网络运行的要求、流程等信息,为政务服务平台的业务办理与查询提供了根据。

(2)信息资源标准。

(3)数据交换标准。

数据交换标准主要包括行政权力事项库接口规范、行政权力事项库数据分发规范、行政权力网络运行系统数据接口规范、信息发布内容检索数据接口规范、用户中心数据接口规范、政务服务电子监察系统数据接口规范、政务服务法制监督系统数据接口规范、并联审批数据接口规范等。该类标准规范了1)行政权力事项库数据的接口要求、交换方式、分发规范、事项信息表等内容;2)各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规范;3)网上政务大厅检索、咨询、投诉、办件消息数据规范等。

(4)网上支付标准。

网上支付标准主要包括征收部门接入标准、执收部门接入标准、代收机构接入标准、收款银行接入标准等。该类标准规范了用户申请网上交款时各平台和系统之间的请求、验证、对账、提现、反馈、支付等流程。

4.支撑保障标准。

支撑保障标准主要包含身份认证标准、电子证照标准、数据安全标准、电子政务集约化标准,对中间支撑系统进行了规范,提升了政务服务平台的技术保障能力。

(1)身份认证标准。

身份认证标准主要包括注册接口标准、验证接口标准等。该类标准规范了用户统一身份认证的注册、要求、流程、功能、实名认证以及技术要求等内容,保证了用户身份的合法性和唯一性。

(2)电子证照标准。

电子证照标准主要包括采集与封装、核心元数据、分类与编码规则、标识符编码规则、服务接口规范、省市间接口规范、电子证照库数据规范等。该类标准规范了电子证照的采集要求、封装流程、分类与编码规则、接口服务、文件交换接技术、文件提交与共享、数据格式描述、证照信息等内容,推动了各级行政部门的证照电子化应用。

(3)安全保障标准。

(4)电子政务集约化标准。

电子政务集约化标准主要包括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的应用迁移、应用部署、服务目录、功能和性能技术要求、接口技术要求、实施要求、测试规范、安全要求等。该类标准规范了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云平台的术语、功能性能要求、服务提供要求、迁移部署要求等内容,加速推进了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

5.监督考核与评价标准。

针对政务服务用户体验不足、评价手段欠缺等手段,从社会和公众体验的角度制定评价指标、方法,主要包括投诉处置标准及考核与评价标准。

(1)投诉处置标准。

投诉处置标准主要规定了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平台开展政务服务接受投诉的基本要求及处置投诉的具体要求。

(2)考核与评价标准。

(二)标准体系明细表

标准体系明细表见表1。

(三)标准统计表

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体系中包括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51项、正在起草的国家标准31项、现行有效的地方标准12项;正在起草的地方标准3项;建议立项的地方标准27项,合计124项,详见表2。

(四)建议立项地方标准清单

通过梳理自治区“互联网+政务服务”标准明细表,对自治区急需制定的地方标准进行汇总,形成表3。

THE END
1.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建设经历的阶段网络协议国际标准化DEC公司:DNA(数字网络系统结构) UNIVAC公司:DCA(数据通信体系结构) Burroughs公司:BNA(宝来网络体系结构) 只在一个公司范围内有效,也就是说,遵从某种标准的、能够互联的网络通信产品,也只限于同一公司生产的同构型设备。 国际网络体系结构标准化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适应网络向标准化发展的需要,成立了TC97(计算机https://blog.csdn.net/wangjun_pfc/article/details/2228544
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化的意义是什么网络编辑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定义了网络通信的框架,标准化协议保证了不同设备和网络的互操作性。这有助于降低成本https://www.bkw.cn/glzjs/ask/2688371.html
3.27104信息网络化基础第一代网络,单计算机联机系统、多点通信线路、终端集中器和前端处理机。 1.1.2 计算机一计算机网络 第二代网络,通信子网、资源子网、公用数据通信网,现代计算机网络的典型特点。 1.1.3 体系结构标准化网络 第三代网络,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1.2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http://www.jiangsuzikao.com/zkdg/21978.html
4.网络信息体系顶层设计总体架构四化五层信息网络体系包括哪些21世纪的一些重要特征就是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它是一个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时代。要实现信息化就必须依靠完善的网络,因为网络可以非常迅速地传递信息。网络现在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命脉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网络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已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https://blog.51cto.com/u_16099306/10817851
5.智能光网络概念及体系架构与演进光纤通信智能光网络概念及体系架构与演进_光纤通信 韦乐平 摘 要 智能光网络的出现是传送网概念的重大历史性突破。本文首先介绍了这种新传送体制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并介绍了其标准化框架和进展。然后,全面介绍了其控制面的功能要求、信令及相关接口、选路和信令网、控制面结构、网络性能要求等总体问题的规范和考虑。最后,论述了https://www.west.cn/www/info/55520-1.htm
6.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两个系统中实体间的通信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为了降低协议设计和调试过程的复杂性,也为了便于对网络进行研究 、实现和维护,促进标准化工作,通常对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以分层的方式进行建模。 我们把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Architecture ) 。换言之,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就是这个计算机网络https://www.jianshu.com/p/d038469c84f9
7.第三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过关测验7.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中,最低的层次是() A.表示层B.应用层C.物理层D.网络层 8.TCP/IP协议的特点是()。 A.它只能用于因特网B.协议简单,传输不可靠C.所有设备具有唯一的IP地址D.它是一个开放的协议标准,独立于特定的操作系统,但不能独立于硬件 9.下列选项中属于TCP/IP体系结构中https://www.wjx.cn/xz/131789549.aspx
8.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办法》《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为加强和规范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办法》;同时,为更好地发挥信息化标准体系对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化工作的指导作用,有效支撑全国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工作,市场监管总局印发了《市场监管信息化标准体系》。具体内容如下: https://www.zjmif.com/qualitymana/detail/id/15903.html
9.对大规模传感器网络应用面临问题的思考AET针对特定应用,选择合适的网络架构可以降低网络协议设计的复杂度,增加系统的可靠性,并解决数据流量不均衡和能量使用效率的问题。 2.2 标准化的体系结构降低网络管理难度 图2 经典传感器网络协议 随着传感器节点数量的增加,原有的体系结构不适于大规模网络节点的管理。传统的传感器节点硬件资源受到限制,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数据http://www.chinaaet.com/article/181852